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的组词
口头
kǒu tóu 解释 ◎ 口头,口头上 kǒutóu,kǒutóushàng[in words;in speech] 嘴上 只图口头上快意,绝不想到实行。——曹禺《北京人》 引用解释 1.嘴上。《朱子语类》卷七六:“天下道理只在圣人口头,开口便是道理。” 明 李贽 《与友人书》:“胸中有数百篇文字,口头有十万首诗书,亦足以惊世而骇俗。”《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老夫妻一向只那等忙碌碌的张罗儿子起身,心头口头时刻有桩事儿混着倒也罢了;如今见他这一着行衣,就未免觉得离绪满怀。”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通常他是无时无刻不在谈着发财的门径的。但多半是纸上谈兵的谈话,只图口头上快意,决不想到实行。” 2.用说话方式来表达的。区别于“思想”或“行动”。 毛泽东 《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什么人只是口头上站在革命人民方面而在行动上则另是一样,他就是一个口头革命派。” 3.用说话方式来表达的。区别于“书面”。 赵树理 《<三里湾>写作前后》:“人民大众所享受的传统文艺作品,大部分是通过戏剧和曲艺艺人口头的传播才领会到的。” 4.味道。《红楼梦》第二五回:“ 凤姐 道:‘我前日打发人送了两瓶茶叶给姑娘,可还好么?’…… 寳釵 道:‘口头也还好。’”
口头的组词: 口的组词 头的组词
口头禅
kǒu tóu chán 解释 ◎ 口头禅 kǒutóuchán[cant;cliche;pet phrase] 本指不明禅理,而袭取佛家现成套语润饰其言词。今泛指某人言谈间所爱用的习惯语,又叫口头语或口头语儿 引用解释 佛教语。指不能领会禅宗哲理,只袭用它的某些常用语以为谈话的点缀。此种常用语亦称之为“口头禪”。 宋 王楙 《临终诗》:“平生不学口头禪,脚踏实地性虚天。” 清 纳兰性德 《与某上人书》:“‘万法归一,一仍归万’,此僕实有所见,非口头禪也。”《老残游记》第十回:“不才往常见人读佛经,什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种无理之口头禪,常觉得头昏脑闷。”后用以指常挂在嘴上的话或口头惯用语。 峻青 《秋色赋·珊瑚沙》:“‘高速度的发展生产’这句话,已经成了洲上每一个居民的口头禅。”《人民日报》1981.8.6:“过去有句口头禅:‘费了油,还怕灯不亮?’意思是只要舍得下本,生产不愁上不去。”
口头禅的组词: 口的组词 头的组词 禅的组词
口头语
kǒu tóu yǔ 解释 ◎ 口头语,口头语儿 kǒutóuyǔ,kǒutóuryǔr[cant;cliche;pet phrase] 说话时经常不自觉地说出来的词句 “瞧着办”三个字几乎成了他的口头语 引用解释 1.群众的口头语言。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口头语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2.在说话时常常不自觉地说出来的话;口头惯用语。 曹禺 《日出》第二幕:“ 陈小姐 顶聪明了,专门会学人的口头语。” 马烽 《三年早知道》:“慢慢地,‘早就知道’这句话,变成他的口头语了。” 王蒙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刘世吾 有一句口头语:就那么回事。”
口头语的组词: 口的组词 头的组词 语的组词
口味
kǒu wèi 解释 ◎ 口味 kǒuwèi[taste;flavor of food] 饮食的味道;对味道的爱好;个人的爱好 调得合口味 引用解释 1.美味;珍馐。《考古》1972年第5期引 满城 汉 墓出土错金银鸟虫书铜壶腹铭:“口味充閭,益肤,延寿谷病,万年有餘。”《北史·宇文述传》:“ 述 时贵重,委任与 威 等,其亲爱则过之。帝所得远方贡献及四时口味,輒见班赐。”《隋书·高祖纪上》:“丁亥,詔犬马器玩口味不得献上。” 元 无名氏 《黄鹤楼》第三折:“听知的元帅在此筵宴,小的每无甚么孝顺,将着这一对金色鲤鱼,元帅跟前献口味来。” 2.食品的滋味。《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及至上了楼,要了菜,喝上酒,口味倒也罢了,就只喝了没两盅酒,我就坐不住了。” 丁玲 《韦护》第一章:“菜一样一样的依次上来,口味真奇特。”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自己拿来尝了一口,果然觉得口味不对,放下。” 3.各人对食品味道的爱好。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这种粽子并不十分合 北平 人的口味,因为馅子里面硬放上火腿或脂油。”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八章一:“到用餐时,发觉皇后不喝酒,也不吃肉,惊问是不舒适还是不对口味?” 4.比喻个人的爱好。 刘少奇 《论党》五:“上级的决议、指示,合口味的就执行,不合的就不执行,这叫闹独立性。” 巴金 《谈<新生>及其它》:“书中热情的句子和流畅的文笔倒适合我的口味。” 孔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多大的作家,也不能说都能投合每个人的口味。”
