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的组词
半文盲
bàn wén máng 识字不多的成年人。如:农村中建立了许多夜校,正在积极提高半文盲的文化水平。
半文盲的组词: 半的组词 文的组词 盲的组词
报告文学
bào gào wén xué ◎ 报告文学 bàogào wénxué[reportage;reportorial literature] 对直接观察或仔细记录的事件和情景作真实而详细的叙述的文学作品,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文体的特点文学体裁。散文中的一类,通讯、速写、特写等的统称。以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为题材,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而成,具有新闻特点。 阿英 《从上海事变说到报告文学》:“总之,报告文学是最新的形式的文学,是具有着无限的鼓动效果的形式。”
碑文
bēi wén ◎ 碑文 bēiwén[inscription on a tablet] 刻在石碑上的文词(1).刻在碑上的文字。《后汉书·卢植传》:“专心研精,合《尚书》章句,孝《礼记》失得,庶裁定圣典,刊正碑文。”《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艾 ﹞年十二,随母至 潁川 ,读故 太丘 长 陈寔 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中山王御碑跋》:“臣等不敏,幸得同侍经筵,钦覩御製,不胜感激流涕,谨拜手稽首,书於碑文之左。” 郭小川 《三门峡》诗:“你呀,一不刻碑文,二不录诗篇,只记下:巨人的脑汁汗液埋葬了万险千难。”(2).文体名。《后汉书·孔融传》:“﹝ 融 ﹞所著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凡二十五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蔡邕 铭思,独冠古今。 桥公 之鉞,吐纳典謨; 朱穆 之鼎,全成碑文,溺所长也。”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碑文有辞,皆为韵语, 中郎 《郭有道碑》已有之,即誌铭之滥觴也。”
碑文的组词: 碑的组词 文的组词
本文
běn wén (1).正文。 汉 赵岐 《<孟子>题辞》:“於是乃述己所闻证以经传,为之章句。具载本文。”《后汉书·贾逵传》:“ 逵 悉传父业,弱冠能诵《左氏传》及五经本文。”(2).原文。《三国志·魏志·刘放传》:“边候得 权 书, 放 乃改易其辞,往往换其本文而傅合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皆由后人所羼,非本文也。” 宋 张淏 《云谷杂记·文中子门人》:“又本文多与 阮逸 异,则附益之説,庸或有之。”(3).此文。如:本文所讲仅此一端,远非全面。
本文的组词: 本的组词 文的组词
表意文字
biǎo yì wén zì ◎ 表意文字 biǎoyì wénzì[ideographical writing;ideograph] 用代表一定意义的符号构成的文字,如最早的汉字、古埃及圣书文字等
毕业论文
bì yè lùn wén ◎ 毕业论文 bìyè lùnwén[graduates' dissertation;graduation(undergraduate) thesis] 在高等院校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毕业前,考察他们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总结性作业
成文
chéng wén 解释 ◎ 成文 chéngwén(1) [write]∶形成文字,写在纸上 已有腹稿,尚未成文 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2) [written article]∶现成的文章 引用解释 1.形成乐章、文采、文辞、礼仪等的总称。《荀子·乐论》:“故乐者,审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饰节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韩诗外传》卷五:“若夫重色而成文,累味而备珍,则圣人所以分贤愚,明贵贱。” 汉 扬雄 《法言·君子》:“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 汉 班固 《白虎通·情性》:“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 晋 潘岳 《笙赋》:“邇不逼而远无携,声成文而节有叙。”《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自幼聪明,举笔成文,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2.现成的文章。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偶俗语,有类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斯盖当时国史已有成文, 丘明 但编而次之,配经称传而行也。” 清 金一 《文学观》:“夫谓语必己造,事不古同,诚不免以刻覈待古人,虽以《六经》之尊,除《大易》而外,若《书》、《诗》、《礼》,类皆集成典成文而为书者也。”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诗三札》:“我国虽无‘散文诗’之成文,然如 屈原 《卜居》、《渔父》诸文以及 庄子 《南华经》中多少文字,是可以称为‘散文诗’的。” 3.用文字固定下来,成为书面。《魏书·常景传》:“案如经礼,事无成文;即之愚见,谓不应服。”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一:“适应了随时随地面对各种严格的要求,适应了多少条成文不成文的纪律规定。”
