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的组词
意气用事
yì qì yòng shì 解释 ◎ 意气用事 yìqì-yòngshì[act on impulse;be swayed by personal feelings]∶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指完全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 引用解释 谓凭感情冲动办事,缺乏理智。 明 唐顺之 《寄黄士尚书》:“弟近来深觉往时意气用事,脚根不实之病,方欲洗涤心源,从独知处着工夫。”《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至今想来,究竟还是意气用事,并不曾报効得朝廷,倒惹得同官心中不快活,却也悔之无及。” 郑振铎 《漩涡》八:“你也不必太意气用事了,现在谋事也实在不易。”
一事
yī shì 引用解释 1.一件事。《淮南子·缪称训》:“察於一事,通於一伎者,中人也。”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纲纪总摄,法令明备,郡县不得以一事自专也。” 清 郑燮 《赠博也上人书》诗:“独有老僧无一事,水禽沙鸟听关关。”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同一件事;同一类事。《公羊传·僖公元年》:“此一事也,曷为復言 齐 师、 宋 师、 曹 师?不復言师,则无以知其为一事也。”《后汉书·桓谭传》:“又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姦吏得因缘为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一座两情,两情一事,此其针线之最密者。” 3.专一其事。《管子·心术下》:“一事能变曰智。” 尹知章 注:“能专一其事,能变而动之谓智也。” 4.服役一次。《汉书·贾捐之传》:“ 孝文皇帝 閔中国未安,偃武行文,则断狱数百,民赋四十,丁男三事而一事。” 5.方言。业务或组织上有关系的。如:这家药铺和 北京 同仁堂 药铺是一事。
一事的组词: 一的组词 事的组词
议事
yì shì 解释 ◎ 议事 yìshì[discuss official business] 商讨官方的事务;商议公事 引用解释 1.议论商讨公事。《书·周官》:“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 孔 传:“言当先学古训,然后入官治政。凡制事必以古义议度终始,政乃不迷错。”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二:“ 鲁宗道 为参政,尝与宰执议事,时有不合者, 宗道 坚执不回。”《水浒传》第四一回:“这 黄文炳 正在府里议事,听得报説了,慌忙来禀知府。” 吴组缃 《山洪》二:“老板?老板没回来。在区里议事呢!” 2.度事,衡量事情的轻重。议,通“ 仪 ”。《左传·昭公六年》:“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 杨伯峻 注:“议读为仪;仪,度也。制,断也。谓度量事之轻重,而据以断其罪。説详 王引之 《述闻》。”
议事的组词: 议的组词 事的组词
逸事
yì shì 解释 ◎ 逸事 yìshì[anecdote ] 世人不太知道的事迹。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琐事 逸事者皆前史所遗,后人所记,求诸异说,为益实多。——刘知几《史通·杂述》 引用解释 谓散失沦没而为世人所不甚知的事迹。多指未经史书正式记载者。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述》:“逸事者,皆前史所遗,后人所记,求诸异説,为益实多。” 元 大圭 《次韵王季鸿游九日山》:“逸事传海陬,史氏闕光显。”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我今掇其逸事,贻我青年。”
逸事的组词: 逸的组词 事的组词
轶事
yì shì 解释 ◎ 轶事 yìshì[anecdote] 同逸事。世人不知道的史事。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 名人轶事 引用解释 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事迹。《史记·管晏列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軼事。”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且案 太史公 云, 黄帝 、 尧 、 舜 軼事,时时见於他説。” 清 姚鼐 《金麓村招领莫愁湖》诗:“軼事纵传何必详,元功极贵同泯亡。” 秦牧 《艺海拾贝·<画蛋·练功>》:“ 中 西画史上都有这么一桩轶事。”
轶事的组词: 轶的组词 事的组词
议事日程
