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式的词语
深深
shēn shēn 解释 ◎ 深深 shēnshēn(1) [deep;keen]∶形容程度深或强烈 在深深的痛苦中 (2) [far]∶指进入的距离远 把桩深深打进地下 引用解释 1.深沉貌。《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刘心武 《班主任》:“书边几乎全有浅灰的手印,书里不乏折痕、重点线和某些意味着深深思索的符号。” 2.浓密貌。 唐 张说 《赠别杨炯箴》:“杳杳深谷,深深乔木。” 唐 崔橹 《华清宫》诗之一:“草遮回磴絶鸣鸞,云树深深碧殿寒。” 林学衡 《春日游三贝子花园》诗:“过雨杏林红稍稍,藏春兰径緑深深。” 3.牢牢地;严实地。 唐 薛逢 《君不见》诗:“人生倏忽一梦中,何必深深固权位?” 4.沉静貌。
深深的组词: 深的组词
婶婶
shěn shěn 解释 ◎ 婶婶 shěnshen(1) [wife of father's younger brother] 〈方〉∶叔父的妻子 (2) [aunt]∶婶母,大婶 引用解释 1.婶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他两位知道我母亲和婶婶、姊姊都到了,不胜之喜。” 王莹 《宝姑》二六:“大表哥连忙点头站起来,客气地笑着说:‘婶婶,请你不要挂虑,我已经麻烦你们太多了!’” 2.兄、嫂称弟之妻。《水浒传》第二四回:“ 武松 道:‘深谢嫂嫂。’那妇人道:‘莫不别处有婶婶,可取来厮会也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我母亲听了,对着我婶娘道:‘婶婶,这可又是他们作怪的了。’”
婶婶的组词: 婶的组词
时时
shí shí 引用解释 常常。《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虽家居, 景帝 时时使人问筹策。” 唐 李咸用 《题刘处士居》诗:“溪鸟时时窥户牖,山云往往宿庭除。” 杨朔 《潼关之夜》:“河水在暗夜里闪动着黑亮的波光,时时还有一点两点潮湿的渔火浮动在水面上。”
时时的组词: 时的组词
叔叔
shū shū 解释 ◎ 叔叔 shūshu(1) [uncle] (2) 父亲的弟弟 (3) 常用于对年长者(如对家庭的密友)的客气、亲切的称呼 工人叔叔 引用解释 1.叔父。《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嫡亲有四口,只有 宣赞 母亲,及 宣赞 之妻,又有一个叔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伯母道:‘我因为没有孩子,要想把你叔叔那个小的承继过来。’” 2.丈夫的弟弟。《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老妈( 奚宣赞 之母)打一看道:‘叔叔(指 奚宣赞 之叔父)多时不见,今日如何到此?’”《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妇人道:‘一言难尽!自从嫁得你哥哥,吃他忒善了,被人欺负, 清河县 里住不得,搬来这里。若得叔叔这般雄壮,谁敢道个不字。’” 3.泛称与父同辈而年龄较小的男子。如: 王叔叔 昨天来找过爸爸。
叔叔的组词: 叔的组词
太太
tài tài 解释 ◎ 太太 tàitai[Mrs.;madame] 对已婚妇女的尊称(带丈夫的姓) 有位杜太太给您留了口信 引用解释 1. 汉哀帝 尊祖母 定陶恭王 太后 傅氏 为帝太太后,后又尊为皇太太后。 梁绍壬 谓“此妇人称太太之始。”见《两般秋雨盦随笔·太太》。 明 代中丞以上官吏之妻得称太太。见 明 胡应麟 《甲乙剩言·边道诗》。后凡官僚士大夫之妻,通称太太。《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 安老爷 不善经理家计,仗着这位太太的操持,也还可以勉强安稳度日。” 杨朔 《昨日的临汾》:“军官的家属更多。这些太太们领着自己的儿女,携着很多大包裹,由穿军服的随从护送着。” 2.对长辈妇女的尊称。 明 史可法 家书,称其母及其他尊长女眷曰太太、某太太。见《史忠正公集》卷三。《红楼梦》第四六回:“ 凤姐 儿笑道:‘到底是太太有智谋,这是千妥万妥。’” 3.旧社会的仆人等常称女主人为“太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太太又向来没有见过少爷的面。” 曹禺 《雷雨》第一幕:“去吧,跟太太说一声,说 鲁贵 直惦记太太的病。” 4.对已婚妇女的尊称(多带丈夫的姓)。如: 张太太 ; 王太太 。 5.称某人的妻子或丈夫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张天翼 《温柔制造者》:“你舅爷没写信告诉你太太么?”如:好吧,我回去跟我太太商量一下。
