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的组词
荒疏
huāng shū 解释 ◎ 荒疏 huāngshū(1) [neglect]∶没有注意而失礼 我一时的荒疏,未能看见寨主,得罪,得罪!——《小五义》 (2) [absurd;flurried]∶浮躁、荒唐 举止荒疏 (3) [out of practice]∶久未练习;怠惰不勤于学 引用解释 亦作“ 荒疎 ”。 1.指学业、技术因不常习用而致生疏。 宋 陆游 《乞致仕札子》:“记问荒疏,文辞衰退。” 清 李渔 《风筝误·和鹞》:“你不可虚负时光,勤勤做些针指,就是笔砚也不可荒疎。”《红楼梦》第三三回:“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逼淫母婢。” 巴金 《家》十一:“这两三年因为照料 海儿 ,把从前所学的都荒疏了。” 2.荒芜。 元 宫天挺 《七里滩》第三折:“荒疎了俺那柳阴花径,有宾朋来呵谁人出户相迎。”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三折:“急彪各邦踏折了剑菖蒲,见一道小路儿荒疎。” 3.懈怠。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小生目下,身居贫贱,粗无德行,情性荒疎学艺浅。”
荒疏的组词: 荒的组词 疏的组词
人地生疏
rén dì shēng shū 解释 ◎ 人地生疏 réndì-shēngshū[be unfamiliar with the place and the people] 初来乍到,对当地风俗人情、地理环境等很陌生 卑职到此不久,人地生疏,正要合大人讨人呢!——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 引用解释 人事不熟,地方陌生。 鲁迅 《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到得 厦门 ,我投稿就很少了。一者因为相离已远……二者因为人地生疏。” 杨朔 《百花山》:“这么大一座城市,人地生疏,又不明白敌情,要能有个向导多好!”
生疏
shēng shū 解释 ◎ 生疏 shēngshū(1) [unfamiliar]∶不熟悉 咱们初到江北,那真是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姚雪垠《李自成》 (2) [rusty]∶不熟练 他的英语有点生疏了 (3) [not as close as before]∶疏远,关系不亲密 多年不来往,我们的关系生疏了 引用解释 亦作“ 生疎 ”。 1.感情疏远,不亲近。 唐 杜荀鹤 《喜从弟雪中远至有作》诗:“便均情爱同诸弟,莫更生疎似外人。”《红楼梦》第一○八回:“我打量我隔了好此时没来,他们生疏我。” 巴金 《寒夜》五:“他跟她不过分别了一天多,怎么就显得这样生疏了?” 2.粗鲁;粗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以其人不称才试而后惊》:“ 黎逢 气貌山野,及第年,初场后至,便於帘前设席。主司异之,誚其生疎,必谓文词称是;专令人伺之,句句来报。”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李邕 如乍富小民,举动屈强,礼节生疏。” 3.荒疏,不熟练。 宋 王禹偁 《贺范舍人再入西掖》诗:“红药编章应感动,紫泥封检未生疎。”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你怪我依旧拈音乐……我怎肯生疏了絃上手。”《说岳全传》第六回:“大哥,小弟们文字武艺尽生疏了,将来怎好去取功名?” 巴金 《秋》十八:“他许久不划船了,拿起桨来,觉得十分生疏。” 4.不熟悉;不熟悉的。 唐 唐彦谦 《寄蒋二十四》诗:“禪门澹泊无心地,世事生疎欲面墙。” 宋 陆游 《闲意》诗:“学经妻问生疏字,尝酒儿斟瀲灧盃。” 清 黄景仁 《鹊踏枝·鹧鸪》词:“管甚行人行不得,谁是哥哥?慢唤生疏客。” 曹禺 《雷雨》第三幕:“外面人地生疏,在这儿 四凤 有邻居 张大婶 照应她,我自然不带她走。”
生疏的组词: 生的组词 疏的组词
疏导
