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的组词
三月
sān yuè 解释 ◎ 三月 sānyuè(1) [march]∶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 (2) [the third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the third moon]∶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 (3) [three months]∶三个月
三月的组词: 三的组词 月的组词
三种
sān zhǒng 引用解释 1.指黍、稷、稻。《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北曰 幽州 ,其畜宜四扰,其穀宜三种。” 郑玄 注:“三种,黍、稷、稻。” 2.三类。《礼记·丧大记》:“熬,君四种八筐,大夫三种六筐,士二种四筐,加鱼腊焉。”《宋史·职官志三》:“凡内外军校封赠綾纸三种,分四等:大綾纸二等,中綾纸一等,小綾纸一等。” 宋 名将 种世衡 之子, 种古 、 种谔 、 种诊 三兄弟的合称。《宋史·种世衡传》:“子 古 、 諤 、 诊 ,皆有将材。 关中 号曰‘三 种 ’。”
三种的组词: 三的组词 种的组词
三资
sān zī 解释 ◎ 三资 sānzī[enterprises in the three forms of sino-joint venture,cooperative business and exclusively foreign-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 侨资、外资、中外合资的合称 三资企业 引用解释 1.称王的三个条件。指地广、民富、德博。《史记·张仪列传》:“ 司马错 曰:‘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2.谓三级。《宋史·岳飞传》:“尝以特旨迁三资, 飞 辞曰:‘士卒冒矢石,立奇功,始沾一级,男 云 遽躐崇资,何以服众。’”
三资的组词: 三的组词 资的组词
三资企业
sān zī qǐ yè 解释 也称“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总称。
三足鼎立
sān zú dǐng lì 引用解释 谓三方如鼎足相峙并立。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章:“他平生的理想,是和 下堡村 的 杨大剥皮 、 吕二细鬼 ,三足鼎立,平起平坐。”
三座大山
sān zuò tài shān 引用解释 比喻旧 中国 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大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朱德 《纪念党的四十周年》诗:“三座大山齐推倒,两重革命一肩担。” 郭沫若 《悼念毛主席》诗:“三座大山齐倒地,五星红旗高入云。”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 解释 ◎ 退避三舍 tuìbì-sānshè[fink out;keep sb. at arm's length] 比喻对人让步,避免冲突 引用解释 春秋 晋 公子 重耳 出亡至 楚 , 楚成王 礼遇 重耳 ,并问:“公子若反 晋国 ,则何以报不穀?” 重耳 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 晋国 , 晋 楚 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 重耳 返国执政, 晋 楚 城濮 之战, 晋 军果“退三舍以辟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后因以“退避三舍”表示退让,不敢与争。 明 叶宪祖 《鸾鎞记·京晤》:“似你这般诗才,不怕 杜羔 不退避三舍。”《儒林外史》第十回:“贤侄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七章:“可是一碰到嘴巴不闲的 吴教授 ,他却要退避三舍,再也轮不到他。”
约法三章
yuè fǎ sān zhāng 解释 ◎ 约法三章 yuēfǎ-sānzhāng[simple agreement with the people by a new government] 泛称订立简明的条约使人共同遵守 昔高祖约法三章,黎民皆感其德。——《三国演义》 引用解释 《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 高祖 初入 关 ,约法三章。”后谓订立简明的条款,以资遵守。《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 安老爷 、 安太太 ,又因姑娘当日在 青云山庄 ,有一路不见外人的约法三章,早吩咐过公子,沿路无事,不必到姑娘船上去。”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既是他自己求上门来,总得给他个约法三章。”
再三
zài sān 解释 ◎ 再三 zàisān[over and over again] 一次又一次;多次 再三强调 引用解释 1.第二次第三次;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易·蒙》:“初筮告,再三瀆,瀆则不告。” 孔颖达 疏:“师若迟疑不定,或再或三,是褻瀆,瀆则不告。”《史记·孔子世家》:“﹝ 齐 ﹞陈女乐文马於 鲁 城南 高门 外。 季桓子 微服往观再三,将受。” 唐 李白 《南阳送客》诗:“挥手再三别,临岐空断肠。”《老残游记》第二回:“管事的再三挽留不住,只好当晚设酒饯行。” 朱自清 《背影》:“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2.犹言非常,极其。 唐 刘知几 《史通·本纪》:“ 霸王 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繆。”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未曾过门的时节,我替那女子十分担忧,又与这村郎再三害怕,不知进门的时节,怎生吵闹,何计调停。”
再三的组词: 再的组词 三的组词
朝三暮四
zhāo sān mù sì 解释 ◎ 朝三暮四 zhāosān-mùsì[blow hot and cold] 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变化多端,捉摸不定 朝三暮四,昨非今是,痴儿不解荣枯事。——元· 乔吉《山坡羊·冬日写怀》 引用解释 1.《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本谓只变名目,不变实质以欺人。后以喻变化多端或反覆无常。《旧唐书·皇甫鎛传》:“直以性惟狡诈,言不诚实,朝三暮四,天下共知,惟能上惑圣聪,足见奸邪之极。” 宋 司马光 《乞罢免役钱状》:“夫差役出於民,钱亦出於民。今使民出钱雇役,何异割鼻饲口?朝三暮四,於民何所利哉!” 元 乔吉 《山坡羊·冬日写怀》曲:“朝三暮四,昨非今是,痴儿不解荣枯事。”《明史·左鼎传》:“倘忽不加务,任掊克聚敛之臣行朝三暮四之术,民力已尽而徵发无已,民财已竭而赋敛日增。苟紓目前之急,不恤意外之虞,臣窃惧焉。”《新华文摘》1983年第8期:“他对同志对朋友坦白诚恳,平等相待,从不疾言厉色,仗势欺人,从不朝三暮四说了话不算数。” 2.形容数目多。 唐 《新罗国故两朝国师教谥朗空大师白月栖云之塔碑铭》:“来者如云,朝三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