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的组词
傲骨
ào gǔ 宋 戴埴 《鼠璞》卷上:“ 唐 人言 李白 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后因以喻高傲不屈的性格。 明 袁宏道 《感王鬍庚》诗:“傲骨终然遭白眼,穷途无计觅青蚨。”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许若洲女史诗》:“知君傲骨难轻许,苦费幽人日日忙。”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三》:“小小婴儿不该多此傲骨。”
傲骨的组词: 傲的组词 骨的组词
刺骨
cì gǔ 解释 ◎ 刺骨 cìgǔ[piercing to the bones;piercing;biting] [指天气]∶寒气侵人入骨的,形容极其寒冷 刺骨的寒风在我们耳际嗖嗖地刮着 引用解释 1.古代医疗方法之一。《韩非子·安危》:“闻古 扁鹊 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 2.深入骨髓。形容程度极深。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三:“是时既退 元丰 大臣於散地,皆衔冤刺骨。”《明史·洪锺传》:“ 马湖 土知府 安鼇 恣淫虐,土人怨之刺骨,有司利其金置不问,迁延二十年。”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黑头援立纪略》:“﹝ 冯銓 ﹞又时时刺得外廷情事,密报逆 贤 使为之备, 贤 感之刺骨。” 3.深入骨髓。形容极其惨毒。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虽威以刺骨之刑,勗以悬金之赏,终不可得也。” 宋 苏舜钦 《上执政启》:“捽首就吏,虽具狱而无他;刺骨定刑,终削籍而见弃。” 4.深入骨髓。形容极工谋算。《明史·奸臣传·温体仁》:“ 崇禎 初,迁尚书,协理詹事府事。为人外曲谨而中猛鷙,机深刺骨。” 5.深入骨髓。形容极冷。 宋 戴复古 《饮中》诗:“布衣不换锦官袍,刺骨清寒气自豪。”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一夕间,天色惨淡,阴风刺骨。”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实录》:“车牗四洞,朔风刺骨,而道路又崎嶇难行。”
刺骨的组词: 刺的组词 骨的组词
粉身碎骨
fěn shēn suì gǔ 解释 ◎ 粉身碎骨 fěnshēn-suìgǔ[be ground to dust;have one's body smashed to pieces] 身体粉碎,指死。也说“粉骨碎身”。常用在为某种目的时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青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 引用解释 身躯粉碎。指牺牲性命。 宋 苏轼 《叶嘉传》:“臣山藪猥士,幸惟陛下採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若得如此玉成, 满某 即粉身碎骨,难报深恩。” 周立波 《参军这一天》:“为了我们的伟大的、亲爱的祖国,纵令是粉身碎骨,我也甘心。”亦作“ 粉身灰骨 ”。 唐 张鷟 《游仙窟》:“玉饌珍奇,非常厚重,粉身灰骨,不能酬谢。”
骨干
gǔ gàn 解释 ◎ 骨干 gǔgàn (1) [activitst;leading spirit in a group;backbone;mainstay;hard core]∶某事物的主要部分、主要支柱或最实质性的成分或部分 服装商已被描绘成为中产阶级的骨干 (2) [core]∶核心,中心,精髓部分 引用解释 亦作“ 骨榦 ”。 1.指骨骼的主干。《淮南子·墬形训》:“其人翕形,短颈,大肩下尻,窍通於阴,骨干属焉。”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如人之抽去了骨干,怎么站得住。” 2.比喻在总体中起重要作用或基本作用的人或事物。 毛泽东 《你们是全民族的模范人物》:“你们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 赵树理 《给女儿的信》:“干部者,群众之骨干也。” 3.指人的骨气。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蔡叔子 云:‘ 韩康伯 虽无骨榦,然亦肤立。’” 朱自清 《哀韦杰三君》:“他年纪虽轻,做人却有骨干的。” 4.指诗文的主要内容和风格。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 东汉 之末,节气辈生。 唐 之中叶,诗之骨干不顿。” 5.生理学上指长骨的中央部分,两端跟骨骺相连,里面是空腔。
骨干的组词: 骨的组词 干的组词
骨骼