口味的组词: 口的组词 味的组词
口吻
kǒu wěn 解释 ◎ 口吻 kǒuwěn(1) [lip;mouth]∶嘴唇;嘴 (2) [muzzle;snout]∶某些动物头部向前突出的部分 (3) [tone]∶说话时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 玩笑的口吻 (4) [accent]∶口音;腔调 听你说话,分明是天津口吻 引用解释 亦作“ 口脗 ”。 1.嘴唇;嘴。 晋 成公绥 《啸赋》:“随口吻而发扬,假芳气而远逝。” 唐 刘禹锡 《上中书李相公启》:“言出口吻,泽濡寰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法》:“口脗两角暨胸前有涎滴。” 2.腔调;口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凡作传奇,不宜频用方言,令人不解。近日填词家见花面登塲,悉作 姑苏 口吻,遂以此为成律。”《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听你説话,分明是京都口吻。”参见“ 口音 ”。 3.口气。 邹韬奋 《谁的遗憾?》:“这似乎不像是互表歉意的口脗吧。” 茅盾 《昙》五:“父亲的口吻开始严厉了,虽然最后一句的调子又转为柔和。”参见“ 口气 ”。
口吻的组词: 口的组词 吻的组词
口信
kǒu xìn 解释 ◎ 口信 kǒuxìn[oral message] 口头转告的话,口头传达的消息 捎个口信 引用解释 1.口头传达的消息。《宋书·王景文传》:“比十七日晚,得征南参军事 谢儼 口信,云臣使人略夺其婢。” 清 孙枝蔚 《送同游者归扬州》诗:“ 扬州 望我急,口信赖君传。”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他已经派了他的老大进城,而带回来的口信,更证明他的忧虑不是没有根据。” 2.讲信用。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那廝无行止,失口信。”
口信的组词: 口的组词 信的组词
口译
kǒu yì 解释 ◎ 口译 kǒuyì[oral interpretation] 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口头翻译 引用解释 口头翻译。相对“笔译”而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这个容易,只要添上一个人名字,説某人口译,你自己充了笔述,不就完了么。” 丁玲 《韦护》第三章:“ 韦护 又常常为她口译点诗。”
口译的组词: 口的组词 译的组词
口音
kǒu yīn 解释 ◎ 口音 kǒuyīn(1) [accent]∶带有个人、地方、民族语言特征的话音 南方口音 (2) [voice]∶说话的声音 他的口音好听 (3) [tone]∶口气 他一听口音不对,拔腿就跑 引用解释 1.带有个人、地方、民族语言特征的话音。《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因见他是个旗装,却又有些外路口音。”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上》:“宜选肄业生之通古今、识大体者,始遣出洋……年在二十左右。过稚则气质易染,过长则口音难调。” 茅盾 《色盲》三:“ 林白霜 听口音知道是同事的 何教官 ,只把身子略动了一下,手里依然在写。”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六:“一个妇女说:‘ 萧队长 也学会咱们口音了。’” 2.犹口气。《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 黄胖姑 一听口音不对,连忙替 贾大少爷 分辨。”参见“ 口气 ”。 3.语音学指气流只通过口腔而不经过鼻腔所发出的音。相对于鼻音和鼻化元音而言。如普通话中的a、o、e、b、p、f等。
口音的组词: 口的组词 音的组词
口语
