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的组词
南国
nán guó 解释 ◎ 南国 nánguó[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country;the South] 祖国的南部 引用解释 1.古指 江 汉 一带的诸侯国。《诗·小雅·四月》:“滔滔 江 汉 ,南国之纪。”《国语·周语上》:“ 宣王 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於 太原 。” 韦昭 注:“南国, 江 汉 之间也。” 2.泛指我国南方。《楚辞·九章·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王逸 注:“南国,谓江南也。”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五:“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南唐 李煜 《望江南》词:“閒梦远,南国正芳春。”《檮杌闲评》第三十回:“只见南国猩唇烧豹,北来熊掌驼蹄。” 巴金 《随想录·关于丽尼同志》:“小车飞驰着,南国的芳香使我陶醉,一切是那么明亮,那么茂盛!” 3.指南方国家。《南史·齐本纪上》:“先是魏地謡言,‘赤火南流丧南国’。”此指 南朝 齐 。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近者 沉约 《晋书》,喜造奇説。称 元帝 牛金 之子以应牛继马后之徵……而 魏收 深嫉南国,幸书其短,著《司马叡传》,遂具録 休文 所言。”此指 南朝 梁 。 宋 张孝祥 《二郎神·七夕》词:“南国,都会繁盛,依然似昔。”此指 南宋 。 4. 南国社 的省称。 田汉 《贺周信芳同志演剧生活六十年》诗之一:“手创 移风 肝胆壮,扶持 南国 意图新。”原注:“一九二七年 信芳 曾参加 南国社 ,支持初期话剧运动。”
南国的组词: 南的组词 国的组词
南海
nán hǎi 解释 ◎ 南海 Nán Hǎi[South China Sea] 亚洲东部三大边缘海之一。位于中国广东、广西之南和马来群岛之间,面积360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212米。是太平洋至印度洋的必经海域,海底大陆架藏有石油资源。海南岛、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等岛屿在此海内 ◎ 南海 Nánhǎi(1) [Nanhai] (2) 县名,在广东省境内,现已并入广州市 (3) 对康有为的尊称,其字亦为南海 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引用解释 1.泛指南方的海。《书·禹贡》:“导 黑水 至于 三危 ,入于南海。” 孔 传:“ 黑水 自北而南,经 三危 ,过 梁州 入南海。” 唐 韩愈 《送区册序》:“有 区 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 2.古代指极南地区。《左传·襄公十三年》:“赫赫 楚国 ,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礼记·祭义》:“推而放诸南海而準,推而放诸北海而準。”《荀子·王制》:“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 中国 得而财之。” 3.泛指东南亚地区,犹言南洋。 4.指 东海 。《史记·秦始皇本纪》:“上 会稽 ,祭 大禹 ,望于 南海 ,而立石刻颂 秦 德。” 5.特指 南海观音 所在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鲁公女》:“汝志良嘉,但须要到南海去。” 吕湛恩 注:“ 观音大士 示现在 浙江 定海县 东 落伽山 ( 落伽山 孤峙海中)。故称 南海观音 。” 6.指 南中国海 ,我国三大边缘海之一。 周恩来 《别李愚如并示述弟》诗:“出国去,走 东海 、 南海 、 红海 、 地中海 ,一处处的浪卷涛涌,奔腾浩瀚。” 田汉 《梅兰芳纪事》诗之十七:“名山每看添生面, 南海 秋深访 厦门 。”
南海的组词: 南的组词 海的组词
南货
nán huò 解释 ◎ 南货 nánhuò[delicacies from South China(such as dried bamboo shoots,etc.)] 南方的特产 引用解释 南方所产的货物。与“北货”相对。后多特指南方所产的食物。《魏书·食货志》:“又於南垂立互市,以致南货,羽毛齿革之属无远不至。”《旧唐书·李勉传》:“ 勉 性廉洁……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 石门 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行货半入於南货,业南货者,多 镇江 人,京师称为南酒。所贩皆大江以南之产,又署其肆曰海味。”
南货的组词: 南的组词 货的组词
南极
