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的组词
符号
fú hào 解释 ◎ 符号 fúhào(1) [symbol;sign;mark]∶印记;标号 元素符号 (2) [insignia]∶用于区分某种特征的标识 军衔符号 引用解释 记号;标记。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且汉字所以独用象形,不用合音者,虑亦有故。原其名言符号,皆以一音成立,故音同义殊者众。” 柔石 《人鬼和他妻底故事》:“她知道这变象是生命就将终结的符号。”
符号的组词: 符的组词 号的组词
挂号
guà hào 解释 ◎ 挂号 guàhào(1) [register]∶领取号码以按次序进行所要进行的事项 请排队挂号 (2) [send by registered mail]∶重要信件和印刷品付邮时由邮电局登记编号、给收据,叫挂号 寄挂号保险 引用解释 亦作“掛号”。 1.编号登记。 明 张居正 《明治体以重王言疏》:“凡官员应给誥勅,该部题奉钦依手本到阁,撰述官先具稿,送臣等看详改定,誊写进呈,候批红发下,撰述官用关防掛号,然后中书舍人写轴用寳。”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下》:“ 英 人欲各国洋商就彼掛号始输税。” 巴金 《随想录·怀念萧珊二》:“平日去医院挂号看门诊,等了许久才见到医生或者实习医生。” 2.悬挂以号令示众。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四折:“小僂儸,将此两个首级掛号 梁山泊 前,警諭众庶。” 3.寄递邮件的一种方式。重要信件付邮时由邮局编号登记出据,如有遗失,由邮局负责追查。 茅盾 《烟云》:“这封信, 陶太太 一定收到,因为是挂号寄的。”参见“ 挂号信 ”。
挂号的组词: 挂的组词 号的组词
挂号信
guà hào xìn 引用解释 由邮局经过挂号登记手续寄递的信件。由邮局给寄件人收据。挂号信如有遗失,寄件人可凭寄件收据要求邮局追查或向邮局索赔。 张贤亮 《土牢情话》第八章:“出工时,她向我暗示了一下,想把挂号信的收据交给我,也找不到机会。”
挂号信的组词: 挂的组词 号的组词 信的组词
号兵
hào bīng 引用解释 军队中专司吹号的人员。 巴金 《新生·五月十九日》:“一群号兵在凉亭里挣红了脸吹着铜的号角,吹出不和谐的声音。” 张天翼 《最后列车》:“‘集合!’团长叫。号兵迎着风吹集合号。”
号兵的组词: 号的组词 兵的组词
号称
hào chēng 解释 ◎ 号称 hàochēng(1) [be known as]∶以某名著称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 (2) [claim to be]∶宣称,扬言 号称五十万大军 引用解释 1.以某名著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魏 之 元瑜 ,号称翩翩。” 宋 司马光 《<薛密学诗集>序》:“ 薛氏 自 姚 秦 以来,世有伟人仕公卿将相,行能功业,光照简册,号称甲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蜀 中女子,从来号称多才,如 文君 、 昭君 ,多是 蜀 中所生,皆有文才。” 2.名义上是。《汉书·韩信传》:“ 楚 使 龙且 将,号称二十万,救 齐 。” 杨朔 《永定河纪行》:“地球上有不少号称鬼斧神工的奇迹,也无非是古代人民曾经拿手触摸过的痕迹。”
号称的组词: 号的组词 称的组词
号角
hào jiǎo 解释 ◎ 号角 hàojiǎo(1) [bugle]∶指用兽角做的信号 (2) [horn]∶用动物角做的一种管乐器 (3) [bugle call]∶号角声 战斗的号角响彻云霄 引用解释 1.原为军队中传令用的吹奏乐器,后成为一般喇叭的泛称。 巴金 《新生·五月十九日》:“一群号兵在凉亭里挣红了脸吹着铜的号角,吹出不和谐的声音。” 2.指号角声。 袁鹰 《悲欢》:“阵阵号角,声声战鼓,在耳边震响。” 柯岩 《奇异的书简·我们这支队伍》:“在这大军集结的时刻,我不但听见了进军的号角,而且还听见了同志们跑步前进的脚步声。”
号角的组词: 号的组词 角的组词
号令
hào lìng 解释 ◎ 号令 hàolìng(1) [order]∶指挥部队军事行动的命令和指示的统称 以出号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愬军号令。——《资治通鉴·唐纪》 传号令以诛奸贼。——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发布号令 (2) [verbal command]∶传呼命令。古代以传叫之法发布命令,故称号令 号令召三老。——《史记·陈涉世家》 号令明肃。——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号令三军 引用解释 1.号召;发布命令。《诗·齐风·东方未明序》:“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国语·越语上》:“ 越王 句践 栖於 会稽 之上,乃号令於三军。”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所宜大明约束,使信在言前,号令指麾,以图功利。”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刘向》:“ 李生 曰:‘……盖是时 周 室既衰,天子不能操礼乐征伐之权,以号令诸侯。’” 2.发布的号召或命令。《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是月也,申严号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杨朔 《走进太阳里去》:“队伍黄昏出发,走到半夜,渐渐接近了铁路,忽然从前头悄悄传来一声紧急的号令,人马一齐伏到地上去。” 3.将犯人行刑以示众。《元典章·工部二·船只》:“如有违犯之人,捉挐到官,取问是实,定将犯人对众号令,严行断罪。”《水浒传》第一一六回:“ 宋江 令讨放砲火种,吹起灯来看时,上面写道:‘ 宋江 早晚也号令在此处!’”《东周列国志》第五九回:“ 厉公 重赏甲士,将三 郤 尸首,号令朝门,三日,方听改葬。”
