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的组词
历史
lì shǐ 解释 ◎ 历史 lìshǐ(1) [history] (2) 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3) 沿革,来历 (4) 过去的事实 他的历史很不简单 引用解释 1.过去事实的记载。《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纳 鲁肃 於凡品,是其聪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裴松之 注引《吴书》:“﹝ 吴王 ﹞志存经略,虽有餘閒,博览书传歷史,藉採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指已过去的事实。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资本主义绝种,要使它……变成历史的东西。” 3.经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这便是野鷄道臺的歷史了。” 清 黄人 《<钱牧斋文抄>序》:“其文乃雄奇变化,随其一生之歷史而自为风气。” 老舍 《骆驼祥子》二一:“ 夏太太 大概不会留着个知道她的历史的仆人。” 4.指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金一 《文学观》:“从古帝王之业,真能赤手开创而无所凭藉者,歷史上,多不过三四人。” 毛泽东 《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中国 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菡子 《源远流长》:“历史在发展着,丰富着。” 5.指历史学科。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 中国 学问,待从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历史,就该另编一部。”
历史的组词: 历的组词 史的组词
历时
lì shí 解释 ◎ 历时 lìshí[diachronic;last] 所经过的时间 这一战役历时六十五天 引用解释 1.察看时机。《国语·晋语五》:“夫言以昭信,奉之如机,歷时而发之,胡可瀆也!” 2.经历四时。《穀梁传·文公二年》:“歷时而言不雨, 文 不忧雨也。” 范宁 注:“今 文公 歷四时乃书,是不勤雨也。” 3.经过的时间。 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这次,因我领导的错误与军事指挥的无能,致遭失败,被俘入狱,现在已历时四个月了。”
历时的组词: 历的组词 时的组词
历史剧
lì shǐ jù 引用解释 指以史实或历史故事为题材的戏剧。如 郭沫若 的《蔡文姬》、 曹禺 的《王昭君》等。
历史剧的组词: 历的组词 史的组词 剧的组词
历史小说
lì shǐ xiǎo shuō 引用解释 小说的一种。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但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必须有一定历史依据。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
历险
lì xiǎn 解释 ◎ 历险 lìxiǎn[adventure] 经历危险 山中历险记 引用解释 经历险阻。《战国策·齐策三》:“歷险乘危,则騏驥不如狐狸。”《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涉危歷险,不远万里。”《北史·娄昭传》:“数随 神武 猎,每致请,不宜乘危歷险。”
历险的组词: 历的组词 险的组词
履历
lǚ lì 解释 ◎ 履历 lǚlì (1) [antecedent; biographic data; personal details]∶包括个人经历的资料的简要说明 (2) [career]∶[人生或国家的]历程;职业,尤其指公职、一般职业或商业的生涯 引用解释 1.谓亲自经历过。 晋 陶潜 《还旧居》诗:“履歷周故居,邻老罕復遗。” 宋 梅尧臣 《乞巧赋》:“驰之巧不过多履歷,使尔多履多歷,则速老而筋疲。” 明 徐渭 《云南武录序》:“ 马伏波 有侧之役, 诸葛武侯 有获之役,并履歷经营於尔 滇 之乡,其权衡不失分寸,虽儿童妇女,至今神之。” 2.指人的资格和经历。《魏书·广陵王羽传》:“卿履歷卑浅,超昇名任,不能勤谨夙夜,数辞以疾。”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壁记》:“朝廷百司诸厅,皆有壁记,叙官秩创置及迁授始末,原其作意盖欲著前政履歷,而发将来健羡焉。”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集中有《赠郭将军》一首云:‘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臺获紫微。’此又非 子仪 履歷,当另是一人。” 3.指个人经历的书面记录。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入仕》:“初入仕,必具乡贯、户头、三代名衔……出身履歷。” 清 李渔 《奈何天·调羹》:“我家相公把縉绅一看,履歷一查,看那姓 袁 的乡宦,是哪一科举人,哪一科进士。”《红楼梦》第十三回:“ 贾珍 忙命人写了一张红纸履歷来。” 巴金 《家》十二“验看”自注:“ 高克文 到 北京 后,引见以前,先由点派大臣察看他的相貌、状态和履历等等,这就叫验看。”
履历的组词: 履的组词 历的组词
履历表
lǚ lì biǎo 引用解释 记载个人社会经历的表格。
履历表的组词: 履的组词 历的组词 表的组词
年历