gǔ gé 解释 ◎ 骨骼 gǔgé(1) [skeleton] (2) 人或其他脊椎动物的骨架,泛指保护内部器官、支撑软组织的骨架或多少有些软骨性的架子 (3) 非脊椎动物体的类似骨骼的结构(如海绵针骨的网状组织、软体动物壳或节肢动物的几丁质或部分含钙的外壳) 引用解释 1.支持人和动物体形,保护内部器官,供肌肉附着和作为肌肉运动杠杆作用的支架。位于体内的称“内骨骼”,如人和脊椎动物的骨骼。露于体表的称“外骨骼”,如虾、蟹、昆虫的体表的几丁质硬壳。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安有生人之形骸,而有死人之骨骼哉!” 唐 杜甫 《瘦马行》:“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 金 萧贡 《君马白》诗:“瘦马虽瘦骨骼奇。” 2.比喻诗文的主体内容和基本结构。 宋 苏籀 《栾城先生遗言》:“ 张十二 之文,波澜有餘,而出入整理,骨骼不足。”
骨骼的组词: 骨的组词 骼的组词
骨灰
gǔ huī 解释 ◎ 骨灰 gǔhuī[bone ash;ashes] 人体经火葬或分解后的残余 骨灰盒 骨灰堂 引用解释 1.动物骨头烧成的灰,是制磷和过磷酸钙的原料。又可用作肥料。 2.特指人火葬后骸骨烧成的灰。《类说》卷三二引 晋 裴启 《语林·葫芦贮骨灰》:“﹝ 李卫公 ﹞见老僧壁内掛十餘葫芦,公指曰:‘中有药物乎?’僧曰:‘非也,皆人骨灰耳!’” 郭小川 《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把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土地上和江河里。”
骨灰的组词: 骨的组词 灰的组词
骨架
gǔ jià 解释 ◎ 骨架 gǔjià(1) [scaffolding;framework]∶用作支持某物(如文学作品或有机体的一部分)的结构、基础或轮廓的支架 这部小说的骨架已经搭好 (2) [skeleton] (3) 高大建筑用以支撑外部墙壁并把负荷和应力分散到基础之上的钢架或混凝土支架 (4) 动植物(或动植物某部位的)支撑性、保护性架子或结构 引用解释 1.骨头架子。比喻在物体内部起支撑作用的架子。大型结构物,如船、飞机等,为支承外壳板并保证强度和刚性,用型钢或别种材料构成的格子形框架,也称为骨架。 柳溪 《爬在旗杆上的人--献给耿长锁》:“他是一个年已五十开外的蓄着一撮小黑胡髭的老头……身体细瘦然而骨架结实。” 2.比喻事物的组织、结构。《文汇报》1992.3.11:“十大重点骨干工程以及各项配套基础设施相继竣工,初步形成现代化大城市的骨架。”
骨架的组词: 骨的组词 架的组词
骨科
gǔ kē 解释 ◎ 骨科 gǔkē[orthopaedics] 矫形外科学,主要指儿童骨骼的畸形的矫正或预防;泛指治疗任何骨、关节疾病的临床科室
骨科的组词: 骨的组词 科的组词
骨碌
gū lù 解释 ◎ 骨碌 gūlu[roll] 滚动 排球在地上骨碌 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老山界》 引用解释 见“ 骨碌碌 ”。
骨碌的组词: 骨的组词 碌的组词
骨气
gǔ qì 解释 ◎ 骨气 gǔqì(1) [moral integrity]∶体貌气质。后多指刚强不屈的人格及操守 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谈骨气》 (2) [vigour of the strokes in calligraphy or drawing]∶喻书法的笔力和雄健的气势 字写得很有骨气 引用解释 1.犹气概;志气。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时人道 阮思旷 :‘骨气不及 右军 ,简秀不如 真长 。’” 宋 罗烨 《醉翁谈录·钱穆离妻而后再合》:“幼而聪敏,长而好学,风姿粹美,骨气轩昂。”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可是穷人要有穷人的骨气。我那媳妇也和我一样,不乐意向谁去低头。” 2.犹气势;气韵。《宋书·王微传》:“兄文骨气,可推英丽以自许。” 唐 韦续 《书品优劣》:“释 玄悟 骨气无双,迥出时辈。”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夫象物必在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乎立意,而归乎用笔。”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词﹞所贵清空者,曰骨气而已。其实,经史百家悉在熔炼中而出以高澹,故能骚雅,渊渊乎文有其质。” 3.指身分。《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他骨气也比你重几百分哩。你切莫慢他。若是不依我言语,我回家时,就不与你认夫妻了。”
骨气的组词: 骨的组词 气的组词
骨肉
