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组词
看书
kàn shū 解释 ◎ 看书 kànshū[read a book] 读书
看书的组词: 看的组词 书的组词
秘书
mì shū 解释 ◎ 秘书 mìshū(1) [secretary]∶受雇为上级处理通讯及日常事务和杂务的人 (2) [secret book]∶秘密的书,如宫禁藏书、谶纬图篆、朝廷机要文书等 引用解释 1.职务名称之一。我国现今秘书的主要职责是协助领导人综合情况,调查研究,联系接待,办理文书和交办事项等。 2.使馆中介于参赞和随员之间的外交人员。分一等秘书、二等秘书和三等秘书。受使馆首长之命进行工作,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权。 1.秘密机要的书籍文件。宫禁秘藏之书。《汉书·刘歆传》:“及 歆 校祕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 歆 大好之。” 汉 张衡 《西京赋》:“匪唯翫好,乃有祕书,小説九百,本自 虞初 。”《晋书·荀勗传》:“及得 汲郡 冢中古文竹书,詔 勗 撰次之,以为《中经》,列在祕书。” 2.秘密机要的书籍文件。指谶纬图箓等书。《说文·易部》:“祕书説曰:日月为易。” 段玉裁 注:“祕书,谓纬书。”《后汉书·郑玄传》:“遂博稽六蓺,粗览传记,时覩祕书纬术之奥。” 3.秘密机要的书籍文件。指朝廷机要文书。 4.官名;职务名。古代称掌管图书之官。如 汉 以来之秘书监、秘书郎皆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梁 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於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祕书。’” 唐 李商隐 有《代秘书赠弘文馆诸校书》诗。 5.官名;职务名。掌秘要文书之官,如 三国 魏 之秘书令、秘书丞。
秘书的组词: 秘的组词 书的组词
念书
niàn shū 解释 ◎ 念书 niànshū[study;recite] 读书 引用解释 1.读书。《河南程氏遗书》第一:“忧子弟之轻俊者,只教以经学念书,不得令作文字。” 清 周寿昌 《汉书注校补》卷四六:“‘念’训若倍(背)诵,犹今云读书为念书也。” 巴金 《寒夜》二九:“给 小宣 的信,有时他写,有时母亲写,他只叫孩子不要回家(暑假中那个孩子住在同学的家里),好好念书,温习功课。” 2.特指在校读书。即上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不但是盘运灵柩的一件事要用钱,就是孩子们这几年的吃饭、穿衣、念书,都是要钱的。” 朱自清 《背影》:“丧事完毕,父亲要到 南京 谋事,我也要回 北京 念书,我们便同行。”
念书的组词: 念的组词 书的组词
判决书
pàn jué shū 解释 ◎ 判决书 pànjuéshū[court verdict;written judgment] 法院根据判决完成的文书
判决书的组词: 判的组词 决的组词 书的组词
聘书
pìn shū 解释 ◎ 聘书 pìnshū[contract] 聘请人员的文书 引用解释 1.男方向女方求婚的婚书。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秦会之 以孙女嫁 郭知运 ,自答聘书。”按,谓答覆男方的婚书。 2.聘用人员的文书。《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世叔写一聘书,着一位世兄同小侄去会过 余先生 ,就可以同来。” 老舍 《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于是,我就接了山东大学的聘书。” 沙汀 《困兽记》十八:“学校早已放假, 田畴 已经接到了聘书了, 孟瑜 的聘书却还没有影响。”
聘书的组词: 聘的组词 书的组词
起诉书
qǐ sù shū 引用解释 由检察机关向审判机关提出公诉时所写的文书。
起诉书的组词: 起的组词 诉的组词 书的组词
全书
quán shū 引用解释 1.内容完整,并无残缺的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但既残缺,非復全书。” 宋 曾巩 《<新序>目录序》:“ 刘向 所集次《新序》三十篇; 隋 唐 之世,尚为全书,今可见者十篇而已。” 2.指整部书。 清 康熙 《御制<佩文韵府>序》:“於五十年十月全书告成,共一百零六卷,一万八千餘页。” 3.由许多人合编的丛书。如:《四库全书》。 4.指一人的全集。如:《曾子全书》。 5.就某一专题进行全面阐述所编次的书。如:《农政全书》。
全书的组词: 全的组词 书的组词
上书