nián lì 解释 ◎ 年历 niánlì[calendar] 一种单张印刷品,按月印有一年内各月份的日期、星期、节气等 这种年历销路不错 引用解释 记载年月日的历本。《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帝使造年历,至己巳岁而加朱点,实 太清 三年也。”《通典·职官八》:“ 后汉 太史令掌天时星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 唐 元稹 《长庆历》:“年历復年历,卷尽悲且惜。历日何足悲,但悲年运易。”如:年历卡。
年历的组词: 年的组词 历的组词
农历
nóng lì 解释 ◎ 农历 nónglì[Chinese traditional calendar] 中国旧时通用的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就叫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农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引用解释 1.我国古代历法之一。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中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十三个月(383天或384天,闰月在几月份也没有一定)。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农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俗称阴历。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 夏 代,所以又称夏历、旧历。 2.农业上使用的历书。
农历的组词: 农的组词 历的组词
亲历
qīn lì 解释 ◎ 亲历 qīnlì[personal experience] 亲身经历 引用解释 亲身经过。《朱子语类》卷二四:“所谓亲歷,岂讲求义理与躬行处,均为亲歷乎?” 明 沉榜 《宛署杂记·人物字》:“﹝ 李德恢 ﹞每单骑亲歷田间,视土所宜,教以池塘沟洫之法。” 鲁迅 《三闲集·<小彼得>译本序》:“读者恐怕大多数都未曾亲历。”
亲历的组词: 亲的组词 历的组词
日历
rì lì 解释 ◎ 日历 rìlì[calendar] 按照一年的时间以每天一页表示;对每月的每天确定星期几;经常还给出重要的天文资料;有时注明节日、假日以及与特定日有关的其他事件的册子 引用解释 1.历书之类。 汉 王充 《论衡·讥日》:“以子日沐,谁使可爱?卯日沐,谁使凝白者?夫如是,沐之日无吉凶,为沐立日历者,不可用也。” 2.今指记有年、月、日、星期、节气、纪念日等的本子,一年一本,每日一页,逐日揭去。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摆在桌上的。 鲁迅 《彷徨·弟兄》:“挂着的日历上,写着两个漆黑的隶书:廿七。” 茅盾 《大鼻子的故事》六:“这一天不是热天,照日历上算,恰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将到尽头,然而这一天又不怎样冷。” 3.史官按日记载朝政事务的册子。是史官纂修国史的依据。《新唐书·蒋偕传》:“三世踵脩国史,世称良笔,咸云‘ 蒋氏 日历’,天下多藏焉。”《宋史·职官志四》:“﹝祕书省﹞著作郎一人,著作佐郎二人,掌修纂日历。”《明史·文苑传一·徐一夔》:“ 元和 中, 韦执谊 又奏撰日历。日历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时,以时繫年,犹有《春秋》遗意……他时会要之修取於此,实録之修取於此,百年之后纪、志、列传取於此。”参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 4.犹日记。《明史·儒林传一·黄淳耀》:“后为日历,昼之所为,夜必书之,凡语言得失,念虑纯杂,无不备识,用自省改。”
日历的组词: 日的组词 历的组词
同等学历
tóng děng xué lì 解释 ◎ 同等学历 tóngděng xuélì[(have)the same educational level basis(或footing)] 与在某一等级学校毕业或某班级肄业的人知识技能的水平相同
学历
xué lì 解释 ◎ 学历 xuélì[record of formal schooling;educational background] 求学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 引用解释 求学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可是 徐凤英 并不注意这些,她注意的是这女孩子的相貌的变化,和如何使她具有一定的学历。” 规定学校学年和学期起止、上课与考试周数、假日和假期等的日程安排。
学历的组词: 学的组词 历的组词
阳历
yáng lì 解释 ◎ 阳历 yánglì[solar calendar] 太阳历。以回归年为基准的一种历法,一年的长度为365.24220日 引用解释 1. 汉 《太初历》术语。 汉武帝 太初 年间, 落下閎 、 邓平 等创制的《太初历》,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它将1日分为81分,为便于从《四分历》过渡到《太初历》,而又使之更接近于实际天象,他们在推算时采用“先借半日”的办法,先借者谓之“阳历”,不借者谓之“阴历”,形成大小月相间的格局。《汉书·律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先藉半日,名曰阳历;不藉,名曰阴历。”一本作“阳歷”。 2. 唐 《大衍历》术语。《新唐书·历志三上》:“日道表曰阳历,其里曰阴历。” 3.历法的一种。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而制定的。也叫太阳历。通常说的“阳历”系指国际通用的公历。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三月四号》:“可恨阳历三月了,还如是之冷!” 赵树理 《三里湾·回驴》:“这一年是个闰五月,所以阴阳历差的日子很远--阳历的九月三十号才是阴历的八月十二。” 4.犹阳寿。 清 钮琇 《觚賸·巡检附魂》:“我阳历未终,幸邀冥王慈命,復来人间。”
