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的组词
明文
míng wén 解释 ◎ 明文 míngwén(1) [plaintext]∶密码文或其单元的明语形式 密码中的PA代表明文中的TH (2) [(of laws,regulations,etc.)proclaimed in writing]∶形成了书面文字的(指法令、规章等) 引用解释 1.明确的文字记载;法令、规章等之见于文字者。《汉书·韦贤传》:“至祖宗之序,多少之数,经传无明文。”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五代 至国初,节度使皆自检校太傅迁太尉,太尉迁太师,然无升秩明文。”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武官乘轿》:“惟领侍卫内大臣例无明文,然向率以诸王大学士兼之,未有单衔者,故皆因循乘轿。”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章:“你看见了吗?那里明文规定,军警可以逮捕爱国分子,解散救亡团体。” 2.犹明德。《文选·班固<典引>》:“答三灵之蕃祉,展 放唐 之明文。” 李周翰 注:“封禪者,所以答天地人之多福,广帝 尧 之明德矣。” 汉 蔡邕 《笔赋》:“叙五帝之休德,扬荡荡之明文。”参见“ 明德 ”。
明文的组词: 明的组词 文的组词
明晰
míng xī 解释 ◎ 明晰 míngxī(1) [distinct;lucid;nuanced]∶清楚 音节明晰的发音 (2) [clear]∶明确,一目了然 这本书具有深刻、丰富的内容和明晰的构思 引用解释 亦作“ 明晳 ”。 清楚;不模糊。《明史·选举志一》:“取书旨明晳而已,不尚华采也。”《红楼梦》第九六回:“ 黛玉 走到 贾母 门口,心里似觉明晰。”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经二》:“其言至为明晰。” 茅盾 《喜剧》:“他这才更明晰地意识到世界确是换了一个样子了。”
明晰的组词: 明的组词 晰的组词
明细
míng xì 解释 ◎ 明细 míngxì[definite and detailed] 明白,详细 说了半天你还未听明细吗
明细的组词: 明的组词 细的组词
明显
míng xiǎn 解释 ◎ 明显 míngxiǎn(1) [clear]∶分明;清楚明白 明显的优势 (2) [obvious;evident;apparent]∶能够很容易被觉察到;感官立即可觉察;可以充分观察到 明显的改变 引用解释 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墨子·明鬼下》:“拟乎鬼神之明显。”《后汉书·西域传论》:“神迹诡怪,则理絶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彻障去扇,见一女子,云号 金枝公主 。年可十四五,儼若神仙。交欢之礼,颇亦明显。”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三章:“这种变化,对于离开 朝鲜 战场一段时间的人,感觉是尤其明显的。”
明显的组词: 明的组词 显的组词
明星
míng xīng 解释 ◎ 明星 míngxīng[star] 有名的或技巧非常高的表演者;旧时也指交际场中有名的女子[star] 电影明星 足球明星 全明星阵容 全明星队 交际明星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引用解释 1.明亮的星。《庄子·盗跖》:“目如明星,髮上指冠。” 南朝 梁 刘孝威 《奉和逐凉诗》:“长河似曳素,明星若散璫。”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还没有走完高粱田,天色已经昏黑;蓝的空中现出明星来,长庚在西方格外灿烂。” 2.借指织女星。 清 孙枝蔚 《七夕杂咏》:“谁家老妇焚香,祷罢明星暗伤。” 3.启明星。即金星。《诗·郑风·女曰鸡鸣》:“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朱熹 集传:“明星,启明之星,先日而出者也。” 唐 杜甫 《晓发公安》诗:“北城击柝復欲罢,东方明星亦不迟。” 明 唐寅 《上吴天官书》:“明星告旦,而百指伺餔。” 4.指彗星。《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皇甫謐 云彗星现。” 5.传说中 华山 仙女名。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西上 莲花山 ,迢迢见 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躡太清。” 6.称有名的演员、运动员等。 夏衍 《两个座谈会书面回答》:“二十年来的电影事业说明了剧作家的待遇不如导演,导演的待遇不如明星,明星的收入当然不如制片家。” 孙犁 《秀露集·书的梦》:“他是当时北方的体育明星,娶了一位宦门小姐。” 7.旧时称交际场中有名的女子。 茅盾 《一个女性》:“她成了交际的明星。” 曹禺 《日出》第一幕:“我还是个社交明星,演过电影,当过红舞女呢!” 8.比喻杰出的人物或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珍品。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迄今所述,止于昏黄,若去而求明星於尔时,则亦有可言者一二。如十二世纪有 摩格那思 ,十三世纪有 洛及培庚 ,尝作书论失学之故,画恢復之策,中多名言,至足称述;然其见知於世,去今才百餘年耳。”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五:“兵火革命之中,还闪着这一颗 俄罗斯 文化的明星。”
