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的组词
重叠
chóng dié 解释 ◎ 重叠 chóngdié (1) [overlap] (2) 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 机构重叠 (3) 部分相一致 哲学和心理学重叠的领域 (4) [superpose]∶叠加,使一物与另一物占有相同位置并与之共存 把不同光源形成的两个图像重叠起来 引用解释 亦作“ 重曡 ”。亦作“ 重迭 ”。 1.相同的东西层层相积。形容多。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交加累积,重叠增益。”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吾惧富贵重曡,若再实,木根必伤也。” 宋 梅尧臣 《永城杜寺丞大年暮春白杏花》诗:“殷勤胜菖叶,重曡为农时。”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四时中惟有春三月,光阴富贵,景物重叠。” 清 梦麟 《夜过青浦》诗:“重迭林景昏,微茫峰色浅。” 冰心 《往事(二)》之三:“山中的千百日,山光松影重迭到千百回,世事从头减去,感悟逐渐侵来,已滤就了水晶般清澈的襟怀。” 2.引申为再三。 唐 元稹 《赛神》诗:“主人中罢舞,许我重叠论。”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冀其可厚赂和解,勉諭重叠。”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卫公 惊喜垂涕,曰:‘大门官,小子岂敢当此荐拔?’寄谢重迭。” 3.重复;雷同。 宋 宋□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帝王运兆下·乾德名年》:“ 建隆 末将改年号,宣示宰臣,择前代所未用者,不得重曡。” 见“ 重叠 ”。
重叠的组词: 重的组词 叠的组词
叠韵
dié yùn 解释 ◎ 叠韵 diéyùn [vowel rhyme;assonance] 韵母相同的两个字构成词,叫叠韵 引用解释 亦作“迭韵”。 1.指两个字或几个字的韵母相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南史·谢庄传》:“又 王玄謨 问 庄 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答曰:‘ 玄护 为双声, 碻磝 为叠韵。’其捷速若此。”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国风汉魏六朝下》:“双声者,同音而不同韵也;叠韵者,同音而又同韵也……若侏儒、童蒙、崆峒、巃嵸、螳螂、滴沥,皆叠韵也。”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诗圣》:“‘侧塞被径花,飘颻委墀柳。’‘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鶯。’以叠韵相对为工也。” 2.指赋诗重用前韵。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作诗,雅不喜迭韵、和韵及用古人韵。” 清 沉涛 《瑟榭丛谈》卷下:“余復叠韵酬之。” 曡韻:两个字或几个字的韵母相同称为“曡韵”。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以双声迭韵字代本字例》:“《尚书·微子篇》‘天毒降灾荒 殷 国’,《史记·宋微子世家》作‘天篤下灾亡 殷 国’。篤者,厚也。言厚降灾咎以亡 殷 国也。‘篤’与‘毒’,‘亡’与‘荒’,皆曡韵。”
叠韵的组词: 叠的组词 韵的组词
折叠
zhé dié 解释 ◎ 折叠 zhédié [fold] 把物体的一部分折过来与另一部分挨在一起 把印好的书页折叠起来以便装订 引用解释 1.弯屈。《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 西门庆 见 月娘 脸儿不瞧,就折叠腿装矮子,跪在地下。”《水浒后传》第七回:“没奈何掇转一副面孔,折叠两个膝盖陪罪。” 2.把物体的一部分翻转和另一部分贴拢。 清 姚燮 《双鸩篇》:“脱妾金缕衣,为郎折叠空竹箱。” 艾芜 《还乡记》:“ 苟玉珍 临别交他一把可以折迭的小刀。” 3.重迭起伏。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一章:“那深红的落日把遥远的折迭的 吕梁山 照耀得分外鲜明。” 摺疊:1.把平面之物的一部分折转和另一部分迭在一起。《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再把一张纸摺叠了,写成封家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庚午秋,买得《埤雅》一部,中摺叠緑笺一片,上有诗。” 2.曲折重迭。 清 赵庆熺 《香遍满·春晓》套曲:“婀趖杨柳红楼靠,摺叠阑干赤石雕。”
折叠的组词: 折的组词 叠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