yì shì rì chéng 引用解释 1.会议期间各项议事和活动的程序。 梁启超 《评资政院》乙:“本会期中,各议员所提出之议案,仅付审查而未及列於正式会议者,不知凡几;其仅提出,而并未及列於议事日程者,亦不知凡几。” 2.指计划中要办之事的先后顺序。 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环》一:“当 柳岚 上大学之后,我的调动便列入了妈妈的‘议事日程’。”
一事无成
yī shì wú chéng 解释 ◎ 一事无成 yīshì-wúchéng[accomplied nothing] 什么事情也没有做成。指无所建树,毫无成就 引用解释 谓事业上毫无成就。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一折:“我怎肯一事无成两鬢斑。” 清 纳兰性德 《送荪友》诗:“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若与此辈理论,可以被牵连到白费唇舌,一事无成,也就是白活一世,于己于人,都无益处。”
有事
yǒu shì 解释 ◎ 有事 yǒushì(1) [when problems crop up;if sth.happens]∶惹事;出现变故 家里有事了 (2) [problems]∶有工作干 他有事干了,能自立了 (3) [worry]∶忧愁或顾虑 他心里有事,看上去不大高兴 (4) [occupied;busy]∶忙,不闲 我现在有事,不能陪你出去 (5) [resort to arms;use military forces]∶指军事,即用兵 季氏将有事于 颛臾。——《论语·季氏》 引用解释 1.犹有司。《书·酒诰》:“ 文王 誥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 孔 传:“事,谓下羣吏。” 孔颖达 疏:“正官下治事之羣吏。”《诗·小雅·十月之交》:“皇父孔圣,作都于 向 。择三有事,亶侯多藏。” 毛 传:“择三有事,有司,国之三卿。” 2.犹从事。 明 李贽 《复京中友朋书》:“若其他弟子,则不免学夫子之不厌而已,学夫子之不倦而已,毕竟不知夫子之所学为何物,自己之所当有事者为何事。”
有事的组词: 有的组词 事的组词
遇事
yù shì 解释 ◎ 遇事 yùshì[when anything crops] 碰上变化或情况 遇事多想再做 引用解释 1.指诸侯间相会的事。《战国策·魏策一》:“三国之相,不信 齐王 之遇,遇事遂败。” 2.碰到事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荐托》:“遇事居功不报,反为招怪。”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十二:“以后咱们遇事的时候多啦,这不算什么!”
遇事的组词: 遇的组词 事的组词
杂事
zá shì 引用解释 1.名类事情。《三国志·魏志·桓范传》“於是收…… 謐 、 轨 、 胜 、 范 、 当 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范 尝抄撮《汉书》中诸杂事,自以意斟酌之,名曰《世要论》。”《晋书·葛洪传》:“又抄《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技杂事三百一十卷。” 2.琐碎事务。《南齐书·孔稚珪传》:“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机独酌,傍无杂事。”《南史·王惠传》:“恬静不交游,未尝有杂事。” 赵树理 《金字》:“在乡村集镇上教小学,教学以外的杂事很多。” 3.知杂事之省称。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知杂事谓之杂端……每公堂食会,杂事不至,则无所检辖,唯相揖而已;杂事至,则尽用宪府之礼。”
杂事的组词: 杂的组词 事的组词
责任事故
zé rèn shì gù 引用解释 工厂、矿山、建筑、交通、医疗及其它部门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违反规章制度,使公私财产遭受损失或危害人身安全的事故。
战事
zhàn shì 解释 ◎ 战事 zhànshì[war] 与战争相关的各项事宜;特指战争 重开战事 战事炽然。——[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引用解释 1.军事行动;行阵征战之事。《孙子·九地》:“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齐王 自以儿子,年少,不习兵革之事,愿举国委大王。大王自 高帝 将也,习战事。” 章炳麟 《序<革命军>》:“ 左宗棠 喜功名,乐战事,徒欲为人策使。” 2.泛指战争。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从前此地也算 中 俄 交界第一商埠,几经战事,凋敝不堪。”
战事的组词: 战的组词 事的组词
肇事
zhào shì 解释 ◎ 肇事 zhàoshì[cause trouble; create a disturbance] 引起事端;闹事 惩办肇事暴徒 引用解释 引起事故;闹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赛会》:“况今日各镇埠迎神赛会无益之费累万盈千,游手好閒者动輒因而肇事,何如移此项貲财以开博览之会。” 闻一多 《“一二·一”运动始末记》:“各处暴徒从肇事逞凶时起,到‘任务’完成后,高呼口号,扬长过市时止,始终未受到任何军警的干涉。” 巴金 《家》八:“肇事的兵都逃光了,没有捉住一个。”
