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的组词
识别
shí bié 解释 ◎ 识别 shíbié[distinguish] 辨认;辨别;区分,分辨 识别真假 引用解释 辨认;鉴别。 汉 王充 《论衡·别通》:“不晓古今,以位为贤,与文人异术,安得识别通人,俟以不次乎?” 宋 梅尧臣 《送甥蔡駰下第还广平》诗:“他时有识别,终必为宝玩,怀之归 河朔 ,慎勿輒鎔锻。” 巴人 《点滴集·有关短篇小说创作的几个问题》:“我们的作家应该从生活中首先培养出无产阶级的识别生活的思想的眼力(识力)。” 1.加标记使有区别。《后汉书·刘盆子传》:“ 崇 等欲战,恐其众与 莽 兵乱,乃皆朱其眉以相识别,由是号曰赤眉。”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集览》云:识与誌同,记也。别,异也。”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北郊多空地,备随营官兵施帐房布罩,立风旂识别。” 2.留别。 唐 韩愈 《送区册序》:“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七:“临分,谓先君曰:‘观君不乐仕进,殆将隐矣,后会无期!’因以驼裘识别而去。” 明 高启 《送徐先生归严陵序》:“於是言者是之,请书貽先生以识别。”
识别的组词: 识的组词 别的组词
识大体
shí dà tǐ 引用解释 懂得事情的要领或有关大局的道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善扑营》:“其后 文远皋寧 任金吾时,以其贱卒不宜近上前,因奏罢之,人称其识大体云。” 闻一多 《演讲录·八年的回忆与感想》:“这年头愈是年轻的,愈能识大体,博学多能的中年人反而只会挑剔小节。”
识大体的组词: 识的组词 大的组词 体的组词
识破
shí pò 解释 ◎ 识破 shípò[penetrate;see through;recognize] 看穿;看破 识破他的伪装,并揭发他的真面目 引用解释 谓看穿别人的秘密或事物的真相。 宋 文天祥 《赠莆阳卓大著顺宁精舍三十韵》:“人生天地间,一死非细事。识破此条贯,八九分地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此一段主意,凡诗家、画家、文章家,皆当识破,不独书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而是想着越快越好地跑回家里去,免得人瞅见,识破他是临阵逃跑的。”
识破的组词: 识的组词 破的组词
识字
shí zì 解释 ◎ 识字 shízì[become literate] 认识文字 引用解释 1.认识文字。《宋书·沉庆之传》:“ 庆之 手不知书,眼不识字,上逼令作诗, 庆之 曰:‘臣不知书,请口授 师伯 。’”《水浒传》第三七回:“如今哥哥去时,小弟寄一封书去。只是不识字,写不得。” 夏衍 《懒寻旧梦录·从辛亥到“五四”》:“因为我识字,能记账,那位管事说,老板正要请一位记账的人。” 2.谓知晓文字音义,精于训诂。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 阿买 不识字,颇知书八分。” 钱仲联 集释:“ 阿买 既能书八分,则公谓之不识字者,不识文字之形义耳,非如世俗之所谓不识字也。”《说郛》卷二九引 宋 叶梦得 《岩下放言·扬雄好奇》:“ 扬雄 能识字,亲作《训纂》、《方言》。《训纂》已不復见,而《方言》尚存。” 清 方文 《寄怀齐方壶》诗:“ 扬雄 识字惟 桓谭 , 太白 知心仅 杜甫 。”
识字的组词: 识的组词 字的组词
熟识
shú shí 解释 ◎ 熟识 shúshi[know well] 认识某人较久;认识事物较深刻 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藤野先生》 引用解释 1.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 唐 李敬方 《太和公主还宫》诗:“生还侍儿少,熟识内家稀。” 宋 叶适 《姚君俞墓志铭》:“ 君俞 曳破鞋出逆,相视恍然,如旧已熟识者。”《英烈传》第二一回:“那 士信 足智多谋,熟识兵法,人号为小 张良 。” 朱自清 《背影》:“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2.指相识的人。 宋 梅尧臣 《哭王几道职方》诗之二:“我今过五十,万事日消磨。熟识世间寡,故交泉下多。” 明 袁宏道 《答陶石篑书》:“又怕死后黑漫漫,无半个熟识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熟识还须再认,至亲也要疑猜。”
熟识的组词: 熟的组词 识的组词
素不相识
sù bù xiāng shí 解释 ◎ 素不相识 sùbùxiāngshí[did not know sb. before;be never acquainted with each other] 向来不认识 他们俩素不相识,一见面竟成了好朋友 引用解释 彼此一向不认识。《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及同郡 徐原 ,爰居 会稽 ,素不相识,临死遗书,託以孤弱, 瑁 为起立坟墓,收导其子。”《宋书·谢弘微传》:“所继父於 弘微 本緦麻,亲戚中表,素不相识,率意承接,皆合礼衷。”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你这道者,我与你素不相识,怎生便着我跟你出家。” 清 侯方域 《论<朋党论>下》:“所谓草茅名士者,皆四方之产,素不相识之众也。” 陈涌 《<奇异的书简>序》:“即使几次匆促的访问,几次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先进人物的调查,也往往使她深入到对象的灵魂,给我们带来许多诗意。”
