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的组词
挂名
guà míng 解释 ◎ 挂名 guàmíng[titular] 记上姓名。多用以指空居名位而又不能负起责任者 他是挂名的副经理 引用解释 1.记名;列名。 唐 韩愈 《答殷侍御书》:“挂名经端,自託不腐。” 宋 苏轼 《与李方叔书》:“中丞 傅钦之 、侍郎 孙莘老 荐之,某亦挂名其间。” 清 任安上 《与吴拜经书》:“ 安上 亦得挂名末简。” 2.担空头名义而不做事。《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 何师爷 此时虽然挂名管帐,其实自从东家接任到今,一个进帐没有。” 鲁迅 《书信集·致何家槐》:“签名并不难,但挂名却无聊之至。”
挂名的组词: 挂的组词 名的组词
沽名钓誉
gū míng diào yù 解释 ◎ 沽名钓誉,沽名邀誉 gūmíng-diàoyù,gūmíng-yāoyù[strive for social recognition;fish for fame and compliments] 以不正当的手法博取名誉 现在那一班善士,我虽然不敢说没有人从根本上做起的,然而沽名钓誉的,只怕也不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引用解释 有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 金 张建 《高陵县张公去思碑》:“非若沽名钓誉之徒,内有所不足,急於人闻,而专苛察督责,以祈当世之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现在那一班大善士,我虽然不敢説没有从根中做起的,然而沽名钓誉的,只怕也不少。”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五:“﹝地主﹞把农民收的粮食都剥削到手里,再拿出一点来发给农民,不过是沽名钓誉,算啥好人?”
顾名思义
gù míng sī yì 解释 ◎ 顾名思义 gùmíng-sīyì[seeing the name of a thing one thinks of its function;as the name implies;think what a name or title should imply] 观其名称就可推想其含义 旧社会里有一种“太平鼓”,顾名思义,这固然有粉饰太平,美化封建统治的味道,但也反映了老百姓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引用解释 看到名称,就想到它的含义。《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家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桓南郡 与 道曜 讲《老子》, 王侍中 为主簿在坐。 桓 曰:‘ 王主簿 ,可顾名思义。’ 王 未答,且大笑。 桓 曰:‘ 王思道 能作大家儿笑。’” 刘孝标 注:“《老子》明道, 禎之 字 思道 ,故曰‘顾名思义’。”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治服·鞋袜》:“从来名妇人之鞋者,必曰‘凤头’。世人顾名思义,遂以金银製凤,缀於鞋尖以实之。” 碧野 《青山常在水长流》:“顾名思义,我们很容易就知道,夫妻船是由一对夫妇驾驶的。”
赫赫有名
hè hè yǒu míng 解释 ◎ 赫赫有名 hèhè-yǒumíng[illustrious celebrated;far-famed] 形容声名非常显著 住在一家旅馆里的一些赫赫有名的客人 引用解释 形容声名显著。《孽海花》第五回:“明蓝顶儿,胖白脸儿,没鬍子的赫赫有名的 庄大人 。”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 陶渊明 先生是我们 中国 赫赫有名的大隐。”
赫赫有名的组词: 赫的组词 有的组词 名的组词
化名
huà míng 解释 ◎ 化名 huàmíng[use an assumed name] 出于某种原因改用别的名字 ◎ 化名 huàmíng[alias] 别名,假名 用了无数的化名伪装 引用解释 1.为使人不知真实姓名而改用别的名字。如: 鲁迅 曾化名 公汗 。 2.假名字。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 若泉 正在看着几份小报,在找着那惯常用了几个化名,而其实便是一人的每天要骂着这起文坛上的劣种的文章。”
化名的组词: 化的组词 名的组词
花名册
huā míng cè 解释 ◎ 花名册 huāmíngcè(1) [register of names]∶记载合格的或适于某种特殊目的或服务的人员名册 (2) [muster roll]∶特指军队或船队的官兵名册 (3) [membership roster]∶人员名册 引用解释 人员名册。《红楼梦》第一一○回:“便叫 周瑞家的 传出话去,将花名册取上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他到了船厂之日,先吊了众工匠、小工花名册来看。”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矛盾”的继续》:“会员呢--那还不容易。工厂的花名册拿来点点名,那还不都是会员吗。”亦称“ 花名簿 ”。 马南邨 《燕山夜话·“科班”的教育法》:“在花名簿上这个孩子的名下,老师暗暗地注上个铜锤字样。”
