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的组词
留有余地
liú yǒu yú dì 引用解释 犹言留馀地。 周恩来 《论统一战线》一:“我们一方面反对这种反动的消极抗战的路线,另一方面还是留有馀地,不关谈判之门。” 老舍 《神拳》第三幕:“凡事都要留有馀地,别死钻牛犄角。”参见“ 留餘地 ”。
立锥之地
lì zhuī zhī dì 解释 ◎ 立锥之地 lìzhuīzhīdì[standing room;a tiny bit of land; land enough which to stick an awl] 形容极小的立足地 贫无立锥之地 引用解释 插立锥尖的地方。极言地方之小。《史记·留侯世家》:“今 秦 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汉书·邹阳传》:“ 舜 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 禹 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隋书·地理志上》:“子弟无立锥之地,功臣无尺土之赏。”
立足之地
lì zú zhī dì 解释 ◎ 立足之地 lìzúzhīdì[foothold;footing] 站脚的地方。比喻容身的地方 反倒被挤得没有立足之地了。——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
陆地
lù dì 解释 ◎ 陆地 lùdì[land;drylamd] 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与海洋的水域形成对照 航行到看不见陆地了 引用解释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有时也除去江河湖泊)的部分。《管子·山至数》:“故币乘马者,布币於国,币为一国陆地之数。谓之币乘马。”《汉书·货殖传》:“故曰陆地牧马二百蹏,牛千蹏角,千足羊,泽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鱼波,山居千章之萩。”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五:“北方水源颇少,陆地沾湿处,宜种此稻。”
陆地的组词: 陆的组词 地的组词
落地
luò dì 解释 ◎ 落地 luòdì(1) [fall to the ground]∶物体落在地上 (2) [be beheaded]∶割下头颅或颈部 人头落地 (3) [be born]∶婴儿出生 呱呱落地 引用解释 1.指婴儿出生。 晋 陶潜 《杂诗》之一:“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新来俺那浑家根前,得了一个小的,可惜落地便死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女儿落地便是别家的人,果非虚语。” 赵树理 《三里湾·有没有面》:“ 永清 劝他说:‘弟兄几个,落地就是几家,迟早还不是个分?’” 2.指物体的下端直达地面。 巴金 《随想录·再访巴黎》:“我打开通阳台的落地窗门。”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这黑大门楼是个四脚落地屋脊起龙的门楼。”如:落地电扇;落地唱机。 3.物体落到地上。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八:“卷卷落地叶,随风走前轩。”《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她把手裡这枝鏢,迎着那枝鏢发出去,打个正着……噹啷啷,两枝鏢双双落地。” 孙景瑞 《红旗插上大门岛》第四章:“一连好像落地的水银,无孔不入。” 4.谓声音停止。 李準 《李双双小传》一:“ 喜旺 话音一落地,大家轰地一声笑起来。”
落地的组词: 落的组词 地的组词
绿地
lǜ dì 解释 ◎ 绿地 lǜdì[green] 城市中绿化植被的空地
绿地的组词: 绿的组词 地的组词
某地
mǒu dì 解释 ◎ 某地 mǒu dì[somewhere] 亦称“某处”,一个不确定或没指名的地方 到法国某地去
某地的组词: 某的组词 地的组词
目的地
mù dì dì 引用解释 想要达到的地方。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七:“目的地还没有达到,中途又生阻梗,实在很烦闷。” 巴金 《人民友谊的事业》:“我们进行访问的时候,好几次‘友协’的秘书长 马纪樵 夫人开她的小车送我到目的地。” 杨朔 《潼关之夜》:“有时乘船,有时坐车,有时步行,他们跋涉在遥远的旅途上,终于到达预定的目的地-- 山西 。”
目的地的组词: 目的组词 的的组词 地的组词
内地