太太的组词: 太的组词
堂堂
táng táng 解释 ◎ 堂堂 tángtáng(1) [grand;magnificent;stately;great]∶形容盛大 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郭沫若《访埃杂吟》 [齐景公]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dignified]∶形容容貌庄严大方 仪表堂堂 (3) [have high aspirations and holdness of vision]∶形容志气宏大 我们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还怕这一点困难吗? (4) [imposing;formidable]∶阵式或气势很大 堂堂的军乐队走过去了 引用解释 1.形容盛大。《晏子春秋·外篇上二》:“﹝ 齐景公 ﹞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尔乃丰层覆之耽耽,建高基之堂堂。” 张铣 注:“堂堂,高敞貌。” 元 耶律楚材 《和孟驾之韵》:“天兵一鼓下 睢阳 ,旌旗整整阵堂堂。” 郭沫若 《访埃杂吟·金字塔》:“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 2.形容容貌壮伟。《论语·子张》:“ 曾子 曰:‘堂堂乎 张 也,难与并为仁矣。’”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言 子张 容仪盛而於仁道薄也。”《后汉书·伏湛传》:“ 湛 容貌堂堂,国之光辉。”《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鬚眉,诚不若彼裙釵。” 3.形容志气宏大。《汉书·萧望之传赞》:“ 望之 堂堂,折而不橈,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宋 岳飞 《题伏魔寺壁》诗:“胆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五章:“现在我们是堂堂的革命战士,是为人民吃苦,这种苦多吃一点,就越接近胜利。” 4.悠远;远大。 清 汪懋麟 《茶邨枉过和见投原韵》:“十年真忽忽,旧事已堂堂。”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二:“大风泱泱,前途堂堂,生气鬱苍,雄心矞皇。” 5.光耀;明亮。 唐 方干 《送婺州许录事》诗:“之官便是还乡路,白日堂堂著锦衣。” 宋 叶适 《祭赵几道文》:“万古茫茫,去来堂堂。盈庭之哀,痛捨我觴。” 茹志鹃 《百合花》:“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 李季 《菊花石》诗:“虽说年老疾病多,枯树开花红堂堂,白天黑夜开会忙。” 6.犹公然。 唐 薛能 《春日使府寓怀》诗之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髮欺人故故生。” 清 金农 《己酉除夕》诗:“客岁更难挽,堂堂去寂然。” 邵瑞彭 《北行杂诗》:“零欢断恨堂堂去,剩水残山得得来。” 7.象声词。 南唐 谭峭 《化书·食化·庚辛》:“ 辛氏 穴池,构木为凴槛,登之者其声堂堂焉。” 8.鱼名。 南唐 谭峭 《化书·食化·庚辛》:“ 辛氏 之鱼可名堂堂。”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物重名》:“鲤曰六六鱼、策策、堂堂( 辛氏 之鱼名)。” 清 金农 《海会寺池上观鱼呈道禅师》诗之二:“未必岁收千百利,堂堂策策少惊呼。” 9.乐曲名。《乐府诗集·近代曲辞·堂堂》 宋 郭茂倩 题解:“《乐苑》曰:‘《堂堂》,角调曲。 唐高宗 朝曲也。’……《堂堂》,本 陈后主 所作, 唐 为法曲。故 白居易 诗云‘法曲法曲歌堂堂’是也。” 唐 温庭筠 《堂堂》诗:“风飘客意如吹烟,纤指殷勤伤雁弦。一曲《堂堂》红烛筵,金鲸泻酒如飞泉。”
堂堂的组词: 堂的组词
滔滔
