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组词
目瞪口呆
mù dèng kǒu dāi 解释 ◎ 目瞪口呆 mùdèng-kǒudāi[gaping;stupefied;dumbstruck;be filled with shocked wonder]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吃惊或受气而发愣 令人想来都不禁惊得目瞪口呆 引用解释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因吃惊或受气而发楞。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一折:“吓得 项王 目瞪口呆,动弹不得。”《水浒传》第四回:“吓得庄家目瞪口呆,罔知所措。”《老残游记》第十七回:“ 刚弼 气得目瞪口呆。” 鲁迅 《<三闲集>序言》:“我是在二七年被血吓得目瞪口呆,离开 广东 的。”
目的
mù dì 解释 ◎ 目的 mùdì(1) [purpose;aim;goal;objective] (2) 行动和努力最终要达到的地点或境界 最终的目的 (3) 奋斗的目标 目的在于完全掌握这门学科 引用解释 所追求的目标;想达到的境地。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四节:“惟其政治之目的,则以压制暴威为大戒。” 曹禺 《雷雨》第四幕:“我知道你是有目的而来的。”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三:“十二时半到达目的地点,睡于北土塘的一座极简陋的小学校里。” 巴金 《寒夜》七:“他无目的地走过三条街,差一点被一辆飞跑下坡的人力车撞到。”
目的的组词: 目的组词 的的组词
目的地
mù dì dì 引用解释 想要达到的地方。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七:“目的地还没有达到,中途又生阻梗,实在很烦闷。” 巴金 《人民友谊的事业》:“我们进行访问的时候,好几次‘友协’的秘书长 马纪樵 夫人开她的小车送我到目的地。” 杨朔 《潼关之夜》:“有时乘船,有时坐车,有时步行,他们跋涉在遥远的旅途上,终于到达预定的目的地-- 山西 。”
目的地的组词: 目的组词 的的组词 地的组词
目睹
mù dǔ 解释 ◎ 目睹 mùdǔ(1) [see with one’s own eyes]∶眼见;亲眼所见 死伤情况不堪目睹 (2) [witness]∶亲眼看见 这桩事故是许多渔夫目睹的 引用解释 亦作“ 目覩 ”。 亲眼看到。《后汉书·刘根传》:“促召之,使太守目覩,尔乃为明。” 南朝 宋 谢灵运 《七里濑》诗:“目覩 严子瀨 ,想属 任公 钓。”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先祖母曾取视之,先母时尚幼,亦在旁目睹。” 巴金 《<家>后记》:“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常常被逼着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
目睹的组词: 目的组词 睹的组词
目光
mù guāng 解释 ◎ 目光 mùguāng(1) [sight;view;vision] (2) 眼睛的神采;眼光 目光炯炯 (3) 抱负;志向 目光远大 引用解释 1.眼睛的光芒。 明 高启 《猛虎行》:“目光燑燑当路坐,将军一见弧矢堕。”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用他那睿智的炯炯目光,兴奋地望着两边一片无边的农民群众的淳朴的脸庞。” 2.识见;见解。 宋 梅尧臣 《梦睹》:“既非由目光,所见定何禀。”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 孟子 之论説诗,以意逆志。夫千载之上,千载之下,何从逆之?大都目光所止,古人妙理相遭无故之中。”
目光的组词: 目的组词 光的组词
目光短浅
mù guāng duǎn qiǎn 解释 ◎ 目光短浅 mùguāng duǎnqiǎn[shortsightedness;shallow] 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目击