成文的组词: 成的组词 文的组词
呈文
chéng wén 解释 ◎ 呈文 chéngwén(1) [document;an official petition;a memorandum to superior]∶旧时下对上的一种公文;向政府官员递交的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文件或陈述观点的声明 递交呈文 (2) [display]∶显露出文采 引用解释 1.显露出文采。 唐 王諲 《南至云物赋》:“星连珠而候晓,日合璧而呈文。” 2.旧时公文的一种,下对上用。 洪深 《劫后桃花》五五:“ 余先生 不帮忙,这些呈文,都是没用的。”
呈文的组词: 呈的组词 文的组词
出土文物
chū tǔ wén wù 解释 ◎ 出土文物 chūtǔ wénwù[unearthed relics] 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古代文物。也用作落伍、过时的人物或事物的谑语。
大有文章
dà yǒu wén zhāng 解释 ◎ 大有文章 dàyǒu-wénzhāng[there is more to it than meets the eye;there's sth. behind all this] 有更深层的意义,奥秘存在 这里面大有文章
大众文化
dà zhòng wén huà 解释 通常指一个地区、社团或国家中新近出现的、被一般人所信奉和接受的文化。是大众社会的产物,往往通过大众文化媒介(如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来传播和表现。
电文
diàn wén 解释 ◎ 电文 diànwén[message] 电报的文字内容 引用解释 1.电报的文字、内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忽然接了 继之 的电报,叫速到 南京 去,电文简略,也不曾叙明何事。” 2.指电报业务。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四章:“电綫部掌全地电文、电话之事。”
电文的组词: 电的组词 文的组词
短文
duǎn wén 解释 ◎ 短文 duǎnwén(1) [short]∶报纸或期刊上的一段短的新闻报道或特写 (2) [short essay]∶篇幅短的文章
短文的组词: 短的组词 文的组词
范文
fàn wén 解释 ◎ 范文 fànwén[model essay] 教学中作为模范的作文
范文的组词: 范的组词 文的组词
繁文缛节
fán wén rù jié 解释 ◎ 繁文缛节 fánwén-rùjié[mumbo jumbo;prolix style and hackneyed rites;unnecessary and overelaborate formalities] 烦琐而多余的礼节。也指烦琐而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文化是文化,文化里含有许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不必由他去维持,也不必由他破坏。——老舍《四世同堂》 引用解释 见“ 繁文縟礼 ”。
发文
fā wén 解释 ◎ 发文 fāwén[dispatch documents] 指本单位发出的公文 发文簿 引用解释 本单位发出的公文。如:发文簿。
发文的组词: 发的组词 文的组词
分文不取
fēn wén bù qǔ 解释 ◎ 分文不取 fēnwén-bùqǔ(1) [not take a single cent;be given gratis]∶对于所给报酬或价钱一点也不要 (2) [free of charge]∶免费 引用解释 亦作“ 分文未取 ”。亦作“ 分毫不取 ”。 一分钱也不要。《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房子如不合式……大约老弟兄们自己也还都盖得起。果然有意耕种刨锄,有的是山荒地,山价地租,我分文不取。”《冷眼观》第五回:“我们先君怜才爱士,白白地供应他一年多膳宿,分文未取。”《蔡廷锴自传·云贵之游》:“以上两项,由儿择一。结果同意第二项办法,除交 绍庐 、 绍闽 两女各国币一万元作为读书费外,其余我分毫不取,概交两儿作为今后谋生资本。” 韩少华 《红点颏儿》三:“对不住了,朋友!我这只鸟儿,就是分文不取,怕你也不愿意要它了。”
公文
gōng wén 解释 ◎ 公文 gōngwén[official document] 政府机关或官员处理公务往来的文件 下了一纸公文 引用解释 1.处理或联系公务的文件。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苞苴盈於门庭,聘问交於道路,书记繁於公文,私务众於官事。”《三国志·魏志·赵俨传》:“輒白 曹公 ,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径来 湖南 潭州府 ,下了公文,同来寻 崔寧 和 秀秀 。”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内高声禀介﹞ 湖广 宣抚使衙门,有公文投进。”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昨黑夜堡里来了公文。’ 二木匠 站在坡上说。” 2.复姓。 春秋 时有 公文氏 。见《左传·哀公十四年》。