tāo tāo 解释 ◎ 滔滔 tāotāo(1) [torrential;surging]∶形容大水奔流貌 白浪滔滔 (2) [keeping up a constant flow of conversation;chatter like a magpie]∶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连续不断 他滔滔地辩论着,脸上兴奋得通红。——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 这使他们骄傲了,一路滔滔开向平型关,…。—— 周立波《悼田守尧同志》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楚辞·东方朔·七谏》 (3) [grand;magnificent;universal;common]∶盛大;普遍 天下滔滔,知我者希。——《新唐书》 况且老荆那样的人,滔滔者皆是,换一个来,何尝会比他好?—— 茅盾《路》 (4) [warm]∶和暖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楚辞·九章》 引用解释 1.大水奔流貌。《诗·齐风·载驱》:“ 汶水 滔滔,行人儦儦。” 毛 传:“滔滔,流貌。” 汉 王粲 《赠文叔良》诗:“瞻彼 黑水 ,滔滔其流。”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 大河 上下,顿失滔滔。” 2.比喻言行或其它事物连续不断。《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 王逸 注:“滔滔,行貌。”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刘原甫见寄》:“语道滔滔是,论情往往牵。” 元 萨都剌 《灯蛾来》诗:“尔为微物不自觉,往来就死何滔滔。” 周立波 《悼田守尧同志》:“这使他们骄傲了,一路滔滔开向 平型关 ,并且指日要到达 太原 ,去喝那里的葡萄酒。”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二:“他滔滔地辩论着,脸上兴奋得通红。” 3.盛大;普遍。《诗·大雅·江汉》:“ 江 汉 浮浮,武夫滔滔。” 孔颖达 疏:“滔滔然多而广大者,令之顺此东流以行征伐。”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刘判官》诗:“ 刘侯 奉使光推择,滔滔才略沧溟窄。”《新唐书·刘迅传》:“天下滔滔,知我者希。”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然世间惟下下人最多,所谓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茅盾 《路》八:“况且 老荆 那样的人,滔滔者皆是,换一个来,何尝会比他好?” 4.和暖;和乐。《楚辞·九章·怀沙》:“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王逸 注:“滔滔,盛阳貌也。《史记》作‘陶陶’。” 南朝 宋 谢灵运 《善哉行》:“鄙哉愚人,戚戚怀瘼;善哉达士,滔滔处乐。” 明 王錂 《寻亲记·相逢》:“他那里安然寝睡,高枕无忧,其乐滔滔。”
滔滔的组词: 滔的组词
腾腾
téng téng 解释 ◎ 腾腾 téngténg(1) [steaming;seething]∶比喻盛、旺盛。如:热气腾腾;怒火腾腾;怨气腾腾;杀气腾腾 (2) [drowsy;sleepy;dazed]∶蒙胧;迷糊貌 枯肠发发浇成浪,醉眼腾腾看作岚。——清· 钱谦益《谢藐姑太仆送酒》 (3) [soar]∶升腾 (4) 表示鼓声、心跳声、脚步声的象声词 引用解释 1.升腾。犹飞。 唐 鲍溶 《琴曲歌辞·湘妃列女操》:“目眄眄兮意蹉跎,魂腾腾兮惊秋波。”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见腾腾的鸟起林梢。” 2.升腾。犹飞射。 唐 仲子陵 《五丝续宝命赋》:“龙烂蛇伸,光气腾腾。” 3.升腾。指不断向上升起。《秦併六国平话》卷下:“但见裊裊祥云影里,腾腾紫雾阴中,巍峨庙宇对名山,幽遽殿庭号福地。”《水浒传》第一○八回:“须臾,平空地上,腾腾火炽,烈烈烟生。”《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那老头儿……头上热气腾腾出了黄豆大的一脑门汗珠子。” 沙汀 《淘金记》九:“他的老太婆同寡媳正在烟雾腾腾的灶门前工作。” 4.不停地翻腾滚动。 唐 韩偓 《倚醉》诗:“抱柱立时风细细,遶廊行处思腾腾。” 清 纳兰性德 《别意》诗之三:“独拥餘香冷不胜,残更数尽思腾腾。” 5.比喻盛,旺盛。《前汉书平话》卷上:“战尘鬱鬱,杀气腾腾。”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吴刎》:“你看怨气腾腾入九霄,堪笑 夫差 也只这遭。”