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的组词
感冒
gǎn mào 解释 ◎ 感冒 gǎnmào[common cold] 伤风,由病毒、混合感染或变态反应引起的上呼吸道卡他性疾病;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咽部不适及畏寒、低热等局部和全身症状 引用解释 1.犹感受。《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那老妈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风露,一病不起。”《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股部》“寒热往来不焮红”注:“初觉寒热往来,如同感冒风邪。” 2.一种传染病。多因气候变化,人体抵抗力减弱时为病毒感染所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九回:“我今日有点感冒,不便出去,明后天好了再来罢。” 3. 清 代官员请假的托辞。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害肚感风》:“按今制官员请假輒以感冒为辞,当即 宋 时‘感风簿’之遗意。”参见“ 感风簿 ”。
感冒的组词: 感的组词 冒的组词
感情
gǎn qíng 解释 ◎ 感情 gǎnqíng(1) [emotion;feeling;sentiment]∶对于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反应 易激动的感情 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最后一课》 (2) [affection;attachment;love]∶对人或事物关心、喜爱的心情 感情真挚 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挖荠菜》 引用解释 1.触动情感。 晋 刘伶 《酒德颂》:“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明 高启 《新蝉》诗:“何时当秋听,今朝已感情。” 2.犹感激。《红楼梦》第一百回:“﹝ 金桂 ﹞只是一心一意要弄的 薛蝌 感情时,好行 寳蟾 之计。”《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伯父伯母,今日此举,不但我父母感情不尽,便是我 何玉凤 也受惠无穷。” 3.对外界刺激所反映的心情。 郁达夫 《采石矶》三:“他的很易激动的感情,几乎又要使他下泪了。”《<艾青诗集>自序》:“外面的世界是瞬息万变的,有时刮风,有时下雨,人的感情也有时高兴,有时悲哀。”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他实在是个感情超过理智的人。” 4.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 巴金 《秋》六:“你们两个人感情倒很好。”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现在,他已看出 道静 对他有了感情,而且很真挚。”
感情的组词: 感的组词 情的组词
感情用事
gǎn qíng yòng shì 解释 ◎ 感情用事 gǎnqíng-yòngshì[act impetuously] 凭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问题 立柱妈怕他感情用事 引用解释 凭个人感情冲动处理事情。 洪深 《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第二幕:“你太感情用事了。”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二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太大,决不允许感情用事,招致损失。”
感染
gǎn rǎn 解释 ◎ 感染 gǎnrǎn(1) [infestation;infection]∶病原微生物以及寄生虫等侵入机体并生长繁殖引起的病理反应及对机体造成的损害 感染期 轻度感染 (2) [infect]∶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一定途径侵入另一机体 感染艾滋病病毒 (3) [be influenced by;be tinged with]∶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形式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 他们谈话中不时爆发出大声的笑,使邻室的人听了也受感染。——《地质之光》 引用解释 1.传染。指病原体从有病的生物体侵入别的生物体。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东录》:“或因天行感染,则其病与瘟疫相表里,则正宗攻下之法为宜。”《医宗金鉴·幼科种痘心法要旨·自出》:“必因种后适逢天行时气,小儿感染而成。” 2.通过语言或行动引起他人相同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也指受到别人思想、行为的影响。 李大钊 《战后之世界潮流》:“ 意大利 非常危险,因为他的国民性很容易感染这种思想。” 巴金 《英雄的故事·军长的心》:“我感染到他这种愉快的心情,我也微笑了。”
感染的组词: 感的组词 染的组词
感人
gǎn rén 解释 ◎ 感人 gǎnrén(1) [touching;moving]∶令人感动 生动感人 (2) [emotional]∶激起感情的 感人的艺术 引用解释 感动人。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夫乐者感人密深,而风移俗易。”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七:“歌竟长嘆息,持此感人多。” 宋 曾巩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闻其烈足以感人,况拜其祠而亲炙之者歟。” 清 潘耒 《戴南枝传》:“至诚感人,事竟以集。”