shàng shū 解释 ◎ 上书 shàngshū(1) [submit a written statement to a higher authority]∶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给地位高的人写信陈述意见 上书乞骸骨。——《后汉书·张衡传》 吾上书太夫上,谱汝诸孙中。——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give a new lesson]∶旧时指私塾先生给儿童讲授新课 引用解释 1.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战国策·齐策一》:“﹝ 齐威王 ﹞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諫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於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及 絳侯 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徵繫清室。” 唐 韩愈 《赠唐衢》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清 龚自珍 《送南归者》诗:“布衣三十上书回,挥手 东华 事可哀。” 2.指给地位高的人写信。《雨花》1981年第6期:“一九七五年四月, 贺捷生 上书 毛主席 ,要求寻找 贺龙 同志遗骸,补行葬仪,讣告国人。” 3.旧时塾师向学生讲授新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闺塾》:“这早晚了,还不见女学生进馆,却也娇养的紧…… 春香 ,请小姐上书。”《红楼梦》第九回:“可巧这日 代儒 有事回家,只留下一句七言对联,命学生对了,明日再来上书。”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 孙少爷 你背完书,就回屋睡觉去。老爷子再要上书,就说 陈奶妈 催你歇着呢!”
上书的组词: 上的组词 书的组词
申请书
shēn qǐng shū 引用解释 向上级或有关部门说明理由、提出请求的文书。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七:“那你就代我拟一个申请书,要写得恳切一点。”
申请书的组词: 申的组词 请的组词 书的组词
史书
shǐ shū 解释 ◎ 史书 shǐshū[historical records] 历史书:记录历史的文献 据史书记载 引用解释 1. 汉 称令史所习之书,即当时通用的隶书。《汉书·元帝纪赞》:“ 元帝 多材艺,善史书。”按,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谓指 史籀 所作大篆,非是。参阅 清 钱大昕 《三史拾遗·元帝纪》。 2.记载历史的书籍。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 周公 之垂法,史书之旧章。” 唐 刘知几 《史通·因习》:“况史书者,记事之言耳。” 章炳麟 《论式》:“斯岂非崇信文集,异视史书之过哉!”
史书的组词: 史的组词 书的组词
书包
shū bāo 解释 ◎ 书包 shūbāo[schoolbag] 用布、皮革等制成的袋子,学生用来携带课本、文具用品 引用解释 布或皮革等制成的,主要供学生上学时装书籍、文具用的袋子。 冰心 《晚晴集·记一件最难忘的事情》:“我背上书包,锁上门。”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如果当时他只是写来自己看看,放在书包里,是不会出什么乱子的。”
书包的组词: 书的组词 包的组词
书报
shū bào 解释 ◎ 书报 shūbào[books and newspapers] 图书报刊的合称 引用解释 图书和报刊。 巴金 《灭亡》第六章:“在他寄给妹妹的信中,他常常和她讨论社会问题,介绍新书报给她。”
书报的组词: 书的组词 报的组词
书本
shū běn 解释 ◎ 书本 shūběn[book] 装订成册的著作 书本教育 引用解释 装订成册的著作。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后汉书》:酷吏 樊曄 为 天水郡 守, 凉州 为之歌曰:‘寧见乳虎穴,不入 冀 府寺。’而 江 南书本‘穴’皆误作‘六’。学士因循,迷而不寤。” 孙犁 《秀露集·克明<荷灯记>序》:“在战争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一些作者,我同 克明 都在内,得生活的教育多,受书本的教育少。”
书本的组词: 书的组词 本的组词
书呆子
