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的组词
饱和
bǎo hé ◎ 饱和 bǎohé[satiate;saturate;fill to capacity]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溶液中所含溶质达到最高限度,比喻事物达到最大限度(1).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所含溶质的量达到最大限度,不能再溶解,或空气中所含水蒸气达到最大限度。(2).犹充满。指事物达到最高限度。 何其芳 《<工人歌谣选>序》:“不管是什么样的诗意,既然都是经过作者的强烈的感动的,它们就必然饱和着感情。” 徐迟 《牡丹》二:“她是富有激情的,一举一动饱和着官能的感觉。”
饱和的组词: 饱的组词 和的组词
饱和溶液
bǎo hé róng yè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即已达到该溶质的溶解度的溶液)。如果在同一温度下,某种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即尚未达到该溶质的溶解度的溶液),称“不饱和溶液”。如果溶质是气体,还要指明气体的压强。
不和
bù hé (1).不和睦。《书·多方》:“自作不和,尔惟和哉。”《史记·循吏列传》:“ 郑昭君 之时,以所爱 徐挚 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戏论》:“长官称雨,赞府即道晴;赞府称晴,长官即道雨。终日如此,非不和乎?”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关于他与同僚的关系,写到他与 糜芳 、 傅士仁 不和,困难时,众叛亲离。”(2).不调和;不和谐。《管子·七臣七主》:“四者俱犯,则阴阳不和,风雨不时,大水溧州流邑。”《史记·日者列传》:“四时不和不能调,岁穀不孰不能适。”《文选·陆机<文赋>》:“象下管之偏疾,故虽应而不和。” 李善 注:“虽復相应而不和谐。”(3).不和悦。《史记·赵世家》:“太后不和之色少解。”(4).身体不舒服。《隋书·庶人秀传》:“我有不和,汝便覘候,望我不起,便有异心。”《说唐》第六回:“哥哥贵体不和,何必拘此故套?”
不和的组词: 不的组词 和的组词
搀和
chān huo 解释 ◎ 搀和 chānhuo[blend;mix] 搅拌混杂 水泥和沙子搀和 细粮粗粮搀和着吃 引用解释 搀杂混合。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凡就古人论学处説工夫,更不必搀和兼搭而説,自然无不吻合贯通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查交代》:“火药定宜点试,恐有盗卖搀和灰土,不堪施用。” 巴金 《随想录·怀念萧珊四》:“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搀和在一起。”
搀和的组词: 搀的组词 和的组词
代数和
dài shù hé 解释 ◎ 代数和 dàishùhé[algebraic sum] 两个或更多的数或量按照代数加法规律取符号(如 +或-)的总和 -2,8和-1的代数和是5
代数和的组词: 代的组词 数的组词 和的组词
风和日丽
fēng hé rì lì 解释 ◎ 风和日丽 fēnghé-rìlì [(of weather) fine and warm] 形容天气晴朗温和(多用于春天) 引用解释 微风和畅,阳光明丽。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 董必武 《偕聂元帅荣臻同志参观韶山毛主席故居》诗:“风和日丽春游快,土壁茅檐剑气衝。”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七章:“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早。一只红尾巴公鸡,站在村边的一个高高的土堆上,抻着长长的脖子喔喔地啼叫着。”亦作“ 风和日美 ”、“ 风暖日丽 ”。 茅盾 《香市》:“因为从‘清明’到‘谷雨’这二十天内,风暖日丽,正是‘行乐’的时令。”
附和
fù hè 解释 ◎ 附和 fùhè[echo;chime in with;follow;parrot;in chorus;trail after] 随着别人说或做 点头附和 引用解释 1.对别人的言行随声应和(多含贬义)。 唐 孙樵 《骂僮志》:“口口附和,不敢指破。”《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或时唾駡 严 贼,地方人等齐声附和。” 茅盾 《一个女性》三:“虽然不好说他们是共同造谣,至少是附和者。” 2.依附勾结。 宋 叶适 《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声连势合,附和倾朝廷。”《明史·邹智传》:“ 李林甫 、 牛仙客 与 高力士 相附和,而 唐 政不纲。” 3.响应,追随。 孙中山 《革命原起》:“自同盟会成立以后,则事体日繁,附和日众。”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何况是同知前程,更无须附和新学,自居于逆党了。”
附和的组词: 附的组词 和的组词
共和
gòng hé 解释 ◎ 共和 gònghé[republicanism] 也称共和制。泛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与“君主制”相对 引用解释 1. 西周 从 厉王 失政,至 宣王 执政,中间十四年,号 共和 。 共和 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 中国 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 的由来,有两说:(1)因 厉王 出奔后 召公 、 周公 二相共同执政。《史记·周本纪》:“ 召公 、 周公 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张守节 正义引 韦昭 曰:“ 彘 之乱,公卿相与和而脩政事,号曰 共和 也。” 宋 欧阳修 《明正统论》:“昔 周厉王 之乱,天下无君, 周公 、 邵公 共行其政十四年,而后 宣王 立,是 周 之统尝絶十四年而復续。然为 周 史者,纪 周 、 召 之年谓之 共和 ,而 太史公 亦列之于《年表》。”(2)因由 共伯和 代理政事。《汉书·古今人表》“ 共伯和 ” 唐 颜师古 注:“ 共 ,国名也; 伯 ,爵也; 和 , 共伯 之名也。共,音恭。而《迁史》以为 周召 二公行政,号曰 共和 ,无所据也。” 宋 王应麟 《诗地理考·共和》:“古史, 共伯和 者, 厉王 时之贤诸侯也,诸侯皆往宗焉,因以名其年,谓之 共和 ,凡十四年。按《汲冢纪年》, 共伯和 干王位,故曰 共和 。” 2.指共和制。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虽然,在 李自成 之世,则賑飢、济困为不可已;在今之世,则合众、共和为不可已。”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四节:“待到共和局定,聊慰 秋瑾 幽魂。” 瞿秋白 《鞘声》五:“他说,‘ 中国 若行共和必内争大乱’,不知道,十二年来并没有行过丝毫共和,何以乱到如此?”