肇事的组词: 肇的组词 事的组词
政事
zhèng shì 解释 ◎ 政事 zhèngshì[government affairs] 政府施政的事务 过问政事 引用解释 1.政务。《书·皋陶谟》:“政事懋哉!懋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大众文艺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说书就是说书,你说一件政事,你用你的人话说得清清楚楚,头头是道。” 2.谓有处理政治事务的才能。《晋书·王棱传》:“从兄 导 以 棱 有政事,宜守大郡,乃出为 豫州 太守。”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赵 以其( 杨之美 )学问、政事过人,雅重之。”
政事的组词: 政的组词 事的组词
郑重其事
zhèng zhòng qí shì 引用解释 谓对某件事持慎重、认真严肃的态度。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修容》:“予谈习技……其不及女工而仍郑重其事,不敢竟遗者,虑开后世逐末之门,置纺绩蚕繰於不讲也。” 鲁迅 《准风月谈·喝茶》:“某公司又在廉价了,去买了二两好茶叶,每两洋二角。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却不料郑重其事的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我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
真人真事
zhēn rén zhēn shì 解释 ◎ 真人真事 zhēnrén-zhēnshì[real people and real events] 生活中的实际人和实际事 本片取材于真人真事
真人真事的组词: 真的组词 人的组词 事的组词
知事
zhī shì 解释 ◎ 知事 zhīshì(1) [county magistrat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中华民国初期对县一级最高行政官的称呼 (2) [sensible]∶通晓事理;懂事 引用解释 1.通晓事理;懂事。《荀子·大略》:“主道知人,臣道知事。” 汉 刘向 《列女传·梁夫人嫕》:“天子感悟,使中常侍掖庭令杂讯问,知事明审。引见, 嫕 对上泣涕,赏赐累亿。”《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商小姐 见兄弟小时母子伶仃,而今长大知事,也自欢喜他。” 清 李渔 《意中缘·悟诈》:“到底是老人家知事。” 2.主管事务。《管子·戒》:“於国有所不知政,於家有所不知事,必则 朋 乎。” 尹知章 注:“若皆知之,则事钟於己,将不胜任而败。 朋 能有所不知,故可以移政。” 3.官名。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 宋 时分命京官出守列郡,称为权知某府或某州或某县事,知事之名由此而起。 明 清 径称县级地方行政长官为知县, 民国 改知县为县知事,省称知事,后又改知事为县长。 郭沫若 《黑猫》六:“府县的知事那时都还是旧人,知府姓 李 ,是 云南 人,和城内一家姓 李 的豪绅认了同宗。” 4.官名。 明 清 时代的属官名。 明 清 之廉访司、通政司、按察司、盐运司等及各府皆置知事。 5.僧职名。掌管僧院事务。后称为住持。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本朝大曰寺,次曰院,在法:寺有寺主,郡有僧首,总称主首。而 宣和 三年禁称主字,改曰管勾院门,同管勾院门事,供养主作知事,庵主作住持。至 建炎 初,避御名,并改曰住持。”
知事的组词: 知的组词 事的组词
滋事
zī shì 解释 ◎ 滋事 zīshì[create trouble;make trouble] 滋生事端;闹事;惹麻烦 引用解释 生事,制造纠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傅厚庵》:“公在位十年, 苗 民无敢出寨滋事者。”《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正月二十一日》:“闻 回疆 自 喀什哈尔 至 叶尔羌 復有滋事,已由 甘省 调兵往剿矣。” 沙汀 《还乡记》二五:“﹝ 冯大生 ﹞觉得父亲有意滋事。”
滋事的组词: 滋的组词 事的组词
总领事
zǒng lǐng shì 解释 ◎ 总领事 zǒnglǐngshì[consul general] 驻在重要地方的、或对几个地方有管辖权的或管辖几个领事的一级领事 引用解释 由一国政府派驻外国某一城市或地区的外交官员称领事,最高级的领事称总领事。
总领事的组词: 总的组词 领的组词 事的组词
做好事
zuò hǎo shì 引用解释 1.谓请僧道举行斋醮之事以超度亡灵。 元 无名氏 《度翠柳》楔子:“今年是 老柳 十周年,请十众僧做好事。”《三国志平话》卷下:“先主与 关公 做好事月餘。” 2.做有益于人的事。
做好事的组词: 做的组词 好的组词 事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