shū dǎo 解释 ◎ 疏导 shūdǎo(1) [dredge] (2) 使淤塞的水流或阻塞的道路畅通 疏导交通 疏导乘客 (3) 也比喻开导、打通人的思想 疏导思想 引用解释 亦作“ 疏道 ”。 1.清理水道,使之畅通。《后汉书·和帝纪》:“隄防沟渠,所以顺助地理,通利壅塞……刺史、二千石其随宜疏导。”《新唐书·薛平传》:“始, 河 溢 瓠子 ,东泛 滑 ,距城纔二里所。 平 按求故道出 黎阳 西南……乃籍民田所当者易以它地,疏道二十里,以釃水悍。”《朱子语类》卷二十:“正如疏导沟渠,初为物所壅蔽,才疏导得通,则水自流行。”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二:“不察天地之气,不明水土之性,不考支干之形势,尚足语疏导、辨方略乎?” 2.泛指疏通引导。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古方治暑无他法,但用辛甘发散疏导,心气与水流行,则无能害之矣。” 李大钊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他以毕生的精力,把 中国 民族革命种种运动,疏导整理,溶解联合,以入于普遍的民众革命的正轨。”
疏导的组词: 疏的组词 导的组词
疏忽
shū hū 解释 ◎ 疏忽 shūhu[carelessness;overlook] 粗心大意 疏忽就可能造成事故 引用解释 亦作“疎忽”。 1.忽略;不留意。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元史》:“《元史》之成,虽不出於一时一人,而 宋 ( 宋濂 ) 王 ( 王禕 )二公与 赵君 ( 赵壎 ),亦难免於疏忽之咎矣。”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五:“他只觉得这是一个关键,却因自己的疏忽而轻轻滑过了。” 2.轻率;随便。 清 冯桂芬 《潘母张太夫人墓志铭》:“刑官关係人命,勿恃律例熟,疏忽致貽悔。” 清 钮琇 《觚賸·观人之法》:“盖人未有意气傲慢,举动疎忽,而能成大器、享大名者也。”《红楼梦》第五五回:“众媳妇们方慢慢的安分回事,不敢如先前轻慢疏忽了。”
疏忽的组词: 疏的组词 忽的组词
疏忽大意
shū hū dà yì 解释 ◎ 疏忽大意 shūhu-dàyì[neglectful] 经常不集中注意力的,粗心的 告诉护士,手术中万万不可疏忽大意
疏漏
shū lòu 解释 ◎ 疏漏 shūlòu[slip] 疏忽遗漏 计划匆促拟成,难免有疏漏之处 引用解释 亦作“踈漏”。 1.粗略错漏;疏忽缺失。《南齐书·王晏传》:“ 晏 每以疎漏被上呵责,连称疾久之。”《旧唐书·李淳风传》:“今灵臺候仪,是 魏 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 明 宋濂 《进<元史>表》:“况往牒舛譌之已甚,而他书参考之无凭,虽竭忠勤,难逃疎漏。” 茅盾 《夜半偶记》:“偶然想起,率尔命笔,疏漏必多,聊供当事者参考而已。” 2.轻率,不谨严。《法苑珠林》卷八引 晋 干宝 《搜神记》:“后人怪问,漏泄其事; 玉女 遂便求去,云:‘我,神人也。虽与君交,不愿人见;而君性疎漏。’” 3.破漏,破敝。 宋 苏轼 《乞降度牒修北岳庙状》:“自 熙寧 间,因守臣 薛向 奏请,止曾完葺正殿,自餘诸殿及廊廡门宇墙垣,久已疎漏破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 士衡 所得縑帛藉船底。”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这庙如此疏漏,不待倒也,如之奈何?” 4.泄露;走漏。《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我和你日间演习,必致疏漏,不是耍处。”粤剧《搜书院》第四场:“只怕仁兄不会走壁飞檐,难入镇台府上,又防万一疏漏,那时反误小姑娘。” 5.引申为脱逃。 清 林则徐 《谕准通行三板仍将奸商扣留》:“该 李倅 、副将等,务必认真查验,毋任含混疏漏,致干重咎外,合行諭飭。”
疏漏的组词: 疏的组词 漏的组词
疏散
shū sàn 解释 ◎ 疏散 shūsàn(1) [disperse]∶把集中的或稠密的分散开 疏散人口 (2) [scattered]∶稀疏而分散;疏落 这一带比较荒凉,只有些疏散的村落 引用解释 亦作“疎散”。亦作“踈散”。 闲散;放达不羁。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白岸亭》诗:“荣悴迭去来,穷通成休戚。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 唐 皎然 《杂兴》诗之六:“疏散遂吾性,栖山更无机。” 清 宋曹 《题李镜月游七星岩图》诗:“披图发长啸,翛然乐疏散。”《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柳耆卿 却是踈散的人,写过词,丢在一边了,那里还放在心上。” 郁达夫 《迟桂花》:“我哩,本来也已经入了中年了,百事原都看得很穿,又加以这十几年的疏散和无为,觉得在这世上任你什么也没甚大不了的事情。” 亦作“疎散”。亦作“踈散”。 1.