gǔ ròu 解释 ◎ 骨肉 gǔròu(1) [body]∶身体 骨肉归复于土。——《礼记》 (2) [flesh and blood]∶骨和肉 (3) [intimate;kindred]∶比喻至亲 亲生骨肉 骨肉关系 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此之谓骨肉之亲。——《吕氏春秋·精通》 恨透了秦始皇,说他无缘无故筑什么万里长城,害得人家骨肉分离。——《孟姜女》 引用解释 1.指身体。《礼记·檀弓下》:“骨肉归復于土,命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 平 叱曰:‘丞相新亡,骨肉未寒,汝焉敢造反!’” 2.比喻至亲,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墨子·尚贤下》:“当王公大人之於此也,虽有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诚知其不能也,不使之也。” 唐 沉亚之 《上寿州李大夫书》:“ 亚之 前应贡在京师,而长幼骨肉萍居于 吴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兵火之际,东逃西躲,不知拆散了几多骨肉!”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四:“久别重逢,情逾骨肉。” 3.指同姓的人。《宋书·王懿传》:“北土重同姓,谓之骨肉。” 4.比喻文章充实的内容。《平山冷燕》第六回:“莫怪文章生骨肉,謫来元是掌书仙。”
骨肉的组词: 骨的组词 肉的组词
骨头
gǔ tou 解释 ◎ 骨头 gǔtou (1) [bone]∶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磷酸钙 (2) [character]∶比喻人的品质 硬骨头 (3) [sarcasm]〈方〉∶比喻话里暗含着的不满、讽刺等意思 他的话里有骨头 引用解释 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根据形状的不同,分为长骨、短骨、扁骨等。《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老翁纔想着前日喫的光景,果然是大家生啖,不见骨头吐出来,方信其言是真。” 沈从文 《屠桌边》:“面馆老板 金老满 是从 志成 处曾得到过许多熬汤的骨头。” 2.指人的筋骨。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银子重,抬不动;未上肩,骨头痛。我们抬鞘的到了,请起身罢!” 3.指骨相;品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轻佻》:“当时之不识贵人,凡夫肉眼;今日之俄为后进,穷相骨头。” 4.指骨气;品格。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世间有骨头人甚少,有识见人尤少。”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认为他有见识,有胆量,有骨头,有真学问。” 5.指出身、身份。《元典章·户部四·乐人婚》:“是承应乐人呵一般骨头休成亲。” 6.比喻在总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事物或人。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前几年建设中有一个问题,就像有的同志所说的,光注意‘骨头’,不大注意‘肉’,厂房、机器设备等搞起来了,而市政建设和服务性的设施没有相应地搞起来,将来问题很大。”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经过酝酿,有了组织,有了骨头,有了准备和布置,穷哥们都不害怕了。” 7.比喻话里暗含着的不满、讽刺等的意思。 叶圣陶 《城中》:“但是他的话里却含着骨头, 项庄 舞剑,其意常在 沛公 。”
骨头的组词: 骨的组词 头的组词
骨折
gǔ zhé 解释 ◎ 骨折 gǔzhé[fracture] 又名折疡。骨因外力而出现裂缝或断裂 引用解释 1.古代祭祀或宴飨时将牛羊等牲体分解为二十一部分之后,再行断折。《周礼·夏官·小子》“小子掌祭祀羞羊肆、羊殽、肉豆” 清 孙诒让 正义:“脀解之法盖有五……五曰骨折,谓於二十一体之中,更折之为多骨。”参见“ 殽2烝 ”、“ 觳2折 ”。 2.骨头断裂。 唐 杜甫 《戏赠友》诗之二:“马惊折左臂,骨折面如墨。”《新民晚报》1991.10.28:“满面流血,鼻骨骨折。”
骨折的组词: 骨的组词 折的组词
脊梁骨
jǐ liáng gǔ 解释 ◎ 脊梁骨 jǐliánggǔ[spine] 〈方〉∶脊柱 引用解释 1.脊柱的俗称。《朱子语类》卷三五:“又举 小南和尚 偶靠倚而坐,其师见之,厉声叱之曰:‘恁地无脊梁骨!’”《花城》1981年第6期:“饿得我肚皮贴了脊梁骨啰!” 2.用作比喻。常指人的志气、力量或节操。《景德传灯录·宣鉴禅师》:“ 德山老人 一条脊梁骨硬似铁,抝不折。”《朱子语类》卷三五:“士不可以不弘毅。先生举 程先生 语曰:重担子须是硬着脊梁骨方担荷得去。” 3.比喻事物的关键部分或可依靠的骨干力量。 华山 《山中海路》五:“ 彦继学 一面读,一面想。有了铁,工业就有了脊梁骨,一个新的工业基地就可以围绕着它建设起来。”《新华月报》1979年第3期:“他们是我们国家的脊梁骨!”
