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大海的词语
海内
hǎi nèi 解释 ◎ 海内 hǎinèi[within the four seas;throughout the country] 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海内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大乱。——《资治通鉴》 引用解释 国境之内,全国。古谓我国疆土四面临海,故称。《孟子·梁惠王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 焦循 正义:“古者内有九洲,外有四海……此海内,即指四海之内。”《史记·货殖列传》:“ 汉 兴,海内为一。” 宋 曾巩 《熙宁转对疏》:“海内智谋之士,常恐天下之势,不得以久安也。”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不知海内博雅君子,以为何如?”
海内的组词: 海的组词 内的组词
海鸥
hǎi ōu 解释 ◎ 海鸥 hǎi’ōu[sea gull] 海上常见的一种海鸟。性喜群飞,羽毛多黑白相间,以鱼螺、昆虫或谷物、植物嫩叶等为食 引用解释 1.鸟名。上体主要呈苍灰色,下体白色,生活在海边和内陆河流湖泊附近,吃鱼、螺、昆虫,也吃谷物和其他植物的嫩叶。 南朝 宋 谢灵运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诗:“海鸥戏春岸,天鷄弄和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鸥》:“在海者名海鸥,在江者名江鸥。”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又有一天到了 大西洋 岸,看见了沙滩上游戏的孩子和海鸥。” 2.一种战船名。 宋 曾慥 《类说·海物异名记·海鸥棠橹》:“ 越 人水战,凌波赴敌则有海鸥--舟名也,又曰穿行鱼。”
海鸥的组词: 海的组词 鸥的组词
海上
hǎi shàng 引用解释 1.海边;海岛。《吕氏春秋·恃君》:“ 柱厉叔 事 莒敖公 ,自以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食橡栗。”《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公孙弘 ﹞家贫,牧豕海上。”《后汉书·荀爽传》:“﹝ 荀爽 ﹞后遭党錮,隐於海上,又南遁 汉 滨。”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予家海上,园亭中喜种杂花。” 2.指湖滨。《文选·江淹<恨赋>》:“迁客 海 上,流戍 陇 阴。” 李善 注引《汉书》:“ 匈奴 乃徙 苏武 北海 上无人处。” 3.海面上。《汉书·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则方士争言之。” 南朝 梁 沉约 《夕行闻夜鹤》诗:“愍海上之惊鳧,伤云閒之离鹤。”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进士见寄次韵》:“意超海上鹰,运跼辕下驹。” 4.指 上海 。犹言 沪 上。《海上花列传》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来,南部烟花日新月盛。”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壬寅春,旅 沪 志士 馀杭 章炳麟 ……因联络 海 上有志之士,发起中国教育会为策动机关。”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吾闻 海 上诸君子,发大愿合大力,既賡续此报,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尝不为之距跃三百,喜而不寐也。”
海上的组词: 海的组词 上的组词
海参