分散;离散。 唐 骆宾王 《畴昔篇》:“宾阶客院常踈散,蓬径柴扉终寂寞。自有林泉堪隐栖,何必山中事丘壑?” 唐 吴士矩 《饮后献时相》诗:“一夕心期一种欢,那知疏散负杯盘。” 宋 柳永 《浪淘沙》词:“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2.疏落;稀疏。 唐 杜甫 《太平寺泉眼》诗:“招提凭高冈,疏散连草莽。” 高士其 《天的进行曲》:“天空就是疏散的天体,天体就是密集的天空。” 3.排遣;发散。 唐 杜甫 《白沙渡》诗:“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疎散。”《红楼梦》第十九回:“不过偶感风寒,吃一两剂药疏散疏散就好了。” 冰心 《庄鸿的姊姊》:“待要痛哭一场,稍泄我心中的悲痛,但恐怕又增加祖母和叔叔的难受,只得走出来疏散。” 4.使松动;活动。《红楼梦》第七五回:“ 贾母 道:‘天天打扫,况且是极平稳的宽路,何不疏散疏散筋骨也好?’” 5.使人或物散开。 邹韬奋 《英勇抗战三年中的五一节》:“即在大后方,也不是密集于城市,而是以疏散各地的姿态出现。”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一:“一切公私机关或个人已经加紧在疏散了。”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一章:“还有人主张先把车辆向后疏散免遭空袭的。”
疏散的组词: 疏的组词 散的组词
疏松
shū sōng 解释 ◎ 疏松 shūsōng(1) [loosen]∶使松散 疏松土壤 (2) [loose]∶松散 土质疏松 引用解释 宽松;松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三节:“ 西晋 士族,生活是优裕的,礼法的束缚是疏松的。” 华山 《山中海路》:“陡坡上的风化岩石太疏松,站不住脚。”
疏松的组词: 疏的组词 松的组词
疏通
shū tōng 解释 ◎ 疏通 shūtōng(1) [dredge]∶清除阻塞,使水流或交通畅通 疏通田间的排水沟 (2) [mediate between two parties]∶调解双方的争执;消除相互隔阂 引用解释 亦作“踈通”。 1.通达。《礼记·经解》:“疏通知远,《书》教也。”《史记·五帝本纪》:“﹝ 顓頊 ﹞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汉书·匡衡传》:“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餘,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於大察,寡闻少见者戒於雍蔽。” 宋 司马光 《为庞相公让官表》:“臣识昧疎通,学非殫洽。” 章炳麟 《检论·订孔下》:“故疏通知远者恕,文理密察者忠。” 2.俊爽;爽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康 ( 嵇康 )子 绍 ,清远雅正; 涛 ( 山涛 )子 简 ,疎通高素。”《晋书·王濬传》:“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周书·梁臺传》:“ 臺 性疎通,恕己待物。至於蒞民处政,尤以仁爱为心。” 3.疏浚;开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河 出 孟门 之上,大溢逆流…… 大禹 疏通,谓之 孟门 。”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 唐 时, 黄河 不闻有决溢之患……而 汴河 亦不闻疏通之事。”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且又建闸疏通一切沟洫渠堰。” 4.引申为沟通,关说。《孽海花》第二一回:“不言 唐卿 出了 龚 府,去托 袁尚秋 疏通 杨越常 的事。” 老舍 《茶馆》第三幕:“官方上疏通好了没有?” 5.贯通;流通;畅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沽水》:“ 沽水 又南出峡,夹岸有二城,世谓之 独固门 ,以其藉险凭固,易为依据,巖壁升耸,疎通若门,故得是名也。” 宋 苏舜钦 《谘目三》:“方今之急,莫急於货财。主计者十餘年来相习其弊,不务经久疏通之术。” 清 史致谔 《禀左宗棠》:“现在 杭 省克復,道路疏通。” 亦作“踈通”。 剖析阐释。《汉书·儒林传·孟喜》:“ 喜 好自称誉,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诈言师 田生 且死时枕 喜 厀,独传 喜 ,诸儒以此耀之。