号令的组词: 号的组词 令的组词
号码
hào mǎ 解释 ◎ 号码 hàomǎ[number] 记数标号的字 在每个球上打上号码 引用解释 1.旧时我国用以记数的符号。一至九数,各以〡〢〣〤〥亠〧〨〩来表示。但号码的由来甚久,字形或有变异,如 宋 司马光 《潜虚·体图》所载即有不同。 2.以数字编列次第的号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取过籤筒来摇了几摇,摇出一根籤来,看了号码。” 茅盾 《搬的喜剧》:“她并没知道 黄先生 工作处的电话号码。”
号码的组词: 号的组词 码的组词
号啕
háo táo 解释 ◎ 号啕 háotáo[cry loudly;wail] 放声大哭 号啕大哭 引用解释 1.啼哭呼喊;放声大哭。《易·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顾皇嗣之号咷兮,存临者之悲声。” 鲁迅 《呐喊·明天》:“ 宝儿 的呼吸从平稳变到没有, 单四嫂子 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咷。” 2.指大哭声。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入门闻号咷,幼子飢已卒。” 3.喧嚣;欢呼。《楚辞·刘向<九叹·怨思>》:“孽臣之号咷兮,本朝芜而不治。” 王逸 注:“号咷,讙呼。” 放声大哭。《西游记》第十六回:“﹝那和尚﹞对袈裟号啕痛哭,慌得那本寺僧,不敢先睡。” 清 李渔 《奈何天·软诓》:“今日对君开笑口,只愁乐尽变号啕。” 清 刘鹗 《<老残游记>自叙》:“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 秦牧 《长街灯语·奇迹泉》:“遇难者的家人正跟随在后号啕大哭。”
号啕的组词: 号的组词 啕的组词
号召
hào zhào 解释 ◎ 号召 hàozhào[call;appeal] 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人们发出召唤,使其完成预完的任务 响应某人的号召 引用解释 召唤;招聚。《管子·小匡》:“又游士八千人,奉之以车马衣裘,多其资粮,财币足之,使出周游於四方,以号召收求天下之贤士。”《汉书·陈胜传》:“攻 陈 、 陈 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譙门中。不胜,守丞死。乃入据 陈 。数日,号召三老豪桀会计事。” 颜师古 注:“号令召呼之。”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板经书纪略》:“曾闻 成祖 勅儒臣纂修《永乐大典》一部,係 湖广 王洪 等编辑,时号召四方文墨之士,累十餘年而就。”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 上海 盛行小品文,有人疑我在号召攻击,其实不然。”
号召的组词: 号的组词 召的组词
号子
hào zǐ 解释 ◎ 号子 hàozi(1) [work song sung to synchronize movement,with one person leading]∶劳动时大伙一起唱的歌,一人领唱,众人应和,以统一步调减轻疲劳 (2) [mark]∶标志;记号 引用解释 1.科举考场中生员答卷和食宿之所。人各一小间,每间有编号。《糊涂世界》卷十一:“我时常听説号子里闹鬼,我第一场就遇到这事,我不可不去看看。” 2.监房。 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二等普通号(即三等号)是最苦最糟的号子。”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尤妙的是 李公朴 先生,他好像在学校时代准备演说竞赛似的,不但把所备的材料念得烂熟,而且还要在号子里大练其嗓子。”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七章:“昏暗的号子里十分拥挤,犯人们多得连翻转身也不方便。” 3.在集体劳动中协同使劲时,为统一步调,减轻疲劳等所唱的歌。多由一人领唱,众人应和。《西游记》第七三回:“每一个小 行者 ……一齐着力,打个号子,把那丝绳都搅断,各搅了有十餘斤。” 杨朔 《鸭绿江南北》:“许多 朝鲜 战士点起一堆一堆的木柴照着亮,紧张的叫着号子,动手往外拉那些死车。” 4.犹品类。常与指示代词“这”、“那”连用。 胡万春 《生长在黄浦江边的人》:“有我们这号子人,不用说捞船,就是一座一座山,也会托起来的!” 华纯 等《秧歌剧选·大家好》:“快不要提那号子事啦!” 5.管乐器。即号筒。参见“ 号筒 ”。
号子的组词: 号的组词 子的组词
呼号