nèi dì 解释 ◎ 内地 nèidì(1) [inland]∶一国或一地区的远离大都市或文化中心的部分 各种深奥的思想家们分别来自纽约市和内地 引导这个美国人离开国外的大城市,到内地去,到乡村小酒店和小旅店去 (2) [up-country]∶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内部 阑入内地。——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landlock]∶内陆国或地方 (4) [interior]∶[洲、国家或王国的]内陆部分 我国的内地 (5) [hinterland]∶位于海岸或其他特定地方的后方之地区 ◎ 内地 nèidì(1) [midland] (2) 在一国内部;远离海岸 (3) 关于内地,属于内地,有内地特征 (4) 周围被陆地所包围或几乎被包围的地方 (5) [inland]∶在国家内部 内地城市 (6) [up-country]∶一国或一地区中心地带 躺在那处的那个内地医院里 内地大壁炉 内地利益的代表们 引用解释 1.王朝京畿以内地区。《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高祖 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皆外接於胡 越 。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 清 钱谦益 《河南按察司分巡河北道副使吴瑞徵授中宪大夫制》:“夫严猛非所以致理;然欲弹压重镇,控 河 北以衞内地,则亦非璅科巽輭之人所能辨也。” 2.距离边疆或沿海较远的地区。《后汉书·袁安传》:“ 光武 招怀南虏,非谓可永安内地,正以权时之筭,可得扞御北 狄 故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节度之立,其初固止于沿边十道耳。自 安禄山 之乱,则内地始置九节度以讨之。” 清 李渔 《奈何天·掳俊》:“咱闻得内地的男子美貌者多,要掳一箇俊雅郎君,带在身边受用。” 3.指国内。 清 林则徐 《拟谕英吉利国王檄》:“凡内地民人,贩鸦片食鸦片者,皆应处死。” 老舍 《二马》第五段五:“ 中国 留 英 的学生也分两派:一派是内地来的,一派是华侨子孙。”
内地的组词: 内的组词 地的组词
盆地
pén dì 解释 ◎ 盆地 péndì[basin] 为山或高地所包围的平地 四川盆地 引用解释 被山或高地围绕着的平地。如: 四川盆地 、 柴达木盆地 等。
盆地的组词: 盆的组词 地的组词
平地
píng dì 解释 ◎ 平地 píngdì[flatland] 高度上无显著变化的陆地 ◎ 平地 píngdì[level the ground] 平整土地 引用解释 1.平坦的地面。《左传·隐公九年》:“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平地尺为大雪。”《史记·吴王濞列传》:“ 吴 多步兵,步兵利险; 汉 多车骑,车骑利平地。”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歇鞍到平地,倏逢 锦城 乐。” 2.平整地面。《论语·子罕》:“譬如平地,虽覆一簣,进,吾往也。” 3.犹言突然;平白无故。 元 无名氏 《十样锦》套曲:“谁想驀然平地浪波生,怎知道祸从天降。”《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 西门庆 ﹞官禄临门,平地做了千户之职,就有如此美事。”《蕙风词话续编》卷二引 明 曹静照 《西江月》词:“鶯儿对对话花梢,平地把人惊觉。” 4.平稳地;稳当地。《朱子全书》卷十六:“如人过得箇关了,便平地行将去。”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二:“拉车可以平地弄个三毛四毛的,作小买卖既要本钱,而且没有准能赚出三餐的希望。”
平地的组词: 平的组词 地的组词
坡地
pō dì 解释 ◎ 坡地 pōdì[hillside fields;sloping fields] 山坡上倾斜的田地 引用解释 山坡上倾斜的田地。
坡地的组词: 坡的组词 地的组词
铺天盖地
pū tiān gài dì 解释 ◎ 铺天盖地 pūtiān-gàidì[blot out the sky and cover up the earth] 来势猛烈,到处都是 暴风雨铺天盖地而来 引用解释 形容来势猛,声势大。 杜鹏程 《年青的朋友·瀚海新歌》:“它把大沙丘一下子卷上天空,然后又铺天盖地地撒下来。” 康濯 《东方红》第七章三:“这两个人……一见面,一谈话,竟好像两把头号炉锤叮当打铁,直打得那又红又热的火星儿铺天盖地乱飞溅。”
人地生疏
rén dì shēng shū 解释 ◎ 人地生疏 réndì-shēngshū[be unfamiliar with the place and the people] 初来乍到,对当地风俗人情、地理环境等很陌生 卑职到此不久,人地生疏,正要合大人讨人呢!——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 引用解释 人事不熟,地方陌生。 鲁迅 《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到得 厦门 ,我投稿就很少了。一者因为相离已远……二者因为人地生疏。” 杨朔 《百花山》:“这么大一座城市,人地生疏,又不明白敌情,要能有个向导多好!”
