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的组词
辨识
biàn shí 辨认识别。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觚之不为觚,几莫可辨识。”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人问性之有无,何处辨识?予曰不难,观其説话、行文,即知之矣。”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八:“这样,正好使你认得那些作家,亲自辨识他们的代表作品。”
辨识的组词: 辨的组词 识的组词
标识
biāo zhì (1).记号,符号或标志物。用以标示,便于识别。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夫言非自然一定之物,五方殊俗,同事异号,趣举一名以为标识耳。”一本作“摽识”。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尝梦入冥,吏引至一处,若官府,两廡皆大屋,贮钱满中,各以官为标识。问之,曰:‘此俸禄也。’”《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把盛油的桶儿,一面大大写个‘秦’字,一面写‘汴梁’二字,将油桶做个标识,使人一览而知。” 萧红 《王阿嫂的死》:“在村里, 王妹子 、 愣三 、 竹三爷 ,这都是公共的名称。是凡佣工阶级都是这样简单而不变化的名字。这就是工人阶级一个天然的标识。”(2).标明;做出标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预以红旗插於水中,标识地分远近。”《元典章·刑部四·杂例》:“所养母狗一只,从来不曾咬人,以此不曾标识。”
标识的组词: 标的组词 识的组词
博识
bó shí ◎ 博识 bóshí[knowledgeable] 学识渊博,见多识广(1).学识广博。《子华子·晏子》:“昔先大夫 随武子 之在位也,明睿以博识, 晋国 之雋老也。”《南史·裴松之传》:“时人服其博识。”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海上渔人得一鐸,击之声如霹靂,问博识者云, 始皇 驱山鐸也。” 鲁迅 《野草·雪》:“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2).指学识渊博的人。 宋 岳珂 《愧郯录·先庙后郊》:“折衷古今,以俟博识。”(3).通晓。 鲁迅 《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胡先生 原是南菁书院的高材生,不但深研旧学,并且博识前朝掌故的。”(4).增广见识。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在赏玩者却只以为世间有这一类人物,聊资博识,或满足好奇心而已。”
博识的组词: 博的组词 识的组词
不识
bù shí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不识的组词: 不的组词 识的组词
才识
cái shí ◎ 才识 cáishí[ability and insight] 才能与识别力才识过人才能识见。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既才识短浅,又年尚少壮,意思不专,俗情未尽。” 唐 韩愈 《谢许受王用男人事物状》:“臣才识浅薄,词艺荒芜,所撰碑文,不能备尽事跡。” 清 恽敬 《古今人表书后》:“盖古人多以絶人之才识,百虑千计而笔之於书。”
才识的组词: 才的组词 识的组词
常识
cháng shí 解释 ◎ 常识 chángshí[elementary knowledge;common sense] 普通的知识;一般的知识 卫生常识 引用解释 普通知识。 孙中山 《建国方略》三:“凡欲固结吾国之人心,纠合吾国之民力者,不可不熟习此书。而遍传之於国人,使成为一普通之常识。”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五:“诗之外还有词,词原可以不读,如果为求常识起见,想读,也好,就读《白香词谱》吧。”
常识的组词: 常的组词 识的组词
胆识
dǎn shí 解释 ◎ 胆识 dǎnshí[audacity;courage and insight] 胆量和见识 有窥探她的灵魂的胆识 引用解释 胆量和见识。《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此非有十二分才智,十二分胆识,安能如此。” 明 袁宏道 《策·第五问》:“至於生死之际,坦焉若倦鸟之投枝,此岂寻常胆识所敢望乎?” 太平天囯 洪秀全 《防守浦口诏》:“今朕復思 天浦省 乃 天京 门户,弟有胆识,战守有方,定胜镇守之任。” 峻青 《海啸》第四章:“我 黑老五 算佩服你了,真是既有计谋,又有胆识。”
胆识的组词: 胆的组词 识的组词
法律意识
fǎ lǜ yì shí 解释 重视、遵守和自觉执行法律的思想观念。主要反映人们对法的本质和作用的认识,对现行法律的理解和评价。表现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
感性认识
