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释
1.《史记。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 广 意气自如,益治军。”后以“面无人色”谓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度恐惧。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丁谓 夜乘妇人车与 曹利用 谋之,诛 怀政 ,黜 準 ,召 亿 至中书。 亿 惧,便液俱下,面无人色。”《老残游记》第四回:“不过一钟茶的时候,那马兵押着车子已到。 吴举人 抢到面前,见他三人面无人色。” 夏衍 《心防》第三幕:“ 咪咪 奔望楼下去,正到门口, 铭芳 面无人色地上来。”
2.形容因饥饿、病痛而十分虚弱的样子。 宋 朱熹 《奏救荒事宜状》:“百万生齿,飢困支离,朝不谋夕,其尤甚者,衣不盖形,面无人色。” 明 归有光 《夏怀竹<字说>序》:“室人归寧时,疾殆东还,入帷轿中,仓卒不可测。 章甫 亲为扶轿徐徐行,面无人色。”《歧路灯》第十七回:“ 王氏 、 赵大儿 接住,搀到了楼下内房,放在床上,举灯看时,面无人色,眼往上翻,顺口流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