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反义词的词语
化险为夷
huà xiǎn wéi yí 解释 ◎ 化险为夷 huàxiǎnwéiyí[turn danger into safety;come out safely from danger] 化险阻为平易。亦指转危为安 引用解释 化险阻为平易;转危为安。 清 义水 《富尔敦发明轮船弹词》:“除非将船用铁做,驾用机器不用人,方才千妥并百稳,化险为夷不受惊。”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实录》:“予于是得以化险为夷。”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一章:“现在,刚刚挖墙越狱的 梁永生 ,为了掩护阶级兄弟们化险为夷安全脱身,他只身一人又被敌人围在这座粉坊里。”
虎头蛇尾
hǔ tóu shé wěi 解释 ◎ 虎头蛇尾 hǔtóu-shéwěi(1) [in like a lion,out like a lamb]∶装着虎头,拖着蛇尾。比喻为人诡诈,言行不一 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不是我节外生枝,囊里盛锥,谁著你夺人爱女,逞己风流,被咱都知。——《元曲选·李逵负荆》 (2) [top-heavy;fine start and poor finish]∶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抒情作品中的思想性往往虎头蛇尾 引用解释 比喻做事起初声势浩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麵搬兴废,转背言词説是非,这厮狗行狼心,虎头蛇尾。”《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安老爷 早打定了一个主意,无论拚着自己,淘乾心血,讲破唇皮,总要把这姑娘成全到安富尊荣,称心如意,总算这桩事作得不落虎头蛇尾。”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那篇文章,因为不能一直写下去,又难以逞心而谈,真弄得虎头蛇尾,开初原想大发议论,但几天以后,竟急急的结束了。”
呼吸
hū xī 解释 ◎ 呼吸 hūxī(1) [breathe;respire]∶机体和组织与周围环境交换气体;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2) [breath;respiration]∶机体和组织与周围环境交换气体的过程;肺吸气和呼气动作的全过程 引用解释 1.呼气和吸气,是生物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活动。《素问·平人气象论》:“ 岐伯 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人副天数》:“鼻口呼吸,象风气也。” 宋 苏轼 《广慧禅师真赞》:“堂堂 总公 ,僧中之龙,呼吸为云,噫欠为风。”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一直到呼吸已有些急促,他才懒懒的爬上来。” 2.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成玄英 疏:“斯皆导引神气,以养形魂,延年之道,驻形之术。”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得道之士,呼吸之术既备,服食之要又该。” 唐 温庭筠 《秋日》诗:“沉机日寂寥,葆素常呼吸。”引申指长生、长寿。 明 徐渭 《代贺严公生日启》:“年高德劭,永调 伊 傅 之盐梅;主圣臣贤,远迈 乔 松 之呼吸。” 3.一呼一吸,顷刻之间。《孔丛子·论势》:“ 齐 楚 远而难恃, 秦 魏 呼吸而至,舍近而求远,是以虚名自累而不免近敌之困者也。”《晋书·郗鉴传》:“决胜负於一朝,定成败於呼吸。” 4.比喻轻而易举。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方 介甫 ( 王安石 )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 清 恽敬 《国子监生钱君墓志铭》:“君从叔父 文敏公 维城 享大名,呼吸可致人青云。” 5.犹呼应。 清 梁章鉅 《浪跡丛谈·苏斋师说杜诗》:“《咏桃树》一首……中四句乃指往日言之。‘旧’字‘非’字,正相呼吸。”参见“ 呼应 ”。 6.喻指诵读。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八:“﹝ 南中丞 ﹞转 黔 南经略使,大更风俗,凡是谿坞,呼吸文字皆同 秦 汉 之音。” 7.犹吞吐。形容气盛势大。 