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的组词
事出有因
shì chū yǒu yīn 引用解释 事情的发生总有原因。《官场现形记》第四回:“ 郭道臺 就替他洗刷清楚,説了些‘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话头,禀復了制臺。” 鲁迅 《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我曾经讲过几句做古文的秘诀……也就是通篇是自己做的,而又全非自己所做,个人其实并没有说什么;也就是‘事出有因’,而又‘查无实据’。” 叶圣陶 《四三集·得失》:“但是一想到事出有因,他就只好假装没有听见。”
事端
shì duān 解释 ◎ 事端 shìduān[disturbance] 原泛指事情或事情的开端,现指事故或纠纷 制造事端 引用解释 1.事情的原由;事情的真相。《史记·周本纪》:“不若令卒为 周 城,以匿事端。”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早来略陈事端,众必不晓不信,明公试为详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露出事端,彼此不便。” 2.纠纷;乱子。《晋书·后妃传上·文明王皇后》:“ 会 ( 钟会 )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每纵酒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颇生事端。” 鲁迅 《书信集·致沉雁冰》:“因为先前为了这一类职衔,吃苦不少,而且甚至于由此发生事端,所以现在要回避了。” 3.事情,事体。 清 李鸿章 《复醇亲王论铁路》:“惟是事端宏大,创始宜慎。”
事端的组词: 事的组词 端的组词
事儿
shì ér 解释 ◎ 事儿 shìr(1) [employment]∶指某人正在作的事情 他们主要的事儿是谈论他们过去曾经如何如何以及往后又将如何如何 (2) [funeral]∶使人关心的事;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可不是我的事儿
事儿的组词: 事的组词 儿的组词
事故
shì gù 解释 ◎ 事故 shìgù(1) [accident]∶原泛指事情,现在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 交通事故 (2) [reason]∶原因 冒暑而来,必有事故 (3) [pretext]∶借口 寻个事故 引用解释 1.事情,问题。《周礼·秋官·小行人》:“凡此五物者,治其事故。” 唐 白居易 《对酒劝令公开春游宴诗》:“自去年来多事故,从今日去少交亲。”《三国演义》第三回:“ 原 ( 丁原 )正秉烛观书,见 布 ( 吕布 )至,曰:‘吾儿来有何事故?’”《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尊堂家下大小事故,一切都在我老汉身上,替你扶持便了。” 丁玲 《韦护》第十二章十二:“我知道你,你一定有什么事故,你喜欢恋爱,我就不问。” 2.变故。《晋书·刑法志》:“自 元康 已来,事故荐臻,法禁滋漫。” 唐 韩愈 《上张仆射书》:“非有疾病事故,輒不许出。”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既恐饱私橐而损公家,尤虑拂商情而滋事故。” 3.今用以称意外的损失或灾祸。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七章:“幸而井里水浅,又救得及时,没有酿成重大事故。” 4.缘故;原因。《清平山堂话本·夔关姚卞吊诸葛》:“十数年音信不闻不知,今做到 成都 府尹,特交承局远来,必有事故。”《三国演义》第四一回:“ 子龙 此去,必有事故。”《醒世姻缘传》第五回:“ 刘锦衣 回了宅,相见过,説了来京的事故。” 5.借口,事由。《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曹丕 衔其旧恨,欲寻事故杀之。”《古今小说·木棉庵郑虎臣报冤》:“﹝ 唐氏 ﹞寻箇事故,将 胡氏 毒打一顿,剥去衣衫,贬他在使婢队里。”
事故的组词: 事的组词 故的组词
事过境迁
shì guò jìng qiān 解释 ◎ 事过境迁 shìguò-jìngqiān[the affair is over and the situation has changed;the events have passed and the times have changed] 事情已经过去,事情发生的环境也改变了 引用解释 谓事情已经过去,客观环境也已改变。《花月痕》第三十回:“文酒风流,事过境迁,下月这时候,你们不都要走么?”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及其事过境迁,作伪情状,既已败露,而前此之信者,尚津津然乐道之。”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即此已足为吾民未来二十年卧薪尝胆之资,幸勿依样葫芦,事过境迁,仍葬于太平歌舞沉沉酣梦之中也。”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二)》:“不过事过境迁,‘酒饭’已经消化,吸收,只剩下似乎毫无缘故的‘公平话’罢了。”
事后
shì hòu 引用解释 事情发生或处理、了结以后。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夫既不能修善於平日,而又不能敬谨於事后。” 鲁迅 《集外集拾遗·关于<子见南子>》:“当时及事后,皆毫无动静。”