公文的组词: 公的组词 文的组词
古文
gǔ wén 解释 ◎ 古文 gǔwén(1) [classical literature] (2) 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宣王太史 籀箸(今“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或异。—— 汉· 许慎《说文解字·序》 (3) 指秦以前的文献典籍 (4) [prose in the classical literary style]∶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我们先前的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鲁迅《人生识字糊涂始》 (5) [Chinese script before the Qin Dynasty(221-207B.C.)]∶汉朝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引用解释 1.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 战国 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如《说文》和 曹魏 时代《三体石经》中所收的古文及历代出土的六国铜器、兵器、货币、玺印、陶器及近年 长沙 仰天湖 楚 墓中所发现的竹简上的文字。至 唐 代则指隶书。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 仓頡 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箸於龙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及 宣王 大史籀 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 秦始皇 初兼天下,丞相 李斯 乃奏同之,罢其不与 秦 文合者……皆取 史籀 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 秦 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緐,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絶矣。”《文献通考·经籍四》:“《汉·儒林传》言 孔 氏有《古文尚书》, 孔安国 以今文读之。《唐·艺文志》有《今文尚书》十三卷,注言 玄宗 詔集贤学士 衞包 改古文从今文。然则 汉 之所谓古文者科斗书,今文者隶书也。” 2.指 秦 以前的文献典籍。《史记·太史公自序》:“年十岁,则诵古文。” 司马贞 索隐:“ 迁 及事 伏生 ,是学诵《古文尚书》。 刘 氏以为《左传》、《国语》、《系本》等书。是亦名古文也。” 王国维 《观堂集林·<史记>所谓古文说》:“故 太史公 修《史记》时所据古书若《五帝德》,若《帝繫姓》……凡先 秦 六国遗书非当时写本者皆谓之古文。”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其偁《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皆古文也。” 段玉裁 注:“古书之言古文者有二:一谓‘壁中经籍’,一谓 仓頡 所製文字。” 3.“古文经学”的简称, 汉 经学的一派。《汉书·地理志上》:“ 太壹山 ,古文以为 终南 。 垂山 ,古文以为 敦物 。” 王国维 《观堂集林·<汉书>所谓古文说》:“《汉书·艺文志》所録经籍冠以古文二字,若古字者……而《志》於诸《经》外书,皆不著古今字。盖诸《经》之冠以古字者,所以别其家数,非徒以其文字也。六艺於书籍中为最尊,而古文於六艺中又自为一派,於是古文二字遂由书体之名而变为学派之名。故《地理志》於《古文尚书》家説亦单谓之古文。”参见“ 古文经学 ”。 4.文体名。原指先 秦 两 汉 以来用文言写的散体文,相对六朝骈体而言。后则相对科举应用文体而言。 唐 韩愈 、 宋 欧阳修 等皆曾大力提倡古文,反对骈骊的文体与文风。 唐 韩愈 《题<欧阳生哀辞>后》:“ 愈 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余以古文为三等: 周 为上,七国次之, 汉 为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只要记得那‘八股’的范围格局,那文章的魄力之厚薄,气机之畅塞,词藻之枯腴,笔杖之灵钝,古文、时文,总是一样的。” 5.泛指文言文。 鲁迅 《三闲集·无声的中国》:“单是文学革新是不够的,因为腐败思想,能用古文做,也能用白话做。”
古文的组词: 古的组词 文的组词
换文
huàn wén 解释 ◎ 换文 huànwén(1) [exchange of notes] (2) 国家与国家交换文书 (3) 国家与国家之间就已经达成协议的事项所交换的内容相同的文书 引用解释 国家与国家之间就已经达成协议的事项而交换的内容相同的文书。一般用来补充正式条约或确定已达成的协议,如建立外交关系的换文,处理边界问题的换文等。亦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换文书。
换文的组词: 换的组词 文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