gǎn xìng rèn shi 解释 ◎ 感性认识 gǎnxìng rènshi[perceptual knowledge] 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觉、知觉、表象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低级阶段。要认识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必须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参看“理性认识” 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引用解释 认识的低级阶段,即属于感觉和印象阶段。是人在实践活动中所得到的直观、生动的认识,是认识事物的根源和基础。但它还只是一种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有待于提高到理性认识,即提高到全面的、本质的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共识
gòng shí 解释 ◎ 共识 gòngshí[common understanding] 指一个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的人所寻求的共同认识、价值、理想 这个问题已经获得朝野的共识
共识的组词: 共的组词 识的组词
见多识广
jiàn duō shí guǎng 解释 ◎ 见多识广 jiànduō-shíguǎng[experienced and knowledgeable;have experience and extensive knowledge] 指见闻较多,经验学识丰富广泛 引用解释 见过的多,知道的广。谓阅历深,经验多。《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七回:“为人极其聪明,又且见多识广。” 周立波 《翻古》:“他见多识广,肚子里有的是故事。”
见识
jiàn shí 解释 ◎ 见识 jiànshi(1) [sense;experience;sensi-bleness]∶指明智地、正确地作出判断及认识的能力 见识产生于人的才智,也产生于他的天性与心地 (2) [widen one's knowledge;enrich (gain) one's experience;see the world]∶广泛接触事物,扩大见闻 出去见识见识 (3) [knowledge]∶知识;见闻 见识不广 引用解释 1.见解;知识。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五》:“每幸郡国,见父老掾吏,问数十年事,吏民皆惊喜。令自以见识,各尽力命焉。” 宋 张载 《张子语录·后录上》:“自 孟子 后,儒者无他见识。”《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他是有势力的人,却又醉了,怎与他一般样见识。” 2.指武艺。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一折:“则俺这兄弟 张飞 谁近的,他端的有见识,使一条点钢鎗敢与万人敌。”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二折:“则説他有见识,则説他多智谋。” 3.主意;计策。《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又使见识往邻舍家借宿一夜,却与汉子通同计较,一处逃走。” 元 刘伯亨 《朝元乐》套曲:“针线拘繫,缝半边忘半边,错了见识。”《西游记》第三五回:“那魔不知是个见识,只道是句老实言语,就将根本从头説出。” 4.认识我。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宿瘤女》:“﹝ 閔王 ﹞使使者加金百鎰,往聘迎之。父母惊惶,欲洗沐,加衣裳。女曰:‘如是见王,则变容更服,不见识也,请死不往。’於是如故随使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班》:“ 殷 狼狈而行,惧无投止。遇一媪来,睹其状,曰:‘ 殷先生 喫苦矣!’ 殷 戚然诉状,问何见识。媪曰:‘余即石室中灸瘤之病嫗也。’” 5.谓接触事物,扩大见闻。《红楼梦》第五二回:“ 黛玉 笑道:‘带来了,就给我们见识见识也罢了。’” 朱自清 《<经典常谈>序》:“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
见识的组词: 见的组词 识的组词
结识
jié shí 解释 ◎ 结识 jiéshí[gain;contract friendship;get to know] 结交 新结识一个朋友 引用解释 与人相识并往来。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冰兽赠王公》:“ 杨国忠 子弟,以姦媚结识朝士。”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因避难远游 关 之东西, 河 之南北,也结识了许多未遇的英雄。”《西游记》第六十回:“这 老牛 不知又结识甚么朋友,往那里去赴会。” 巴金 《奴隶的心》:“我结识他跟结识别的朋友不一样:他是偶然闯进我的生活里来的。”
结识的组词: 结的组词 识的组词
老马识途
lǎo mǎ shí tú 解释 ◎ 老马识途 lǎomǎ-shítú[an experienced man knows the ropes;knowledge of a veteran; an old hand is a good guid as an old horse knows the way; the devil knows many things because he is old] 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清· 黄景仁《两当轩集》 引用解释 《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 、 隰朋 从於 桓公 而伐 孤竹 ,春往冬返,迷惑失道, 管仲 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后因以“老马识途”比喻对某事富有经验,能为先导。 清 钱谦益 《高念祖<怀寓堂诗>序》:“ 念祖 以余老马识途,出其行卷,以求一言。” 清 黄景仁 《立秋后二日》诗:“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理性认识