事后的组词: 事的组词 后的组词
事迹
shì jì 解释 ◎ 事迹 shìjì[deed] 过去做过的较重要的事情 英雄事迹 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的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谈骨气》 引用解释 1.事情的迹象。《南史·何尚之传》:“ 曄 ( 范曄 )事跡未彰、便豫相黜斥,万姓将谓卿等不能容才。” 2.同“ 事迹 ”。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四十餘帝三百秋,功名事跡随东流。”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其书略録一代事跡耳,未见歷朝实録。” 同“ 事迹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 郑伯 入 陈 ,以文辞为功; 宋 置折俎,以多文举礼。此事蹟贵文之徵也。” 王闿运 《衡阳彭公行状》:“其平生战功事蹟,宣付国史馆立传。” 事情经过的痕迹;过去所做的重要事情。《史记·秦始皇本纪》:“本原事迹,追首高明。”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梁太祖优待文士》:“昔时之事迹谁见?今日之功名目覩。”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水火称毒》:“时亏国宪谋危君上,事迹彰明者,幽於囹圄,无所刑戮,任其生死。” 丁玲 《母亲》四:“ 敏芝 津津有味的传述着她家里的许多事迹。”
事迹的组词: 事的组词 迹的组词
事件
shì jiàn 解释 ◎ 事件 shìjiàn(1) [incident;event]∶有一定社会意义或影响的大事情 “平陆事件”充分体现了党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2) [work]∶泛指一般的大事情;具体事务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祝福》 (3) [giblets]∶禽、畜的可以吃的内脏 杂煎事件 引用解释 1.事情。 宋 范仲淹 《论复并县札子》:“若转运使等定夺不当,亦乞朝廷駮下不当事件,特行堪问。”《红楼梦》第五八回:“将他腾挪出来,协理 寧 荣 两处事件。”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要证明 中国 人的不正经,倒在自以为正经地禁止男女同学,禁止模特儿这些事件上。” 2.事项。 宋 司马光 《论两浙不宜添置弓手状》:“臣谨条列添置弓手不便事件如左,伏维圣恩省察,少加详择焉。” 3.指文案。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凡各处办事打来事件,皆到内署,先见厂公心腹内官,发司房删润奏之。”《红楼梦》第一○四回:“忽有家人传报説:‘内廷传旨,交看事件。’ 雨村 疾忙上轿进内。” 4.指案件。《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 乌明阿 ﹞才由水路走出一程,又奉到廷寄命他到 南河 查办事件。” 5.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已经发生的大事情。 毛泽东 《南京政府向何处去?》:“四月一日发生于 南京 的惨案,不是什么偶然的事件。”如:九一八事件。 6.鸟兽类的内脏。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食店》:“更有 川 饭店,则有插肉麵……杂煎事件。”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天晓诸人出市》:“ 御街 铺店,闻鐘而起,卖早市点心,如煎白肠、羊鹅事件。” 7.指人体的部分。《水浒传》第四六回:“ 杨雄 又将这妇人七事件分开了,却将头面衣服都栓在包裹里了。”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想肉》:“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军嗜食人……或乘夹袋中,入巨锅活煮,或刲作事件而淹之。” 8.指器物。《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这里大郎与 文姬 父女两个,互相安慰,把家中事件,收拾并叠。” 明 沉榜 《宛署杂记·乡试》:“铜事件七福。”《何典》第四回:“到得好日,凡属喜事喜日应用的事件,尽皆千端百正。”
事件的组词: 事的组词 件的组词
事理
shì lǐ 解释 ◎ 事理 shìlǐ[reason] 事情的道理 通晓事理 引用解释 1.事物的道理。《管子·版法解》:“慎观终始,审察事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 仲宣 《七释》,致辨於事理。” 清 恽敬 《答蒋松如书》:“谓 敬 不屑为足下作序,则甚非事理也。”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凡有所说所写,只是就平日见闻的事理里面,取了一点心以为然的道理。” 2.事情,事项。 宋 司马光 《乞不贷故鬭杀札子》:“ 张志松 只为 张小六 寃执呪駡,事理至轻,遂殴本人致死,并是鬭杀,於情理皆无可悯。”《宣和遗事》后集:“前日已曾遣人将到北国皇帝圣旨,所议事理,如何更无一言相报?”