花名册的组词: 花的组词 名的组词 册的组词
假名
jiǎ míng 解释 ◎ 假名 jiǎmíng(1) [kana]∶日语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叫“片假名”,草书叫“平假名” (2) [cover name;pseudonym]∶伪装的名字 一个用假名的间谍 引用解释 1.假借名义。《后汉书·邳彤传》:“又卜者 王郎 、假名因埶,驱集乌合之众,遂震 燕 赵 之地。” 2.虚名。 唐 李涉 《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唐知言》诗:“猥蒙方伯怜飢贫,假名许得陪诸宾。” 3.化名。指不是原有的或已流行的名字。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同道中人,却用假名夹杂着真名,印出公开信来骂我。” 4.佛教语。谓不能反映实际的概念、语言。佛教认为世界万有及其差别,均是主观上的“假名”所安立的。 隋 慧远 《大乘义章》一:“诸法无名,假与施名,故曰假名。如贫人假称富贵。” 唐 惠能 《坛经·定慧品》:“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唐 独孤及 《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赞序》:“诸法生於假名,非智无以调伏。” 清 龚自珍 《妙法莲花经四十二问》:“佛不坏假名而説真相。”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五讲:“万物从假名看来是不真,执着假名构画出来诸法自性当然是空。” 5. 日本 文字所用的字母叫假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借用汉字楷书偏旁的叫片假名,草书的叫平假名。
假名的组词: 假的组词 名的组词
久负盛名
jiǔ fù shèng míng 解释 ◎ 久负盛名 jiǔfù-shèngmíng[seasoning] 在质量方面为经验证明是好的——用于(产品的)可靠性
举世闻名
jǔ shì wén míng 解释 ◎ 举世闻名 jǔshì-wénmíng[of world renown] 全世界都知道,声名远播 中国的象牙雕刻是杰出的, 北京的山水人物和 广州的花卉动物牙雕,尤其举世闻名。—— 秦牧《高高翘起的象鼻子》 引用解释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地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联名
lián míng 解释 ◎ 联名 liánmíng[jointly signed;jointly] 许多人联合署名 联名上告 联名致电 联名禀赴各大宪。——《广东军务记》 引用解释 共同具名。《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 贞观 御书皆宰相署尾,臣位卑不足以辱,请与宰相联名跋尾。”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四》:“于是 天民 等五十三人,联名致书于公。” 郭沫若 《洪波曲》第四章五:“于是他和我联名,当下发了两通电到 广州 去。”
联名的组词: 联的组词 名的组词
冒名顶替
mào míng dǐng tì 解释 ◎ 冒名顶替 màomíng-dǐngtì[take another’s place by assuming his name;pose under a false name] 冒充他人的名,替代他人的身分,以取得利益 你这和尚,甚没道理!你变做一称金,该一个冒名顶替之罪——《西游记》 引用解释 假冒别人的姓名,代他干事或窃取其权利地位。《西游记》第二五回:“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凡是考试,都可以请枪手冒名顶替进场。” 张天翼 《速写三篇·谭九先生的工作》:“在这次抽调壮丁的那件事上,他老先生竟暗中找些人去冒名顶替,从中揩油水哩。”
美名
měi míng 解释 ◎ 美名 měimíng[good name;good reputation] 好名声 英雄美名天下扬 引用解释 美好的声誉或名称。《战国策·东周策》:“ 颜聚 谓 齐王 曰:‘夫存危国,美名也。’” 宋 阮阅 《诗话总龟·讽谕门》:“ 西京 端正木,去 马嵬 一驛, 德宗 幸 奉天 ,观其蔽地,锡以美名。” 鲁迅 《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古书实在太多,倘不是笨牛,读一点就可以知道,怎样敷衍,偷生,献媚,弄权,自私,然而能够假借大义,窃取美名。”
美名的组词: 美的组词 名的组词
名不副实
míng bù fù shí 解释 ◎ 名不副实 míngbùfùshí[be sth.more apparent than real;be sth.more in name than in reality;be unworthy of the name (title);not millitary of the name] 徒有虚名,与实际不相符合 名不副实的作家 引用解释 亦作“ 名不符实 ”。 名声与实际不相符合。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叙》:“如名不副实,才不合道,纵权压 梁竇 ,终无取焉。” 廖仲恺 《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训话》:“所谓盛名难负,名不符实,反为见笑。”