kǒu yǔ 解释 ◎ 口语 kǒuyǔ(1) [spoken language]∶日常口头交谈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 (2) [colloquial language;colloquialism]∶属于或适于日常会话的通俗语言 引用解释 1.指言论或议论。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以口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后汉书·隗嚣传》:“诛戮忠正,覆按口语。” 宋 司马光 《论公主宅内臣状》:“此二人嚮在主第,罪恶山积,当伏重诛。陛下宽赦,斥之外方,中外之人议论方息。今仅数月,復令召还,道路籍籍,口语可畏。” 2.泛指言语、话。《说郛》卷七五引 宋 叶梦得 《石林家训》:“溺妻妾之私,以口语相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谐谑·谑语》:“口语之仇,垂戒万世。”《玉娇梨》第十一回:“家人得了口语,就请 苏有德 换了头巾、蓝衫,竟进后厅来。” 3.特指毁谤。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口语。” 宋 梅尧臣 《前以诗答韩三子华后得其简因叙下情》诗:“平常遭口语,攒集犹毒矢。” 宋 陆游 《容斋燕集诗序》:“至於罹口语,絓吏议,少年之喜谤前辈者,閧然成市,公犹容之。” 4.指毁谤的话。 唐 刘禹锡 《谢上连州刺史表》:“亦缘臣有微才,所以嫉臣者众,竞生口语,广肆加诬。” 清 钱陆灿 《侍郎栎园周公墓志铭》:“而奸吏不能有所阴阳其间,遂怀毒蠚,互相波扇,以口语风闻。” 5.指活口;口供。《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事发觉, 党 乃縊杀内侍三人,以絶口语。”《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知县录了口语,喝退 胡阿虎 。” 6.口头语言。与“书面语”相对。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而后来作者,通无远识,记其当世口语,罕能从实而书。”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上山採蘼芜’、‘四坐且莫喧’……等,皆閭巷口语,而用意之妙,絶出千古。” 秦牧 《散文领域--海阔天空》:“这里说的词汇,包括大量的口语和一些还有生命力的成语。” 7.指口音。《天雨花》第五回:“仙姑差矣,难道小生口语听不出么?” 丁玲 《阿毛姑娘》三:“刚住下来,依然还是不安,仅仅从一种颇不熟习的口语中,都可以使她忽略去一切美处。”参见“ 口音 ”。
口语的组词: 口的组词 语的组词
口子
kǒu zi 解释 ◎ 口子 kǒuzi(1) [person]∶指人 你们家有几口子 (2) [wife or husband]∶对人说自己的爱人 我们那口子出门了 (3) [mouth]∶嘴 已经不能说话的口子 (4) [tear]∶撕的洞或裂缝 袖子撕了个口子 (5) [cut]∶ [人体、物体表层] 破裂的地方 我手上拉的口子好了 (6) [opening] (7) 有容积的器物的通外面的地方 枪口子 (8) [山谷、水道等] 大的豁口 洪水冲开的口子 (9) [precedent]∶先例 可不能开这个口子呀 (10) [pass]∶长城的关隘 到过两广,出过口子 (11) [department]∶部门;机构 由一个口子统抓利用外资项目 引用解释 1.嘴。 唐 张鷟 《游仙窟》:“口子鬱郁,鼻似薰穿,舌子芬芳,颊疑钻破。” 柔石 《人间杂记》:“一个穷孩子,睡倒在路边……有时,虽眨眨地向环立在他四周的群众一眼,好似代替他已经不能说话的口子求乞一般。” 2.身体或物体的表层破裂的地方。《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咱们内厨房的 老尤 擦刀来着,手上拉了个大口子。” 老舍 《四世同堂》六三:“他的小干脸上碰青了好几块,袍子的后襟扯了一尺多长的大口子。” 权宽浮 《牧场雪莲花》:“割破了自己的手事小,要是把羊剌一道口子,那就要了我 老梁 的命了。” 3.指山谷、堤岸等的大的豁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四回:“今天早起,来了个电报,河工上出了事了,口子决得不小。”《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解放前,到不了这样大的水,也早就决了口子。”如:山谷的口子上有一座选矿厂。 4.泛指缺口。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十七:“我们从 大郭庄 让出一个口子,让 韦克 的队伍突围到 大郭庄 。” 5.有容积的器物的通外面的地方。 张天翼 《路》:“手提机枪的口子象在发怒,要吐出火来。” 6.指港口或路口。《水浒后传》第三回:“﹝我﹞搭了洋船回来,到口子上登岸。”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每年渔市,所获极多,为此一带重要海鲜口子。” 吴组缃 《山洪》三二:“拿着他的两杆枪,和 来宝儿 去守住一条要路的口子。” 7.指 长城 的关隘。 洪深 《赵阎王》第一节第一幕:“咱打十八岁死了爷,出来找饭;二十多岁当兵,到过两 广 ,出过口子, 四川 打 苗 子, 南京 打革命党。” 