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心情的词语
兴高采烈
xìng gāo cǎi liè 引用解释 亦作“ 兴高彩烈 ”。 语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 叔夜 儁侠,故兴高而采烈。”此谓旨趣高超,言辞犀利。后以“兴高采(彩)烈”形容兴致高,情绪旺盛。 鲁迅 《准风月谈·华德焚书异同论》:“这里的黄脸干儿们,也听得兴高彩烈。” 曹禺 《日出》第二幕:“他总是兴高采烈地笑。”
幸运
xìng yùn 解释 ◎ 幸运 xìngyùn(1) [good fortune]∶好运气 (2) [chance]∶意外的好机会 取决于幸运胜于取决于技巧的一些游戏被用来作为赌博 引用解释 1.好运气;出乎意料的好机会。 鲁迅 《南腔北调集·祝<涛声>》:“我想,那幸运而且也是缺点之处,是在总喜欢引古证今,带些学究气。”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那末,我们的相遇,我希望是算为你的幸运。” 茅盾 《春蚕》三:“这些幸运的人儿惟恐看了 荷花 他们一眼或是交谈半句话就传染了晦气来!” 2.幸福,称心如意。 闻捷 《海燕》:“啊!和这样的人面对面坐着,听他叙说自己的故事,你能不感到幸运和愉快吗?”
幸运的组词: 幸的组词 运的组词
幸灾乐祸
xìng zāi lè huò 解释 ◎ 幸灾乐祸 xìngzāi-lèhuò[schadenfreude;be glad when sb. is in difficulty;take pleasure in other's misfortune] 对别人遭遇的灾祸感到高兴 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闱,幸灾乐祸、首为逆乱。——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引用解释 对他人遭遇灾祸感到高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閫,幸灾乐祸,首为逆乱……此皆陷身灭族之本也。”如:别人遇到不幸,可千万不能幸灾乐祸啊。 同“ 幸灾乐祸 ”。 对别人遭受灾祸感到高兴。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湖南省城饥民焚毁巡抚衙门及教堂学堂》:“ 湘 省顽旧之士,对於是变,颇存倖灾乐祸之意。”
兴致勃勃
xìng zhì bó bó 解释 ◎ 兴致勃勃 xìngzhì-bóbó[merry;sprightly;feel a surge of exhilaration] 形容兴头很高 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岂无看文巨眼?”——清· 李汝珍《镜花缘》 引用解释 兴致很高的样子。 鲁迅 《呐喊·社戏》:“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么公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 冯德英 《苦菜花》第十章:“ 嫚了 兴致勃勃地跑过来。”
兴致勃勃的组词: 兴的组词 致的组词 勃的组词
心慌
xīn huāng 解释 ◎ 心慌 xīnhuāng(1) [be flustered]∶内心发慌 (2) [(of the heart) palpitate] 〈方〉∶心悸 引用解释 1.心急慌张。《水浒传》第四十回:“小人一时心慌,要赶程途,因此不曾看得分晓。” 2.惊慌,害怕。《水浒传》第三九回:“主人心慌,便叫酒保、过卖都向前来救他。” 茅盾 《子夜》四:“ 何营长 亲口告诉我的。他也刚得了密报,而且--好像 何营长 也有点心慌。” 3.一种病态。发病时心中颤抖不能自持。《儒林外史》第五四回:“我这病一发了,不晓得怎的,就这样心慌。”
心慌的组词: 心的组词 慌的组词
心花怒放
xīn huā nù fàng 解释 ◎ 心花怒放 xīnhuā-nùfàng[burst with joy;be highly delighted;be wild with joy] 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只他这一番言语举动,便把个大舅爷骗得心花怒放。——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引用解释 1.比喻心情极其舒畅、愉快。《孽海花》第九回:“ 雯青 这一喜,直喜得心花怒放,意蕊横飞,感激夫人到十二分。” 礼平 《晚霞消失的时候》第二章:“我顿时心花怒放,差点从座位上跳起来。” 2.形容文思迸发。 陶曾佑 《中国文学之概论》:“故心花怒放,髓海难枯,而杰构鸿篇,大率超群出类。”
心急如焚
xīn jí rú fén 引用解释 形容极为焦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七回:“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里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范乃仲 《小技术员战服神仙手》:“ 刘昆仓 心急如焚,恨不能一步到司令部报到。”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六章:“ 李自成 心急如焚,只觉得树木伐得太慢。”