lǐ xìng rèn shi 解释 ◎ 理性认识 lǐxìng rènshi[rational knowledge; cognition] 指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的认识。它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把丰富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就会飞跃和升华到这一高级阶段的认识。这种更深刻、全面反映客观事物的认识能更有效地指导行动
目不识丁
mù bù shí dīng 解释 ◎ 目不识丁 mùbùshídīng[completely illiterate;be totally ignorant;do not know one's ABC] 很少受过教育的或没有受过教育;尤指不能读、写 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头 引用解释 连丁字都不识。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语出《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明 杨涟 《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金吾之堂,口皆乳臭;誥敕之馆,目不识丁。”《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他两个祖上也曾出仕,都是富厚之家,目不识丁,也顶个读书的虚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苏昌》:“其子 富纲 为 滇 督几二十年……目不识丁,凡有文稿,皆倩吏胥讲释,合省传为笑柄。”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说起大众来,界限宽泛得很,其中包括着各式各样的人,但即使‘目不识丁’的文盲,由我看来,其实也并不如读书人所推想的那么愚蠢。”
潜意识
qián yì shí 解释 ◎ 潜意识 qiányìshi[subconscious] 隐蔽的思想活动 引用解释 亦作“潜意识”。 下意识。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这些人谈说着,行动着,并且在谈说行动里,隐隐地、潜意识地告诉旁观者。”《花城》1981年第6期:“ 王嘉 对 心心 的爱不仅占领了意识,甚至占领了潜意识。”
潜意识的组词: 潜的组词 意的组词 识的组词
认识
rèn shi 解释 ◎ 认识 rènshi(1) [know;recognize] (2) 确定某物 认识某人 (3) 知晓;认明 感到人能够认识客观真理 ◎ 认识 rènshi[understanding;knowledge] 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感性认识 引用解释 1.能够确定某一人或事物是这个人或事物而不是别的。《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自从咱爷儿俩认识以后,是説你算投奔我来了,你没受着我一丝一毫好处。” 老舍 《我这一辈子》五:“在前面我已经说过,我认识字,还能抄抄写写,很够当个小差事的。”亦指识别;鉴别。 沙汀 《记贺龙》十六:“他懒懒地告诉我们,当天军区的一位营长跑来看他,因为知道他爱马,认识马,还特别牵来几匹马要他品评。” 2.指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毛泽东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八章:“认识和照镜子、摄影有相类似的地方,但又有着根本的不同。”
认识的组词: 认的组词 识的组词
认识论
rèn shi lùn 解释 ◎ 认识论 rènshilùn[epistemology] 关于认识的来源以及认识的发展过程的哲学学说 引用解释 关于人类认识的来源、发展过程,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学说。由于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分成唯心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认识论。
认识论的组词: 认的组词 识的组词 论的组词
赏识
shǎng shí 解释 ◎ 赏识 shǎngshí[esteem;think highly of;appreciate the worth of] 看中人的才能或了解作品的价值而予以赞赏 这屠维岳也是已故老太爷赏识的人才。—— 茅盾《子夜》 引用解释 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后汉书·许劭传》:“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 樊子昭 、 和阳士 者,并显名於世。”《宋史·欧阳修传》:“奬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鲁迅 《华盖集续编·厦门通信》:“我愿意我的东西躺在小摊上,被愿看的买去,却不愿意受正人君子的赏识。”
赏识的组词: 赏的组词 识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