莆仙剧《父子恨》:“一见吾妹死可怜,怒火腾腾问一遍。” 6.形容某种情状达到厉害的程度。 唐 李绅 《忆汉月》诗:“燕子不藏雷不蛰,烛烟昏雾暗腾腾。” 宋 周邦彦 《醉桃源》词:“情黯黯,闷腾腾,身如秋后蝇。”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掩篷窗且捱过了今宵时分,不觉的困腾腾越减精神。” 明 谢谠 《四喜记·梦后伤怀》:“你为何困腾腾昼不醒,闷懨懨宵废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依晚生看来, 莫某人 还不至於此;不过头巾气太重,有点迂腐腾腾的罢了。” 7.舒缓貌;悠闲貌。 唐 司空图 《柏东》诗:“冥得机心岂在僧,柏东閒步爱腾腾。” 唐 寒山 《诗》之二六五:“腾腾自安乐,悠悠自清閒。” 五代 翁承赞 《华下霁后晓眺》诗:“花畔水边人不会,腾腾闲步一披襟。” 宋 陆游 《寓叹》诗:“浮世百年悲冉冉,闲身万事付腾腾。” 明 高明 《琵琶记·丞相教女》:“轻烟裊裊归香阁,月影腾腾转画簷。” 8.蒙胧、迷糊貌。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半醉腾腾春睡重,緑鬟堆枕香云拥。” 宋 杨万里 《迓使客夜归》诗:“浄洗红尘烦碧酒,倦来不觉睡腾腾。” 清 钱谦益 《谢藐姑太仆送酒》诗:“枯膓发发浇成浪,醉眼腾腾看作嵐。” 9.象声词。形容鼓声。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短垣三面繚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 明 杜濬 《初闻灯船鼓吹歌》:“腾腾便有鼓音来,灯船到处游船开。” 清 陈维崧 《水龙吟·春夜听邻闺击鼓》词:“腾腾紞紞,慢如琢玉,骤如悬瀑。” 10.象声词。形容心跳声。《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姑娘上了轿子……只把不定心头的小鹿儿腾腾的乱跳。”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六:“一个不小心,把自己一时秘密的感情,显露在大众前面,她的心腾腾地跳了。” 11.象声词。形容抬脚高、落地重的脚步声。《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我这个公社党委书记,总不能来给你们当队长吧。’这句话刚一落地,俺那口子欠起身子,腾腾就上了台。”
腾腾的组词: 腾的组词
天天
tiān tiān 解释 ◎ 天天 tiāntiān(1) [everyday]∶平常或老一套 (2) [every day;daily;day in,day out ]∶每天 他天天去上学 有的报纸天天出版 他天天如此,除了工作以外就不干别的 引用解释 1.犹言老天爷。重迭呼天,起加强语气作用。 宋 张先 《梦仙乡》词:“离聚此生缘,无计问天天。”《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天天可怜,这番飘洋,只愿在 陕 闽 两处便好,若在他方也是枉然。” 2.每天。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天天的组词: 天的组词
条条
tiáo tiáo 解释 ◎ 条条 tiáotiao(1) [regulations]∶人为制定的一些条文、规定等 我最不喜欢这些条条框框了 (2) [vertical system]∶纵向的组织系统或领导关系 要干好这项工作,一定要注意条条和块块的关系 引用解释 1.谓有条理、有次序。《尔雅·释训》:“条条秩秩,智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如天之为》:“其在人者,亦宜行而无留,若四时之条条然也。” 明 王廷相 《慎言·五行》:“独不见水中之鳞乎?曲港之瀆,其生条条尔。” 2.畅达貌。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奉本》:“其基壤之所加,润泽之所被,条条无疆。” 3.犹言每一条。 宋 张先 《蝶恋花》词:“移得緑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清 陈维崧 《师师令·汴京访李师师故巷》词:“含情试问旧倡楼,奈门巷,条条相似。” 4.犹萧萧。形容风声。 清 尤侗 《瑶宫花史小传》:“但见残釭明灭,纸窗风声条条,若有弹指而泣者。” 5.指各项事业的组织系统。与“块块”相对。 毛泽东 《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那个时候,也确是有些干涉过多,上面‘五多’,条条往下插,插得下面很乱。” 6.指条文。《人民日报》1965.2.24:“一个革命战士,不能光看到职责规定的条条,凡是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情,就要拚上命去干。”
