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反义词的词语
是不是
shì bú shì 引用解释 动不动,总是。《宣和遗事》前集:“动不动金瓜碎脑,是不是斧鉞临身。” 元 曾瑞 《一枝花·买笑》套曲:“怕你肯不肯回与我句真实话,可休是不是空教人指点咱。”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动不动要手模,是不是取招状。”《红楼梦》第六四回:“其实给他看也倒没有甚么,但只我嫌他是不是的写给人看去。”
是不是的组词: 是的组词 不的组词
是非
shì fēi 解释 ◎ 是非 shìfēi(1) [right and wrong]∶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是非问题 (2) [discord]∶口舌;纠纷 搬弄是非 (3) [appraise]∶评论;褒贬 不屑随人是非 引用解释 1.对的和错的;正确与错误。《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晋 陶潜 《拟挽歌辞》之一:“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觉?” 邓小平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 2.指辨别是非。《孟子·公孙丑上》:“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3.褒贬;评论。《史记·太史公自序》:“ 孔子 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三折:“我避不的人耻笑,人是非。”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 4.指是非的标准。 唐 刘禹锡 《天论中》:“是非存焉,虽在野,人理胜也。” 宋 苏轼 《刘壮舆长官是是堂》诗:“閒燕言仁义,是非安可无!”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臣以为 泄皋 大夫太没有是非了。” 5.纠纷;口舌。《庄子·盗跖》:“摇脣鼓舌,擅生是非。”《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若是押发人是个学舌的,就有一场是非出来。” 老舍 《四世同堂》六五:“好家伙,再招出一场是非来,我非死在狱里不可!” 6.指错事。《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我为下甚么是非,作下甚么歹来,如何平空打发我出去。”
是非的组词: 是的组词 非的组词
是非曲直
shì fēi qǔ zhí 解释 ◎ 是非曲直 shìfēi-qūzhí[right and wrong;merits and demerits] 正确与错误,有理与无理 引用解释 对的和不对的;有理和无理的。《朱子语类》卷三五:“若遽学不校,却恐儱侗,都无是非曲直,下梢于自己分却恐无益。”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三折:“我奉着玉帝天符非轻慢,将是非曲直分明看。”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七论“文人相轻”--两伤》:“试看路上两人相打,他们何尝没有是非曲直之分,但旁观者往往只觉得有趣。”
是否
shì fǒu 引用解释 对不对;是不是。 宋 苏轼 《申省乞不定夺役法议状》:“乞取 孙尚书 及 軾 所议付臺諫给舍郎官,定其是否,然后罢其不可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我未曾到过外国,也不知他的説话,是否全靠得住。” 刘半农 《敲冰》诗:“请问人间:是否人人都有喝到的福?”
是否的组词: 是的组词 否的组词
始末
shǐ mò 解释 ◎ 始末 shǐmò(1) [beginning and end]∶[事情]从头到尾的过程 事件的始末 李四爷见到 祁老人像见了亲弟兄,把前前后后始末根由一口气都说了出来。—— 老舍《四世同堂》 (2) [throughout]∶始终 始末不渝 引用解释 1.始终,首尾。《晋书·谢安传》:“ 安 虽受朝寄,然 东山 之志,始末不渝。”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夫人枢机之发,亹亹不穷,必有徐音足句,为其始末。” 2.首尾经过;底细。《梁书·徐勉传》:“既立墅舍,以乖旧业,陈其始末,无愧怀抱。”《新唐书·武平一传》:“ 日用 谢曰:‘吾不知,君能知乎?’ 平一 条举始末,无留语。”《红楼梦》第一二○回:“ 贾政 昨晚也知 巧姐 的始末。”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 李四爷 见到 祈老人 ,像见了亲弟兄,把前前后后,始末根由,一口气都说了出来。” 3.犹生平。 宋 叶适 《参议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 枏 録公始末如此,题曰‘歷官次序’,来求铭,而其行事闕焉。”《四库全书总目·杂家五·石林燕语十卷考异一卷》“故 汪应辰 尝作《石林燕语辨》而 成都 宇文绍奕 亦作考异以纠之”原注:“案: 绍奕 始末无考。 嘉定 中有枢密使 宇文绍节 ,疑其昆弟。”
始末的组词: 始的组词 末的组词
始终如一
shǐ zhōng rú yī 解释 ◎ 始终如一 shǐzhōng-rúyī[constant] 自始至终都一样 我的态度始终如一 引用解释 自始至终都一样。 宋 司马光 《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公﹞居家孝友甚至,而当官谨严,始终如一。”《朱子语类》卷五八:“金声玉振,金声有洪杀,始震终细,玉声则始终如一。”《明史·潘庭坚传》:“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惟愿始终如一。” 丁玲 《杜晚香》:“但 杜晚香 好像不懂得她们的轻视,只是无微不至地,信心百倍,始终如一,兴致勃勃地照顾她们,引导她们。”
手脚