事理的组词: 事的组词 理的组词
事例
shì lì 解释 ◎ 事例 shìlì[example;instance] 有代表性的,可以作为例子的事情 典型事例 引用解释 1.成例,可以作为依据的前事。《南史·褚彦回传》:“ 彦回 让司徒,乃与僕射 王俭 书,欲依 蔡謨 事例。” 明 张居正 《拟日讲仪注疏》:“﹝臣﹞查得先朝事例,非遇大寒大暑,不輟讲读。” 2.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作例子的事情。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于忠肃公神道碑》:“此可为作文避讳者增一事例。”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从上面这些事例看来,可以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核’。”
事例的组词: 事的组词 例的组词
事前
shì qián 解释 ◎ 事前 shìqián[in advance] 事情发生之前,也指事情处理、了结之前 事前跟人商量 引用解释 事情发生或处理、了结以前。《礼记·中庸》:“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到了 何 老夫妻安葬之期,事前也作了两日好事。” 老舍 《二马》第二段二:“ 马则仁 在事前就给哥哥写信要钱,准备大办满月。”
事前的组词: 事的组词 前的组词
事情
shì qíng 解释 ◎ 事情 shìqíng(1) [affair;matter]∶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现象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回忆我的母亲》 (2) [fact]∶事实 曲尽事情,一无遗误 (3) [marriage and funeral]∶泛指婚丧大事 我见你带的扇套,还是那年东府里蓉大奶奶事情上做的。——《红楼梦》 引用解释 1.事物的真相;实情。《战国策·秦策二》:“ 公孙衍 谓 义渠君 曰:‘道远,臣不得復过矣,请謁事情。’” 高诱 注:“謁,告也;情,实也。言 义渠君 道里长远,不能復得相见也,请告事之情实。”《北史·杨汪传》:“时繫囚二百餘人, 汪 通宵究审,詰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臣﹞竟坐飞语,贬在遐藩。 宪宗 皇帝后知事情,却授刺史。”《英烈传》第十二回:“﹝太祖﹞备説了会上事情,众将皆称 吴禎 真是虎将。” 2.事理人情。《汉纪·成帝纪一》:“朕承先帝盛绪,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阴阳错繆……咎在朕躬。”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晋书·郑袤传》:“ 袤 曰:‘昔与 俭 俱为臺郎,特所知悉,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 3.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陈列事情,昭然可见也。”《元史·世祖纪一》:“以海青银符二、金符十,给中书省,量军国事情缓急付乘驛者佩之。” 老舍 《骆驼祥子》二:“ 祥子 知道事情要坏。” 4.犹工作,职业。 洪深 《贫民惨剧》第一幕:“偏偏我又害了一身大病,把事情也丢啦,现在是闲住着。” 丁玲 《奔》:“现在他却来到 上海 ,求 赵四爹 替他找事情,怕不十分靠得住吧。”
事情的组词: 事的组词 情的组词
失事
shī shì 解释 ◎ 失事 shīshì(1) [hold things up]∶误事;失败 吾令汝同马谡守街亭,汝何不谏之,致使失事?——《三国演义》 (2) [(have an) accident]∶发生意外事故,产生不幸后果 飞机失事 引用解释 1.处事失误。《素书·安礼》:“饥在贱农,寒在惰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来。” 2.指战事失败。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继而巡按御史 燕儒宦 亦奏,某处於某日失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诸将多失事,副将 张兴 ,游击 孟臣 ,皆因土兵降 番 通贼战死。” 3.发生不幸的事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州牧几日前曾见这张失事的报单过,晓得是真情。” 许地山 《铁鱼的鳃》:“还有艇里底水手,个个有一个人造鳃,万一艇身失事,人人都可以迅速地从方便门逃出,浮到水面。”
失事的组词: 失的组词 事的组词
时事
