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组词
中途
zhōng tú 解释 ◎ 中途 zhōngtú[halfway;midway] 半路;进程中间 中途退出 引用解释 见“ 中涂 ”。
中途的组词: 中的组词 途的组词
中外
zhōng wài 解释 ◎ 中外 Zhōng-wài[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中国和外国 中外宾客 中外所同。——蔡元培《图画》 讲中外之故。——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 中外 zhōng-wài[inside and outside] 里面和外面 中外不得相救 中外交荐。——《明史》 引用解释 1.表里,内心与外表。《逸周书·谥法》:“行见中外,曰慤。” 孔晁 注:“表里如一。” 2.宫内和宫外。《管子·君臣下》:“是以中外不通,谗慝不生,妇言不及宫中之事,而诸臣子弟无宫中之交。”《史记·李斯列传》:“中外若一,事无表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二十餘日,中外不通,两宫安否?” 3.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汉书·元帝纪》:“以用度不足,民多復除,无以给中外繇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孔融 被收,中外惶怖。” 宋 司马光 《与吴相书》:“窃见国家自行新法以来,中外恟恟,人无愚智,咸知其非。”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剑池生公讲台字皆宋人书》:“﹝ 邵必 ﹞善篆隶, 仁宗 朝歷官中外。” 4.犹里外。《史记·匈奴列传》:“ 冒顿 纵精兵四十万骑围 高帝 於 白登 ,七日, 汉 兵中外不得相救餉。” 5.中原和边疆;中国和外国。《后汉书·南匈奴传》:“ 宣帝 之世,会 呼韩 来降,故边人获安,中外为一,生人休息六十餘年。” 瞿秋白 《乱弹·财神还是反财神一》:“一切种种中外大小的财神菩萨才是 中国 的主子。” 6.家庭内外,家人和外人。 汉 班昭 《女诫》:“战战兢兢,常惧黜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 汉 蔡邕 《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碑铭》:“夫人营克家道,扶翼政事,聪明达乎中外,隐括及乎无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因尔便吐血,数日而亡。中外怜之,莫不悲叹。” 7.指中表之亲。 汉 蔡琰 《悲愤诗》:“既至家人尽,又復无中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下》:“ 谢胡儿 作著作郎,尝作 王堪 传,不諳 堪 是何似人。咨 谢公 。 谢公 答曰:‘ 堪 , 列 之子, 阮千里 姨兄弟, 潘安仁 中外。’” 唐 张固 《幽闲鼓吹》:“某与 贺 ( 李贺 )中外,自小同处,恨其傲忽,常思报之,所得兼旧有者,一时投於溷中矣!”
中外的组词: 中的组词 外的组词
中纬度
zhōng wěi dù 引用解释 指北纬45度上下或南纬45度上下的纬度。
中纬度的组词: 中的组词 纬的组词 度的组词
中文
zhōng wén 解释 ◎ 中文 Zhōngwén[the Chinese language] 中国的语言文字,特指汉族的语言文字 中文打字机 引用解释 中国 语言文字或 中国 语言文学的省称。特指 汉 语言文字或 汉 语言文学。 王力 《龙虫并雕斋琐语·西洋人的中国故事》:“依 查理·蓝 说,这故事是根据一个中文手抄本,由一个懂得中文的朋友讲给他听的。”《人民日报》1980.10.14:“ 英国 现有七家大学开中文课程。”
中文的组词: 中的组词 文的组词
中午
zhōng wǔ 解释 ◎ 中午 zhōngwǔ[noon midday] 太阳在子午线上方时;白天十二点时,亦称“正午” 引用解释 白天十二点左右的时间。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农民协会要早晨捉土豪劣绅,知事不敢捱到中午,要中午捉,不敢捱到下午。”
中午的组词: 中的组词 午的组词
中西
zhōng xī 解释 ◎ 中西 Zhōng-Xī[Chinese and Western] 中国和西洋 学贯中西 引用解释 中国 和西洋。《四库全书总目·天文算法类·中西经星同异考》:“ 文鼏 此编独详稽异同,参考互证,使名实不病於参差,是亦中西两法互相贯通之要领也。” 清 夏燮 《粤民义师记》:“初中西不睦,地方官出示,禁止华人受雇外洋,供其服役。” 毛泽东 《井岗山的斗争》:“医院设在山上,用中西两法治疗。”
中西的组词: 中的组词 西的组词
中下
zhōng xià 引用解释 1.指古代田地或赋税等级的第六等。《书·禹贡》:“﹝ 兗州 ﹞厥田惟中下。” 孔 传:“田第六。”《书·禹贡》:“﹝ 雍州 ﹞厥赋中下。” 孔 传:“赋第六。” 2.中等里的下等。 宋 何薳 《墨经·松》:“明不足而黄者,曰黄明松,品惟中下。” 3.指中策和下策。《后汉书·乌桓鲜卑传论》:“然制御上略,歷世无闻; 周 汉 之策,仅得中下。” 明 袁宏道 《感事》诗:“边防自古无中下,朝论於今有是非。”
中下的组词: 中的组词 下的组词
中线
zhōng xiàn 引用解释 1.又称中心线。位置居中的线。《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等小侄儿过去安盘子,拉了中线,看了再定规罢。” 2.三角形的一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3.把球场划分为两个相等场区的线。
中线的组词: 中的组词 线的组词
中校