shū dāi zi 解释 ◎ 书呆子 shūdāizi [bookworm;bookful blockhead;glutton of books;ignorantly read fellow] 指只知读书而缺乏实际知识的人 他是个书呆子,不善于应付人事关系 同样,不问政治而死读书的 ,那是无用的书呆子,决不是真正有学问的学者。——《事事关心》 引用解释 同“ 书獃 ”。 鲁迅 《南腔北调集·真假堂吉诃德》:“他其实是个十分老实的书呆子。” 秦牧 《艺海拾贝·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上的运用》:“一个直接知识贫乏的人,即使读了很多的书,也可能只是一个书呆子。”《新华月报》1979年第7期:“据说他当时对商务当局说:‘他是个书呆子,不善于应付人事关系, 王云五 则既有学问,也有办事才能,比他强得多。’” 書獃子:同“ 书獃 ”。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笑柄·不准》:“为官者必用读书人,以其有体有用也。然断不可用书獃子,凡人一獃而万事隳矣。”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三:“﹝ 言侣白 ﹞归舟经 吴淞江 ,夜遇胠篋者,乃从容语之曰:‘财物儘尔取,有茄砚一枚,我自少习用,不忍舍也。’盗曰:‘真书獃子!’因笑而掷还之。”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唐冰溪先生》:“初得中正榜,引见后,以口嘘气,以手拂尘,上以为书獃子。”
书呆子的组词: 书的组词 呆的组词 子的组词
书店
shū diàn 解释 ◎ 书店 shūdiàn[bookshop] 经销书籍、杂志等的商店 新华书店 引用解释 出售书籍的商店。有时亦兼指出版社。 鲁迅 《书信集·致黄源》:“《巴黎的烦恼》,不知书店何以还未送来,乞便中一催。”如:三联书店。
书店的组词: 书的组词 店的组词
书法
shū fǎ 解释 ◎ 书法 shūfǎ[calligraphy] 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 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蔡元培《图画》 引用解释 1.古代史官修史,对材料处理、史事评论、人物褒贬,各有原则、体例,谓之“书法”。《左传·宣公二年》:“ 董狐 ,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故知当时史臣各怀直笔,斯则有犯必死,书法无捨者矣。” 宋 谢采伯 《密斋笔记》卷四:“《论语》书法之严,即《春秋》书法也。”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郑伐许郑伯伐许》:“盖与 郑 伐 许 、 郑伯 伐 许 之书法同矣。” 2.文字的书写艺术。亦指书法作品。《南齐书·周颙传》:“少从外氏车骑将军 臧质 家得 卫恒 散隶书法,学之甚工。” 宋 钱愐 《钱氏私志》:“ 元章 书法之妙,今日可谓第一。”《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作诗的从古也没有这好的。又且书法絶妙,天下没有第三个。” 周扬 《在中国书法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书法作为一门 中国 独特的艺术,我们应该重视它。” 3.指汉字形体。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壹贰叁肆等字》:“至如 秦 汉 碑,惟一二三书法不同。” 4.措辞方式。 吕叔湘 《<通鉴>标点琐议》:“《通鉴》书法,‘夜’一字为句,必有所承。上文未说何日之事,‘夜’字连下读,‘夜’字点断,意为‘到了那天夜里’;‘夜’字不断,意为‘趁夜里’。”
书法的组词: 书的组词 法的组词
书房
shū fáng 解释 ◎ 书房 shūfáng[study] 指藏有各种图书并专用于读书写字的房间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祝福》 引用解释 1.朝廷、官府收藏书籍、书画的场所。 唐 元稹 《和乐天过秘阁书省旧厅》:“闻君西省重徘徊,祕阁书房次第开。”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应搜访到古画内,有破碎不堪补背者,令书房依元样对本临摹进呈讫,降付 庄宗古 。” 2.家中读书写字的房间。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陈如埙》:“一妹嫁远乡 何屯田 之孙,尝往其家……已洒扫书房延待矣。”《红楼梦》第四十回:“这那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呢!” 茅盾 《野蔷薇·一个女性》:“父亲喝多了酒,独睡在书房里,不知怎的忽然火烧起来。” 3.家塾;学校。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薰虫》:“二日为龙抬头日……小儿辈懒学,是日始进书房,曰占鰲头。” 张天翼 《包氏父子》一:“‘怎么,你们 包国维 就要上学了么?’‘唔’……‘怎么年也不过就去上书房?’” 4.书店。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陀的事》本是受三笠书房之托,说要作广告之用才写的。书房又把它转给改造社。”