阳历的组词: 阳的组词 历的组词
阴历
yīn lì 解释 ◎ 阴历 yīnlì[lunar calendar] 历法的一类,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而制定,通常所说的“阴历”指中国旧时用的历法,就是夏历。也说“农历” 引用解释 1. 汉武帝 太初 年间, 落下閎 邓平 等创制的《太初历》,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它将一日分为81分,为便于从《四分历》过渡到《太初历》,而又使之更接近于实际天象,他们在推算时,采用“先借半日”的办法,先借者谓之“阳历”,不借者谓之“阴历”,形成大小月相间之格局。《汉书·律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先藉半日,名曰阳历;不藉,名曰阴历。” 2.我国旧时通用的历法,也就是农历。实际上是阴阳历的一种。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阴历年关,恐怕是更不容易过的。”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在 北平 阴历九月梢尾的早晚,人们已经需要加上棉绒的寒衣。”
阴历的组词: 阴的组词 历的组词
游历
yóu lì 解释 ◎ 游历 yóulì(1) [travel for pleasure;tour]∶到远地游览;考察 游历名山大川 (2) [roam]∶漫游 引用解释 游览;漫游。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发 卞口 而游歷,迄 西山 而弭轡。” 宋 史达祖 《喜迁莺·元宵》词:“旧情拘未定,犹自学,当年游歷。” 清 顾炎武 《赠钱行人邦寅》诗:“ 南徐 游歷地,儻有和歌辰。” 马南邨 《燕山夜话·从慧深的国籍说起》:“在他游历 美洲 的时候,那个大陆上的人们才有机会接触佛教。” 1.到远地游览;周游考察。《晋书·王献之传》:“闻 顾辟疆 有名园,先不相识,乘平肩舆逕入,时 辟疆 方集宾友,而 献之 游歷既毕,傍若无人。” 唐 白居易 《游石门涧》诗:“自从 东晋 后,无復人游歷。” 明 高启 《锺山云霁图》诗:“昔年游歷处,今向画中看。”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利权四》:“盖自各国通商,而洋货之贩运,洋人之游歷,日益繁多。” 2.犹交游。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维》:“游歷诸贵之间,尤为 岐王 之所眷重。”
游历的组词: 游的组词 历的组词
阅历
yuè lì 解释 ◎ 阅历 yuèlì(1) [experience] 指过去所经历的事迹 阅历三旬,贼以飞梯,鹅车,木驴等四面齐攻,城欲陷者数。——《旧唐书·吐蕃传》 (2) ;或历任的职务 阅历浅 引用解释 1.经历。《旧唐书·吐蕃传下》:“﹝ 吐蕃 军﹞十五万众,围我 盐州 数重……閲歷三旬,赋以飞梯、鹅车、木驴等四面齐攻,城欲陷者数四。” 2.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 元 方回 《次韵刘元煇喜予还家携酒见访》之一:“苦辛厌奔驰,忧患饱閲歷。” 清 薛福成 《登泰山记》:“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閲歷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冯雪峰 《蛙和蚯蚓和大地》:“他们经过了平原,许多河流,乡村和城市,看见过各种不同的地形和建筑,听见过各种不同的言语和最好的音乐,阅历得更多。” 3.由经历得来的知识或经验。 清 申涵光 《春过》诗:“性好遨游贪懒出,身多閲歷晚知非。” 田汉 《<电影戏剧表演术>序》:“正因为到了四十之年,学问和阅历都达了相当成熟之度。”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生活的阅历和积累,不是专凭主观愿望可以有的。” 4.犹履历。 明 张居正 《明制体以重王言疏》:“盖以恩例概及,比之考绩不同,故以賚被为荣,不必详其閲歷,此制体也。” 5.逐一考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臣自履任至今,每细心閲歷各属员,其庸碌无长、贪劣废弛者,俱不足论,观其颇有声名,素称才能之员,一一考其实迹。”
阅历的组词: 阅的组词 历的组词
藏历
zàng lì 藏 族传统历法。阴阳历的一种。九世纪初即已采用,基本上与夏历相同。以五行、阴阳和十二生肖相配合计年,每六十年一轮替,一年有十二个月,分二十四节气,月有大小,三年一闰。因受宗教影响,日数有缺有重,“凶日”可除去,“吉日”可重复。近年以来并加星期。
藏历的组词: 藏的组词 历的组词
资历
zī lì 解释 ◎ 资历 zīlì[qualifications and record of service] 资履和阅历 资历深 引用解释 资格和经历。《梁书·裴子野传》:“会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有司以资歷非次,弗为通。”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以科名资歷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巴金 《探索集·作家》:“她脑子里并没有资历、地位、名望等等东西。”
资历的组词: 资的组词 历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