明星的组词: 明的组词 星的组词
明信片
míng xìn piàn 解释 ◎ 明信片 míngxìnpiàn(1) [postcard;lettercard] 不用信封就可以直接投寄的载有信息的卡片 (2) (1) 一种必须贴有胶粘邮票的卡片 (2)在一面上有一种装饰(如一幅画)的这类卡片 (3) 一种具有政府印制的邮票标记或官方的回信费已付标记的卡片 引用解释 专供写信用的硬纸片,邮寄时不用信封。也指用明信片写成的信。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明信片早已收到。” 孙犁 《澹定集·<幸存的信件>序》:“经过了这场动乱之后,我给朋友写信,一律改用明信片。”
明信片的组词: 明的组词 信的组词 片的组词
明月
míng yuè 解释 ◎ 明月 míngyuè(1) [bright moon]∶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a legendary luminous pearl]∶指夜明珠 引用解释 1.光明的月亮。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刘大白 《丁宁·黄昏》:“这秘密的黄昏,一霎时吞了斜阳,又一霎时吞了明月。” 2.指明珠。《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璐。” 王逸 注:“言己背被明月之珠。” 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 冯浩 笺注:“明月,珠也。”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捐明月於污瀆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 3.喻泪珠。 唐 孟郊 《连州吟》之三:“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 4.下一个月。《左传·昭公七年》:“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良止 以抚之。” 明 杨慎 《升庵经说·春秋左传·明月》:“ 齐 燕 平之月, 公孙段 卒,国人愈惧;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古书传及俗称谓曰明年、明日则有之矣,明月仅见此耳。”
明月的组词: 明的组词 月的组词
明智
míng zhì 解释 ◎ 明智 míngzhì[sagacious;sensible;wise] 观察敏锐而判断正确;领悟恰当中肯之点和重要之点的能力 明智的态度 明智之举 引用解释 懂事理;有远见;想得周到。《墨子·耕柱》:“鬼神孰与圣人明智?” 宋 王安石 《陆忠州》诗:“英英 陆忠州 ,学问辅明智。” 清 侯方域 《谢安论》:“顾可以见天下之几微者,识也。而天下之大,有非明智之所能尽,则识於是乎穷。” 沙汀 《祖父的故事·模范县长》:“我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办法,虽然也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亦指明智的人。《楚辞·刘向<九叹·愍命>》:“亲忠正之悃诚兮,招贞良与明智。” 王逸 注:“招致幽隐明智之人。”
明智的组词: 明的组词 智的组词
明知
míng zhī 解释 ◎ 明知 míngzhī[be fully aware;know perfectly well] 知道得很清楚 明知故问 引用解释 明智。知,通“ 智 ”。《礼记·祭义》:“虽有明知之心,必进断其志焉。”《史记·秦始皇本纪》:“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资治通鉴·汉元帝永光元年》:“今以陛下明知,诚深思天地之心……使是非炳然可知,则百异消灭而众祥并至,太平之基,万世之利也。” 1.明确理解或了解。《商君书·定分》:“法令以当时立之者,明旦,欲使天下吏民皆明知而用之。”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姜熊狱》:“陛下何不付所司书其罪,使天下明知二臣之罪?” 2.明明知道。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明知其无能而不肖,苟非有罪,为在上者所劾,不敢以其不胜任而輒退之。”《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明知这事无可宽容,也将来轻轻放过。” 丁玲 《松子》:“她胆子很小,她需要一个可靠的人依着。所以她明知 松子 不欢喜而也要偏偏跟着他。”
明知的组词: 明的组词 知的组词
明知故犯
míng zhī gù fàn 解释 ◎ 明知故犯 míngzhī-gùfàn[misconduct;break the law knowingly and purposely] 分明知错,却故意违犯,犹言知禁犯禁,知法犯法 孩儿想起来,人家尚且替我们那般发急,我们自己倒明知故犯。——《文明小史》 引用解释 明明知道不对,还故意去做。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然弟之改过实出本心,盖一向以贪佛之故,不自知其陷於左道,非明知故犯者比也。” 清 林则徐 《会批义律禀》:“因此次尚在收缴之际,是以从宽驱逐,如将来再有他夷明知故犯,定照新例严办,不能再邀宽贷也。”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九章:“因为她当事者迷,一时还连不上许多事情;再加上她明知故犯的坏事也只是这一件了。”