感人的组词: 感的组词 人的组词
感人肺腑
gǎn rén fèi fǔ 引用解释 见“ 感人肺肝 ”。
感生
gǎn shēng 引用解释 见“ 感生帝 ”。
感生的组词: 感的组词 生的组词
感受
gǎn shòu 解释 ◎ 感受 gǎnshòu[be affected by] 受到;感染。生理学上指由感受器接受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 感受风寒 眼睛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光的刺激,识别图象。——《眼睛与仿生学》 ◎ 感受 gǎnshòu[experience;feel] 体会;感想 生活感受 这次下乡巡回医疗,感受很深 引用解释 1.接受;接触。《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先因心气不足,感受风邪,入於经络,致使精神恍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麻疯这个毛病,要地土热的地方才有,大约总是湿热相鬱成毒,人感受了就成了这个病。” 2.犹体会。 魏钢焰 《宝地--宝人--宝事》:“虽是走马看花,却感受颇多。” 浩然 《艳阳天》第六三章:“ 焦淑红 还表示,自己要带头谈谈感受,检查检查缺点。”
感受的组词: 感的组词 受的组词
感受器
gǎn shòu qì 解释 神经系统的末梢组织,能把所感受的外界刺激变成神经兴奋传入中枢神经。如表皮下面的接触、疼痛和温度的感受器等。
感受器的组词: 感的组词 受的组词 器的组词
感叹
gǎn tàn 解释 ◎ 感叹 gǎntàn[sigh with feeling] 有所感触而叹息 感叹一番 与其感叹光阴似箭,不如从每一分钟做起 ◎ 感叹 gǎntàn[exclamation] 强烈 [抗议、申斥或抱怨]的语言 对于社会偏见的感叹 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记念刘和珍君》 引用解释 见“ 感叹 ”。 亦作“ 感嘆 ”。 有所感触而叹息。《魏书·刘昶传》:“自陈家国灭亡,蒙朝廷慈覆,辞理切至,声气激扬,涕泗横流,三军咸为感叹。” 宋 曾巩 《代人祭李白文》:“举觴墓下,感嘆餘芬。”《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提到前任 谈公 的事, 安老爷 倒着实感叹了一番。”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五:“归途中落叶萧萧,感叹无尽,忽然作此。”
感叹的组词: 感的组词 叹的组词
感想
gǎn xiǎng 解释 ◎ 感想 gǎnxiǎng[thought;impressions] 由接触外界事物引起的思想活动 请问,这次春游你有什么感想? 引用解释 1.相思,思念。《晋书·孙谧传》:“ 充 每讌宾僚,其女輒於青璅中窥之,见 寿 而悦焉……女大感想,发於寤寐。” 唐 陈玄祐 《离魂记》:“ 宙 与 倩娘 常私感想於寤寐,家人莫知其状。” 2.接触事物引起的思想反应。 章炳麟 《文学说例》:“无论何种感想,皆自有言语可表。” 巴金 《家》十五:“ 觉民 看见 梅 的这些举动,起了种种感想。”
感想的组词: 感的组词 想的组词
感谢
gǎn xiè 解释 ◎ 感谢 gǎnxiè[thank] 对接受别人给予的或提供的方便、恩惠,用言行表示谢意 感谢她叔叔送来的生日礼物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回忆我的母亲》 引用解释 因对方之好意或帮助而表示谢意。《宋书·庾登之传》:“ 登之 与 晦 俱 曹 氏壻,名位本同,一旦为之佐,意甚不愜。到厅牋,唯云‘即日恭到’,初无感谢之言。”《水浒传》第四一回:“感谢诸位豪杰不避凶险,来虎穴龙潭,力救残生。” 柔石 《二月》十八:“我总感谢你底恩惠!”
感谢的组词: 感的组词 谢的组词
感性
gǎn xìng 解释 ◎ 感性 gǎnxìng[perceptual] 感官知觉。尤指内容或方向倾向美学或感情方面的 难道理智会屈服于单纯的感性吗? 引用解释 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和印象。 毛泽东 《实践论》:“这叫做认识的感性阶段,就是感觉和印象的阶段。” 赵树理 《<三里湾>写作前后》:“ 中国 民间文艺传统的写法究竟有那些特点呢?我对这方面也只是凭感性吸收的。”
感性的组词: 感的组词 性的组词
感性认识
gǎn xìng rèn shi 解释 ◎ 感性认识 gǎnxìng rènshi[perceptual knowledge] 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觉、知觉、表象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低级阶段。要认识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必须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参看“理性认识” 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引用解释 认识的低级阶段,即属于感觉和印象阶段。是人在实践活动中所得到的直观、生动的认识,是认识事物的根源和基础。但它还只是一种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有待于提高到理性认识,即提高到全面的、本质的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感应