唐 李白 《经乱离后书怀赠韦太守良宰》诗:“君王弃 北海 ,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 燕然 可摧倾。” 明 宋濂 《国朝名臣序颂·廉希宪》:“天啟景运,挺生人豪。豹略龙韜,呼吸风涛。” 8.吸入;摄取。《尚书大传》卷一下:“阳盛则吁荼万物而养之外也,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 郑玄 注:“吁荼,气出而温;呼吸,气入而寒。”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鸞凤……呼吸阳露,旷旬不食。” 9.招致;汲引。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项王 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 江 东。” 唐 元稹 《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宰相 段文昌 在 蜀 时,爱君之磊落善呼吸人,遂相奏天子,以君为殿中侍御史、 银州 长史、知刺史事。” 10.声气;讯息。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定海水操》:“水操用大战船……往来如织,舳艫相隔,呼吸难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 金 又广结纳,即千里外呼吸亦相通。” 鲁迅 《集外集拾遗·<不走正路的安得伦>小引》引 珂刚 《伟大的十年的文学》:“他吐着革命的呼吸,而同时也爱人生。” 11.指呼出的空气。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大清早出来,人们的呼吸在寒冷的空气里凝成乳白色的热气。”
呼吸的组词: 呼的组词 吸的组词
假公济私
jiǎ gōng jì sī 引用解释 借公家的名义或力量谋取私人的利益。《朱子语类》卷一三六:“ 太宗 ( 唐太宗 )诛 建成 比於 周公 诛 管 蔡 ,只消以公私断之。 周公 全是以 周 家天下为心, 太宗 则假公义以济私欲者也。”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明 董传策 《论严嵩欺君误国疏》:“他如筑堡修城之费, 嵩 皆假公济私,而献諂者又甘为侵润。”《清史稿·兵志四》:“於是帮办人员假公济私,百端纷扰。” 茅盾 《动摇》二:“攻击我的 倪甫庭 ,去年私卖 日 货,被我查出,扣留他三包糖,以此恨我,今天他假公济私,来捣乱来了。”亦作“ 假公营私 ”。《元典章·礼部一·进表》:“照得近年以来,在外诸司不详站赤生受指,以进表为由,假公营私,滥行给驛。”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一:“何谓‘摘疵’,求言既切,则言者必多,言之既多,则岂能尽善,甚而假公营私,饰词希进,未俗之弊,何所不有。” 臧克家 《裁员》诗:“应该先从他们开刀:渎职,贪污,假公营私,忘了公仆的身份。”
将信将疑
jiāng xìn jiāng yí 解释 ◎ 将信将疑 jiāngxìn-jiāngyí[half believing,half doubting] 信疑参半,举棋不定,多半是怀疑的成分大于相信 引用解释 犹言半信半疑。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诗序:“制使欲杀我, 苗 守不能芘,将信将疑,而怜之之意多也。”
将信将疑的组词: 将的组词 信的组词 疑的组词
街头巷尾
jiē tóu xiàng wěi 解释 ◎ 街头巷尾 jiētóu-xiàngwěi[streets and lanes;street corners and alleys] 泛指街道市面各处 街头巷尾都设了岗哨 引用解释 指大街小巷。《五灯会元·临济宗·太子道一禅师》:“曰:‘如何是学人转身处?’师曰:‘街头巷尾。’”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不准在街头巷尾交头接耳,私谈议论,若犯此者,斩首示众。” 徐兴业 《金瓯缺》第十一章一:“他希望 刘錡 、 马扩 能把从庙堂、前线以及街头巷尾听来有关战争的消息全部告诉他,不要有一点隐瞒。”亦作“ 街头巷底 ”。 刘大白 《卖花女》诗:“杏花红了,梨花白了,街头巷底声声叫。”
寂静