明珠
míng zhū 解释 ◎ 明珠 míngzhū[pearl] 珍珠,比喻珍爱的人或美好珍贵的事物 掌上明珠 引用解释 1.光泽晶莹的珍珠。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江出大贝,海出明珠。”《新唐书·薛收传》:“明珠兼乘,未若一言。” 鲁迅 《花边文学·<如此广州>读后感》:“ 汉 求明珠, 吴 征大象,中原人历来总到 广东 去刮宝贝。” 2.比喻忠良的人。《楚辞·刘向<九叹·忧苦>》:“伤明珠之赴泥兮,鱼眼璣之坚藏。” 王逸 注:“言忠良弃捐,谗佞珍用也。” 3.比喻可宝贵的事物。 唐 韩愈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诗:“遗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驪目。”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 汀 诗九十六字。”此谓 卢汀 诗字字似明珠。 朱德 《和董老过春节诗》:“座中邀远客,杯下吐明珠。” 马南邨 《燕山夜话·三七山漆和田漆》:“最近我对于三七感到特别的兴趣。它出产于 云南 等地,可以算是中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4.道教谓眼睛。《黄庭内景经·天中》:“眉号华盖覆明珠。” 梁丘子 注:“明珠,目也。”
明珠的组词: 明的组词 珠的组词
莫明其妙
mò míng qí miào 引用解释 同“ 莫名其妙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然而看他前两回来买东西,所説的话,没有一句不内行……想来想去,总是莫明其妙。”
判明
pàn míng 解释 ◎ 判明 pànmíng[distinguish;ascertain] 分辨清楚;弄明白 判明是非 引用解释 辨别清楚。 茅盾 《虚惊》:“离这里不过二十来里的据点里的敌人昨天就有了移动,企图尚未判明。” 马南邨 《燕山夜话·谁最早发现美洲》:“为了判明这个资料的可靠性,报纸编辑部调阅了俄文《知识就是力量》的原稿。”
判明的组词: 判的组词 明的组词
弃暗投明
qì àn tóu míng 解释 ◎ 弃暗投明 qì’àn-tóumíng[forsake darkness and come to the light] 比喻认清是非,背弃黑暗,投奔光明。走向光明正道 何不反邪归正,弃暗投明?——明· 梁辰鱼《浣纱记》 引用解释 原谓抛弃暗弱之主,投贤明之主。后多谓断绝与黑暗势力的关系,走向光明大道。《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公既与 曹公 有旧,何不弃暗投明?” 明 梁辰鱼 《浣纱记·交战》:“老夫不知就是 范大夫 ……何不反邪归正,弃暗投明?”《当代》1981年第3期:“他是从 陈炯明 那里弃暗投明过来的。”
清明
qīng míng 解释 ◎ 清明,清明节 Qīngmíng,Qīngmíngjié[Ching Ming]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节日里人们扫墓和向死者供献特别祭品 引用解释 1.物之轻清者。亦谓清澈明朗。《荀子·解蔽》:“故人心譬如槃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鬚眉而察理矣。” 唐 元稹 《西县驿》诗:“去时楼上清明夜,月照楼前撩乱花。” 宋 欧阳修 《秋声赋》:“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李大钊 《时》:“‘晨’为日之始,新鲜的朝气,清明的曙光,都随‘晨’的时光以俱至。” 2.指政治有法度,有条理。《诗·大雅·大明》:“肆伐大 商 ,会朝清明。” 毛 传:“不崇朝而天下清明。”《汉书·礼乐志》:“﹝ 世祖 ﹞即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上即位之三年,朝廷清明,百揆时叙,民安其生,风俗一变。” 清 戴名世 《芝石记》:“献者踵至,以文天下之太平;然是时天下果有道,四方皆清明乎?未见其然也。” 夏衍 《秋瑾传》第一幕:“不把 中国 弄得强盛,不把政治弄得清明,她们怎能从这黑暗里解放出来呐?” 3.神志清晰;清察明审。《礼记·玉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 郑玄 注:“察於事也。”《淮南子·主术训》:“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闇,虚心而弱志,是故羣臣辐凑竝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伏惟皇帝陛下,清明溥鬯,光耿四海。” 郭沫若 《新华颂·鸭绿江》:“我们的理智是清明的,不会跟着狂人们一道发狂。” 4.声音清朗。《礼记·乐记》:“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 郑玄 注:“清明,谓人声也。” 孔颖达 疏:“人之歌曲清洁显明以象於天也。” 唐 羊士谔 《郡中即事》诗之一:“鼓角清明如战垒,梧桐摇落似贫居。”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八章:“但这声音已经不再那样清明尖锐了,它发出了有些破裂味的沙音。” 