条条的组词: 条的组词
通通
tōng tōng 解释 ◎ 通通 tōngtōng[all;entirely;completely] 全部;一律 通通消灭 引用解释 1.形容鼓声。 清 翟灏 《通俗编·声音》:“ 陈造 诗:‘通通已报衙。’通通,亦鼓声也。” 2.全部。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三○:“第一次全体学生大会,所有在校及学校附近的同学通通都来参加。” 老舍 《骆驼祥子》六:“太太们打起牌来,把孩子们就通通交给了仆人。”
通通的组词: 通的组词
统统
tǒng tǒng 解释 ◎ 统统 tǒngtǒng[wholly;completely;entirely] 全,都 你的意思我统统明白了 引用解释 通通。表示全部。 鲁迅 《书信集附录·致端木蕻良》:“作者的解说也嫌多,又不常用的词也太多,但到后来这些毛病统统没了。” 茅盾 《子夜》十四:“我们要改组罢工委员会!赶出 姚金凤 , 徐阿姨 , 陆小宝 !想要明天上工的,统统赶出去!” 马南邨 《燕山夜话·两点说明》:“我收到许多充满着友情的来信,不能一一作覆,在这里统统向大家致以衷心的谢意。”
统统的组词: 统的组词
偷偷
tōu tōu 解释 ◎ 偷偷 tōutōu[stealthily;secretly] 暗暗,形容行动避人、不欲使人觉察 她偷偷地从小窗户向外看 引用解释 暗暗,形容行动避人,不欲使人觉察。 巴金 《春》一:“你们劈兰,为什么不请我?却偷偷躲在这儿吃?”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四十章:“哎哟, 珠婶 偷偷给我塞了个熟鸡蛋,怎么办?”
偷偷的组词: 偷的组词
团团
tuán tuán 解释 ◎ 团团 tuántuán(1) [round;circular;round and round of]∶圆圆的样子 团团似明月 (2) [fat]∶引申为肥胖 面团团 (3) [round moon]∶圆月 长风送荡漾,浩露洗团团。——宋· 孔平仲《月夜》 (4) [clustering]∶簇聚的样子 树碧团团 (5) [rounding;around]∶围绕、旋转的样子 团团一遭土墙 (6) [whole;everywhere]∶全部;到处 团团寻踪迹 (7) [ball]∶球状物 捏成团团 引用解释 1.圆貌。 汉 班婕妤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南朝 宋 谢惠连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团团满叶露,析析振条风。” 宋 王安石 《黄菊有至性》诗:“团团城上日,秋至少光辉。” 2.引申为肥胖。 唐 欧阳询 《嘲长孙无忌》诗:“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 3.指圆月。 宋 苏轼 《次韵毛滂法曹感雨诗》:“空庭月与影,强结三友欢;我岂不足歟?要此清团团。” 宋 孔平仲 《月夜》诗:“长风送荡漾,浩露洗团团。” 4.簇聚貌。 前蜀 韦庄 《登汉高庙闲眺》诗:“天畔晚峰青簇簇,槛前春树碧团团。” 宋 梅尧臣 《贺永叔得山桂》诗:“团团緑桂丛,本自幽巖得。” 清 洪昇 《长生殿·重圆》:“撒团团翠云,堆一溜秋光。” 5.围绕、旋转貌。 唐 顾云 《筑城篇》:“画阁团团真铁瓮,堵阔巉巖齐石壁。” 宋 苏轼 《送安节》诗之十:“应笑谋生拙,团团如磨驴。”《水浒传》第七三回:“三个上得山来,天尚未明,来到山头看时,团团一遭土墙。”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走马灯》:“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 6.犹慱慱。忧苦不安貌。 汉 张衡 《思玄赋》:“志团团以应悬兮,诚心固其如结。” 唐 李贺 《汉唐姬饮酒歌》:“妾身昼团团,君魂夜寂寂。” 7.全部;到处。《西游记》第十四回:“諕得这六个贼,四散逃走,被他拽开步,团团赶上,一个个尽皆打死。”《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一个十全的家业,团团都做在船上。”《水浒传》第五回:“ 周通 道:‘这贼秃不是好人,倒着了那厮手脚,却从那里去了?’团团寻踪迹,到后山,见一带荒草平平地都滚倒了。” 8.犹层层。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十五章:“有时,被敌人团团包围,甚至被人‘压顶’……他( 周仆 )却毫不沮丧。” 9.球状物。 艾明之 《雨》:“他撕下一片锅巴,捏成团团,一面嚼着,一面回到房间来。”