jì jìng 解释 ◎ 寂静 jìjìng[quiet;still;silent] 没有声音;安静 屋子阴暗而寂静 引用解释 1.没有声音;安静。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马侍中》:“四更,东方月上, 燧 觉寂静,乃出而去,见人马骨肉狼藉。” 宋 梅尧臣 《翠竹亭》诗:“种竹几千个,结亭三四椽。游人多寂静,啼鸟亦留连。” 元 商挺 《潘妃曲》曲:“冷冷清清人寂静,斜把鮫綃凭,和泪听。” 明 孟称舜 《桃花人面》第四出:“今日同俺爹拜扫回来,村途寂静,缓步先行。”《红楼梦》第一○一回:“只见园中月色比外面更觉明朗,满地下重重树影,杳无人声,甚是凄凉寂静。”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夜九时后,一切星散,一所很大的洋楼里,除我以外,没有别人。我沉静下去了。寂静浓到如酒,令人微醺。” 2.宗教指摆脱一切烦恼忧患的纯静心境。《百喻经·煮黑石蜜浆喻》:“五热炙身,而望清凉寂静之道,终无是处。”《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心镜明,长鉴照,寂静修行弃喧闹。”《云笈七籤》卷十七:“心体寂静,妙用无穷,故名真慧。”
寂静的组词: 寂的组词 静的组词
进出
jìn chū 解释 ◎ 进出 jìn-chū(1) [pass in and out]∶进入和出去 住在这里的七八家都由这个门进出 (2) [turnover]∶指收支 这个商店每天有好几千元的进出 引用解释 1.进来和出去。 茅盾 《子夜》十三:“竹门呀呀地发喊,每一声是一个进出的人。” 沈从文 《边城》二:“终日大门必敞开着,常有穿青羽缎马褂的船主与毛手毛脚的水手进出。” 2.出入;不一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一回:“我算了两天帐目,没甚大进出,不过核对了几条出来,叫 亮臣 再算。”
进出的组词: 进的组词 出的组词
今非昔比
jīn fēi xī bǐ 解释 ◎ 今非昔比 jīnfēixībǐ[the present cannot compare with the past] 如今不如往惜或现今好于往惜。形容变化之大,无法比拟 引用解释 今天与过去不能相比。形容变化巨大。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四折:“小官今非昔比,官守所拘,功名在念,岂敢饮酒。” 郭沫若 《文化繁荣的高潮必然到来》:“科学方面的发展要慢一些,但也今非昔比。”
惊天动地
jīng tiān dòng dì 解释 ◎ 惊天动地 jīngtiān-dòngdì[world shaking] 形容声音响亮、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引用解释 1.形容发生的事情极不寻常,令人震惊。 唐 白居易 《李白墓》诗:“可怜荒陇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水浒传》第四七回:“安排缚虎擒龙计,要捉惊天动地人。”《老残游记》第十三回:“话説 老残 復行坐下,等 黄人瑞 吃几口烟,好把这惊天动地的案子,説给他听。” 巴金 《家》二十:“这样一来,恐怖的空气更浓了,好像真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灾祸就要到来一般。” 2.形容音响洪亮。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一折:“火炮响惊天动地,施谋略巧计安排。” 老舍 《二马》第一段一:“有时候圣灵充满,他们唱得惊天动地,叫那边红旗下的朋友不得不用字典上找不出来的字骂街。” 3.犹言大惊小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我只插戴了这一点捞什子,还觉着怪寒尘的,谁知你到那么惊天动地起来!”
进退
jìn tuì 解释 ◎ 进退 jìntuì(1) [advance and retreat]∶前进和后退 进退不由。——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进退无颜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进退坐作之方。——宋· 苏轼《教战守》 进退维谷 (2) [sense of propriety] ∶该进则进,该退则退,指言行适度 不知进退 引用解释 亦作“进逻”。 1.前进与后退。《易·繫辞上》:“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韩康伯 注:“往復相推,迭进退也。” 孔颖达 疏:“万物之象皆有阴阳之爻,或从始而上进,或居终而倒退,以其往復相推,或渐变而顿化,故云进退之象也。”《宋书·乐志二》:“进退疾鹰鷂,龙战而豹起。” 宋 曾巩 《殿前都指挥使制》:“夫兵有击刺射驭之能,有坐作进退之法。”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学到后来却是驰马射箭,再多学些便是摆阵,人穿了五彩衣服,扛了武器和旗帜,各自随方位调动,随金鼓声进退。” 2.举止行动。