无意识
wú yì shí 解释 ◎ 无意识 wúyìshi[unconscious] 出于不知不觉的,没有留意到的 无意识的偏见
无意识的组词: 无的组词 意的组词 识的组词
相识
xiāng shí 解释 ◎ 相识 xiāngshí(1) [be acquainted with each other]∶互相认识 素不相识 (2) [acquaintance]∶指彼此认识的人 引用解释 1.彼此认识。《荀子·君道》:“以为故耶?则未尝相识也。” 唐 顾况 《行路难》诗之一:“一生肝胆向人尽,相识不如不相识。” 元 萨都剌 《满江红·金陵怀古》词:“ 王 谢 堂前双燕子, 乌衣巷 口曾相识。” 徐怀中 《西线轶事》:“这几位妈妈岗位不同,互不相识。” 2.指彼此认识的人。《礼记·曾子问》:“相识有丧服可以与於祭乎?” 唐 杜甫 《复愁》诗之三:“万国尚戎马,故园今若何?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水浒传》第十六回:“再有几个相识在里面,一发请进后堂深处相见。”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经营之才三》:“ 潘永福 同志在 中村 遇上了个老汉,也是旧相识。” 3.互相识别。 清 李有棠 《金史纪事本末·群盗叛服》:“时迁 汴 ,赋敛益横, 两河 遗民羣聚为盗,寇掠州郡,皆衣红衲袄以相识,呼为红袄贼。”
相识的组词: 相的组词 识的组词
下意识
xià yì shí 解释 ◎ 下意识 xiàyìshí[undersense;subconsciousness] 潜意识 下意识机能症 引用解释 又名“潜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 茅盾 《子夜》十四:“那喇叭的声音似乎有些效力。最近车前的女工们下意识地退了一步。车子动了,然而女工们不再退却。” 巴金 《秋》十:“不过这种下意识作用并不能就说是假的。那些话不也是她从前说过的吗?”
下意识的组词: 下的组词 意的组词 识的组词
学识
xué shí 解释 ◎ 学识 xuéshí[knowledge;scholarship] 学问知识 引用解释 学问知识。《梁书·韦睿传》:“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且在此歇息片时,讲些学识,説些志气何如?” 廖仲恺 《钱币革命与建设》:“主其务者,应用富有内外贸易学识经验之专家。” 郁达夫 《沉沦》:“受尽了千辛万苦,积了十数年的学识,我回国去,难道定能比他们来胡闹的留学生更强么?” 巴金 《家》三九:“你到下面去,在学识和见闻两方面,都会有很大的进步。”
学识的组词: 学的组词 识的组词
意识
yì shí 解释 ◎ 意识 yìshi(1) [consciousness]∶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2) [be conscious of;awake to;realize]∶觉察;发现 她不高兴啦,我并没意识到 引用解释 1.识见。 汉 王充 《论衡·实知》:“众人阔略,寡所意识,见贤圣之名物,则谓之神。”《北齐书·文宣帝纪》:“ 高祖 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高祖 是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此怪大佳,其意识在綺罗人上。” 2.指先入之见。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二:“子之所陈,心存意识,或欲周知,何从皆得?” 3.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二章:“我那阵农民意识太重,总想回家安贴一下老娘。” 韩北屏 《非洲夜会·酋长的故事》:“大多数的酋长总有一定的民族主义意识,特别是那些偏僻的边远的地方。” 4.觉察;感觉。 阿英 《夜》:“她意识着这一定又是敌人在扫射自己的同志。” 茅盾 《喜剧》一:“连同乡会也是委员制了么?他这才更明晰地意识到世界确是换了一个样子了。” 5.谓自觉抱有某种目的。 冰心 《超人》:“随手拿起一本书来,无意识的看着。”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五:“不过他咽住了,他怕 子彬 多心,以为他是有意识讥讽他。” 6.佛教语。佛教六识之一,即由意根所起之识,亦称法识。 南朝 梁武帝 《浄业赋序》:“除此二障,意识稍明,内外经书,读便解悟。”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性上》:“意根之动,谓之意识。”
意识的组词: 意的组词 识的组词
意识形态
yì shí xíng tài 解释 ◎ 意识形态 yìshi xíngtài(1) [ideology] (2) 组成社会政治纲领的一整套主张、理论与目标 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改变的民族意识形态 (3) 某一个人、集团或某种文化所特有的思想方式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引用解释 哲学名词。即社会意识形态,也称观念形态。指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包括政治、法律、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等思想观点。
有意识
yǒu yì shí 引用解释 谓发于主观意识;故意。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我在写《奴隶制时代》时,是有意识地照着 毛主席 的指示走路的。” 柯岩 《奇异的书简·船长》:“领港改用法语, 贝汉廷 也改用法语,然后有意识地用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向他问话。”《花城》1981年第1期:“从那以后,他再没登 朱 家的大雅之堂,并且开始有意识地疏远 小琳 了。”