mù jī 解释 ◎ 目击 mùjī[witness] 亲眼看到;作为目睹人在场 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庄子·田子方》 目击其事 引用解释 1.目光触及;熟视。《后汉书·郅恽传》:“ 子张 但目击而已。” 李贤 注:“目击谓熟视之也。”《晋书·葛洪传》:“於 餘杭山 见 何幼道 , 郭文举 ,目击而已,各无所言。”参见“ 目击道存 ”。 2.犹目睹。亲眼看见。 唐 杜甫 《最能行》:“朝发 白帝 暮 江陵 ,顷来目击信有徵。”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有 大梁 夙将 赵唯 为 岭 外刺史,年将九十矣,耳目不衰,过 梧州 ,言 大梁 往事,述之可听,云此皆目击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至今读其所著书,于山川阨塞,贤豪遗迹与夫风土謡俗,民生疾苦,凡所目击,悉笔于书。” 徐迟 《牡丹》三:“有些好事之徒,亲眼目击她被强拉上车。”
目击的组词: 目的组词 击的组词
目击者
mù jī zhě 解释 ◎ 目击者 mùjīzhě(1) [eyewitness]∶亲眼看见或曾经看见某事或某物因而能够作出第一手报道的人 (2) [participant observer]∶参加现场观察者
目击者的组词: 目的组词 击的组词 者的组词
目空一切
mù kōng yī qiè 解释 ◎ 目空一切 mùkōng-yīqiè[biggety;consider everybody and everything beneath one's notice] 狂妄自大,蔑视一切的 有个小权威和一些目空一切的家伙 引用解释 见“ 目空一世 ”。
目录
mù lù 解释 ◎ 目录 mùlù(1) [catalog;catalogue;list]∶按次序编排以供查考的图书或篇章的名目 图书目录 (2) [contents]∶书刊上列出的篇章名目——多放在正文前
目录的组词: 目的组词 录的组词
目前
mù qián 解释 ◎ 目前 mùqián[now;nowadays;today;at present] 当前,现在 目前我掌握的材料 引用解释 1.当前;现在。《列子·杨朱》:“当身之事,或闻或见,万不识一;目前之事,或存或废,千不识一。”《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安危亡于旦夕,肆嗜慾于目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许之,则祸在后日;不许,则祸在目前。” 峻青 《海啸》第一章:“我离开城里已经好几天了,所以目前的行情不清楚。” 2.眼睛面前;跟前。 唐 白居易 《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谁谓万里别,常若在目前。”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禹贡》叙山水脉络原委,如在目前。”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五峰以 祝融 为最,崔巍云中,非极清朗不见其顶,登此则诸峰皆在目前矣。”
目前的组词: 目的组词 前的组词
目送
mù sòng 解释 ◎ 目送 mùsòng[gaze after;follow with one's eyes;watch sb.to go] 用目光送别离去的人或物 引用解释 以目光相送。语本《左传·桓公元年》:“目逆而送之。”《史记·留侯世家》:“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南史·袁宪传》:“ 宪 时年十四,被召为《正言》生,祭酒 到溉 目送之,爱其神采。” 明 吴承恩 《千秋岁》诗:“欲行频目送,未语先眉歛。” 巴金 《寒夜》一:“他目送着他们,他用羡慕的眼光看他们。”
目送的组词: 目的组词 送的组词
目无法纪
mù wú fǎ jì 引用解释 见“ 目无王法 ”。
目眩
mù xuàn 解释 ◎ 目眩 mùxuàn[dazzle;dizzy] 失去清晰视觉;视觉变得模糊,尤指看太亮日光时的眼花 灯光强烈,令人目眩 引用解释 眼花。《后汉书·马融传》:“ 子野 听耸, 离朱 目眩, 隶首 策乱, 陈子 筹昏。” 唐 杜甫 《龙门阁》诗:“目眩陨杂花,头风吹过雨。”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见王》:“臣闻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眩。” 陶斯亮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惊涛骇浪打得头晕目眩。”
目眩的组词: 目的组词 眩的组词
目中无人