共和的组词: 共的组词 和的组词
共和国
gòng hé guó 引用解释 实施共和制的国家。与“君主国”相对。 吴虞 《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奋螳臂以与世界共和国不可背畔之原则相抗拒;斯亦徒为蚍蜉蚁子之不自量而已矣!” 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郭小川 《他们下山开会去了》诗:“一九四九年秋天,我们的共和国,已经诞生在世界东方。”
共和国的组词: 共的组词 和的组词 国的组词
媾和
gòu hé 解释 ◎ 媾和 gòuhé[reach agreement;make peace] 交战国缔结和约,结束战争状态。也指一国之内交战团体达成和平协议,结束战争 有时,他也在信中夹杂一些对政治的看法以及媾和条件。——《柏林之围》 引用解释 交战双方缔结和约或停战协定。亦指交战双方为结束战争状态所进行的活动。
媾和的组词: 媾的组词 和的组词
和蔼
hé ǎi 解释 ◎ 和蔼 hé’ǎi[kindly;affable] 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和蔼的教师 引用解释 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陈在衡》:“ 陈在衡 先生,和蔼有风趣。” 鲁迅 《彷徨·离婚》:“但不知怎的总觉得他其实是和蔼近人,并不如先前自己所揣想那样的可怕。” 冰心 《张嫂》:“ 李老 夫妇是 山西 人,为人极其慈祥和蔼。”
和蔼的组词: 和的组词 蔼的组词
和风
hé fēng 解释 ◎ 和风 héfēng(1) [moderate breeze]∶风速为每小时13至18里的风 (2) [soft breeze]∶温和的风 和风拂面 引用解释 温和的风。多指春风。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一:“和风容与,明日映天。” 唐 杜甫 《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诗:“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 明 刘基 《春雨三绝句》之一:“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和风拂林,甘雨润物。”
和风的组词: 和的组词 风的组词
和风细雨
hé fēng xì yǔ 解释 ◎ 和风细雨 héfēng-xìyǔ[like a gentle breeze and a mild rain——in a gentle and mild way] 比喻耐心地和颜悦色地批评或劝说 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和风细雨,帮人帮心 引用解释 和风,春天的微风;细雨,小雨。 宋 张先 《八宝装》词:“花阴转,重门闭,正不寒不暖,和风细雨,困人天气。”后以“和风细雨”比喻方式方法温和而不粗暴。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四:“以后凡是人民内部的事情,党内的事情,都要用整风的方法,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而不是用武力来解决。我们主张和风细雨。”
和好
hé hǎo 解释 ◎ 和好 héhǎo[become reconciled] 恢复和谐 关系 夫妻俩又和好了 引用解释 1.和睦友好。《管子·幼官》:“和好不基,贵贱无司,事变日至。” 2.互相亲睦友好。《隋书·高祖纪上》:“ 陈 郢州 城主 张子讥 遣使请降,上以和好,不纳。” 3.恢复和睦的友好关系。 宋 苏辙 《上皇帝书》:“其终,卒致於废黜谋臣而讲和好。” 刘宾雁 《本报内部消息》:“谁知道 黄佳英 能不能跟他重新和好呢?”