nán jí 解释 ◎ 南极 nánjí(1) [South Pole] (2) (1)∶从地球上最南端所看到的天顶 (2)∶地球上最南的一点,地轴的南端 (3) [指磁铁]∶磁铁自由悬挂时指向南方的磁极 引用解释 1.南方极远之地。《吕氏春秋·本味》:“南极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树,其色若碧。” 三国 魏 曹丕 《连珠》之一:“节士抗行则荣名至,是以 申胥 流音於南极, 苏武 扬声於朔裔。” 宋 苏轼 《用前韵再和孙志举》:“蜿蟺 楚 南极,淑气生此民。” 明 王世贞 《行部高阳遇河决不浸三板》诗:“渐老中原鱼沸鬱,欲归南极虎纵横。” 清 顾炎武 《蟂磯》诗:“千年形势分南极,万里梯航达帝都。” 2.星名。即南极老人星。《史记·天官书》“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 唐 张守节 正义:“老人一星,在 弧 南,一曰南极,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 汉 崔骃 《杖颂》:“王母扶持,永保百禄。寿如南极,子孙千亿。” 宋 范成大 《东宫寿诗》:“自古东明陪出日,祗今南极是前星。” 明 何景明 《寿西涯相公》诗:“南极寿星朝北斗,灵芝仙草映长春。”参见“ 南极老人 ”。 3.到南方极远之地。 汉 刘向 《九叹·离世》:“櫂舟杭以横濿兮,济 湘流 而南极。” 三国 魏 曹植 《盘石篇》:“南极 苍梧 野,游盼穷九江。” 4.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浑天说认为,天是一整个圆球,地球在其中,有如鸡蛋黄在鸡蛋内部一样。就观察的星象范围而言,分南北二端,正南入地三十六度,谓之“南极”。近南极的星中原地区都看不到。今多以“南极”指地轴的南端,南半球的顶点。《宋书·天文志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九分度之百四十五,半露地上,半在地下。其二端谓之南极、北极。”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北极偏高南极低,四时错迕乖寒暑。”
南极的组词: 南的组词 极的组词
南郊
nán jiāo 引用解释 1.都邑南面的地区。《书·甘誓》:“ 启 与 有扈 战于 甘 之野。” 孔颖达 疏引 汉 马融 云:“ 甘 , 有扈 南郊地名。” 唐 李庾 《西都赋》:“ 隋苑 广袤,罝笼 南山 ,占地万顷,不为人间, 齐门 失耕,禽游兽闲,代谢物移,繚垣不完。此南郊之事也。” 2.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礼记·月令》:“﹝孟夏之月﹞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於南郊。”《穀梁传·僖公三十一年》:“免牲者为之緇衣熏裳,有司玄端奉送,至於南郊。”《明史·英宗后记》:“五年春正月庚戌,大祀天地於南郊。” 3.特指帝王祭天的大礼。《南史·宋少帝纪》:“秋九月丁未,有司奏 武皇帝 配南郊, 武敬皇后 配北郊。”《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元年》:“今因南郊,宜推旷恩,以示绥怀之意。”
南郊的组词: 南的组词 郊的组词
南京
nán jīng 引用解释 1.古都名。 唐 安史 之乱, 玄宗 奔 蜀 。到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 ,遂将 蜀郡 改为 成都府 ,建号 南京 。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六:“北地虽夸 上林苑 , 南京 还有 散花楼 。” 2.古都名。 契丹 神册 四年葺 辽阳 故城建 东平郡 。 天显 三年迁 东丹国 都于此,升为 南京 。 3.古都名。 契丹 会同 元年得 幽 蓟 十六州,升 幽州 为 幽都府 ,建号 南京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辽太宗 把皇都建号 上京 ,称 临潢府 。 幽州 称 南京 。” 4.古都名。 宋 大中 祥符 七年,因 应天府 为 赵匡胤 旧藩,建为 南京 。地在今 河南 商丘县 南。 建炎 元年, 高宗 继位于 南京 ,即此。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卷六。 5.古都名。 金 天辅 七年,以新得 辽 地 南京 (即 燕京 )六州归 宋 ,改以 平州 为 南京 。 6.古都名。 金 初称 北宋 故都 开封府 为汴京, 贞元 元年改称 南京 。 贞祐 二年迁都于此。 宋 周煇 《北辕录》:“九日,至 东京 。虏改名 南京 ……按 东京 , 春秋 卫 、 陈 、 郑 三国之境,古 大梁城 也。” 7.古都名。 明 洪武 元年八月建都于 江南 应天府 , 永乐 间迁都 北京 ,改 应天府 为行在, 正统 间建为 南京 。 清 为 江宁府 治,而仍沿 南京 之称。即今 南京市 。 清 孙枝蔚 《初至南京客有谈南京事者感赋》诗:“ 南京 歌舞骄南渡,四镇功名误四方。”
南京的组词: 南的组词 京的组词
南美洲
nán měi zhōu 解释 ◎ 南美洲 Nánměizhōu[South America] 美洲大陆的南部
南美洲的组词: 南的组词 美的组词 洲的组词
南面
nán miàn 解释 ◎ 南面 nánmiàn[face south;empery] 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帝位面朝南,故代称帝位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易·说卦》 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庄子·盗跖》 南面召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引用解释 1.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帝王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向南而坐,因用以指居帝王或诸侯、卿大夫之位。《易·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嚮明而治。”《论语·雍也》:“子曰:‘ 雍 也可使南面。’” 