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的组词
悔之晚矣
huǐ zhī wǎn yǐ 解释 ◎ 悔之晚矣 huǐzhīwǎnyǐ[It is now too late to regret;be too late for remorse] 待后悔为时已晚 不然,我亲自引兵来屠大梁,那时悔之晚矣!——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引用解释 后悔已来不及了。 明 沉受先 《三元记·错认》:“你这样人,言清行浊,人面兽心!好好还我,养你廉耻;若不肯,执送官司,那时悔之晚矣。”《东周列国志》第九七回:“不然,我亲自引兵来屠 大梁 ,那时悔之晚矣!” 徐迟 《牡丹》:“他目光短小,胆识不够。如今悔之晚矣。”
简而言之
jiǎn ér yán zhī 解释 ◎ 简而言之 jiǎn’éryánzhī[make a long story short;briefly;in brief;in one word;put it in a nutshell;put it briefly] 简括地说,长话短说
兼而有之
jiān ér yǒu zhī 解释 ◎ 兼而有之 jiān’éryǒuzhī[have both at the same time] 兼具或牵及相关两方或各方都具有 以此与天下,天下也兼而有之。——《战国策》
井底之蛙
jǐng dǐ zhī wā 解释 ◎ 井底之蛙 jǐngdǐzhīwā[a frog living at the bottom of a well-depicting a man of ignorance] 身处井底而只看到一小片天的青蛙。比喻见闻狭窄、眼光短浅的人 引用解释 犹井蛙。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如今有等轻薄之子,重色轻贤,真所为井底之蛙耳。”《红楼梦》第四九回:“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只説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有一无二的;谁知不必远寻,就是本地风光,一个赛似一个。”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世有谈革命者,知大事之难举,而言割据自立。此固局于一隅,所谓井底之蛙不知东海者,而 长素 以 印度 成事戒之。”参见“ 井蛙 ”。
敬而远之
jìng ér yuǎn zhī 解释 ◎ 敬而远之 jìng’éryuǎnzhī[stay at a respectful distance from sb.] 虽然敬重,但不愿与之接近 引用解释 表示尊敬,但不愿接近。语本《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隋 王通 《中说·天地》:“ 陈叔达 问事鬼神之道。子曰:‘敬而远之。’”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俊臣 国贼也,势不久。一朝事败,党附先遭,君可敬而远之。” 老舍 《四世同堂》三四:“比他穷的人,知道他既是钱狠子,手脚又厉害,都只向他点头哈腰的敬而远之。”
久而久之
jiǔ ér jiǔ zhī 解释 ◎ 久而久之 jiǔ’érjiǔzhī[in the course of time;as time passes] 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他初到高原有点高山反应,久而久之就无所谓了 引用解释 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只图一时快心满意,不管犯世途万种危机,久而久之,把那一团至性,一副奇才,弄成一段雄心侠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繁华到极,便容易沦於虚浮,久而久之,凡在 上海 来来往往的,开口便讲应酬,闭口也讲应酬。” 王昌定 《汽车司机孟占之》:“久而久之,演员们便以为 老孟 和笑是永远分不开的了。”
久而久之的组词: 久的组词 而的组词 之的组词
拒之门外
jù zhī mén wài 解释 ◎ 拒之门外 jùzhī-ménwài[shut the door against sb.] 关门不让 [某人] 进,比喻排斥…参加或排除在考虑之外
可乘之机
kě chéng zhī jī 解释 ◎ 可乘之机 kěchéngzhījī[avail oneself of the opportunity;an opportunity that can be exploited] 可以乘势行动作为的机遇 不给敌人可乘之机
孔孟之道
kǒng mèng zhī dào 解释 ◎ 孔孟之道 kǒngmèngzhīdào[the doctrine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 指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及其思想道德 引用解释 孔子 与 孟子 的学说及主张,指儒家思想。 明 胡广 《性理大全书·道统》:“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 周公 生而道始行, 孔子 、 孟子 生而道始明。 孔 孟 之道, 周 、 程 、 张子 继之; 周 、 程 、 张子 之道, 文公 朱先生 又继之。此道统之传,歷万世而可考也。”
溜之大吉
liū zhī dà jí 解释 ◎ 溜之大吉 liūzhīdàjí[sneak away;beat it;be on the lam;fling up one's heels; make a bolt] 偷偷地走掉了事(含诙谐意) 我想,锣鼓响了,自己就溜之大吉吧! 引用解释 偷偷走掉了事。《官场现形记》第二八回:“门生故吏当中,有两个天良未泯的,少不得各凭良心,帮他几个,其在一班势利小人,早已溜之大吉。” 沙汀 《祖父的故事·两兄弟》:“他自己则已下定决心,若果逼得太紧,他就溜之大吉!”