脊梁骨的组词: 脊的组词 梁的组词 骨的组词
筋骨
jīn gǔ 解释 ◎ 筋骨 jīngǔ[physique;bones and muscles] 筋肉和骨头,泛指体格 锻炼筋骨 引用解释 1.韧带及骨骼。亦引申指身体。《周礼·地官·廛人》:“凡屠者敛其皮角筋骨,入于玉府。”《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史记·赵世家》:“ 赵武 啼泣顿首固请,曰:‘ 武 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那老者因得了花中之趣,自少至老,五十餘年,略无倦意。筋骨愈觉强健。” 2.犹关键。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文章圈点》:“一篇之中,其精神筋骨所在,点出以便读者。” 3.书法中指字体的骨架和格局。 宋 米芾 《海岳名言》:“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捉笔,字愈无筋骨神气。” 宋 姜夔 《行书》:“﹝行书﹞所贵乎穠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
筋骨的组词: 筋的组词 骨的组词
刻骨
kè gǔ 解释 ◎ 刻骨 kègǔ[ingrained;deep-rooted;deep-seated] 形容永难忘记 刻骨仇恨 引用解释 1.形容深切难忘。《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卫尉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长抱刻骨之恨。”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亚柳》:“花底私盟曾刻骨,日间戏语已销魂。” 2.谓恩怨极深。 徐迟 《牡丹》七:“那压抑在她内心多少年的痛苦,第一次被唤醒。十七年的刻骨仇恨,第一次意识到了。” 3.比喻搜肠刮肚地寻思。 唐 刘得仁 《陈情上知己》诗:“刻骨搜新句,无人悯白衣。” 4.形容刑法严酷。 宋 苏轼 《志林》之七:“ 秦 之所以富强者, 孝公 务本立穡之效,非 鞅 流血刻骨之功也。”
刻骨的组词: 刻的组词 骨的组词
刻骨铭心
kè gǔ míng xīn 解释 ◎ 刻骨铭心 kègǔ-míngxīn[be engraved in the bones and imprinted on the heart;remember with gratitude constantly and forever] 指牢记心底 引用解释 亦作“ 刻骨鏤心 ”。 喻永志不忘。多用于表达感激之情。语本 唐 李白 《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万万人感恩知德,刻骨铭心。”《水浒传》第八十回:“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铭心,誓图死保。”《西游记》第八七回:“那郡侯闻言,急忙行礼道:‘ 孙老爷 説那里话!今此一场,乃无量无边之恩德……虽刻骨鏤心,难报万一。’” 孙犁 《秀露集·戏的梦》:“这些年来,我见到和听到的,亲身体验到的,甚至刻骨镂心的,是另一种现实,另一种生活。”
肋骨
lèi gǔ 解释 ◎ 肋骨 lèigǔ(1) [rib] (2) 许多成对的骨质或部分为软骨的杆状体之一,起着加固大多数脊椎动物驱体侧壁并保护内脏的作用,通常其背部一端与脊柱相接合,而腹部一端有时也以形态学上认为是非骨化部分的肋软骨形式与胸骨连接,对哺乳动物来说都长在或几乎都长在胸部,人身上一般有12对 (3) 船的骨架中从龙骨到甲板的支持船壳板的横向构件 引用解释 人或高等动物胸壁两侧的长条形骨头。《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胸背部》:“﹝胸骨﹞其两侧自腋而下,至肋骨之尽处,统名曰脇。”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四章一:“因为胸部里的肺,受了肋骨的限制,扩张不了许多的。”
肋骨的组词: 肋的组词 骨的组词
露骨
lù gǔ 解释 ◎ 露骨 lùgǔ [undisguise; bare-faced;blatant; blunt; open; outspoken] 比喻用意十分显露,语不含蓄,毫无掩饰或假装的状态 话说得很露骨 引用解释 1.尸骨暴露。《晋书·成都王颖传》:“ 黄桥 战亡者有八千餘人,既经夏暑,露骨中野,可为伤惻。” 2.瘦骨嶙峋貌。 宋 苏轼 《见长芦天禅师三绝》之一:“瑟瑟寒松露骨,耽耽病虎垂头。” 元 范梈 《题秋山图》诗:“江空石露骨,木落风无声。” 3.用意十分明显,毫不含蓄。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大篇约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为大篇,敷演露骨。” 茅盾 《子夜》二:“大家一听这话太露骨,谁也不愿意多嘴。”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三章:“ 秀苇 一看见 刘眉 的画高高挂在世界名画中间,不禁又格格笑起来,笑声公开的带着露骨的嘲讽。”
露骨的组词: 露的组词 骨的组词
铭心刻骨
míng xīn kè gǔ 解释 ◎ 铭心刻骨 míngxīn-kègǔ[imprint;be engraved on one's mind forever] 比喻感念极深,永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也说“铭心镂骨”、“刻骨铭心” 引用解释 见“ 铭心鏤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