《后汉书·陈蕃传》:“人君者,摄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维,举动不可以违圣法,进退不可以离道规。”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见上官,进退应对,无不颠倒。”《花城》1987年第5期:“ 刘富贵 在家一切进退,都是听他老婆这个‘枕边军师’的口令的。” 3.升降;任免。《韩非子·奸劫弑臣》:“夫姦臣得乘信幸之势以毁誉进退羣臣者,人主非有术数以御之也。” 宋 秦观 《主术策》:“非有政事之臣,则百官之进退,奈何而不乱也。” 4.出仕和退隐;去就。 宋 王安石 《得孙正之诗因寄兼呈曾子固》诗:“未有诗书论进退,谩期身世托林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盖当时局縻烂,兵事掣肘,杀身无补忠孝,宜完留其身以有待,亦儒臣进退之义。”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临行的一封信》:“但我个人进退的事小,而政治作风的改革事大,后一点尤其值得政府的考虑。”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一:“朋友们知道了我这个意思,也有表同感的,像 张志让 和 董维键 便曾经写信给我,愿意共同进退。” 5.录取与黜退。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礼部侍郎 高郢 始用经艺为进退。”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南院书籍》:“而进退人才,则又密封,稿中皆涂去姓名,防洩漏也。” 6.指录用与解雇。 茅盾 《子夜》十五:“他又要求以后 屠维岳 进退工人,须先得他的同意。” 7.损益变化。《周礼·秋官·小司寇》:“冬祀司民,献民数於王。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退之。” 郑玄 注:“进退,犹损益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封建以来,谁所制割,国有增减,星无进退,灾祥祸福,就中不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圣人以阴阳之消长,示人事之进退。” 8.引申为斟酌;权衡。 清 冯桂芬 《致曾协揆公启》:“特遣 钱户部 鼎铭 齎呈属以 包胥 秦 庭之事,愿听执事《无衣》之赋,如不得命, 江 南亿万姓从此死无日矣,惟执事进退之。” 9.褒贬。《北齐书·司马子如传》:“若言有进退,稍不合意,便令武士顿曳,白刃临项。” 明 吕天成 《<曲品>自序》:“传奇侈盛,作者争衡,从无操柄而进退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汉书·古今人表>》:“ 孟坚 自视於 孔子 何如,乃於千百年之圣贤帝王,奋笔肆为进退,是亦不可以已乎!” 10.指挥;使之进退。《公羊传·襄公十九年》:“大夫以君命出,进退在大夫也。” 何休 注:“礼,兵不从中御外,临时制宜,当敌为师,唯义所在。” 徐彦 疏:“《司马法》云:閫外之事,将军裁之。故云:礼,用兵之道,不得国中制御于外也。凡为将军之法,必须临时制宜,谓专进退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令狐绹李德裕》:“先是诸宦者监军,各以意见指挥军事,将帅不得专进退。”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今之所以进退天下者,八股之文、八韵之诗,虽使 伊 、 吕 、 管 、 乐 操觚为之,必无以远过於 金 、 陈 、 章 、 罗 。” 11.犹豫。《易·巽》:“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象曰:进退,志疑也。” 王弼 注:“《巽》顺之志,进退疑惧。” 孔颖达 疏:“志疑者,欲从之则未明其令,欲不从则惧罪及己,志意怀疑,所以进退也。”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我今进退几时决,十年蠢蠢随朝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 展 细詰之,女进退而惭于言, 封 为略述梗概。” 12.应进而进;应退而退。泛指言语行动恰如其分。 宋 王安石 《雨过偶书》诗:“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西游记》第五五回:“那怪道:‘ 孙悟空 ,你好不识进退!’”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 金女士 :像 遂庵 这样晓得进退,聪明知趣的人,世界上有几个?”