人杰地灵
rén jié dì líng 解释 ◎ 人杰地灵 rénjié-dìlíng[the birth of heroes brings glory to a place] 谓山川秀丽之处有灵秀之气,能孕育出杰出的人才。也有说杰出人物所生、所到过的地方,地因人而灵秀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 陈蕃之榻。—— 唐· 王勃《滕王阁序》 引用解释 谓杰出人物出生或所至之处,其地亦因而著名。后亦谓杰出的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人杰地灵, 徐孺 下 陈蕃 之榻。”《西湖佳话·葛岭仙迹》:“曾有一异人 葛洪 ,在此岭上修炼成仙,一时人杰地灵,故人之姓,即冒而为岭之姓也。”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六:“有的是国杰豪英,人杰地灵。”
扫地
sǎo dì 解释 ◎ 扫地 sǎodì(1) [sweep the floor]∶用扫帚等清扫地面 (2) [be shorn of…;be dragged in the dust]∶比喻名誉、威信等全部丧失 威信扫地 引用解释 1.打扫地面。《孔子家语·致思》:“於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兔首瓠叶,可以行礼;扫地而祭,可以事天。”《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家人们知道老爷回来,前几天就收拾铺设扫地焚香的预备停妥。” 2.比喻除尽;丢光。《文选·扬雄<羽猎赋>》:“军惊师骇,刮野扫地。” 李善 注:“言杀获皆尽,野地似乎扫刮也。” 宋 费衮 《梁谿漫志·行卷》:“士之自处既轻,而先达待士之风,至此亦扫地矣。” 吴组缃 《山洪》三二:“保长告发了他,使他信誉扫地。” 3.比喻全部,尽数。 南朝 梁简文帝 《答穰城求和移文》:“所以皇略北征,事同拯溺,愍百姓之未安,伤一物之失所。故餘民襁负,扫地来王。”《旧唐书·李百药传》:“及 大业 嗣 文 ,世道交丧,一时人物,扫地将尽。”《明史·孙鑨传》:“其流及於 杨巍 ,至 刘希孟 、 谢廷寀 而扫地尽矣。” 严复 《原强》:“兵连不及周年,公私扫地赤立,举债而外,尚不能无扰閭阎,其财之匱也又如此。”
扫地的组词: 扫的组词 地的组词
沙地
shā dì 引用解释 1.海滨河岸由泥沙淤积成的滩地。《元史·河渠志二》:“八月以来,秋潮汹涌,水势愈大,见筑沙地塘岸,东西八十餘步,造木柜石囤以塞其要处。”《清史稿·食货志一》:“ 乾隆 五十九年巡抚 吉庆 言,沿海沙地滩涨靡常,约十三万三千餘亩,悉令入官,交原佃耕作纳租,永著为例。” 2.含沙多的土地。《新华月报》1952年第8期:“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也有大量的废弃土地,如沙地、碱地、红土地等,经验证明是可以利用的。” 范长江 《中国的西北角》十七:“由 磴口 东北行,沙地渐少, 黄河 冲积平原上,丰腴可爱。”
沙地的组词: 沙的组词 地的组词
山地
shān dì 解释 ◎ 山地 shāndì(1) [mountainous region]∶许多山岭、山谷连绵交错组合而成的地区。高差一般在200米以上,地质复杂 (2) [hilly country]∶多山的地带 (3) [fields on a hill]∶在山上的农业用地 引用解释 1.山上的耕地。 清 吴伟业 《游石公归》诗:“苦辞山地薄,县官责常赋。” 2.多山的地带。
山地的组词: 山的组词 地的组词
圣地
shèng dì 解释 ◎ 圣地 shèngdì(1) [the Holy Land (City) ]∶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如基督教徒称“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徒称“麦加” (2) [shrine]∶指在某方面有特殊意义和作用的地方 革命圣地 (3) [Mecca]∶被当作或引人感兴趣的中心或一项活动的目标地 引用解释 1.神圣的境界。 明 王守仁 《谏迎佛疏》:“一尘不动,弹指之间可以立躋圣地。” 2.指祖国的土地或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及纪念意义的地方。 马君武 《自由》诗:“圣地百年沦异族,夕阳独自弔神州。”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一:“有的北赴革命圣地-- 延安 ,有的则转移到大后方去继续工作。” 徐迟 《三峡记》:“ 北京 ,人民的首都; 北京 ,革命的圣地--不觉我已居住了十一个冬春。” 3.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 耶路撒冷 ,伊斯兰教的 麦加 、 麦地那 等。亦称与某种宗教有关,被其信徒视为神圣的地方。 艾芜 《游成都文殊院有感》:“人烟稠密、街市繁荣的 成都市 内,有一风景优美的佛教圣地-- 文殊院 。”
圣地的组词: 圣的组词 地的组词
胜地
shèng dì 解释 ◎ 胜地 shèngdì[famous scenic spot] 著名的景色宜人的地方 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北方的一个避暑胜地 引用解释 1.制胜的地位、形势。《管子·七法》:“成功立事,必顺於礼义,故不礼不胜天下,不义不胜人。故贤知之君,必立於胜地。”《六韬·战车》:“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凡车之死地有十,其胜地有八。” 2.指形势有利的地方。《新唐书·王承元传》:“ 承元 据胜地为鄣,置守兵千,詔号 临汧城 。”《封神演义》第七一回:“营安胜地,寨背孤虚。” 3.名胜之地。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东望平皋,千里超忽,信 楚 都之胜地。” 明 刘基 《养志斋记》:“ 华亭 在 松江 之滨,胜地冠於 浙 右。” 碧野 《白云·绿树·金花》:“那时, 鸡公山 与 北戴河 、 庐山 被誉为 中国 三大避暑胜地。” 4.美妙的境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卫军 云:‘酒正自引人箸胜地。’”
胜地的组词: 胜的组词 地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