名不虚传
míng bù xū chuán 解释 ◎ 名不虚传 míngbùxūchuán[true;deserve the reputation one enjoys;one's reputation is justified] 流传的名声和实际相符合 一位名不虚传的诗人 引用解释 谓所传的名声与实际相符。 宋 华岳 《白面渡》诗:“双舡 白面 问溪翁,名不虚传説未通。” 元 任昱 《折桂令·咏西域吉诚甫》曲:“名不虚传, 三峡 飞泉,万籟号天。”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足证众言天王才学透天人,博而约,正而严,名不虚传也。” 郁达夫 《南游日记》:“立在瀑布下流的溪旁,向上一看,果然是名不虚传的一个奇景。”
名菜
míng cài 解释 ◎ 名菜 míngcài[famous menu] 出名的菜肴 名菜谱
名菜的组词: 名的组词 菜的组词
名册
míng cè 解释 ◎ 名册 míngcè[register;roll] 人员花名册 学生名册 职工名册 引用解释 登记人名的簿子。如:干部名册;工资名册。
名册的组词: 名的组词 册的组词
名称
míng chēng 解释 ◎ 名称 míngchēng(1) [name;title]∶用以识别某一个体或一群体(人或事物)的专门称呼 这种水果的名称叫苹果 (2) [designation]∶赢得或赠予的称号 多年来林区所在地没有恰当的名称 引用解释 1.名号称谓。亦指事物名。《尹文子·大道上》:“名称者,别彼此而检虚实者也。自古至今,莫不用此而得,用彼而失。”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凡亲属名称,皆须粉墨,不可滥也。”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官制废久矣,今其名称讹谬者多。”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字学》:“古今名称稍异,今之正书,乃古所谓隶书。” 丁玲 《团聚》:“一个孝子的名称,并不是我羡慕的。” 2.名声。语本《论语·卫灵公》:“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不疑 ﹞不好立名称,称为长者。”《三国志·蜀志·刘焉传》“ 董扶 私谓 焉 曰”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益都耆旧传》:“﹝ 扶 ﹞前后宰府十辟,公车三徵,再举贤良方正、博士、有道,皆不就,名称尤重。” 宋 曾巩 《寿昌县太君许氏墓志铭》:“其夫为吏有名称,夫人实相之。”《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这个人我认得他的,不是有名称的子弟。接了他,被人笑话。”
名称的组词: 名的组词 称的组词
名城
míng chéng 解释 ◎ 名城 míngchéng[famous city] 著名的城市 中国有许多历史名城 引用解释 著名的城市。 汉 贾谊 《过秦论》上:“隳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 咸阳 。” 宋 曾巩 《曲珍四厢都指挥使绛州防御使制》:“周衞典军之官,名城御侮之寄。”《文汇报》1986.5.24:“维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与城市建设要相得益彰。”
名城的组词: 名的组词 城的组词
名垂青史
míng chuí qīng shǐ 解释 ◎ 名垂青史 míngchuí-qīngshǐ[go down in history;be crowned with eternal glory;leave a name in history;one's name will be inscribed in the temple of fame] 名字记入史册 引用解释 名声永留史册。 清 卓尔堪 《<明遗民诗>序》:“死事者名垂青史,固无论已。”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三章:“这班读书人,一旦背叛朝廷,无不希望捧着 张献忠 成就大事,自己成为开国功臣,封侯拜相,封妻荫子,并且名垂青史。”
名词
míng cí 解释 ◎ 名词 míngcí(1) [noun;substantive] (2) 表示名称(如人、动物)的词 (3) 除代词外,在句子中用作动词的主语或宾语的词,或是在独立结构中表示名称的词,或是在联系动词后作表语用的词 引用解释 1.术语或近似术语的字眼儿。 丁玲 《杜晚香》:“抗美援朝, 晚香 还不及懂得这个新名词, 李 家的小儿子就报名参军了。” 柳青 《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他要参加农业社,却不知道这个名词。” 2.语法学称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章炳麟 《訄书·订文》:“语言必先名词,次及动词,又次及助动词。” 3.逻辑学称表达三段论法结构中的概念的词。
名词的组词: 名的组词 词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