和好的组词: 和的组词 好的组词
和缓
hé huǎn 解释 ◎ 和缓 héhuǎn[ease up;relax] 平和舒缓,使平和舒缓 和缓一下气氛 引用解释 1. 春秋 时 秦国 良医 和 与 缓 的并称。 晋 挚虞 《疾愈赋》:“讲 和 缓 之餘论,寻 越人 之遗方。”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 靁 桐 是别, 和 缓 是悉。” 清 潘耒 《河堤》诗:“古方治今病, 和 缓 技亦穷。” 梁启超 《论请愿国会与请愿政府并行》:“如彼久病者,不敢望 和 缓 ,且望中医。” 2.平和舒缓。 宋 巩丰 《后耳目志》:“ 老子 之文简古, 列子 之文和缓, 庄子 之文豪放。” 明 宋濂 《章公神道碑铭》:“外若和缓,而其临大事,则论议諍辨,不避权势,必折衷於理而后已。”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他的语调虽然和缓,事实上是发出了新的战斗号召。” 3.使情势由紧张转为松缓。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七节:“﹝皇帝﹞企图用欺骗手段来和缓农民的反抗。”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 童贞 是想借这个机会使 乔光朴 和 郗望北 坐在一块,和缓两人之间的关系。”
和缓的组词: 和的组词 缓的组词
和会
hé huì 解释 ◎ 和会 héhuì[peace conference] 交战双方暂时休战,举行和平谈判会议,以谋求终止战争 引用解释 1.犹欢会。《书·康诰》:“四方民大和会。” 孔 传:“四方之民大和悦而集会。”《汉书·王莽传上》:“诸生、庶民大和会,十万众并集。”《三国志平话》卷下:“ 献帝 笑曰:‘ 马滕 ,你休胡奏, 曹操 忠臣也。’赐宴和会二卿。”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一折:“则要您便欢欢喜喜相和会,不要你那般悲悲戚戚閒争气。” 2.和谐安定。 元 杨朝英 《水仙子》曲:“六神和会自安然,一日清闲自在仙。” 3.谓会合、折衷。《宋史·律历志十五》:“今若降旨开局,不过收聚此数人者,和会其説,使之无争。” 4.休战后举行的和平会议。 叶圣陶 《倪焕之》十九:“列强对于 中国 的一切束缚,已由 中国 代表在和会中提出废除的要求了。” 犹欢会。 唐 韩愈 《汴州东西水门记》:“士女龢会,闐郭溢郛。”
和会的组词: 和的组词 会的组词
和解
hé jiě 解释 ◎ 和解 héjiě(1) [become reconciled;settle]∶平息纷争,重归于好。今法律上指当事人约定互相让步,不经法院以终止争执或防止争执发生 使争吵的两派和解 (2) [settlement]∶在法律上,指诉讼当事人之间为处理和结束诉讼而达成的解决争议问题的妥协或协议。一般来说,和解的结果是撤回起诉或中止诉讼而无需判决。在这种情况下,和解作为当事人之间有约束力的契约,可以防止重新提出诉讼。当事人双方也可以将和解的条款写入一个协议判决,由法院记录在卷 引用解释 1.宽和,宽容。《荀子·王制》:“和解调通……则姦言并至,尝试之説锋起。” 杨倞 注:“谓宽和不拒下也。” 2.平息纷争,重归于好。《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匈奴 冒顿 大围 信 , 信 数使使胡求和解。”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李令 ﹞与 张延赏 有隙…… 德宗 尝令 韩晋公 和解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二人几攘臂,一老儒和解之。” 丁玲 《莎菲女士日记·三月十七》:“那天晚上 苇弟 赌着气回去,今天又小小心心的自己来和解,我不觉笑了。” 犹溶解。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作白醪酒法﹞凡三酘。济,令清,又炊一斗米酘酒中,搅令和解。”
和解的组词: 和的组词 解的组词
和局
hé jú 解释 ◎ 和局 héjú(1) [drawn game]∶ [比赛] 不分胜负的结局 (2) [tie]∶ [竞赛] 相等的得分数 引用解释 1.谓弈棋或赛球的结局不分胜负。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专愚·迂仙别记》:“一日弈罢,公适输四子,色然惊,顾曰:‘顷若不见饶,定是和局。’”《花城》1981年第2期:“双方三易胜劵,终成和局……足球明星( 容志行 )再次以他卓绝的技艺闪耀出灿烂的光芒。” 2.和平的局面。 郑观应 《盛世危言·通使》:“保吾民,御外侮,维和局,伸国权,使臣之所系不綦重歟!” 林长民 《参议院一年史》:“二月,南北和局成, 孙文 辞职,举 袁世凯 为临时大总统。”
和局的组词: 和的组词 局的组词
和睦
hé mù 解释 ◎ 和睦 hémù[harmony;concord;amity] 相处融洽友好 行陈和睦。——诸葛亮《出师表》 和睦相处 引用解释 1.谓和好相处,不争吵。《左传·成公十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后汉书·杜诗传》:“陛下起兵十有三年,将帅和睦,士卒鳬薻。” 唐 陈子昂 《座右铭》:“兄弟敦和睦,朋友篤信诚。” 老舍 《神拳》第一幕:“只盼那你们……全家和睦。” 2.指与别人相处得好。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南郭秀才》:“孝顺公婆,和睦妯娌。”
和睦的组词: 和的组词 睦的组词
和盘托出
hé pán tuō chū 解释 ◎ 和盘托出 hépán-tuōchū[make a clean breast of everything] 连同盘子一起端出来。比喻全部说出,毫无保留 现在除非把这件事和盘托出,再添上些枝叶,或者可以激怒于他,稍助一臂之力。——《官场现形记》 引用解释 把东西全盘端出,比喻将东西全部拿出或将意见全部说出,毫无保留。《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田氏 将 庄子 所著《南华真经》及 老子 《道德》五千言,和盘托出献与王孙。” 清 黄宗羲 《答张尔公论茅鹿门批评八家书》:“观 荆川 与 鹿门 论文书,底蕴已自和盘托出。”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东坡诗》:“ 坡 亦不知所备,故不得不和盘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