shí shì 解释 ◎ 时事 shíshì[current events] 当代的事情,特指近期的国内大事 时事综述 引用解释 1.指合于时节而应做的事。多指农时农事而言。《周礼·地官·遂师》:“﹝遂师﹞巡其稼穡,而移用其民,以救其时事。” 郑玄 注:“四时耕耨,歛艾芟地之宜,晚早不同,而有天期地泽风雨之急。”《管子·权修》:“末产不禁,则民缓於时事而轻地利。”《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工师之事也。”《吕氏春秋·上农》:“时事不共,是谓大凶。” 2.指诸侯、大夫对天子的四时贡职。《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士 起 将归时事於宰旅。” 杜预 注:“时事,四时贡职。” 3.泛指贡品。 宋 苏轼 《谢大使土物启》:“归时事於宰旅,方劳远勤。” 4.当时史实;当时情况。《史记·六国年表序》:“余於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 周元王 ,表六国时事,讫 二世 。”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序》:“约撰旧书,通而叙之,揔为帝纪,列其年月,比其时事,撮要举凡,存其大体。”《隋书·律历志上》:“臣等详校前经,斟量时事,谓用铁尺,於理为便。”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 左丘明 纪 春秋 时事以失明, 司马迁 作《史记》刑诛。” 清 任泰 《质疑》:“夫作誥在诛 武庚 之后,不近言 武庚 ,必远引 紂 事,於时事为疏。” 5.当时的政事;世事。《后汉书·窦武传》:“﹝ 竇武 ﹞常教授於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 关 西。”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以兹感叹辞旧游,更於时事无所求。” 元 萨都剌 《送王御史》诗:“宪臺自是清高甚,时事关心易白颠。” 清 周亮工 《高澄甫念太夫人踉跄别予去》诗:“惊看时事纷如此,忍道 江 南是定居。” 6.局势;时局。《南史·韦载传》:“ 齐 军若分兵先据 三吴 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麻徵君 知几 在 南州 ,见时事扰攘,其催科督赋如毛,百姓不安。” 清 林则徐 《次韵答姚春木》:“时事艰如此,凭谁议海防。” 7.一时之事。形容时间短暂。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五:“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古到今。” 8.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 沙汀 《意外》:“而且,正如他所表白过的一样,他也存心认真读书,不问时事。”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往往国内的时事最需要向人民报告解释时,他却不得不去谈些最空泛最不相关的国内小问题。”
时事的组词: 时的组词 事的组词
实事
shí shì 解释 ◎ 实事 shíshì(1) [true story]∶实有的事 此剧取材于京城实事 (2) [real things]∶具体的事 少讲空话,多办实事 引用解释 1.真实存在的事物或情况。《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虚名不以借人,况实事乎!” 汉 王充 《论衡·对作》:“世俗之性,好奇怪之语,説虚妄之文。何则?实事不能快意,而华虚惊耳动心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道》:“曰‘性’曰‘道’,指其实体实事之名;曰‘仁’曰‘礼’曰‘义’,称其纯粹中正之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2.切实有益的事。《韩非子·显学》:“明主举实事,去无用;不道仁义者故,不听学者之言。”《东观汉记·杜林传》:“及至 汉 兴,因时宜,趋世务,省烦苛,取实事。” 宋 欧阳修 《议学状》:“教学之意在乎敦本而修其实事。”
实事的组词: 实的组词 事的组词
事实
shì shí 解释 ◎ 事实 shìshí[fact] 事情的真实情况 判案要以事实为根据 事实胜于雄辩 引用解释 亦作“ 事寔 ”。 1.事情的实际情况;实有的事情。《韩非子·存韩》:“听奸臣之浮説,不权事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张守节 正义:“言《庄子》杂篇《庚桑楚》以下,皆空设言语,无有实事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月桂子》:“ 宋之问 台州 作诗云:‘桂子月中下,天香云外飘。’文士尚奇,非事实也。” 清 薛福成 《庸庵文编·凡例》:“文后有评语暨自识之语,或叙作文之由,或书后来事寔。” 鲁迅 《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2.干实事。《宋书·沉林子传》:“ 国渊 以事实见赏, 魏尚 以盈级受罚。” 唐 韩愈 《与于襄阳书》:“侧闻閤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 3.事迹。 唐 韩愈 《欧阳生哀辞》:“事实既修兮,名誉又光……命虽云短兮,其存者长。”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柳仲涂作铭》:“其文首纪葬之年月与地,末纪名字三代与卒年,中叙事实。” 4.故实,典故。 清 薛雪 《一瓢诗话》:“ 谭用之 最多杜撰句法,硬用事实;偶有不杜撰、不硬用处,便佳。” 5.指事物发展的最后结果。 老舍 《四世同堂》第二部五二:“孩子对于他,只是生物与生理上的一种事实。”