8.部门;机构。《解放日报》1984.7.13:“因此,从一个市来说,也要把有关部门很好地组织起来,由一个口子统抓利用外资项目的协调和审批工作。” 铁竹伟 《霜重色愈浓》:“我可以比较放心外事口的事,让他多出面,我把力量转到别的口子上去。” 9.喻指某种政策或做法。常用于不正确方面。《人民日报》1975.3.25:“这个口子不能开,社员吃啥咱吃啥。”《人民日报》1982.3.10:“一些地方的主管部门搞土政策,乱开口子,为倒卖石油开放了绿灯。” 10.指人。 曹禺 《雷雨》第一幕:“这 周 家上上下下几十口子,哪一个不说我 鲁贵 聒聒叫。” 萧乾 《往事三瞥》:“可是多去一口子就多打一盆子粥。”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吃起饭来,二三百口子,分成摊儿,小米饭,梦卜汤,大家吃得挺快。”
口子的组词: 口的组词 子的组词
脍炙人口
kuài zhì rén kǒu 解释 ◎ 脍炙人口 kuàizhì-rénkǒu [be much relished;enjoy great popularity] 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 一篇一咏,脍炙人口。——林嵩《周朴诗集》 引用解释 美味人人喜爱。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所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日振》:“ 李涛 , 长沙 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膾炙人口。”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八:“ 贺方回 、 柳耆卿 为文甚多,皆不传於世,独以乐章膾炙人口。”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三》:“集中诗如此者尚多,今姑采其膾炙人口者録之。”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五:“ 邹容 以无比的热情歌颂了革命,他那犀利沉痛的文章,一时脍炙人口,起了很大的鼓动作用。” 秦牧 《花城》:“一年一度的 广州 年宵花市,素来脍炙人口。”亦用作反语,讽刺坏事传于众口,深受斥责。《“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青岛问题之由来》:“ 日本 驻 北京 公使于一九一五年一月十八日向 中国 大总统提出二十一款之要求,颇令 中国 寒心。此项要求,现已脍炙人口。”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三》:“ 清 朝有灭族,有凌迟,却没有剥皮之刑,这是 汉 人应该惭愧的,但后来脍炙人口的虐政是文字狱。”
夸口
kuā kǒu 解释 ◎ 夸口 kuākǒu[boast;brag about;talk big] 说大话;自夸 他好夸口 引用解释 说大话。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二折:“我老三不是夸口:我精神抖擞,机谋通透,平日曾怕那个?”《水浒传》第二二回:“不是 柴进 夸口,任他捕盗官军,不敢正眼儿覷着小庄。” 许杰 《吉顺》下:“他时常夸口说,某一场人命案是全靠他收场,某人的讼事是全靠他获胜。”
夸口的组词: 夸的组词 口的组词
苦口婆心
kǔ kǒu pó xīn 解释 ◎ 苦口婆心 kǔkǒu-póxīn[advise in earnest words and with good intention;persuade patiently] 形容像耐心慈祥的老婆婆那样好心好意地反复劝慰 引用解释 《宋史·赵普传》:“忠言苦口,三復来奏。”《景德传灯录·泉州道匡禅师》:“问:‘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綫道。’师曰:‘遮箇是老婆心。’”后以“苦口婆心”谓出于爱护而恳切地再三地进行规劝。《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这种人若不得个贤父兄良师友苦口婆心的成全他,唤醒他,可惜那至性奇才,终归名堕身败。”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那苦口婆心虽然大足以感人,而说理却实在非常古怪的。” 田汉 《芦沟桥》第一幕:“我是苦口婆心劝列公:‘你别扮哑,别装聋, 中国 国难已经达到了最高峰。’”
两口子
liǎng kǒu zi 解释 ◎ 两口子 liǎngkǒuzi[couple;husband and wife] [口]∶夫妇二人 引用解释 指夫妻俩。《西游记》第十三回:“他两口子正欲去説,只见老母叫道:‘ 伯钦 孩儿,你来,我与你説话。’”《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他而今每早挑着担子在各处赶集,寻的钱两口子还养不来。” 端木蕻良 《乡愁》三:“人家两口子对躺着抽大烟呢,你跑那问啥去。”