有意识的组词: 有的组词 意的组词 识的组词
远见卓识
yuǎn jiàn zhuó shí 解释 ◎ 远见卓识 yuǎnjiàn-zhuōshí[be foresight and possessing;wide views] 远大的眼光,高超的见识 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引用解释 远大的目光和卓越的见识。 明 焦竑 《玉堂丛语·调护》:“ 解縉 之才,有类 东方朔 ,然远见卓识, 朔 不及也。”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
识记
zhì jì 引用解释 心理学名词。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复感知的过程,借以形成比较巩固的暂时联系。它是记忆的必要前提。
识记的组词: 识的组词 记的组词
知识
zhī shí 解释 ◎ 知识 zhīshi(1) [knowledge]∶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 高等数学知识 (2) [friend]∶认识的人;朋友 海内知识,零落殆尽 (3) [intellectual]∶指有关文化学术的 知识界 (4) [know]∶知道;懂得 知识事体 引用解释 1.相识的人;朋友。《墨子·号令》:“其有知识兄弟欲见之,为召,勿令入里巷中。” 岑仲勉 注:“知识,友人也。”《吕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 会稽 盛孝章 尚存。” 唐 白居易 《感逝寄远》诗:“昨日闻甲死,今朝闻乙死。知识三分中,二分化为鬼。” 明 罗贯中 《风云会》楔子:“近奉圣旨,招募智勇之士……兄弟,但有知识,当为国引进咱。” 2.结识;交游。《南史·虞悰传》:“ 悰 性敦实,与人知识,必相存访,亲疏皆有终始,世以此称之。”《水浒传》第七九回:“原来这 闻焕章 是有名文士,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俱备酒食迎接。” 3.了解;辨识。 汉 刘向 《列女传·齐管妾婧》:“人已语君矣,君不知识邪?”《魏书·阉官传·贾粲》:“ 世宗 末,渐被知识,得充内侍。”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汪凤》:“每面各有朱记七窠,文若谬篆,而又屈曲勾连,不可知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院主大相敬重,又见他知识事体,凡院中大小事务,悉凭他主张。” 鲁迅 《三闲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在文学界也一样,我们知道得太不多,而帮助我们知识的材料也太少。” 4.指辨识事物的能力。 明 焦竑 《焦氏笔乘·读孟子》:“孩提之童,则知识生,混沌凿矣。” 5.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毛泽东 《整顿党的作风》:“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朱自清 《论老实话》:“大家在知识上要求真实,他们要知道事实,寻求真理。” 巴金 《<巴金选集>后记》:“我从他们那里得到不少的生活知识。”
知识的组词: 知的组词 识的组词
知识产权
zhī shí chǎn quán 解释 ◎ 知识产权 zhīshi chǎnquán[intellectual asset in the form of copyright and/or patent] 指法律规定公民、法人对其科学、技术、文化等知识领域中的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两部分:(1)版权以及近似版权的邻接权;(2)工业产权,主要指专利、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商标以及服务(劳动)标记、厂商名称、货源标记等
知识分子
zhī shí fèn zǐ 解释 ◎ 知识分子 zhīshifènzi[intellectual] 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工作的人,例如从事文学和艺术工作的人 引用解释 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如教授、工程师、医生、会计师、编辑、记者、文艺工作者等。
知识青年
zhī shí qīng nián 解释 ◎ 知识青年 zhīshi qīngnián[edeucated youth] 参见“知青” 引用解释 指受过普通教育、具有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年。 谢觉哉 《知识青年参加体力劳动问题》:“新社会的知识分子要接近群众,进到劳动者之中,所以必需参加体力劳动……这是知识青年要参加体力劳动的重要方面。”
卓识
zhuó shí 解释 ◎ 卓识 zhuóshí[brilliant ideas] 高超的见识 引用解释 高超的见识。 宋 李纲 《与潘子贱龙图书》:“为剪其繁芜,粗成条理,思得卓识博闻之士,相与磨礲淬励,证其是而黜其非,增其所未至。” 清 昭槤 《啸亭续录·魏柏乡相公》:“‘无事控制边区,以消奸宄窥测之心,有事驱餘以通四方水陆之道’之语,尤为卓识。” 鲁迅 《书信集·致钱玄同》:“‘鄙见’狠对,据我的‘卓识’,极以为然。”
卓识的组词: 卓的组词 识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