心旷神怡
xīn kuàng shén yí 解释 ◎ 心旷神怡 xīnkuàng-shényí[pleasant;be carefree and joyous;relax and happy] 心胸旷达,精神愉快 又登海天阁,见万顷银涛,千山削翠,心旷神怡。——清· 陈忱《水浒后传》 引用解释 心境开旷,精神愉悦。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老爷这件事作的来好不心旷神怡,一觉安稳好睡。” 峻青 《秋色赋·张玉生》:“一会儿如行云流水,令人心旷神怡;一会儿又如狂风暴雨,使人感情激荡。”
心满意足
xīn mǎn yì zú 解释 ◎ 心满意足 xīnmǎn-yìzú[content;be perfectly satisfied] 形容称心如意,十分满足 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水浒传》 引用解释 称心如意,十分满足。 宋 吕祖谦 《晋论》中:“君臣上下,自以为 江 东之业为万世之安,心满意足。”《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徽 商认做自己女儿,不争财物,反赔嫁装,只贪个纱帽往来,便自心满意足。”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会儿 大水 心里想: 小梅 真不错,要是娶她作媳妇,我这一辈子可就心满意足啦!”亦作“ 心满愿足 ”。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四二出:“我们得那女儿在此,真个心满愿足。” 元 贯云石 《斗鹌鹑·佳偶》套曲:“见他眉来眼去,俺早心满愿足。”
心平气和
xīn píng qì hé 解释 ◎ 心平气和 xīnpíng-qìhé[peace] 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 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宋· 程颐《明道先生行状》 ◎ 心平气和 xīnpíng-qìhé[cool it;be even-tempered and good-humoured] 抑制或重新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平静下来 只要大家心平气和——把心收回来,一切事情就差不多接近正常了 引用解释 1.心情不急躁,态度温和。 宋 程颐 《明道先生行状》:“ 荆公 与先生虽道不同,而尝谓先生忠信。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姑娘这段话,説了个知甘苦,近情理,并且説得心平气和,委屈婉转。”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 周大勇 觉着, 张培 这样谦逊、沉静、诚挚的性情挺好,连最毛躁的人见了他,也会心平气和。” 2.谓身心安宁。 金 王若虚 《复之纯交说》:“吾病始兆,悟而药之,治养以方……行之期月,乃復其常,心平气和,百邪不攻,乃愈而康。”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我很好,一切心平气和,眠食俱佳,可勿念。”
心情舒畅
xīn qíng shū chàng 解释 ◎ 心情舒畅 xīnqíng-shūchàng[east-windy;enjoy ease of mind] 无忧无虑的,无所恐惧的
心如刀割
xīn rú dāo gē 引用解释 比喻伤心痛苦之极。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一折:“待着些麤糲,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玉郎 听説打着 慧娘 ,心如刀割。”《镜花缘》第三四回:“﹝ 林之洋 ﹞一时想起妻子,心如刀割,那眼泪也不知流过多少。”
喜怒哀乐
xǐ nù āi lè 解释 ◎ 喜怒哀乐 xǐ-nù-āi-lè (1) [pleasure,anger,sorrow and joy]∶指高兴、愤怒、悲哀和快乐这四种感情 喜怒哀乐,虑叹变热。——《庄子·齐物论》 (2) [the passions]∶泛指人的各种不同感情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礼记·中庸》
欣慰
xīn wèi 解释 ◎ 欣慰 xīnwèi[be gratified] 内心满意并感到宽慰 引用解释 喜悦而宽慰。 晋 王羲之 《杂帖三》:“荒民惠怀,最要也,甚以欣慰。” 宋 苏轼 《答曾子宣书》:“伏审履兹秋凉,台侯万福,欣慰之极。”《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王夫人 听见他这番光景,那一种欣慰之情,更不待言了。” 巴金 《复仇集·爱的摧残》:“她对我含笑说,脸上现出欣慰的表情。”
欣慰的组词: 欣的组词 慰的组词
欣喜