hǎi shēn 解释 ◎ 海参 hǎishēn[sea cucumber;sea slug;trepang] 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无脊椎动物 引用解释 棘皮动物。形圆如黄瓜,色黑,体壁多肌肉,口的周围生有触手。种类很多。是名贵的海产食品。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八:“海参得名亦以能温补故也。生于土为人参,生于水为海参,故海参以 辽海 者为良。”《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整匣的燕窝,整桶的海参鱼翅,甚至尺头珍玩,打听什么贵送什么来。”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富翁的筵席上有了好酱油、清燉鱼翅、凉拌海参。”
海参的组词: 海的组词 参的组词
海水
hǎi shuǐ 解释 ◎ 海水 hǎishuǐ(1) [seawater]∶海中或来自海中的水 海水浴 (2) [brine]∶海洋中的水 (3) [the sea]∶海 海水不可斗量
海水的组词: 海的组词 水的组词
海滩
hǎi tān 解释 ◎ 海滩 hǎitān[beach;seabeach] 指位于平均高潮面与平均低潮面之间的潮间带
海滩的组词: 海的组词 滩的组词
海外
hǎi wài 解释 ◎ 海外 hǎiwài[abroad;overseas] 超出国界,即国外 海外同胞 引用解释 1.四海之外,泛指边远之地。今特指国外。《诗·商颂·长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郑玄 笺:“四海之外率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之所不能睹。” 宋 曾巩 《送江任序》:“或中州之人,用于荒边侧境山区海聚之间,蛮夷异域之处;或 燕 、 荆 、 越 、 蜀 ,海外万里之人,用于中州,以至四遐之乡相易而往。” 巴金 《中国人》:“他远离祖国三十多年,已经在海外成家立业。” 2.方言。谓放肆、神气。《官场现形记》第九回:“他再来逼你,叫他提防,我要出他的花样。 上海 地方还轮不着他海外哩。”《海上花列传》第十七回:“我看仔 双玉 倒讨气,耐不过多仔几个局,一歇海外得来,拿 双宝 来要打要駡。” 3.方言。极言其多。《海上花列传》第五九回:“耐生意海外得来,故是成日成夜,出来进去。” 4.方言。表示程度相当高。如:他客气得海外。
海外的组词: 海的组词 外的组词
海湾
hǎi wān 解释 ◎ 海湾 hǎiwān[gulf;bay] 海岸线的凹进部分或海洋的突出部分 引用解释 海洋伸入陆地的部分。 清 唐孙华 《文信国祠》诗:“犀甲逃荒谷,龙舆落海湾。” 艾青 《怜悯的歌》:“十里海湾的沙滩上,有无数下水道的钢管。”
海湾的组词: 海的组词 湾的组词
海峡
hǎi xiá 解释 ◎ 海峡 hǎixiá(1) [strait]∶连接两大片水的比较狭窄的通道 台湾海峡 (2) [channel]∶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片海洋的狭窄水道 英吉利海峡 引用解释 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杨朔 《万丈高楼平地起》:“ 山东半岛 和 辽东半岛 遥遥对峙,形成 渤海海峡 。” 峻青 《敬礼,光荣的海防战士》:“终于,他们把这段海峡填成了平地,修起了两丈多宽的公路。”
海峡的组词: 海的组词 峡的组词
海啸
hǎi xiào 解释 ◎ 海啸 hǎixiào[tsunami;seismic sea wave] 海水的一种剧烈波动,起因于海底地震或风暴,常殃及陆地 山呼海啸 引用解释 亦称“ 海吼 ”。亦称“ 海唑 ”。 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海水往往冲上陆地,造成灾害。 明 杨慎 《古今谚·吴谚楚谚蜀谚滇谚》:“山抬风雨来,海啸风雨多。” 清 施鸿保 《闽杂记》卷三:“近海诸处常闻海吼,亦曰海唑,俗有‘南唑风,北唑雨’之谚,亦曰海啸。其声或大或小,小则如击花鼓,点点如撒豆声,乍近乍远,若断若续,逾一二时即止;大则汹涌澎湃,虽十万军声未足拟也;久则或逾半月,日夜罔间,暂则三、四日或四、五日方止。” 严复 《救亡决论》:“海啸忽来,淹死兵丁数百。”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二:“ 日本 帝国主义的狂暴侵略,像海啸一样,几个月期间席卷了半个 中国 。”
海啸的组词: 海的组词 啸的组词
海洋
