解释
◎ 大节 dàjié
(1) [matter of honor;matter of principle]∶高尚的节操
(2) [important feast]∶重要的节日
引用解释
1.基本的法纪;纲纪。《左传·昭公元年》:“国之大节有五,女皆奸之。畏君之威,听其政,尊其贵,事其长,养其亲,五者所以为国也。” 晋 陆机 《豪士赋》:“人主操其常柄,天下服其大节。” 唐 王勃 《拜南郊颂序》:“观天地之至道,考皇上之大节。”
2.指基本的法则。《淮南子·说林训》:“冬有雷电,夏有霜雪,然而寒暑之势不易,小变不足以妨大节。”
3.关系存亡安危的大事。《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何晏 集解:“大节,安国家,定社稷。”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但遇到大节临头的时候,你却要丝毫也不苟且、不迁就。”
4.临难不苟的节操。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忠义》:“ 姚思廉 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诸古人,亦何以加也!” 陈毅 《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就义从容甚,大节凛不辱。”
5.高远宏大的志节、节概。《后汉书·马援传》:“﹝ 刘秀 ﹞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 高帝 同。” 宋 苏轼 《伊尹论》:“辨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公讳 楚藩 ,字 青云 , 湖北 鄂城 人也。性豪爽,有大节。”
6.指品德操守的主要方面(对小节而言)。《宋书·王玄谟传》:“ 玄謨 虽苛剋少恩,然观其大节,亦足为美。”《明史·赵时春传》:“大臣宜待以礼,取大节,略小过。”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权臣奢俭》:“然大臣臧否,自当论其大节,初不在奢与俭也。”
7.重要的节日。 宋 王楙 《野客丛书·大节七日假》:“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寒食三大节为七日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