gǎn yìng 解释 ◎ 感应 gǎnyìng(1) [response;reaction;interaction] (2) 物理学名词。一个物体(如电导体、可磁化体、电路)内部由于另一类似激发物体的接近(但不接触)或者由于磁通的变化而产生的电荷、磁性或电动势 (3) 因受外界影响而引起相应的反应 自然界现象对于人间情绪有种种不同的感应,我以为月亮引起的感应多半是消极。——茅盾《谈月亮》 令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与妻书》 引用解释 1.受影响而引起反应。《易·咸》:“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汉书·礼乐志》:“《书》云:‘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犹且感应,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诸玩》:“﹝琴﹞凡动第一絃,则第四絃亦应,自然易动,即以羽毛轻纤之物试之,皆然,此气之自然感应者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序言》:“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2.谓神明对人事的反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神通感应,不可思量。”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幽明感应,祸福萌兆则书之。” 明 沉鲸 《双珠记·僧榻传音》:“恶有恶报,感应之常。”《清史稿·世祖纪二》:“考之《洪范》,作肃为时雨之徵,天人感应,理本不爽。” 3.物理学名词。指某些物体或电磁装置受到电场或磁场的作用而发生电磁状态的变化。
感应的组词: 感的组词 应的组词
感应电流
gǎn yìng diàn liú 解释 由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如日常使用的市电。也叫感生电流、应电流。
感召
gǎn zhào 解释 ◎ 感召 gǎnzhào(1) [rally sb.to a worthy cause;move;inspire] (2) 感化并召唤 在政策的感召下,他自首了 (3) 通过神或超自然的力量把某种意思传给或透露给代理人 说了受上帝感召而说的话 引用解释 1.犹感应。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声色》:“ 郑 卫 繁声,抑扬絶调,足使风云变动,性灵感召。” 宋 陈师道 《五言贺雨》:“油云潜感召,灵雨忽滂流。” 清 方苞 《书<杨维斗先生传>后》:“自古善人以气类相感召未有若‘復社’之盛。”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天心与人事相倚伏,人事与天心相感召。”参见“ 感应 ”。 2.感动、召唤。 廖仲恺 《<孙中山先生文集>序》:“先生远矣,不可追矣,然先生崇高之人格,伟大之思想,革命之精神,犹足感召吾族有为之士於百世以后。” 李昌 《回忆民先队》:“军警虽然沿途阻挡,但是他们在 日本 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和学生抗 日 斗争的感召下,不能不有动于衷。”
感召的组词: 感的组词 召的组词
感知
gǎn zhī 解释 ◎ 感知 gǎnzhī[perception] 利用感官对物体获得的有意义的印象 ◎ 感知 gǎnzhī[make sth.reflected in consciousness through sense organs] 哲学名词。感觉与知觉的统称。客观事物通过感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 引用解释 1.感激知遇。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上西川李相公状》:“空吟风水,感知怀恋。”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忧往喜还,顿忘於行役;感知酬德,聊副於心期。” 2.感觉与认识。 亚泉 《物质进化论》:“宇宙间三者(物质、生命、心灵)以外,别无现象,则所谓定理定法者,即在此现象之中。所感所知者,亦感知此现象而已。” 3.哲学名词。感觉与知觉的统称。
感知的组词: 感的组词 知的组词
观感
guān gǎn 解释 ◎ 观感 guāngǎn[impressions] 观看某事物后的感情体会 卧谈观感 引用解释 1.看到事物以后所产生的印象和感想。语出《易·咸》:“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论语·八佾》“天将以夫子为木鐸” 宋 朱熹 集注:“封人一见夫子而遽以是称之,其所得於观感之间者深矣。” 清 方苞 《读二南》:“録此二诗,而被化之先后,疆略之广轮,观感之浅深,一一可辨矣。” 沙汀 《记贺龙》二三:“为要打开深夜的沉寂,停了一会,我问起他对于目前大局的观感。” 2.观看而引起感动。《朱子语类》卷二三:“先之以明德,则有固有之心者必观感而化。” 明 刘基 《杭州路重修府治记》:“使斯民观感而化,以不负斯堂而无忝乎名楼之义。”《清史稿·礼志六》:“俾世世为臣者,观感奋发,知所慕效。”
观感的组词: 观的组词 感的组词
好感
hǎo gǎn 解释 ◎ 好感 hǎogǎn(1) [good opinion (impression)]∶对人对事满意或喜欢的情绪 对他有好感 (2) [graces]∶喜欢;宠爱,宠信 你千方百计骗取我的好感 引用解释 对人对事满意或喜欢的情绪。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只是我在童年,总觉得它有点妖气,没有什么好感。” 洪深 《青龙潭》第二幕:“县长对你们有好感,你们在乡下可以占多少光!” 何其芳 《韩同志和监狱》:“我们是对他有好感的。”
好感的组词: 好的组词 感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