hǎi yáng 解释 ◎ 海洋 hǎiyáng(1) [ocean]∶几乎覆盖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整个咸水体 (2) [seas and oceans]∶海和洋的统称 引用解释 海和洋的统称。《元史·食货志五》:“里河则与 两淮 邻接,海洋则与 辽东 相通。”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臣﹞奉命以来经歷海洋,跋履行阵,老卒退校,亦徧咨访。” 清 刘大櫆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人民文学》1987年第10期:“我……唯有思念穿越所有的山峰、陆地和海洋。”
海洋的组词: 海的组词 洋的组词
海域
hǎi yù 解释 ◎ 海域 hǎiyù[sea area;maritime space] 包括水上、水下在内的一定海洋区域 引用解释 海的区域(包括水上和水下)的简称。如在划定领海宽度的基线以内的海域为内海;从基线向外延伸一定宽度的海域为领海;从一国领海的外边缘延伸到他国领海为止的海域为公海。
海域的组词: 海的组词 域的组词
海运
hǎi yùn 解释 ◎ 海运 hǎiyùn[sea transportation;ocean shipping] 通过海路运输 引用解释 1.海动。谓海动风起。《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溟。” 陈鼓应 注引 林希逸 曰:“海运者,海动也……海动必有大风,其水涌沸,自海底而起,声闻数里。” 晋 郭璞 《江赋》:“极泓量而海运,状滔天以淼茫。” 郑泽 《嘤求草题词》:“枪榆我自嗤,海运君怀敞。” 2.指海洋潮汐现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 扶南 去 林邑 四千里,水步道通……自 船官 下注 大浦 之 东湖 ,大水连行。潮上西流,潮水日夜长七八尺。从此以西,朔望并潮,一上七日,水长丈六七。七日之后,日夜分为再潮,水长一二尺。春夏秋冬,厉然一限。高下定度,水无盈缩,是为海运,亦曰象水也。” 3.古代特指由海道运粮至京师。《元史·食货志五》:“海运, 元 自 世祖 用 伯颜 之言,岁漕东南粟,由海道以给京师。”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海运》:“国朝海运粮储,自 朱清 张瑄 始,以为古来未尝有此。按 杠工部 《出塞》云:‘ 渔阳 豪侠地,击鼓吹笙竽。云帆转 辽海 ,稉稻来东 吴 。’……如此,则 唐 时已有海运矣。”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自河运改行海运以来,轮舶往还费省而效捷。” 4.今泛指海上的运输。 陈毅 《满江红·参观光华海轮》词:“海运百年无我份,而今奋起多兴旺。”参阅 明 危素 《元海运志》、《清续文献通考·国用十五》。
海运的组词: 海的组词 运的组词
洪流
hóng liú 解释 ◎ 洪流 hóngliú(1) [torrent]∶巨大的水流 (2) [powerful current]∶像巨大的水流一样的力量 时代的洪流 引用解释 1.浩大的水流。 战国 楚 宋玉 《小言赋》:“析飞糠以为舆,剖粃糟以为舟,泛然投乎杯水中,淡若巨海之洪流。” 唐 韦应物 《使云阳寄府曹》诗:“仰瞻乔树颠,见此洪流跡。” 2.比喻前进中的巨大事物。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几十年,对于无穷无尽的历史洪流来说,本来只是一瞬。”
洪流的组词: 洪的组词 流的组词
礁石
jiāo shí 解释 ◎ 礁石 jiāoshí[reef] 江河、海洋中的岩石,其顶部在水面附近,有碍船舶航行 引用解释 江河海洋中距水面很近的岩石。 清 王韬 《瓮牖馀谈·照船塔灯》:“盖西国操舟者,不惮风涛,而畏礁石。” 刘白羽 《长江三日》:“现在是枯水季节, 江 中突然露出一块黑色礁石,一片黄色浅滩,船常常在很狭窄的两面航标之间迂回前进,顺流驶下。” 杨朔 《海市》:“鲍鱼也是个怪玩意儿,只有半面壳,附在礁石上。”
礁石的组词: 礁的组词 石的组词
急流
jí liú 引用解释 1.湍急的水流。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五:“ 江 介多悲风, 淮 泗 驰急流。”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诗之一:“急流腾飞沫,回风起 江 濆。” 2.谓水流疾速流动。 唐 许浑 《谢亭送别》诗:“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3.比喻官场中复杂的斗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 刘瞻 ﹞孤贫有艺,虽登科第,不预急流。” 元 杨暹 《刘行首》第四折:“恁莫痴,争似 张良 会归,急流中身先退。” 清 杜濬 《肥水先生忽有居》诗:“急流未必从君退,且喜归怀有定踪。”参见“ 急流勇退 ”。