书房的组词: 书的组词 房的组词
书画
shū huà 解释 ◎ 书画 shūhuà[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作为艺术品的书法和绘画 书画展览会 引用解释 书法和绘画。《隶释·汉张平子碑》:“音乐书画之艺,方技博弈之巧。” 唐 杜甫 《观薛少保书画壁》诗:“惜哉功名忤,但见书画传。”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一:“正屋和偏房的小堂屋,四壁全为各种木镌的书画和匾额所布满。”
书画的组词: 书的组词 画的组词
书记
shū jì 解释 ◎ 书记 shūjì(1) [secretary] (2) 旧称从事文书工作的人 (3) 党、团等各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4) [books]∶指书籍 涉猎书记 (5) [letter]∶书信 数通书记相报谢 (6) [tabellion]∶ 在罗马帝国时期具有一些公证人权力的公证人 引用解释 1.指文字、书籍、文章等。《史记·大宛列传》:“ 安息 在 大月氏 西,可数千里……画革旁行,以为书记。”《东观汉记·梁鸿传》:“ 鸿 常闭户吟咏书记,遂潜思著书十餘篇。”《后汉书·应劭传》:“时始迁都于 许 ,旧章堙没,书记罕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 颜氏 之先,本乎 邹 鲁 ,或分入 齐 ,世以儒雅为业,徧在书记。” 2.指书牍。《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废后因 孊 私赂遗 长 ,数通书记相报谢。”《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妻善属文,能草书,时为 规 答书记,众人怪其工。” 宋 曾巩 《福州回曾侍中状》:“虽有心诚嚮往之勤,而无书记候问之礼。” 3.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谋出股肱,任切书记。” 吕向 注:“书记谓文学之士也。” 唐 朱庆馀 《送韦校书佐灵州幕》诗:“职已为书记,官曾校典坟。”《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但凡幕府军民事冗,要人商议,况一应章奏及书札,亦须要个代笔,必得才智兼全之士,方称其职,厚其礼币,奉为上宾,所以谓之幕宾,又谓之书记。” 清 孙枝蔚 《留别钱退山》诗:“忽到边城作书记,主人原不重文字。” 4.专指担任抄写工作的人员。 孙犁 《秀露集·书的梦》:“后来在 北平 政府当了一名书记。这个书记,是当时公务人员中最低的职位,专事抄写,是一种雇员。” 5.某些政党和团体的各级组织的负责人。 6.书写;记载。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 严遵美 ……其子仕 蜀 ,至閤门使,曾为一僧致紫袈裟。僧来感谢之,书记所谢之语于掌中,方属炎天,手汗模糊,文字莫辨。”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晁无咎 閒居 济州 金乡 ,葺东皋 归去来园 ,楼观堂亭,位置极萧洒,尽用 陶 语名目之,自画为大图,书记其上。”
书记的组词: 书的组词 记的组词
书籍
shū jí 解释 ◎ 书籍 shūjí[books] 装订成册的著作的总称 军事书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引用解释 1.谓校定简册。《后汉书·马融传》:“职在书籍,谨依旧文,重述蒐狩之义,作颂一篇。” 2.泛指一般图书。《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蔡邕 ﹞闻 粲 在门,倒屣迎之。 粲 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 曰:‘此 王公 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宋 苏轼 《论高丽进奉状》:“使者所至,图画山川,购买书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焦桂花》:“ 曹升六 舍人,曾於内库检视书籍。” 冰心 《超人》:“他略略的点一点头,便回身去收拾他的书籍。” 3.谓登记户籍。《南齐书·虞玩之传》:“ 孝建 元年书籍,众巧之所始也。” 4.书于简册。谓有记载。 唐 白居易 《与杨虞卿书》:“僕以为书籍以来,未有此事。” 5.文书。诏命典策等。 宋 苏轼 《万石君罗文传》:“中书舍人 罗文 ,久典书籍,助成文治,厥功茂焉。”
书籍的组词: 书的组词 籍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