团团的组词: 团的组词
汪汪
wāng wāng 解释 ◎ 汪汪 wāngwāng(1) [profuse (tears)]∶形容眼泪盈眶 泪汪汪的 (2) [vast (water)]∶深广的样子;广阔的样子;水充盈的样子 汪汪的湖面 (3) [barking noise]∶犬吠声音 引用解释 1.深广貌;广阔貌。 汉 班固 《典引》:“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畴能亘之哉。”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山嶷嶷而怀影,川汪汪而藏声。” 南朝 梁元帝 《光宅寺大僧正法师碑》:“昂昂千里,孰辨麒麟之踪?汪汪万顷,谁识波澜之际?” 明 方孝孺 《蜀府敬慎斋》诗:“君於西土,厥壤汪汪。” 康濯 《三面宝镜》:“日子不多,正是汪汪麦海鼓着劲儿吐穗扬花的时候。” 2.水或其他液体聚积、充盈貌。 唐 卢纶 《与张擢对酌》诗:“ 张老 闻此词,汪汪泪盈目。”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篘》:“不待盎中满,旋供花下倾。汪汪日可挹,未羡黄金籝。” 宋 苏轼 《和子由木山引水》之一:“遥想纳凉清夜永,窗前微月照汪汪。”《水浒传》第三四回:“蛾眉紧蹙,汪汪泪眼落珍珠。” 巴金 《英雄的故事·军长的心》:“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娘坐在矮凳上眼泪汪汪望着他,有时低声问一句话。” 3.象声词。狗吠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汪汪的狗儿吠。”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三折:“我这里将半橛孤桩船缆住,则听得汪汪犬吠竹林幽。”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四五章:“倘若有生人推开大门,总会惊动一条看家的老黄狗,立刻‘汪汪’地狂叫着。”
汪汪的组词: 汪的组词
往往
wǎng wǎng 解释 ◎ 往往 wǎngwǎng(1) [often;frequently]∶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everywhere]∶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one after another]∶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引用解释 1.常常。《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及如 荀卿 、 孟子 、 公孙固 、 韩非 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不可胜纪。” 唐 曹唐 《刘晨阮肇游天台》诗:“往往鷄鸣巖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 汉 之能吏多出掾史, 唐 节度所辟书记,亦往往入而为大官。” 巴金 《家》十五:“近来常常咳嗽,夜里往往失眠,心里总是痛。” 2.处处。《管子·度地》:“令下贫守之,往往而为界,可以毋败。”《魏书·尧暄传》:“初, 暄 使 徐州 ,见州城楼观,嫌其华盛,乃令往往毁撤,由是后更损落。” 元 萨都剌 《皂林道中》诗:“行行水竹与云林,往往人家与僧舍。”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往往的组词: 往的组词
万万