急流的组词: 急的组词 流的组词
惊涛骇浪
jīng tāo hài làng 解释 ◎ 惊涛骇浪 jīngtāo-hàilàng[a situation or life full of perils] 汹涌的波浪。比喻处境恶劣或经历曲折不平 让那惊涛骇浪激起他战斗的豪情壮志 引用解释 1.震惊人心的大波浪。 宋 陆游 《长风沙》诗:“ 江 水六月无津涯,惊涛骇浪高吹花。” 明 唐顺之 《书钱遇斋高尚巷》:“贾人岁岁出没於惊涛骇浪之中,既抵於岸而得晏然。” 容閎 《西学东渐记》第三章:“惟彼时予年尚幼,不自知其危险,故虽扁舟颠簸於惊涛骇浪中,不特无恐怖之念,且转以为乐。” 刘白羽 《长江三日》:“从惊涛骇浪之中寻到一条破浪前进的途径,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啊!” 2.比喻险恶的境遇。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五章:“马蹄在晨风中继续得得前进, 李自成 一路回想几天来的惊涛骇浪,不觉到了 野人峪 。” 魏巍 《壮行集·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生活就是斗争,是同惊涛骇浪的搏斗,而不是悠闲的旅行。”
近海
jìn hǎi 解释 ◎ 近海 jìnhǎi[coastal waters; offshore] 离陆地较近的海域 近海捕捞 引用解释 1.靠近海边。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十一:“ 温州乐清县 近海有村落,曰 三山黄渡 ,其民兄弟共娶一妻。” 2.靠近陆地的海域。如:我国近海有很多渔场。
近海的组词: 近的组词 海的组词
浪花
làng huā 解释 ◎ 浪花 lànghuā(1) [spray;spindrift]∶波浪互相冲击或拍击在别的东西上激起的水点和泡沫 (2) [specific episode of sb.'s life;specific phenomenon]∶比喻生活中的特殊片段或现象 (3) [expense freely]∶随意乱花 引用解释 1.亦作“ 浪华 ”。波浪互相冲击或拍击在别的东西上激起的水点和泡沫。《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南朝 梁元帝 《鸳鸯赋》:“朝浮兮浪华,夜集兮江沙。” 唐 李白 《姑熟十咏·天门山》:“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宋 陆游 《雨中独坐》诗:“ 马目山 头雨脚昏, 龙津桥 下浪花翻。” 鲁迅 《野草·死火》:“当我幼小的时候,本就爱看快舰激起的浪花,洪炉喷出的烈焰。” 2.不结果实的花。也叫狂花。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瓜》:“无歧而花者,皆是浪花,终无瓜矣。” 3.任意花费。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宣谕》:“九月,説与百姓每:收割毕日,毋要浪花,守度。”
浪花的组词: 浪的组词 花的组词
浪头
làng tou 解释 ◎ 浪头 làngtou(1) [wave]∶掀起的波浪 (2) [fashion;trend]∶趋势、潮流 赶浪头 引用解释 1.波浪。 唐 李颀 《送刘昱》诗:“八月寒荻花,秋江浪头白。”《朱子语类》卷四五:“动静恰似船一般,须随他潮去始得。浪头恁地高,船也随他上;浪头恁地低,船也随他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然后把船驶到 澎湖 相近,浪头最大的地方,颠播了一日一夜。” 沙汀 《航线》:“一遇着大浪头,排列在木板上的菜碗就互相撞碰着,发出尖锐的声响。” 2.比喻社会变动的趋势或群众性行动的高潮。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结局:“聪明的 郭振山 ,从来不在这种浪头上顽固,也检查了几句。”《人民文学》1981年第1期:“当然我不是说绝对只写一种生活,而是说不要见异思迁,不要赶浪头,东赶西赶,什么都落空。”
浪头的组词: 浪的组词 头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