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的组词
饱尝
bǎo cháng 饱受。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我现在写这封信来要使你不得不饱尝着幻灭的悲哀,我是诚然心痛。”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五章:“它使我饱尝了屈辱、悲伤、失望和痛苦。”
饱尝的组词: 饱的组词 尝的组词
尝试
cháng shì 解释 ◎ 尝试 chángshì[have a shot;try;attempt] 试一试;试验 政治尝试 引用解释 1.试行;试验。《孟子·梁惠王上》:“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记六一语》:“顷岁 孙莘老 识 欧阳文忠 公,尝乘閒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大同的世界,原是从无数的尝试和奋斗中得来的!” 2.试探。《荀子·王制》:“姦言并至,尝试之説锋起。” 宋 司马光 《遗表》:“此所以使狂躁贪冒之人,竞为尝试之説,而无所惩艾者也。” 宋 苏轼 《论高丽进奉状》:“以祭奠 源闍梨 为名,因献金塔,欲以尝试朝廷,测知所以待之之意。”
尝试的组词: 尝的组词 试的组词
何尝
hé cháng 解释 ◎ 何尝 hécháng(1) [never]∶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尝”、“哪里”、“并不是”的意思 我何尝说过这样的话?(=我未尝说过这样的话) 历史的教训人们何尝忘记? 在那艰苦的条件下,我们何尝叫过一声苦? (2) [not that]∶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有工夫(=我很想去,只是没工夫) 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细菌又何尝不是如此? 引用解释 亦作“ 何甞 ”。亦作“ 何常 ”。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不。《史记·日者列传》:“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於天命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夫正位北辰,嚮明南面,所以运天枢,毓黎献者,何尝不经道纬德,以勒皇蹟者哉?” 宋 苏轼 《登常山绝顶广丽亭》诗:“何甞有此乐,将去復徘徊。”《西游记》第二七回:“ 行者 道:‘弟子亦颇殷勤,何常懒惰?’”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一○》:“ 江 浙 的教育,表面上虽说发达,内情何尝佳。”
何尝的组词: 何的组词 尝的组词
品尝
pǐn cháng 解释 ◎ 品尝 pǐncháng[savor;taste] 细致地辨别滋味;试图[味道] 膳夫授祭,品尝食,王乃食。——《周礼·膳夫》。郑玄注:“品者,每物皆尝之。” 品尝菜肴 引用解释 1.谓帝王进膳前先由人遍尝各种食物。《周礼·天官·膳夫》:“膳夫授祭,品尝食,王乃食。” 郑玄 注:“品者,每物皆尝之。”《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尚食进食,上( 唐肃宗 )品尝而荐之。” 胡三省 注:“品品必尝而后进。” 2.尝;仔细品味。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赵州 瓜虀…… 煇 北征,亦得品尝。” 清 金农 《五月二日吴孝廉瀚上舍招饮醉成此诗》:“酒名记注细可数,觥船瀲灧同品尝。”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欢门》:“诸酒肆结綵欢门,游人随处品尝,追欢买笑。”
品尝的组词: 品的组词 尝的组词
未尝
wèi cháng 解释 ◎ 未尝 wèicháng(1) [have not]——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不是 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2) [did not]∶不曾 终夜未尝合眼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未尝识书具。——宋· 王安石《伤仲永》 未尝有言。——明· 刘基《卖柑者言》 引用解释 1.未曾,不曾。《论语·雍也》:“非公事,未尝至於 偃 之室也。” 宋 苏轼 《朝辞赴定州论事状》:“陛下为政九年,除执政臺諫外,未尝与羣臣接。”《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孺人想着外甥女儿,虽然傍着兄嫂居住,未尝许聘人家。”《老残游记》第七回:“我自从掛牌委署斯缺,未尝一夜安眠。” 2.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犹没有。《国语·周语下》:“ 晋国 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 唐 元稹 《崔弘礼郑州刺史》:“勑:朕读《诗》至於《羔裘》、《緇衣》之章,未尝不三復沉吟。” 明 刘基 《季民湖山义塾记》:“今予幸藉先人餘业,以自免於冻馁,未尝不惴惴於吾身。” 3.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委婉。犹并非,未必。《汉书·贾山传》:“又曰:‘济济多士, 文王 以寧。’天下未尝亡士也。” 明 李贽 《答周西岩》:“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者,但自不知耳,然又未尝不可使之知也。” 郭沫若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鲁迅 诚然是一位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但未尝没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的成分。”
未尝的组词: 未的组词 尝的组词
卧薪尝胆
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释 ◎ 卧薪尝胆 wòxīn-chángdǎn[stoop to conquer;firm resolve in danger to wipe out a national humiliation] 身卧于柴薪,口尝着苦胆。比喻发奋磨砺,时刻不忘雪耻 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报也。——《宋史·胡宏传》 越勾践卧薪尝胆欲报 吴。——《吴越春秋》 引用解释 春秋 时, 越王 勾践 战败,为 吴 所执,既放还,欲报 吴 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 会稽 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 宋 苏轼 《拟孙权答曹操书》:“僕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嘆功名之不立。”《宋史·胡寅传》:“太上皇劫制於强敌,生往死归,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为报也。” 明 张凤翼 《灌园记·齐王拒谏》:“他那里卧薪尝胆勤修政,我这里宴安鴆毒不思省,兵马临城待怎生?”《胭脂血弹词》第七回:“我则是,济河焚舟求雪耻,你须将,卧薪尝胆励君王。”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其外交黑幕之风云,以錮封於秘密之键,无从窥其奥藴,即此已足为吾民未来二十年卧薪尝胆之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