wàn wàn 解释 ◎ 万万 wànwàn(1) [absolutely]∶绝对 我们那样迅速地把敌人包围住,这是敌人万万想不到的 (2) [wholly]∶务必 有电危险,你万万动不得 (3) [hundred million]∶数目。一万个万 引用解释 1.指极大的数目。《后汉书·隗嚣传》:“饥饉之所夭,疾疫之所及,以万万计。” 前蜀 贯休 《寿春节进》诗:“粟赤千千窖,军雄万万儿。”《水浒传》第二四回:“﹝ 西门庆 有﹞万万贯钱财,开着个生药铺在县前。” 2.数目。一万个万,亿。 茅盾 《子夜》十六:“我们 中国 人的洋钱跑到外国人荷包里去,一年有好几万万!” 3.绝对;无论如何。《文子·微明》:“患祸之所由来,万万无方。” 宋 苏轼 《答李端叔书》:“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待本院廉访得实,当有移文至彼知会,关取尔等到此明寃。万万不可洩漏!” 邹韬奋 《信箱·关于青年训练的严重问题》:“这种不合理的训练是万万要不得的。” 4.远远胜过;超出许多倍。表示相差的程度很大。《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此乃 孝成皇帝 至思所以万万於羣臣。”《宋史·胡铨传》:“校之往时蹈海之危,固已万万。” 明 宋濂 《故贤母熊夫人碣》:“故夫人通《孝经》、《论语》及涉猎史传,趣向絶出流俗万万。” 鲁迅 《伪自由书·电的利弊》:“但现在之所谓文明人所造的刑具,残酷又超出于此种方法万万。”
万万的组词: 万的组词
娃娃
wá wa 解释 ◎ 娃娃 wáwa[baby;child] 俗称小孩子、婴儿为娃娃 引用解释 1.婴儿。 元 王仲文 《救孝子》楔子:“到这半路里,他要养娃娃。”《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一直管装管卸,到姑娘抱了娃娃,他作了姥姥。” 2.小孩儿。《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又包了些黑枣、青饼之类,叫他带回去与娃娃吃。” 欧阳山 《高干大》第一章:“只有迎面走来的一个十五六岁的娃娃,望了他一眼。”
娃娃的组词: 娃的组词
巍巍
wēi wēi 解释 ◎ 巍巍 wēiwēi[towering;majestic;lofty;imposing] 高大壮观的样子 巍巍乎可畏。——明· 刘基《卖柑者言》 引用解释 1.崇高伟大。《论语·泰伯》:“巍巍乎! 舜 禹 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何晏 集解:“巍巍,高大之称。”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奉本》:“ 孔子 曰:‘唯天为大,唯 尧 则之,则之者大也,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明 方孝孺 《身修思永堂记》:“巍巍高出乎往古而开久大之业者,皆身修思永之明效,而百王之取法者也。” 清 邹容 《革命军·绪论》:“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 2.形容词后缀。 明 冯惟敏 《雁儿落·题刘伊坡寿域》套曲:“栽培的颤巍巍锦中花,摆列着酷烈烈香醪瓮。”
巍巍的组词: 巍的组词
微微
wēi wēi 解释 ◎ 微微 wēiwēi(1) [slight;faint]∶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 微微风簇浪。——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2) [humble]∶微贱 微微小子 引用解释 1.微贱;幼小;渺小。《汉书·韦贤传》:“微微老夫,咨既迁絶,洋洋 仲尼 ,视我遗烈。” 三国 魏 曹植 《武帝诔》:“茫茫四海,我王康之。微微 汉 嗣,我王匡之。” 晋 傅咸 《申怀赋》:“微微小子。” 2.隐约;淡远。 南朝 梁 沉约 《刘真人东山还》诗:“连峯竟无已,积翠远微微。” 唐 陈子昂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诗:“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3.轻微;稍微。 明 张煌言 《立秋同诸子限韵》:“清露微微沾薜荔,凉风淡淡拂松杉。” 叶圣陶 《隔膜·欢迎》:“他那平滑的脸上微微露出轻视的笑。” 4.犹蒙蒙。 三国 魏 曹植 《诰咎文》:“遂乃沉阴坱圠,甘泽微微,雨我公田,爰暨于私。” 宋 欧阳修 《采桑子》词:“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不期云生西北,雾起东南,落下微微细雨。” 5.幽静貌。《文选·张衡<南都赋>》:“ 章陵 鬱以青葱,清庙肃以微微。” 李善 注:“微微,幽静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竦肃肃以静謐,密微微其清闲。”《隋书·音乐志上》:“神宫肃肃,灵寝微微。” 6.主单位的一万亿分之一。如:微微法拉。
微微的组词: 微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