zhōng xiào 解释 ◎ 中校 zhōngxiào[commander;wing commander;lieutenant colonel] 军衔的一级,位于上校与少校之间 引用解释 1.官名。 秦 汉 置,为将作大匠属官,佐治宫室。 唐 有中校署,属将作监,掌舟车等事。《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将作少府, 秦 官,掌治宫室…… 景帝 中六年更名将作大匠。属官有石库、东园主章、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 2.主帅所在的营帐。校,古代军营的名称。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中校之军皆白裳、白髦、素甲、素羽之矰,望之若荼。” 3.军衔的一级,低于上校、高于少校。
中校的组词: 中的组词 校的组词
中心
zhōng xīn 解释 ◎ 中心 zhōngxīn(1) [center;heart;middle;nucleus] (2) 跟四周距离相等的位置;中央 花园的中心有一个池塘 (3) 在某一方面占重要地位的城市或地区;某一方面的主要机构 商业中心 (4) [central]∶事物的主要部分 中心工作 (5) [heart]∶内心 我有嘉宾,中心喜之 引用解释 1.心中。《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宋 陈亮 《酌古论·桑维翰》:“虽能快中心之所欲,而后世之被其患盖有不可胜道者。”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四:“拥衾不敢寐,中心伤且悼。” 2.衷心。《诗·小雅·彤弓》:“我有嘉宾,中心貺之。”《国语·鲁语上》:“苟中心图民,智虽不及,必将至焉。”《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若舍亲家踌蹰之际,全仗 三老 攛掇一声,説 陈 某是中心计较,不是虚情。” 3.正中央,指跟四周的距离相等的位置。 唐 徐夤 《题福州天王阁》诗:“三门里面千层阁,万井中心一朵山。”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积水潭》:“ 万历 初,上御龙舟泛太液池。辅臣 张居正 歌以纪其盛曰:‘两岸离宫杨柳垂,中心水殿芙蓉簇。’”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六:“ 瑞丰 看看路中心,再看看左右的六行军警,心中有些发颤。” 4.核心,事物的主要部分。《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君者中心,臣者外体。” 李善 注引 子思子 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 陈毅 《生查子·国共二次合作出山口占》词:“抗 日 是中心,民主能自救。” 5.在某一方面占重要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地方。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 延安 是所有解放区的指导中心。”《人民日报》1983.8.3:“ 北京 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6.指设备、设施、技术力量等方面条件比较完备的机构和团体。现亦常用于某些企业等经济实体的名称。《中国青年报》1983.8.6:“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成立一周年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热情关怀。”如:维修中心;服务中心;研究中心。 犹称心。《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随你左看右看,无不中心像意的。”
中心的组词: 中的组词 心的组词
中性
zhōng xìng 解释 ◎ 中性 zhōngxìng(1) [neutrality]∶处于两种相对性质之间的性质 (2) [neuter gender]∶某些语言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分别阳性、阴性、中性 引用解释 1.谓不表示性别。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在 周 朝或 汉 朝,自经的已经大抵是女性了,所以那时不称它为男性的‘缢夫’或中性的‘缢者’。” 瞿秋白 《最艺术的国家》:“表面上是中性,骨子里当然还是男性。” 2.化学上指既不呈酸性又不呈碱性的性质,如纯水的性质。
中性的组词: 中的组词 性的组词
中型
zhōng xíng 引用解释 中等规模;中等规格。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这年冬天, 沁水县 要开两个中型水库。”
中型的组词: 中的组词 型的组词
中心角
zhōng xīn jiǎo 引用解释 以圆心为顶点、半径为两边的角。也称圆心角。
中心角的组词: 中的组词 心的组词 角的组词
中心思想
zhōng xīn sī xiǎng 引用解释 1.文章或发言中的主要思想内容。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塑造人物是表达这种中心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 2.指言行的主导思想。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只要把 清 政府一推翻了, 中国 便立地可以由第四等的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等的国家。这是支配着当时青年脑中的最有力的中心思想。” 邓拓 《“推事”种种》:“一切对自己不利的,一切非自己所愿意的,一律不管,这就是极端个人主义者的中心思想。”