进退的组词: 进的组词 退的组词
进退两难
jǐn tuì liǎng nán 解释 ◎ 进退两难 jìntuì-liǎngnán[up a gum tree] 前进也难,后退也难。形容陷于困境和僵局,骑虎难下 引用解释 进也不好,退也不好。比喻处境困难。《水浒传》第三五回:“ 花荣 与 秦明 看了书,与众人商议道:‘事在途中,进退两难,回又不得,散了又不成,只顾且去。’”《醒世姻缘传》第一百回:“ 狄希陈 听了这信,不由的进退两难。”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九:“她努力保持镇静,不好意思站在那里,又不好意思走开,真是进退两难啊!”亦作“ 进退为难 ”、“ 进退双难 ”。《魏书·李冲传》:“若容舟楫,必须停滞,师老粮乏,进退为难。” 明 孙柚 《琴心记·家徒四壁》:“可怪进退双难,羝羊触藩偏困。” 柳青 《铜墙铁壁》第九章:“而他们在西北的匪军主力 董钊 和 刘戡 ,则远在 吴庄 和 柏树墕 一线,进退为难。”
进退维谷
jìn tuì wéi gǔ 解释 ◎ 进退维谷 jìntuì-wéigǔ[nonplus] 前进和后退均已穷尽而无所适从。形容处境艰难,无退身之步 把这个年轻人搞到了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 引用解释 犹言进退两难。谷,比喻穷困之境。《诗·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毛 传:“谷,穷也。” 孔颖达 疏:“谷谓山谷,坠谷是穷困之义,故谓谷穷。” 朱熹 集传:“言上无明君,下有恶俗,是以进退皆穷也。” 高亨 注:“进退维谷,进退两难。”《金史·完颜纲传》:“猜嫌既萌,进退维谷。”《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 自实 唯唯而出,怪其言辞矫妄,负德若此,羝羊触藩,进退维谷。”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二章五:“在吃饭之后,正式谈话要开始了,弄得我有点进退维谷。”亦作“ 进退惟谷 ”、“ 进退唯谷 ”。《晋书·殷仲堪传》:“ 仲堪 流涕而起曰:‘臣进退惟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纰漏》:“ 仲堪 流涕而起曰:‘臣进退唯谷。’” 宋 苏轼 《谢中书舍人启》:“蚤夜以思,进退惟谷,恐惧战越,不知所裁。”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聂夷中》:“适值险阻,进退惟谷。”
积少成多
jī shǎo chéng duō 解释 ◎ 积少成多 jīshǎo-chéngduō[many a little makes a mickle;from small increments comes abundance;little will grow to much;penny and penny laid up will be many] 积累少数而渐成多数 其实一个人做一把刀,一个杓子,是有限得很;然而积少成多,这笔帐就难算了,何况更是历年如此呢。亦作积小成大。——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引用解释 谓只要不断积累,就会从少变多。语出《汉书·董仲舒传》:“众少成多,积小致鉅。” 唐 李商隐 《杂纂》:“积少成多。” 宋 苏轼 《论纲梢欠折利害状》:“押纲纲梢,既与客旅附载物货,官不点检,专栏无由乞取;然梢工自须赴务量纳税钱,以防告訐,积少成多,所获未必减於今日。” 清 薛福成 《陈派拨兵船保护华民片》:“惟海军船数不多,经费不裕,势难分拨,兵轮久驻海外, 华 民集貲,积少成多,未尝不愿供给船费。”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入泮》:“这项赏封,不过数十文而已,然积少成多,亦可以百计。”
九死一生
jiǔ sǐ yī shēng 解释 ◎ 九死一生 jiǔsǐ-yīshēng[a narrow escape] 死的可能性远大于活的可能性,但终于脱险。比喻多历艰险而大难不死 你哥哥剑洞枪林快厮杀,九死一生,不当个耍。——《元曲》 引用解释 1.形容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文选·屈原<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 唐 刘良 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您哥哥劒洞枪林快厮杀,九死一生不当个耍。”《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杨益 道:‘蛮烟瘴疫,九死一生,欲待不去,奈日暮途穷。’”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第三节:“﹝ 小刘 ﹞在九死一生中,不是多次救过自己的命吗?” 2.谓十死其九。形容幸免于死的人很少。《隋唐演义》第十三回:“凡解进府去的人……十人解进,九死一生。”《说唐》第七回:“元帅性子,十分执拗,凡有解到罪人,先打一百杀威棒,十人解进,九死一生。” 3.谓濒临死亡。《说岳全传》第七六回:“口中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已是九死一生。” 4.形容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红楼梦》第七回:“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个家业,到如今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二二章一:“你 杨叔叔 他们已经是九死一生的人了,再不能叫他们摊凶险。”