hū háo 解释 ◎ 呼号 hūháo[wail]∶哭叫 仰天呼号 ◎ 呼号 hūhào(1) [catchword]∶通信台 [站] 之间互相联络时使用的称呼。分为通报呼号和通话呼号 (2) [call letters;call sign]∶权威机构给无线电台和电视台规定的识别字母,有时包括数字 引用解释 1.大叫;高呼;呼喊。《汉书·游侠传·陈遵》:“ 遵 昼夜呼号,车骑满门,酒肉相属。”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二:“幼稚园的儿童穿着新衣呼号‘万岁’。” 柯灵 《奇异的书简·她爱祖国的明天》:“她那充满信心的响亮的声音正在呼号:‘少年队员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准备着……’” 2.指呼喊声。 贺敬之 《雷锋之歌》:“把你战斗的呼号传遍那万里风云的天空。” 3.哀号。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逗留热尔肠,十里却呼号。” 杨伦 笺注:“谓相去十里,尚反而呼号相救。” 宋 范仲淹 《泰州张侯祠堂颂》:“万顷良膏,岁凶於涛,民焉呼号,不粒而逃。”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下:“﹝ 回回 ﹞见一牛在前索命,呼号宛转,三日竟死。”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六:“此刻在那里奔跑示威的是 日本 的战马和炮车,而此刻在那里呼号啼哭、受尽痛苦的是我们的同胞。” 4.犹呼啸。指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宋 王安石 《秋风》诗:“墙隈小翻动,屋角盛呼号。” 郭小川 《秋歌》:“听,南方竹阵,北国松涛,还在呼号不停。”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一:“奔腾呼号的莽莽大河,顿时僵卧在千里平原之上。” 1.某些组织专用的口号。如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呼号是:“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2.无线电通讯中使用的各种代号,有时专指广播电台的名称的字母代号。
呼号的组词: 呼的组词 号的组词
记号
jì hào 解释 ◎ 记号 jìhào[mark;sign signal;symbol] 能引起注意、易于记忆辨识的标记 得了几次对他不好的迟到记号 引用解释 1.为引起注意,帮助识别、记忆而做的标记。 唐 冯贽 《云仙散录·过厅羊》:“阶前旋杀羊,令众客自割,随所好者綵线繫之记号毕,蒸之,各自认取。”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二折:“风筝儿为记号,依然有,俺两箇相约在梧桐树边头。” 2.指生来就有的皮肤上的深色斑,胎记。 冯雪峰 《从人变猴》:“所以从那时候以来,山上就有了猴子,带着一个红屁股--他们祖先的‘坐吃’的或称‘不劳而食’的光荣记号。” 3.谓用年号纪元。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五:“改元始於 共和 ,记号剏於 汉武 ,后世遵用之。”
记号的组词: 记的组词 号的组词
句号
jù hào 解释 ◎ 句号 jùhào[full stop;period] 用来标示陈述句的结束的标点符号——中文用“。”,外文用“.” 引用解释 标点符号的一种。即“。”。用于全句陈述终了时。
句号的组词: 句的组词 号的组词
口号
kǒu hào 解释 ◎ 口号 kǒuhào(1) [ode;chant] (2) 古诗标题用语。表示随口吟成,和“口占”相似。如:《风雨口号》、《口号吴王美人半醉》等 (3) 颂诗的一种。多指献给皇帝的颂诗 献口号 (4) [doggerel;jingle;adage]∶指打油诗、顺口溜或俗谚之类 不是有口号吗:“不吃三年苦,难得万年福” (5) [password]∶口令,口头暗号 军中有夜间口号 (6) [slogan; watchword]∶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 成天喊口号 引用解释 1.古诗标题用语。表示随口吟成,和“口占”相似。始见于 南朝 梁简文帝 《仰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诗。后为诗人袭用。如 唐 张说 有《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 李白 有《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清 秋瑾 亦有《风雨口号》、《春暮口号》等。亦指口号诗。 唐 王维 《凝碧池》诗题:“私成口号,诵示 裴迪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文忠公 亲作口号,有‘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閒人’之句,天下传之。” 2.颂诗的一种。多指献给皇帝的颂诗。《宋史·乐志十七》:“每春秋圣节三大宴:其第一、皇帝升坐,宰相进酒……第六、乐工致辞,继以诗一章,谓之‘口号’,皆述德美及中外蹈咏之情。” 宋 苏轼 有《集英殿春宴教坊词致语口号》、《王氏生日致语口号》等。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会》:“京师市井儿遮路争献口号,观者如堵。” 3.指打油诗、顺口溜或俗谚之类。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我与师父做了几句口号……‘这个先生实不中,九经三史几曾通?