中选
zhòng xuǎn 解释 ◎ 中选 zhòngxuǎn[be selected;be chosen] 选举或选择时被选上。特指科举应试时被录取 引用解释 1.被选中;合格。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 贞元 中要乳母,皆选寺观婢以充之而给与其直,例多不中选。”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 欧洲 诸国,中选者亦有社会民主党矣。” 2.特指科举应试被录取。 唐 元稹 《薛公神道碑文铭》:“会两弟相继举进士,皆中选。” 宋 司马光 《送同年郎景微归会嵇荣觐序》:“由七品官举进士,一上中选,可谓美矣。” 明 焦竑 《焦氏笔乘·仲修劝读论语》:“辛丑春,同试南宫, 仲脩 中选而某被黜。”
中选的组词: 中的组词 选的组词
中学
zhōng xué 解释 ◎ 中学 zhōngxué[middle school] 实施中等教育的学校 普通中学 ◎ 中学 zhōngxié[an academic term for China's traditional schools] 清末指我国传统的学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引用解释 1.中等的学习方法。《文子·道德》:“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 2.古代明堂中央一室供天子自学的处所。 汉 蔡邕 《明堂月令论》:“太学在中央,天子所自学也…… 魏文侯 《孝经传》曰:‘太学者,中学明堂之位也。’” 3.从 清 末到“五四”前后对我国传统学术的称呼,别于西学而言。 张鹤龄 《文敝篇》:“若论其难易殊科,则中学乃絶难,而西学实较易。”《文明小史》第四六回:“ 劳航芥 平日佩服他中学淹深,他也佩服 劳航芥 西文渊博。”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一二:“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在‘五四’以前,学校与科举之争、新学与旧学之争、西学与中学之争,都带着这种性质。” 4.对青少年实施中等普通教育的学校。 赵紫阳 《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在中学教育方面,要逐步改变普通高中过多,职业中学太少的状况。”
中学的组词: 中的组词 学的组词
中学生
zhōng xué shēng 解释 ◎ 中学生 zhōngxuéshēng[student] 在中学读书的学生
中学生的组词: 中的组词 学的组词 生的组词
中旬
zhōng xún 解释 ◎ 中旬 zhōngxún[the middle ten days of a month] 一个月的中间十天,即十一日至二十日 引用解释 一个月的中间十天,即从十一日到二十日。《管子·宙合》:“岁有春秋冬夏,月有上下中旬。” 唐 王建 《宫前早春》诗:“内园分得温汤水,三月中旬已进瓜。” 丁玲 《母亲》三:“ 曼贞 赶回来的那天,已是腊月中旬了。”
中旬的组词: 中的组词 旬的组词
中亚
zhōng yà 引用解释 中亚细亚 的省称。广义泛指 亚洲 中部,包括 中国 的 新疆 、 西藏 、 内蒙古 等地和 蒙古 以及 苏联 境内的 中亚细亚 地区。狭义仅指 苏联 境内的 中亚细亚 地区,包括 土库曼 、 乌兹别克 、 吉尔吉斯 、 塔吉克 等四个共和国和 哈萨克 共和国的南部。 陈翰笙 《<中亚学刊>发刊词》:“ 中亚 是一个纯地理名词。自古以来, 中亚 即分属于各个不同国家,其中一部分地区是 中国 的领土,其他地区也和 中国 有着悠久的历史关系。”
中亚的组词: 中的组词 亚的组词
中央
zhōng yāng 解释 ◎ 中央 zhōngyāng(1) [centre]∶中心的地方(中,指一定范围内适中的统置;央指和四周或上下左右距离相等的位置) 禁卒居中央。——清· 方苞《狱中杂记》 圆柱矗立在市广场中央 (2) [central authorities]∶指国家或党派政治权力最高的地方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扬权》 引用解释 1.四方之中。《诗·秦风·蒹葭》:“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荀子·大略》:“欲近四房,莫如中央。”《汉书·李寻传》:“震或於其国,国君之咎也。四方中央连国歷州俱动者,其异最大。” 巴金 《灭亡》第七章:“房子底中央放着一张大餐桌。” 2.中间。《礼记·王制》:“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汉书·西域传序》:“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 明 徐渭 《桐乡冯母》诗之二:“青史他年定几行,太夫人传在中央。” 3.古指国君。《韩非子·扬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陈奇猷 集释引旧注:“四方谓臣民,中央谓主君。” 宋 宋祁 《宋景文笔记·杂说》:“欲正四方,先定中央。中央,君也。” 4.今指国家政权或政治团体的最高领导机构。 陈毅 《枣园曲》:“停车枣园路,记从前,人民革命,中央曾驻。” 5.古代以五方配五行,中央表土,土色黄,故又以中央代表黄色。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上北征之夕,次 陈桥驛 , 罗彦瓌 等献中央之服,立上为天子。”中央之服即黄袍。《幼学故事琼林·岁时》:“中央戊巳属土,其色黄,故中央帝曰黄帝。”
中央的组词: 中的组词 央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