两口子的组词: 两的组词 口的组词 子的组词
良药苦口
liáng yào kǔ kǒu 引用解释 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忠言逆耳。《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於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孔子 曰:‘良药苦於口利於病,忠言逆於耳利於行。’” 明 刘基 《苦斋记》:“良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
裂口
liè kǒu 解释 ◎ 裂口,裂口儿 lièkǒu,lièkǒur(1) [breach;gap;split]∶裂开口儿 手冻得裂口 (2) [vent] [地]∶火山口 引用解释 1.裂成口子。如:手都冻得裂口了。 2.裂开的口子。如:血从受伤的裂口渗出来。
裂口的组词: 裂的组词 口的组词
路口
lù kǒu 解释 ◎ 路口 lùkǒu[crossing;intersection;mouth] 道路汇合的地方 引用解释 路的一端。亦指道路会合的地方。《西游记》第四八回:“着我等善变化者,变作几个人形,在於路口,背包持伞,担担推车,不住的在冰上行走。” 徐铸成 《报海旧闻》三三:“通 南市 、通 法 租界的路口都封锁了。” 吉学霈 《春草集·乔石头的故事》:“他晃了晃脑袋,挥着手说:‘是人生的十字路口。’”
路口的组词: 路的组词 口的组词
满口
mǎn kǒu 解释 ◎ 满口 mǎnkǒu(1) [mouthful]∶满嘴,整个口腔 满口是血 (2) [pure]∶指说话的口音纯正或指内容完全是 满口谎言 (3) [unreservedly]∶无保留地表示口气坚决 满口答应 引用解释 1.犹言一口,口口声声。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三:“当时布衣士,亦作天子客。至今 东方生 ,满口自夸白。”《景德传灯录·志闲禅师》:“我满口道不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那一天寻到了 侣笙 家里,他的夫人口口声声叫我君子;见了 侣笙 ,又是满口的义士,叫得人怪害臊的。”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三》:“《泼克》美术家满口说新艺术真艺术,想必自己懂得这新艺术真艺术的了。” 2.整个口腔。如: 老李 日见衰老了,满口都是假牙。
满口的组词: 满的组词 口的组词
门口
mén kǒu 解释 ◎ 门口 ménkǒu(1) [doorway]∶进出房间的地区或通道口 (2) [gate]∶在围墙、篱笆或栅栏上的洞口;尤指可以用活动框架或门来关闭的洞口 (3) [entrance]∶门跟前,进入建筑物或场所的入口处的近旁 走过学校门口 引用解释 1.门跟前;门的出入口。《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刘妈妈 赶到新房门口,见门闭着,只道 玉郎 还在里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我荐了客给你,特为带他来认认门口,下次他好自己来。” 许杰 《惨雾》下:“我要他回去,把他送到门口。” 2.借指看门的仆役。《负曝闲谈》第二十回:“到了第二天,﹝他﹞叫大侄子就是当轿班的到 田雁门 家中去取,谁知 田雁门 的门口作起刁来。” 3.比喻关口、关头。 毛泽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拿 希特勒 在第一阶段上的情况和第三阶段作比较,就可知 希特勒 是处在最后失败的门口了。”
门口的组词: 门的组词 口的组词
灭口
miè kǒu 解释 ◎ 灭口 mièkǒu[do away with a witness] 怕泄露秘密而害死知情人 引用解释 1.为防止泄密而害死知道内情的人。《战国策·楚策四》:“ 李园 既入其女弟为王后,子为太子,恐 春申君 语泄而益骄,阴养死士,欲杀 春申君 以灭口。”《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这和 凤姐 为了灭口而命 旺儿 ‘务将 张华 治死’的作为如出一辙。” 2.采取某种措施,避免给人以口实。《史记·刺客列传》:“ 秦 将 樊於期 得罪於 秦王 ,亡之 燕 。太子受而舍之。 鞠武 曰:‘不可……愿太子疾遣 樊将军 入 匈奴 以灭口。’”《红楼梦》第九四回:“偷玉的人要叫夫人查出来,明知是死无葬身之地,他着了急,反要毁坏了灭口,那时可怎么处呢?” 梁斌 《红旗谱》一:“那不是什么砸钟卖铜顶田赋,是要砸钟灭口,存心霸占河神庙前后四十八亩官地!”
灭口的组词: 灭的组词 口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