自从到你书房内,字又不写书懒攻。’”《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於时有六句口号:‘仙翁知微,判成定数。虎是神差,佳期不挫。如此媒人,东道难做。’”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笑柄·王老虎》:“ 太仓 知州有 王某 者,素性严厉,人称为‘老虎’……其时有口号曰:‘三击升堂鼓,跳出 王老虎 。不是一夹棍,定责三十五。’” 韦君宜 《忆西榆林》:“不是有口号吗:‘不吃三年苦,难得万年福。’” 4.口令,口头暗号。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一折:“俺去稍房里説话,小妳妳,休大惊小怪的,我有个口号儿:赤!赤!赤……这个好似俺 梁山 上 宋江 哥哥的暗号。”《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夏侯惇 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四章:“因军中请示夜间口号,一个女兵进帐来把 高夫人 叫醒。” 5.带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常供口头呼喊。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木棍约三尺长,一端削尖了,上贴书有口号的纸,做成旗帜的样子。”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在马路那边,蓦的噼噼啪啪响起巨大的爆竹声,只听见各种的口号便如雷的响应着。”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九章:“最后让我们高呼几个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八路军万岁!’”
口号的组词: 口的组词 号的组词
括号
kuò hào 解释 ◎ 括号 kuòhào(1) [parenthese,curve;bracket (square bracket,angle bracket);brace] 用作标点符号或数学符号的小括号()、中括号(方括号) []、尖括号 (2) 和大括号{}的总称 引用解释 1.标点符号的一种,即()、﹝﹞等,主要表示文中的注释说明部分。 2.即数学中的括弧。参见“ 括弧 ”。
括号的组词: 括的组词 号的组词
冒号
mào hào 引用解释 标点符号的一种,即“:”。表示句子内部较大的停顿。主要的作用是提示下文。如:他有三个孩子:大孩子七岁,二孩子五岁,最小的孩子才三岁。也有总结上文的作用。如:一面想,一面做。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冒号的组词: 冒的组词 号的组词
牌号
pái hào 解释 ◎ 牌号 páihào(1) [shop name]∶商店的字号 (2) [trademark;band]∶产品商标 (3) [the name of a product]∶某些产品名称或性能的数字 引用解释 1.商店的招牌和字号。 沙汀 《丁跛公》:“但它却有着十个以上的茶铺;其中有名的是‘者者轩’,和那没有牌号的半边茶铺。” 2.犹标志。 鲁迅 《准风月谈·喝茶》:“有人以为这种细腻锐敏的感觉,当然不属于粗人,这是上等人的牌号。”
牌号的组词: 牌的组词 号的组词
旗号
qí hào 解释 ◎ 旗号 qíhào[banner] 标明军队名称或将领姓氏的旗子,现用来比喻某种名义 他打着援助的旗号,干着破坏的勾当 引用解释 1.标明军队名称或将领姓氏的旗子。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党进 请给旗号。”《前汉书平话》卷上:“正南面上旗号遮天映日,征鼓振地喧天,兵马如飞。”《东周列国志》第九回:“ 祭足 杀入右军,只看 蔡 卫 旗号衝突将去。” 2.比喻某种名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仍旧扯着他几个座师的旗号,在那里去卖风云雷雨。” 赵树理 《张来兴》:“我这人就是见不得这种神气--说句话先把局长的旗号打在前边,好像他是局长的传令官!” 孙犁 《白洋淀纪事·女保管》:“ 老顺 净打着贫农团的旗号,作些坏勾当。” 3.指旗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他又打起了旗号知照他,再不停轮便开炮了。”
旗号的组词: 旗的组词 号的组词
头号
tóu hào 解释 ◎ 头号 tóuhào(1) [number one]∶在地位、重要性、影响方面为第一位的 (2) [first-rate;top quality]∶头等重要的;最好的 (3) [size one]∶最大字的 头号字 引用解释 1.质量最好的。《儒林外史》第八回:“用的是头号板子,拏到内衙上秤较了,一轻一重,都写了暗号在上面。” 2.第一号;最大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我要拿得动那个,我也端头号石头考武举去了。”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三:“‘你签字!’他递给青年一支头号的派克笔。”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四:“ 小半拉子 送来一盏头号吊灯,挂在屋子中心。”
头号的组词: 头的组词 号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