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的组词
披荆斩棘
pī jīng zhǎn jí 解释 ◎ 披荆斩棘 pījīng-zhǎnjí(1) [break through brambles and thorns]∶砍倒荆棘开路 不愿披荆斩棘地从森林中穿过去 (2) [hack one’s way through difficulties]∶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 而那披荆斩棘,也正是一个斗士的工作 引用解释 1.斩除荆棘。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男子砍伐树木,披荆斩棘开辟土地。” 徐迟 《生命之树常绿·大勐龙和小勐仑》:“没有砍刀,根本没有立足之地。于是他们挥舞大砍刀,披荆斩棘,劈藤砍树。” 2.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或创业过程中扫除障碍,克服困难。语本《后汉书·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定 关中 。”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二相争朝》:“况此 河套 一方,沃野千里,我祖宗披荆斩棘,开创何难!” 朱自清 《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这却正见出他是在开辟着一条新的道路;而那披荆斩棘,也正是一个斗士的工作。”亦省作“ 披荆 ”。 郑泽 《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披荆羡 熊绎 ,篳路翩来栖。”
先斩后奏
xiān zhǎn hòu zòu 解释 ◎ 先斩后奏 xiānzhǎn-hòuzòu[execute the criminal first and report to the emperor afterwards—act first and report afterwards] 指执法官先处决罪犯,然后向上奏闻。借以比喻先采取行动,然后再上报 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容老夫先斩后奏。——《元曲选·窦娥冤》 引用解释 1.《新五代史·梁臣传·朱珍》:“ 珍 偏将 张仁遇 白 珍 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后以“先斩后奏”指执法官吏先处决罪犯,然后向上奏闻。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三折:“因为老夫廉能清正,奉公守法,圣人勅赐势剑金牌,着老夫先斩后奏。”《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陈州粜米记》:“当时文武众官,尽皆失色,违法者先斩后奏,正受 开封 府尹。” 2.今多借以比喻先采取行动,然后再上报。 毛泽东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有些则造成既成事实再告诉它,例如发展二十余万军队,这叫做先斩后奏。” 老舍 《骆驼祥子》九:“这个事非我自己办不可,我就挑上了你,咱们是先斩后奏。”参见“ 先行后闻 ”。
斩草除根
zhǎn cǎo chú gēn 解释 ◎ 斩草除根 zhǎncǎo-chúgēn[cut the weeds and dig up the roots—destroy root and branch] 比喻铲除祸根,以免留下后患 引用解释 比喻彻底去除祸根,不留后患。语本《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二出:“必须斩草除根,春到萌芽不发。”《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斩草除根,萌芽不发。” 清 唐甄 《潜书·去奴》:“开国之去奄人,乃斩草除根之时,不可失也。” 李广田 《银狐集·乡虎》:“一口咬定 武爷 是匪线,又好像抱定了斩草除根的意思,说 武爷 的儿子就是第一个匪首。”
斩钉截铁
zhǎn dīng jié tiě 解释 ◎ 斩钉截铁 zhǎndīng-jiétiě[resolute and decisive] 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干脆利索,毫不犹豫 引用解释 1.比喻坚定不移或果断利落。《景德传灯录·道膺禅师》:“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朱子语类》卷五一:“看来,惟是 孟子 説得斩钉截铁。”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奇妒》:“我非无斩钉截铁刚方气,都只为惹草沾花放荡情,权支应。”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二:“‘请假,你不好意思请假,我给你请假。’ 朱瑞芳 说得斩钉截铁。” 2.比喻雄健有力。 元 马致远 《哨遍·张玉岩草书》套曲:“仔细看六书六法皆完备……甚雄势,斩钉截铁,缠葛垂丝,似有风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