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的组词
分歧
fēn qí 引用解释 亦作“ 分岐 ”。 1.离别。《晋书·乞伏乾归传》:“昔 古公 杖策, 豳 人归怀; 玄德 南奔, 荆 楚 襁负。分岐之感,古人所悲。”《魏书·南安王桢传》:“从祖 南安 ,既之蕃任,将旷违千里,豫怀惘恋。然今者之集,虽曰分歧,实为曲宴,并可赋申意。” 唐 牟融 《送罗约》诗:“独鹤孤琴随远旆,红亭緑酒惜分歧。” 明 杨慎 《与方思道别》诗:“端居促席轻,分歧驰念篤。” 2.分蘖。 南朝 陈 阴铿 《闲居对雨》诗:“嘉禾方合颖,秀麦已分歧。” 3.分叉。 唐 刘禹锡 《蒲萄歌》:“分歧浩繁縟,脩蔓蟠詰曲。”《红楼梦》第五十回:“原来这一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枝,纵横而出,约有二三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七章:“马路上已经有大大小小的队伍,拿着队旗,象分歧的河流似的向 中山公园 的广场汇集过去。” 4.差别;不相一致。《明史·陈伯友传》:“士大夫意见分歧,议论各异,陛下漫无批答。” 巴金 《纪念友人世弥》:“在我们这些友人中间,有时因为意见的分歧会损害友情。”《蔡廷锴自传·百战馀生》:“细想党内如此分歧,党纪如此废弛,使吾人确实灰心冷意。”
分歧的组词: 分的组词 歧的组词
歧路
qí lù 引用解释 1.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岔路。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歧,一本作“ 岐 ”。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霑巾。” 清 梅曾亮 《小盘谷记》:“余尝求小盘谷者。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皆大竹蔽天,多歧路。” 郑泽 《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母唯事尘劳,歧路徒营营。” 2.错误的道路。如: 小张 虽误入歧路,但在同志们耐心的帮助教育下,他决心改邪归正。
歧路的组词: 歧的组词 路的组词
歧视
qí shì 引用解释 不平等地看待。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朕恭膺天命,寅绍丕基,中外一家,罔有歧视。” 巴金 《家》二五:“节省时间,便于工作,以及减少社会上歧视女子的心理。”
歧视的组词: 歧的组词 视的组词
歧途
qí tú 引用解释 亦作“ 歧涂 ”。 1.岔路。 清 赵翼 《放歌》:“谁教东驰西騖多歧涂,贪如夺标弃如屣。”《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两旁歧途曲巷中有无数的车马辐輳。” 宁调元 《游白云归感赋四律并柬同游诸子》之一:“亡羊已为歧途误,功狗翻先狡兔烹。” 2.比喻错误的道路。 清 陆继辂 《<七家文钞>序》:“吾 常 自 荆川 之殁,此道中絶。后有作者,復趋于歧涂,以要一时之誉。” 宋庆龄 《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经走上了歧途。” 3.谓不同的途径。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今地球万国,异文并列,审音、解字、联句、纂文之难易,截然歧途,不可混合。”
歧途的组词: 歧的组词 途的组词
歧义
qí yì 引用解释 谓语言文字的意义不明确,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
歧义的组词: 歧的组词 义的组词
种族歧视
zhǒng zú qí shì 引用解释 封建统治阶级或资产阶级敌视、迫害和不平等对待其他种族和民族的行为。 吴玉章 《论辛亥革命》三:“他们痛恨这个政府不仅因为它的腐朽无能和它所带来的民族灾难,而且因为它主要是由 满洲 贵族所掌握并厉行种族歧视政策的。” 毛泽东 《接见非洲朋友发表支持美国黑人斗争的声明》:“在 非洲 、 亚洲 和全世界各地都有种族歧视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