5.节气名。公历四月四、五或六日。我国有清明节踏青、扫墓的习俗。《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朱右曾 校释引 孔颖达 曰:“清明,谓物生清浄明洁。”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东道路诗》:“属值清明节,荣华歷和韶。” 唐 薛逢 《君不见》诗:“清明纵便天使来,一把纸钱风树杪。” 明 徐元 《八义记·宣子劝农》:“节届寒食清明。清明,西郊外步踏红青。”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 6.东南风。《国语·周语下》“如是,而铸之金,磨之石,繫之丝木,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东南曰巽,为木,为清明。”参见“ 清明风 ”。 7.金精;金神。《意林》卷四引 汉 王逸 《正部》:“山神曰螭,物精曰魅,土精曰羵羊,水精曰罔象,木精曰毕方,火精曰游光,金精曰清明。”《广雅·释天》:“金神谓之清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祠,目之为 冶泉祠 。按《广雅》,‘金神谓之清明’,斯地盖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称焉。” 8.冷肃。《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味,何气使然?”《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郁极乃发歌》:“木发毁折金清明,火发曛味有多少。”注:“金发之徵,微者为燥,甚为清明;清明,冷肃也。”
清明的组词: 清的组词 明的组词
清明节
qīng míng jié 解释 中国汉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天,民间有上坟扫墓、插柳、踏青、春游等活动。
清明节的组词: 清的组词 明的组词 节的组词
旗帜鲜明
qí zhì xiān míng 引用解释 比喻政治倾向非常明显或态度很明确。 董必武 《广州起义三十周年纪念》诗:“ 广州 起义继 南昌 ,旗帜鲜明见主张。” 袁鹰 《横眉》:“他旗帜鲜明,大义凛然。”
若明若暗
ruò míng ruò àn 解释 ◎ 若明若暗 ruòmíng-ruò àn[have an indistinct picture of;have a hazy notion about] 形容模糊不清,好像明朗,又好像阴暗,比喻对问题或情况认识不清,也指对某事态度不明朗 引用解释 亦作“ 若明若昧 ”。 形容言论或情况不明确、不清楚。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以畜寡人义》:“此等若明若昧之论,作记者无由知之。” 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 中国 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
若明若暗的组词: 若的组词 明的组词 暗的组词
三明
sān míng 引用解释 1.道教以日月星为天之三明,耳目口为人之三明,文章华为地之三明。《黄庭内景经·五行》:“三明出华生死际。” 梁丘子 注:“天三明日月星,人三明耳目口,地三明文章华。是生死之际。” 2.指三个人。指 东汉 “ 凉州 三 明 。”《后汉书·段颎传》:“ 熲 字 纪明 ……初 熲 与 皇甫威明 、 张然明 ,并知名显达,京师称为 凉州 三 明 云。” 宋 黄庭坚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之四:“路寻西九曲,人似 汉 三 明 。” 3.指三个人。指 晋 代“中兴三明”。《晋书·诸葛恢传》:“ 诸葛恢 字 道明 …… 颖川 荀闓 字 道明 , 陈留 蔡謨 字 道明 ,与 恢 俱有名誉,号曰‘中兴三明’。人为之语曰:‘京都三 明 各有名, 蔡 氏儒雅 荀 葛 清。’” 4.佛教语。指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气茂三明,情超六人。” 李周翰 注:“三明,谓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 西域 备详,东土靡记。”参见“ 三达 ”。
三明的组词: 三的组词 明的组词
赏罚分明
shǎng fá fēn míng 解释 ◎ 赏罚分明 shǎngfá-fēnmíng[dispense reward and punishment impartially;reward and punish only those who really deserve]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处理清楚明白 引用解释 谓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处理清楚明白。《汉书·张敞传》:“ 敞 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輒取,时时越法纵舍,有足大者。”《东周列国志》第四二回:“况 卫侯 已诛 歂犬 ,又於 太叔 加礼厚葬,赏罚分明,尚有何罪?”《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可见做上宪的人,又要赏罚分明,又要记性好,夫然后叫人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