宋 叶适 《送刘茂实序》:“ 曹 、 滕 、 邾 、 莒 ,有南面之尊,未尝得自行其志。”参阅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通说上·南面》。 2.泛指居尊位或官位。 汉 王充 《论衡·对作》:“至或南面称师,赋奸伪之説;典城佩紫,读虚妄之书。”《南史·循吏传序》:“乃损华反朴;恭己南面,导人以躬,意存勿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偷桃》:“官长殊不了了!坚冰未解,安所得桃?不取,又恐为南面者所怒。奈何!” 茅盾 《子夜》四:“ 双桥镇 上的‘新贵’们不但和他比肩而南面共治,甚至还时时排挤他呢!” 3.南向;南进。《史记·鲁仲连列传》:“ 齐 无南面之心,以为亡 南阳 之害小,不如得 济北 之利大。” 4.南方;南边。 杨朔 《十年》:“ 大有 眼望着南面热情地说:‘要过 长江 去--去解放 江 南的人民。’” 5. 辽 代统治 汉 人的行政机构。即南院。《辽史·百官志一》:“ 辽国 官制,分南、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 汉 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南面的组词: 南的组词 面的组词
南腔北调
nán qiāng běi diào 解释 ◎ 南腔北调 nánqiāng-běidiào[(speak with)a mixed accent] 指夹带有地方口音的语言 引用解释 1.指南北各种戏腔。 清 赵翼 《檐曝杂记·庆典》:“每数十步间一戏臺,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 2.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南北方音。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像声即口技,能学百鸟音,并能作南腔北调,嬉笑怒駡,以一人而兼之,听之歷歷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题记》:“真的,我不会说绵软的 苏 白,不会打响亮的 京 腔,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 老舍 《骆驼祥子》五:“一位先生,两位太太,南腔北调的生了不知有多少孩子。”
南宋
nán sòng 引用解释 朝代名。自公元1127年 赵构 ( 高宗 ) 建炎 元年在 南京 (今 河南 商丘 )称帝起,至1279年 赵昺 祥兴 二年被 元 灭亡止,共历九帝,一百五十三年,史称 南宋 。
南宋的组词: 南的组词 宋的组词
南纬
nán wěi 引用解释 1.南纬度的简称。指赤道以南的纬度。《中国青年报》1985.1.26:“植物学家主张以南半球树木生长的最南边界作为南大洋的北界,即南纬50°以南的广大海域。” 2.指赤道以南的纬线。
南纬的组词: 南的组词 纬的组词
南亚
nán yà 解释 ◎ 南亚 Nányà[South Asia] 亚洲南部地区 南亚次大陆 引用解释 亚洲 南部地区。通常指 巴基斯坦 、 印度 、 孟加拉国 、 尼泊尔 、 锡金 、 不丹 、 斯里兰卡 和 马尔代夫 等国。
南亚的组词: 南的组词 亚的组词
南阳
nán yáng 解释 ◎ 南阳 Nányáng[Nanyang] 郡名,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一带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引用解释 1.古地名。 春秋 晋 地。《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晋 於是始启 南阳 。” 杨伯峻 注:“《水经·清水注》引 马融 曰:‘ 晋 地自 朝歌 以南至 軹 为 南阳 。’……则 南阳 大约即 河南省 新乡地区 所辖境,亦 阳樊 诸邑所在地。”《史记·秦本纪》:“ 魏 入 南阳 以和。” 2.古地名。 战国 齐 地。《孟子·告子下》:“一战胜 齐 ,遂有 南阳 。” 杨伯峻 注:“即 汶阳 ,在 泰山 之西南, 汶水 之北。”《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且 楚 攻 齐 之 南阳 , 魏 攻 平陆 ,而 齐 无南面之心,以为亡 南阳 之害小,不如得 济北 之利大,故定计审处之。” 清 宋琬 《渔家词》:“ 南阳 之南 嶧山 北,男子不耕女不织。” 3.郡名。 秦 置,包有 河南省 旧 南阳府 和 湖北省 旧 襄阳府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臣本布衣,躬耕於 南阳 ,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 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 亮 家于 南阳 之 邓县 ,在 襄阳城 西二十里,号曰 隆中 。” 唐 韩愈 《题广昌馆》诗:“丘坟发掘当官路,何处 南阳 有近亲。” 清 王士禛 《南阳》诗:“ 汉 家陵闕晚烟重,路入 南阳 识旧封。”
南阳的组词: 南的组词 阳的组词
南洋