mù zhōng wú rén 解释 ◎ 目中无人 mùzhōng-wúrén [supercilious;consider everybody and everything beneath one's notice] 目空一切,骄傲,蔑视他人 那种目中无人的腔调 引用解释 1.眼里没有别人。形容狂妄自大,看不起人。《说唐》第七回:“你看他目中无人,待我去打这狗头下来。”《红楼梦》第十回:“因他仗着 寳玉 和他相好,就目中无人。” 巴金 《秋》二九:“我对你说,你不要目中无人,就把长辈都不放在眼睛里。”亦作“ 目无餘子 ”、“ 目空餘子 ”。 2.馀子,其馀的人。 梁启超 《新民说》十二:“摭拾区区口耳四寸之学问,吐出訑訑气燄万丈之言词,目无餘子,而我躬亦不知何存。” 刘泽湘 《过西山辟支生墓》诗:“胸有千秋梦日边,目空餘子超尘表。” 马南邨 《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我们看到有一些人接待宾客态度不好,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不虚心,如果遇到对方有弱点,就更加盛气凌人,目空馀子。”
篇目
piān mù 解释 ◎ 篇目 piānmù(1) [contents] (2) 指一本书中的每篇或每章标题 (3) 一般放在书籍前面,表示书中篇章标题的目录 引用解释 书籍中篇章的标题。《汉书·艺文志》:“ 刘向 輒条其篇目,撮其指意,録而奏之。” 唐 刘知几 《史通·本纪》:“昔 汲冢 竹书是曰纪年,《吕氏春秋》肇立纪号。盖纪者,纲纪庶品,网罗万物。考篇目之大者,其莫过于此乎?”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朱文公 尝病《女戒》鄙浅,欲别集古语成一书,立篇目曰‘正静’,曰‘卑弱’,曰‘孝爱’,曰‘和睦’,曰‘俭质’,曰‘宽惠’,曰‘讲学’。” 陈衍 《元诗纪事·虞集》:“ 东山 有稿,尝欲取 太原 元公 《中州集》遗意,别为《南州集》。惜篇目虽具,而书未及成。”《<端木蕻良小说选>自序》:“虽然未必是一百篇,不过,已经有一些篇目了。”
篇目的组词: 篇的组词 目的组词
巧立名目
qiǎo lì míng mù 解释 ◎ 巧立名目 qiǎolì-míngmù[concoct various pretexts]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挖空心思而定出种种名目 巧立名目发奖金 引用解释 亦作“ 巧立名色 ”。 1.想方设法定出种种名目,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明史·张原传》:“比年军需杂输十倍前制……而贡献者復巧立名目,争新竞异,号曰‘孝顺’。” 明 李贽 《三大士像议》:“我这里佛自解放光,不似世上一等魍魎匠、魍魎僧巧立名色,誑人钱财也。” 2.谓徒有名目,不切实用。 朱自清 《中国语的特征在哪里》:“我们让印欧语法系统支配惯了,不易脱离它的窠臼,乍一接触这新意念,好象没个安放处,有巧立名目之感。”
惹人注目
rě rén zhù mù 解释 ◎ 惹人注目 rěrénzhùmù[noticeable] 引起别人的注意(如外貌) 少女嘴唇上的口红惹人注目
赏心悦目
shǎng xīn yuè mù 解释 ◎ 赏心悦目 shǎngxīn-yuèmù[pleasing;feast one's eyes on] 指美好的情景使人心情欢畅 小时候在农村,二八月看巧云,是一件赏心悦目的快事。——《云赋》 引用解释 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九回:“果然湖光山色,令人赏心悦目。”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里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
拭目以待
shì mù yǐ dài 解释 ◎ 拭目以待 shìmùyǐdài[wait and see] 擦亮眼眼看着。形容对事情发展密切关注 何去何从,我们将拭目以待 引用解释 擦亮眼睛等着看。形容对事情发展殷切关注。 朱春雨 《沙海的绿荫·三枝花儿》:“怎么,你们不信吗?那请拭目以待。”亦作“ 拭目以俟 ”、“ 拭目而待 ”。 宋 杨万里 《答普州李知府书》:“伏惟财幸笔橐之除,方且拭目以俟。”《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欲彼志行薄弱者姑缄其口,拭目以俟吾人之效果也,而何有程度之足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