继往开来
jì wǎng kāi lái 解释 ◎ 继往开来 jìwǎng-kāilái[carry on the past and open a way for future] 继往古成果,开来世大业 但是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 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第十二》 引用解释 谓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 文公 精神气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继往开来,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 清 顾炎武 《华阴县朱子祠堂上梁文》:“ 两汉 而下,虽多保残守缺之人;六经所传,未有继往开来之哲。” 邓小平 《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当前,我国正处在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
开关
kāi guān 解释 ◎ 开关 kāiguān(1) [open gate]∶打开城门 (2) [switch]∶机器的启动和关闭的装置 引用解释 1.打开城门、宫门、关隘等的门户。《逸周书·大匡》:“外食不赡,开关通粮。”《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 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臣愿激合勇义之士,设伏开关,出其不意,扫其营以报。” 2.开启和关闭。《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紧接着便听得外间的门风吹的开关乱响,吓得个 娄主政 骨软筋酥。” 3.电器装置上接通和截断电路的设备。 浩然 《艳阳天》第一○六章:“ 萧长春 跟 焦振丛 借了一把旧手电,电不足,开关也不好使。” 4.设在流体管道上控制流量的装置。如:油门开关;气门开关。
开关的组词: 开的组词 关的组词
开天辟地
kāi tiān pì dì 解释 ◎ 开天辟地 kāitiān-pìdì(1) [creation of the world;since the beginning of history]∶古神话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后才有世界,后来用“开天辟地”指有史以来 (2) [open or develop]∶现在常用开天辟地来比喻开创某种事业 感谢那些开天辟地、披荆斩棘的英雄们! 引用解释 1.古代神话。谓 盘古氏 开辟天地,创立世界。见《艺文类聚》卷一引 三国 吴 徐整 《三五历纪》。《隋书·音乐志中》:“开天闢地,峻岳夷海。”《何典》第一回:“自从 盘古皇 手里开天闢地以来,便分定了上中下三个太平世界。” 2.比喻有史以来。《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开天闢地罕曾闻,从古至今希得见。” 清 黄周星 《张灵崔莹合传》:“乞君为我多方访之,冀得当以报我,此开天闢地第一喫紧事也。” 阮章竞 《漳河水·圈套》:“十冬腊月大年尽,开天辟地头一回,不见‘小鬼’来要租,没有‘判官’来逼债。” 3.指从来,历史。 扬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七段:“怎么没有?有钱使得鬼推磨, 美国 老板开天辟地就信奉这一条。” 魏钢焰 《宝地--宝人--宝事》:“ 马连台 开天辟地都没见过这么多粮!”
空前绝后
kōng qián jué hòu 解释 ◎ 空前绝后 kōngqián-juéhòu [be never known before and never to occur again;be unprecedented and unrepeatable] 前所未有,后无来者。今多指人的技艺超绝古今 古之木兰,以女为男,代父从军,十二年而归,同行者莫知其为女子,歌诗美之,典籍传之,以其事空前绝后也。—— 宋· 朱象贤《闻见偶录·男服从军》 引用解释 从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形容非常杰出、难得。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郭汾阳》:“ 郭子仪 封 汾阳王 ,而 郭淮 亦封 汾阳子 ,是古今有两 郭汾阳 矣。然以 令公 之勋,空前絶后,则 伯济 之蹟不足言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助语用不字例》:“ 王氏 引之 作《经传释词》,始一一辨正之,真空前絶后之学。” 鲁迅 《伪自由书·止哭文学》:“辣椒可以止小儿的大哭,真是空前绝后的奇闻。”
口是心非
kǒu shì xīn fēi 解释 ◎ 口是心非 kǒushì-xīnfēi[duplicity; say yes and mean no] 口所言说与心所思想不一致 他的伪善和口是心非是无以复加的,几乎是堂而皇之的 引用解释 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水浒传》第七三回:“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也。” 邹韬奋 《关于民主与集中》二:“但一经多数通过,即须服从决议,不应口是心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