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
◎ 缓急 huǎnjí
(1) [pressing or otherwise;of greater or lesser urgency]∶舒缓与紧急
(2) [emergency]∶指需要相助的事
缓急或可救助。——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缓急人皆有之
引用解释
1.宽舒和急迫;慢和快。《管子·五行》:“昔者 黄帝 以其缓急作立五声,以政五钟。” 尹知章 注:“调政理之缓急作五声也。”《汉书·食货志下》:“岁有凶穰,故穀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草亦不知风到来,风亦不知声缓急。”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在摆渡的时候……全凭用篙撑。撑的时候,又要按每段水势的缓急来掌握船身的倾斜度。”
2.指危急之事或发生变故之时。《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孝文 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 周亚夫 真可任将兵。’” 宋 苏舜钦 《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设国有缓急,则审处变故,推择门下士以属任焉。”《水浒传》第四七回:“ 石秀 道:‘我在 蓟州 原曾卖柴,我只是挑一担柴进去卖便了。身边藏了暗器,有些缓急,匾担也用得着。’” 郭沫若 《归国杂吟》一:“缓急劳斟酌,安危费斡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