事实的组词: 事的组词 实的组词
世事
shì shì 解释 ◎ 世事 shìshì(1) [affairs of human life]∶世上的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2) [worldly wisdom]∶人情世故 善于世事 引用解释 1.指士农工商各自具备的技艺。《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 郑玄 注:“世事,谓士农工商之事。” 孙诒让 正义:“事谓道艺曲艺之等,四民皆有之。” 2.指世代相传的专业,如巫、医、卜筮等。《周礼·地官·大司徒》:“十有一曰世事。” 孙诒让 正义引 蒋载康 云:“世事,累世专业相传,凡巫、医、卜筮诸艺事。” 3.时事;世上的事。《商君书·更法》:“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称 帝嚳 ,下道 齐桓 ,中述 汤 武 ,以刺世事。” 宋 陆游 《书愤》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叶紫 《星》第三章一:“他们在那坟堆上抽烟,谈世事,他们向着太阳扪老虱婆。” 4.世务;尘俗之事。《文选·张衡<归田赋>》:“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李善 注:“世务纷浊,以喻尘埃。”《晋书·阮籍传》:“ 籍 本有济世志,属 魏 晋 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籍 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清 刘大櫆 《樵髯传》:“其言 武夷 九曲 ,幽絶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5.指社交应酬、人情世故。《宋书·庾登之传》:“ 登之 虽不涉学,善於世事, 王弘 、 谢晦 、 江夷 之徒,皆相知友。”《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那 杨温 道:‘復员外, 温 在家,世事不会,只会使棒。’”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不晓人事》:“ 李长源 虽高才,然不通世事,傲岸多怒,交游多畏之。” 徐迟 《祁连山下》四:“那些国民党分子把他请来,是别有用心的。我们的画家再不懂世事,也立刻识破了他们的企图。” 6.大势。《北齐书·王纮传》:“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若復兴兵极武,出顿 江 、 淮 ,恐北狄西寇,乘我之弊,倾国而来,则世事去矣。”《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帝知世事已去,意欲遂幸 永嘉 ,羣臣皆不愿从。” 7.局面。 孙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崔骨碌 听了,摇头晃脑的说:‘八路军的世事越闹越旺,比早先我在的工夫可厉害多啦!’”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九回:“ 陕北 红军闹革命,起初只有两支破枪三颗子弹,还有一颗塌火的,如今多大世事了!”
世事的组词: 世的组词 事的组词
实事求是
shí shì qiú shì 解释 ◎ 实事求是 shíshì-qiúshì[seek truth from facts;be practical and realistic;be true to facts] 是一说一,是二说二,严格按照客观现实思考或办事 我们对待问题应该实事求是 引用解释 本谓弄清事实,求得正确的结论。后多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河间献王 德 以 孝景 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颜师古 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策二》:“其所以振刷综理者,皆未尝少越于旧法之外,惟其实事求是,而不采虚声。”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赵瓯北汪龙庄考史之法》:“二君於学,皆能实事求是,可为考史之法矣。”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九:“我觉得,总经理过分谦虚了。我们对待问题应该实事求是,不要客气才好。”
事实上
shì shí shàng 解释 ◎ 事实上 shìshíshàng[in fact] 根据客观事实来说 事实上,他是对的
事实上的组词: 事的组词 实的组词 上的组词
事态
shì tài 解释 ◎ 事态 shìtài[situation;state of affairs] 事情的状态;局势 事态恶化 引用解释 局势;情势。 梁启超 《杂评》:“据各方面来电, 俄国 要求立宪,已为公然之运动,其事态极重大。” 峻青 《海啸》第三章七:“﹝ 小于 ﹞所以只好半信半疑地在一旁冷冷地看着,等待事态的发展。”
事态的组词: 事的组词 态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