nán yáng 解释 ◎ 南洋 nányáng[an old name for the Malay Archipelago,the Malay Peninsula and Indonesia or for Southeast Asia] 指南洋群岛一带的地方 引用解释 1. 清 末至 民国 时期,划分我国沿海地区为南北两洋区,称 山东 以南的 江苏 、 浙江 、 福建 及 广东 各省为 南洋 ; 江苏 以北的 山东 、 河北 、 辽宁 各省为 北洋 。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上》:“ 南洋 起 厦门 ,包 汕头 臺湾 潮阳 甲子门 四澳 虎门 老万山 七洲洋 直抵 雷环 为一截。” 2. 亚洲 东南部国家和地区。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泰西各强敌,越国鄙远而来。今而 南洋 各岛,悉为佔据。则边鄙已同接壤,郊坰无异户庭也。” 茅盾 《过封锁线》:“客人们一次一次追问,才知道他是 南洋 华侨。”
南洋的组词: 南的组词 洋的组词
南辕北辙
nán yuán běi zhé 解释 ◎ 南辕北辙 nányuán-běizhé(1) [try to go south by driving the chariot north-act in a way that defeats one's purpose]∶与事实相反,背道而驰 使南辕北辙,无苦征途。——《福惠全书》 (2) [poles apart,poles asunder]∶截然相反 引用解释 1.要到南方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典出《战国策·魏策四》:“ 魏王 欲攻 邯郸 , 季梁 諫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 楚 。’臣曰:‘君之 楚 ,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 楚 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 楚 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 楚 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鋭,而攻 邯郸 ,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 楚 而北行也。” 清 魏源 《<书古微>序》:“南辕北辙,诬圣师心,背理害道,不可胜数。” 于晴 《批评和量文的尺》一:“用这种总结报告的内容要求于文学作品,就不免南辕北辙了。” 2.指北来的车和南来的车。 清 赵翼 《上元后三日芷堂过访草堂,次日梦楼亦至,喜而有作》诗之一:“鹊噪晴簷噪有因,南辕北辙聚兹晨。”原注:“ 芷堂 自 云间 来, 梦楼 自 京口 至。”
南征北战
nán zhēng běi zhàn 引用解释 见“ 南征北伐 ”。
黔南
qián nán 引用解释 贵州省 的别称。 贵州 本别称“黔”,又因位于国土南部,故名。 宋 陆游 《东山》诗:“駞酥鹅黄出 陇右 ,熊肪玉白 黔南 来。”
黔南的组词: 黔的组词 南的组词
山南
shān nán 引用解释 古时泛指 太华 、 终南 两山以南之地。《史记·魏世家》:“所亡於 秦 者, 山 南、 山 北, 河 外、 河 内,大县数十,名都数百。” 张守节 正义:“山, 华山 也。”
山南的组词: 山的组词 南的组词
山南海北
shān nán hǎi běi 解释 ◎ 山南海北 shānnán-hǎiběi(1) [all over the land;far and wide as south of the mountains and norths of the seas]∶指遥远的地方 山南海北,到处都有勘探队员的足迹 (2) [talk about this and that]∶比喻说话乱扯一气,没有个中心 两人山南海北谈了半天 引用解释 1.指辽远或不能确指的地方。《红楼梦》第五七回:“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那 何玉凤 听了‘乌里雅苏臺’五个字,耳朵里还许有个影子,只在那里楞楞儿的听;到了 张金凤 ,更不知那是山南海北。” 杨朔 《北线》:“这一出去山南海北,说不定扯到天边去。” 2.泛指四面八方。 老舍 《女店员》第一幕:“你, 余志芳 ,谁知道,不押着长长的一列火车的,或是一大轮船的货物,山南海北地各处去呢?” 王老九 《想起毛主席》诗:“ 中国 有了 毛主席 ,山南海北飘红旗。”
司南
sī nán 引用解释 1.我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韩非子·有度》:“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陈奇猷 集释:“司南其制盖如今罗盘针,故可以正朝夕也。朝夕犹言东西,日朝出自东,夕入於西,故以朝夕为东西也。” 汉 王充 《论衡·是应》:“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越裳 氏重译来贡……使者迷其归路, 周公 锡以文锦二疋,軿车五乘,皆为司南之制。” 严复 《救亡决论》:“远之蚕桑、司南,近之若书槧、火药,利民前用,不可究言。” 2.比喻行事的准则;正确的指导。《鬼谷子·谋篇》:“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唐 李商隐 《<会昌一品集>序》:“为九流之华盖,作百度之司南。” 宋 陆游 《十月二十四子夜梦中送庐山道人归山》诗:“夙士极知成殿后,吾曹所赖作司南。” 3.司南车的省称。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使大夫宴将送至国而还,亦乘司南而背其所指,亦朞年而还至。”《晋书·舆服志》:“记里鼓车,驾四,形制如司南。” 4.犹司晨。 唐 杜甫 《鸡》诗:“气交亭育际,巫峡漏司南。” 杨伦 笺注:“ 夔州 在南,鸡司昏晓,今失其司晨之职,故曰 巫峡 漏司南。”参见“ 司晨 ”。
司南的组词: 司的组词 南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