立锥之地
lì zhuī zhī dì 解释 ◎ 立锥之地 lìzhuīzhīdì[standing room;a tiny bit of land; land enough which to stick an awl] 形容极小的立足地 贫无立锥之地 引用解释 插立锥尖的地方。极言地方之小。《史记·留侯世家》:“今 秦 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汉书·邹阳传》:“ 舜 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 禹 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隋书·地理志上》:“子弟无立锥之地,功臣无尺土之赏。”
立足之地
lì zú zhī dì 解释 ◎ 立足之地 lìzúzhīdì[foothold;footing] 站脚的地方。比喻容身的地方 反倒被挤得没有立足之地了。——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
门户之见
mén hù zhī jiàn 解释 ◎ 门户之见 ménhùzhījiàn[sectarian bias;parachial prejudice;sectarinism] 因为派别不同而产生的偏见 摒弃门户之见 引用解释 由派别情绪产生的偏见。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宋儒议论之偏》:“ 朱文公 意尊 洛 学,故於 苏氏 门人,有意贬抑,此门户之见,非是非之公也。” 章炳麟 《五无论》:“及设议院,而选充议士者,大抵出于豪家。名为代表人民,其实依附政党,与官吏相朋比,挟持门户之见。” 郭沫若 《历史人物·论郁达夫》:“然而他的门户之见却是很森严的。”
灭顶之灾
miè dǐng zhī zāi 解释 ◎ 灭顶之灾 mièdǐngzhīzāi[crowning calamity;be swamped in the vast ocean] 涉于水中而灭没其顶的灾祸。比喻遭到致命打击,损失惨重 他的研究项目遭了灭顶之灾
漠然置之
mò rán zhì zhī 引用解释 不经意地放在一边。 清 钱泳 《履园丛话·陵墓·会稽郡王墓》:“故国家有祀祭之典,官吏有防护之册,而为之子孙者岂忍听其荒废不治而漠然置之耶?” 毛泽东 《反对自由主义》:“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
前车之鉴
qián chē zhī jiàn 解释 ◎ 前车之鉴 qiánchēzhījiàn[lesson from the failure of one’s predecessor] 意为前面的车子翻了,后面的车子接受教训,不蹈覆辙。比喻可引以为鉴的往事 处此境者,视此前车之鉴,如不加意留神岂不可悲。——清· 李汝珍《镜花缘》 引用解释 《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大戴礼记·保傅》:“鄙语曰:……前车覆,后车诫。”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盖言其危。”后以“前车之鉴”、“前车可鉴”或“前辙可鉴”比喻以往的失败,后来可以当作教训。 宋 陈亮 《与石应之书》:“惟兄勉之,无失朋友之望,前辙可鉴。”《水浒后传》第二五回:“前车之鉴,请自三思。”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於情篤。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也。”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五:“有时句法也大约受些影响,而且前车可鉴,使我屡免于误译,这是应当十分感谢的。” 孙犁 《澹定集·业余创作三题》:“骄傲容易坏事,对我们来说,前车之鉴可以说是不少了。”亦省作“ 前鉴 ”、“ 前车 ”。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前鉴既明,后復申之。”《晋书·孙楚传》:“夫 韩 并 魏 徙, 虢 灭 虞 亡,此皆前鉴,后事之表。” 清 孙枝蔚 《咏物体·蝗》:“雨螽於 宋 灾必记,盖以 宋公 为前车。” 梁启超 《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 英国 之蹙 波 亚 也,殖民政略之结果也……凡在 英国 势力范围之下者,不可不引为前车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又引文明之语,用以自文,征 印度 波兰 ,作之前鉴。”
欺人之谈
qī rén zhī tán 解释 ◎ 欺人之谈 qīrénzhītán[deceptive talk] 骗人的话 其实,在古书中找活字,是欺人之谈。——鲁迅《致姚克》
求之不得
qiú zhī bù dé 解释 ◎ 求之不得 qiúzhībùdé(1) [most welcome] 怎样寻求都求不到。形容要求很迫切或机会很难得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诗·关雎》 (2) ;亦指愿望终得实现 将天就地,求之不得,岂敢推托。——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引用解释 追求或寻找不到。本谓不遂所欲。《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后多用于意外地遂愿。《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喜得男家愿退,许了一万个利市,求之不得。” 沙汀 《困兽记》二八:“丈夫的冷淡,她反认为是她求之不得的自由。”
权宜之计
quán yí zhī jì 引用解释 亦作“ 权宜之策 ”。 为应付某种情况而采取的临时措施。《后汉书·王允传》:“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前者老舅不知详细,故用权宜之策,今已明白,岂有是理。” 清 冯桂芬 《借兵俄法议》:“用夷固非常道,不失为权宜之策。” 徐懋庸 《鸡肋》三:“食盐官卖,屯田国有,只是战时足食的权宜之计。”
取而代之
qǔ é dài zhī 解释 ◎ 取而代之 qǔ’érdàizhī[replace sb.;take sb's place] 夺取别人的权位而代替他。也泛指一事物取代另一事物 始皇南巡 会稽, 高帝时年二十有七, 项籍才十二三耳,已有取而代之之意。—— 元· 俞德邻《佩韦斋辑闻》 引用解释 排除别人或别的事物而占有其位置。语本《史记·项羽本纪》:“ 秦始皇帝 游 会稽 ,渡 浙江 , 梁 与 籍 俱观。 籍 曰:‘彼可取而代也。’”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 高亦陀 的心里没有一天忘记了怎样利用机会打倒 大赤包 ,然后取而代之。”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七:“以前 哈尔滨 商场向以 俄 卢布为单位,现在卢布跌落, 日本 金票几有取而代之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