同门 梁丘贺 疏通证明之,曰:‘ 田生 絶於 施讎 手中,时 喜 归 东海 ,安得此事?’” 颜师古 注:“疏通,犹言分别也。” 唐 杜甫 《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诗:“兵法五十家,尔腹为篋笥。应对如转丸,疏通略文字。”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彼其推明心术之微,剖析义利之辨,而斟酌时中之权,委曲疏通,多先儒之所未到,斯固有功矣。” 清 黄宗羲 《<易学象数论>序》:“世儒过视象数,以为絶学,故为所欺。余一一疏通之。” 章炳麟 《文学说例》:“拾遗苴漏,发为凡例,疏通古文,固后学之任也。”
疏通的组词: 疏的组词 通的组词
疏远
shū yuǎn 解释 ◎ 疏远 shūyuǎn[stand off] 关系、感情不亲近,冷淡 她的孩子们和她疏远了 引用解释 亦作“疎远”。 1.不亲近;关系上感情上有距离。《荀子·仲尼》:“主疏远之,则全一而不倍。”《北齐书·上洛王思宗传》:“昵近凶狡,疏远忠良。”《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李白 情知被 高力士 中伤,天子存疎远之意,屡次告辞求去。” 茅盾 《一个女性》六:“亲戚故旧,早已疏远。” 2.指不亲近的人。《商君书·修权》:“故赏厚而信,刑重而必,不失疏远,不违亲近,故臣不蔽主,而下不欺上。”《史记·乐毅列传》:“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説,不察疏远之行,故敢献书以闻。” 宋 叶适 《祭郑景元文》:“取於疎远,谁不亲近!” 明 张居正 《祭张龙湖阁老文》:“今天子拔之於疏远之中,而置诸左右,公之知故,莫不为公喜。” 3.迂阔;不切实际或不着边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伊水》:“余谓 京 ( 京相璠 )论疏远,未足为证,无如 虔 ( 服虔 )説之指密矣。” 宋 陆游 《拟上殿札子》:“如其屈万乘之尊,躬日昃之劳,顾於疏远之言无大施用,姑以天地之度容之而已,是独言者一身之幸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于鹄》:“有诗甚工,长短间作,时出度外,纵横放逸,而不陷於疎远,且多警策云。” 4.谓文字简短而意境超远。 王国维 《人间词话删稿》三三:“余谓 北宋 词亦不妨疏远。若 梅溪 以降,正所谓切近的当、气格凡下者也。” 5.遥远。《隋书·天文志中》:“尾九星,后宫之场,妃后之府……疎远,后失势。” 6.引申为迥异,差距大。 宋 叶适 《徐德操<春秋解>序》:“﹝ 孔子 ﹞又曰:‘ 齐景公 有马千駟,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 伯夷 、 叔齐 饿於 首阳 之下,民到於今称之。’盖其节目疏远如此。” 7.疏淡超逸。《北史·序传·李仲举》:“白晳美鬚眉,高简宏达,风调疏远。博涉经史,不守章句业。” 冰心 《寄小读者》九:“秋风中的枯枝,丛立在湖岸上,何等疏远!”
疏远的组词: 疏的组词 远的组词
稀疏
xī shū 解释 ◎ 稀疏 xīshū[thin] 宽松;不稠密 一片稀疏的树木 引用解释 亦作“ 稀疎 ”。 1.不稠密。《后汉书·庞参传》:“ 三辅 山原旷远,民庶稀疏,故县丘城,可居者多。” 五代 齐己 《寒节日寄乡友》诗:“原野稀疏雨,江天冷澹霞。” 郭沫若 《行路难》上篇一:“浅黄的沙地上长着些发一样的稀疏的青草。” 2.犹言冷落,疏远。 元 季子安 《粉蝶儿·题情》套曲:“这些时稀疎了诗宾和这酒朋,闷来时与谁同。”
稀疏的组词: 稀的组词 疏的组词
志大才疏
zhì dà cái shū 解释 ◎ 志大才疏 zhìdà-cáishū[have great ambition but little talent] 立志远大而能力低下 从小就要扎扎实实,不要志大才疏,贻误终生 引用解释 谓志向大而能力低。语本《后汉书·孔融传》:“ 融 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宋 苏轼 《扬州到任谢表》之一:“志大才疏,信天命而自遂;人微地重,恃圣眷以少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孔北海 志大才疏,终於被难。” 鲁迅 《书信集·致陈濬》:“弟在 广州 之谈 魏 晋 事,盖实有慨而言。志大才疏,哀 北海 之终不免也。” 陈白尘 《大风歌》第三幕:“ 吕种 志大才疏, 吕平 则胆小如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