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的组词
唇齿相依
chún chǐ xiāng yī 解释 ◎ 唇齿相依 chúnchǐ-xiāngyī [be closely related and mutually dependent like the lips and teeth] 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互相依存,关系密切 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 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三国志·魏书·鲍勋传》 引用解释 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两 粤 、 黔 、 鄂 、 江 、 皖 数省,皆与 湖南 唇齿相依。” 朱德 《送朝鲜最高人民代表团归国》诗:“唇齿相依关世运,戚欣与共胜天伦。” 萧乾 《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原因很清楚,他们自身同 中国 的旧秩序是唇齿相依的。” 脣齒相依: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靠。《三国志·魏志·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 吴 蜀 脣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唇枪舌剑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解释 ◎ 唇枪舌剑 chúnqiāng-shéjiàn [cross verbal swords;heated verbal exchange or debate] 以唇作枪,以舌为剑。形容言辞犀利辩论针锋相对 引用解释 形容言辞锋利,争辩激烈。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也曾经略略的赶了一下热闹,在许多唇枪舌剑中,以为那时我发表的所说,倒也不算怎么分析错了的。” 陈毅 《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换唇枪舌剑,议倾坛席。” 脣鎗舌劍:唇如枪,舌似剑。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一折:“凭着我脣枪舌剑定江山。”亦作“ 脣鎗舌剑 ”。 明 王錂 《春芜记·解嘲》:“他要相凌併,故把这脣鎗舌剑陷你在锦阵花营。”
唇舌
chún shé 引用解释 比喻言辞、议论。 唐 元稹 《酬乐天见寄》诗:“前日诗中高盖字,至今唇舌遍 长安 。”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三折:“我这心儿里牵掛处无些,直睡到冷清清宝鼎沉烟灭,明皎皎纱窗月影斜,有甚唇舌。” 清 孙枝蔚 《自怜》诗:“向人唇舌虽然好,在世头颅已可知。”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六:“后来村长问了问情由,费了好大一会唇舌,才给她们调解开。” 脣舌:1.犹口舌。指劝说、争辩、交涉时的言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汉武帝 乳母尝於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 东方朔 , 朔 曰:‘此非脣舌所争。’”《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这番话,姑娘在屋里听了个逼清,算省了 安老爷 的脣舌了。” 2.指毁谤、挑拨的言词。《汉书·陈汤传》:“虽復破絶筋骨,暴露形骸,犹復制於脣舌,为嫉妒之臣所係虏耳。”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遭脣舌之纷罗,独陵晨而孤雊。” 五代 齐己 《行路难》诗之一:“未似是非脣舌危,闇中潜毁平人骨。” 3.比喻口才或议论。《汉书·楼护传》:“ 护 字 君卿 ,为人短小,精辩,议论常依名节,听之者皆竦。与 谷永 俱为五侯上客, 长安 号曰‘ 谷子云 笔札, 楼君卿 脣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杜钦 文辨, 楼护 脣舌。”
唇舌的组词: 唇的组词 舌的组词
反唇相讥
fǎn chún xiāng jī 解释 ◎ 反唇相讥 fǎnchún-xiāngjī [retort;answer back sarcastically;retaliate;bicker with each other;jump down sb.'s throat] 唇:唇舌,代指言语;讥:讥讽。反过来讥讽对方 他反唇相讥地说:“你不能指望每月出十三元的薪饷就能买到所有的基本道德。” 引用解释 受到指责不服气而反过来对对方加以讥讽。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误增不字义》:“於是知不善读书而率臆妄改,皆与古人反脣相讥也。”亦作“ 反唇相讥 ”。 巴金 《秋》一:“‘三妹,你怕什么?我又不会把你嫁给 枚 表弟,’ 觉民 反唇相讥地说。”《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姑娘听出话里带刺,并没反唇相讥。”参见“ 反脣 ”、“ 反脣相稽 ”。
嘴唇
zuǐ chún 解释 ◎ 嘴唇 zuǐchún[lip] 人及其他许多脊椎动物围绕嘴的两片肉质褶之一,在人是发某些音时所不可少的发音器官 上唇 下唇 引用解释 唇的通称。《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鼻子嘴儿倒也端正,只是鼻梁儿塌些,嘴唇儿厚些。” 巴金 《秋》四:“脸色的苍白被脂粉掩盖了,但是眼眶、脸颊和嘴唇都显得很憔悴。”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坚强冷静的 萧队长 ,气得嘴唇直哆嗦。”
嘴唇的组词: 嘴的组词 唇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