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的组词
敌我矛盾
dí wǒ máo dùn 解释 ◎ 敌我矛盾 dí-wǒ máodùn[contradictions between ourselves and the enemy] 敌对阶级之间由于根本利害冲突而产生的矛盾
基本矛盾
jī běn máo dùn 引用解释 规定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本质,并规定和影响这个过程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的矛盾。 刘少奇 《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内部,是存在着矛盾和斗争的,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因素和趋势与资本主义的因素和趋势之间的斗争……这就是在消灭帝国主义势力及封建势力以后,新 中国 内部的基本矛盾。”
阶级矛盾
jiē jí máo dùn 引用解释 指因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产生的阶级之间的矛盾。主要指剥削阶级和劳动阶级(如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因根本利害冲突而产生的矛盾。这类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在特殊条件下,也可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如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劳动阶级(如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阶级差别,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矛盾
máo dùn 解释 ◎ 矛盾 máodùn(1) [contradiction] (2) 矛和盾,比喻言行自相抵触 矛盾百出 (3) 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 引用解释 1.见“ 矛楯 ”。 2.特指以文词相辩难。 南朝 梁 何逊 《西州直示同员》诗:“矛盾交为论,光璧带成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争解元》:“会郡中有宴, 乐天 讽二子(指 张祜 、 徐凝 )矛盾。”按,同书卷十二有“矛盾”一目,所记皆当时文士以诗句互相指责非难之事。 3.犹屏障。《宋书·萧景传》:“羣 蛮 悉渡 汉水 来降。议者以 蛮 累为边患,可因此除之。 景 曰:‘穷来归我,诛之不祥。且 魏 人来侵,每为矛盾,若悉诛 蛮 ,则 魏 军无碍,非长策也。’” 4.违抗。 明 王錂 《春芜记·忤奸》:“想着我宠冠臣邻,我屈指朝中半从顺,怪伊行敢相矛盾。” 5.哲学名词。在唯物辩证法中,即对立统一,指事物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 6.逻辑名词。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
矛盾的组词: 矛的组词 盾的组词
矛头
máo tóu 解释 ◎ 矛头 máotóu[spearhead] 矛的尖端,比喻攻击的锋芒 有正义感的作家应该把攻击的矛头指向敌人 引用解释 矛的尖端。常用以喻攻击时所指的方向。如:他在写作中常把讽刺的矛头对准那些坏人坏事。
矛头的组词: 矛的组词 头的组词
内部矛盾
nèi bù máo dùn 引用解释 1.哲学概念。事物内部所固有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 2.“ 人民内部矛盾 ”的省称。
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 解释 ◎ 自相矛盾 zìxiāng-máodùn(1) [paradox;a self-contradictory;be mutually conflicting] 典出《韩非子》,某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矛和盾都是最好的,当问及“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如何”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 明显的自相矛盾 (2) [inconsequence]∶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 随着他越来越自相矛盾,斯特恩的文雅的、流畅的文风就消失了 引用解释 1.《韩非子·难一》:“ 楚 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魏书·儒林传·李业兴》:“ 业兴 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见卿録 梁主 《孝经义》亦云上圆下方,卿言岂非自相矛盾!’” 唐 杨炯 《公卿以下冕服议》:“今三品乃得同王之毳冕,而三公不得同王之袞名,岂惟颠倒衣裳,抑亦自相矛盾,此又不经之甚也!”《红楼梦》第一回:“更可厌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 毛泽东 《论持久战》一○九:“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土地于后,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些英勇战斗者的血,不是白流了吗?这是非常不妥当的发问。” 2.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今二宫危逼,猾寇滔天,臣子当戮力同心,岂可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