xīn xǐ 解释 ◎ 欣喜 xīnxǐ[glad;joyful] 欢喜,高兴 欣喜与沮丧的交替出现 引用解释 欢喜,高兴。《左传·哀公二十年》:“诸 夏 之人,莫不欣喜。” 南朝 宋 鲍照 《转常侍上疏》:“欣喜感悦,不敢伪让。”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我使 黄文 持书去请 关公 ,欣喜许今日赴会, 荆 襄 地合归还俺 江 东。” 蒋光慈 《乡情》诗:“今朝朋友提起 黄牛 的名字,不禁令我发生无限的欣喜。”
欣喜的组词: 欣的组词 喜的组词
欣喜若狂
xīn xǐ ruò kuáng 解释 ◎ 欣喜若狂 xīnxǐ-ruòkuáng[rejoice;delight;exult;be wild with joy] 喜欢得像发了狂。形容高兴到极点 当清朝政府假意宣布预备立宪的时候,他们欣喜若狂,积极组织立宪政党,准备回国去做 清朝的立宪功臣。—— 吴玉章《辛亥革命》 引用解释 形容高兴至极点。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当 清 朝政府假意宣布预备立宪的时候,他们欣喜若狂,积极组织立宪政党,准备回国去做 清 朝的立宪功臣。”
心有余悸
xīn yǒu yú jì 解释 ◎ 心有余悸 xīnyǒuyújì[have a lingering fear;have terror in one's heart;with unforgotten trepidition] 指经历一场危险之后,事后想起还会心跳 那次事故现在想来还是心有余悸 引用解释 事过以后,心里还感到恐惧。 峻青 《海啸》序幕四:“ 张景佐 叹了口气,低下头来,想起他不久前对 昌潍 地区的一次进攻差一点儿全军覆没的情况,兀自心有馀悸。”
心猿意马
xīn yuán yì mǎ 解释 ◎ 心猿意马 xīnyuán-yìmǎ[restless and whimsical;be fanciful and fickle;in a capricious and jumpy wood] 原为佛教用语。以猿腾马奔比喻凡心无常、无定而又多变。后用以比喻心思不专,变化不定 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又双》 引用解释 比喻人的心思流荡散乱,如猿马之难以控制。亦指这种流荡散乱难以控制的心神。《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宋 道潜 《赠贤上人》诗:“心猿意马就覊束,肯逐万境争驰驱。”《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那婆娘心猿意马,按捺不住。”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十八:“ 潘汉五 和 翁静闲 两个人,心猿意马地忙得丢三忘四。”参见“ 心猿 ”。
心悦诚服
xīn yuè chéng fú 解释 ◎ 心悦诚服 xīnyuè-chéngfú[be completely convinced] 由衷地信服或佩服 独亮之于门下,心悦诚服而未尝自言,丞相亦不得而知之。—— 宋· 陈亮《与王季海丞相书》 引用解释 真心诚意的服从或佩服。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 孔子 也。” 宋 陈亮 《与王季海丞相书》:“独 亮 之於门下,心悦诚服而未尝自言,丞相亦不得而知之。” 明 刘基 《郁离子·枸橼》:“若曰:非心悦诚服而出不得已,乃欲使之治吾国,徇吾事,则 尧 舜 亦不能矣。”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五章一:“我对于 周公 向来是心悦诚服的。他思考事物的周密有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有如电火行空,而他一切都以献身的精神应付,就好像永不疲劳。”
胸有成竹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解释 ◎ 胸有成竹 xiōngyǒu-chéngzhú[to have a well-thought-out plan beforehand;have a card up one's sleeves;have a contrivance ready] 胸有成算。比喻作事之先已有成算在胸 岂知皮匠胸有成竹,早把火刀、火石摸在手中,一敲就着。——清· 李绿园《岐路灯》 引用解释 宋 苏轼 《文与可画篔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鶻落,少纵则逝矣。” 宋 晁补之 《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诗:“ 与可 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后以“胸有成竹”比喻作事之先已有成算在胸。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胸有已成之竹,山无难劈之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但是看 承辉 的神情,又好像胸有成竹一般。” 苏曼殊 《绛纱记》:“余鞠躬谢不敏,不知余舅父胸有成竹矣。” 峻青 《海啸》第三章:“ 老宫 相信,这件事, 大老姜 早在他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就深思熟虑过了,而且已经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