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组词
遗书
yí shū 解释 ◎ 遗书 yíshū(1) [posthumous work of an author]∶前人留下而由后人制印的著作(多用做书名) (2) [ letter or note left by one immediately before death]∶死者临死前留下的书信 生前没有留下遗书 引用解释 1.指前人的遗著、遗作。《书序》:“《春秋左氏传》曰: 楚 左史 倚相 ,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礼经》:父之遗书,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 清 王夫之 《文学膴原氏墓志铭》:“又四月而忘,哭抱遗书,授余为订定而传之。” 2.指前人的藏书。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昌龄藏书》:“今日其家式微,其遗书多为余所购。” 3.指散佚的书。《汉书·艺文志》:“至 成帝 时,以书颇散亡,使謁者 陈农 求遗书於天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朱竹君 学士 筠 为翰林时, 高宗 方詔求遗书,公奏言翰林院库藏 明 《永乐大典》,中多逸书,宜就加采録。”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 乾隆 三十八年,根据 朱筠 的条奏,拟定了采访遗书的章程。” 4.谓留下书信。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韩凭 妻﹞遗书於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 凭 合葬。’” 洪深 《冯大少爷》:“生归己室,悲愤不自聊,竟遗书其妻,挥泪弃家而去。” 5.死者临死时留下的书信;遗嘱。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韩愈 好奇,与客登 华山 絶峯,度不可返,乃作遗书,发狂慟哭。” 宋 桂万荣 《棠阴比事原编·司空省书》:“有一女,不贤,其父病,因呼族人为遗书,令悉以财属女。”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妹妹还说哥哥写得有遗书,她整理好就抄一份寄来。” 投书;寄信。《史记·吴王濞列传》:“上卒问 盎 、 盎 对曰:‘ 吴 楚 相遗书,曰:“ 高帝 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 鼂错 擅适过诸侯,削夺之地。”故以反为名,西共诛 鼂错 ,復故地而罢。’”《宋书·张邵传》:“ 谢晦 反,遗书要 邵 , 邵 不发函,驰使呈帝。” 易宗夔 《新世说·德行》:“ 魏 名 象枢 , 山西 蔚州 人,其讲学篤实纯正,与 孙夏峰 、 李二曲 及 汤 陆 诸公遗书往復。”
遗书的组词: 遗的组词 书的组词
证明书
zhèng míng shū 引用解释 由机关、学校、团体等发的证明资格或权力的文件。 许地山 《危巢坠简·无忧花》:“他至终应许去找一个外商来承认那宗私货,并且发出一封领事馆底证明书。”亦省称“ 证书 ”。 丁玲 《水》三:“于是陆续有几个领了证书的头脑,带了五六十人一批,或七八十人一批,坐着船走了。”
证明书的组词: 证的组词 明的组词 书的组词
证书
zhèng shū 解释 ◎ 证书 zhèngshū[certificate] 证明资格或权力等的文件 毕业证书 引用解释 见“ 证明书 ”。
证书的组词: 证的组词 书的组词
支书
zhī shū 解释 ◎ 支书 zhīshū[secretary of a party or league branch;branch secretary] 党团支部的书记 引用解释 支部书记的简称。
支书的组词: 支的组词 书的组词
志愿书
zhì yuàn shū 引用解释 表明志愿的书面凭证。 清 容閎 《西学东渐记》第十七章:“当未出洋之先,学生之父兄须签名於志愿书。”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七:“﹝ 小常 ﹞说着就给他拿出一份牺盟会组织章程和入会志愿书,给他讲解了一下。”
志愿书的组词: 志的组词 愿的组词 书的组词
著书
zhù shū 引用解释 撰写著作。《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关令 尹喜 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於是 老子 迺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贄 居 忠州 十餘年……避谤不著书,习医方。”《儒林外史》第三四回:“﹝ 庄尚志 ﹞此时已将及四十岁,名满一时。他却闭户著书,不肯妄交一人。” 冰心 《空巢》:“你退休了,正可以得闲著书了。”
著书的组词: 著的组词 书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