shǒu jiǎo 解释 ◎ 手脚 shǒujiǎo(1) [movement of hands or feet]∶指举动、动作 慌了手脚 (2) [underhand method]∶为了某种目的而暗中进行的活动 做了手脚 (3) [extremity]∶四肢 手脚冰凉 (4) [military arts]∶指拳脚;武艺 教那厮看洒家手脚 (5) [formality;procedure]∶工序;手续 这是一道手脚,不要以后再来搞运动解决这个事情。——邓小平《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 引用解释 1.手和脚。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一:“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亦借指身体。《西游记》第四四回:“﹝ 孙行者 ﹞喝教众僧:‘散!莫在我手脚边!’” 2.动作;举止。 前蜀 韦庄 《途次逢李氏兄弟感旧》诗:“巡街趁蝶衣裳破,上屋探雏手脚轻。”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魄散魂消,肠慌腹热,手脚麞狂去不迭。”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 吴天宝 的举动就像猴。手脚灵俏的不行,专往高处爬。” 3.气力;心力。《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丹客道:‘多多益善,母多丹多,省得再费手脚。’” 王统照 《鬼影》:“他们到了这一年的尽头,好容易费尽手脚,赚了一点血汗钱。” 茅盾 《子夜》十二:“他自己也得费点手脚去张罗。” 4.手段,本领。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一折:“这 英布 手脚好生来得,若不是两个拿他一个,可得不被他拿了我去。”《水浒传》第七回:“俺且走向前去,教那厮看洒家手脚。”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七:“他想起了 韩长脖 和自己吩咐他的话:‘这一回要等着瞅你的手脚了。’” 5.企图达到某种目的而暗中采取的行动。《水浒传》第一○七回:“﹝ 吴用 ﹞急教传令军马,再退后二里列阵,好教两路奇兵做手脚。”《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王爵 ﹞随叫 王惠 :‘可赶上去,同他一路去,他便没做手脚处。’”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怎么他一不在家,就让那老头儿做了手脚呢。” 6.手面;排场。《红楼梦》第一一○回:“ 邢夫人 素知 凤姐 手脚大, 贾璉 的闹鬼,所以死拿住不放鬆。” 7.仆役;人手。 许地山 《女儿心》:“那天在场上看把戏的大半是 郭 家底手脚。”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五》:“劫火车虽说富足一点,但是要用许多手脚。若是劫 梁老太爷 ,只须五六个人就够了。”
手脚的组词: 手的组词 脚的组词
水火
shuǐ huǒ 解释 ◎ 水火 shuǐhuǒ(1) [fire and water]∶水和火 水火无情 (2) [inborn hostility]∶比喻根本对立的事物 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 曹操也。”——《三国志·庞统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3) [disaster]∶比喻灾难、艰险 当统治者昏庸腐朽,…人民英雄就揭竿而起,把反抗强权,救民于水火之中作为自己的理想。——《崇高的理想》 ◎ 水火 shuǐhuǒ[stool and urine] 指大小便 引用解释 1.水与火。《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东观汉记·郑众传》:“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积薪》:“寓宿于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妇姑,止给水火。”《西游记》第二回:“就如那窰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煅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 2.借指烹饪。《周礼·天官·亨人》:“掌共鼎鑊,以给水火之齐。”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肴馔》:“海椒、鲁鼓、盐、蜀薑,剂水火而和调。” 3.互不相容。喻势不两立。《魏书·山伟传》:“﹝ 山伟 ﹞与 綦儁 少甚相得,晚以名位之间,遂若水火。”《明史·朱天麟传》:“王知羣臣水火甚,令盟於太庙。” 赵振 《说败》:“盖各私其私,絶无国民同体之概念,不至互相残杀,互相水火,岂可得哉!”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弟对 王举人 深为不满,当面责备他两次,遂成水火,不相往来。” 4.谓水深火热。比喻艰险的境地。《管子·法法》:“蹈白刃,受矢石,入水火,以听上令。”《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宋 苏轼 《学士院孔子从先进论》:“圣人视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徐兴安论将》:“无如 英国公 ,屡典大兵,且威严胜,将佐无敢犯,可赴水火。”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倘若你不仁不义,不能救民水火,别人凭什么要拥戴你?” 5.旧时用为大小便的隐语。《水浒传》第八四回:“ 石秀 説道:‘我教他去宝藏顶上躲着,每日饭食,我自对付来与他吃。如要水火,直待夜间爬下来浄手。’”《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众牢子到次早放众囚水火。” 6.中医学指心与肾。《针灸甲乙经·五藏六府官》:“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既济,心气通於舌。” 7.指马鼻两孔间的部位。《太平御览》卷八九六引 汉 马援 《铜马相法》:“水火欲明。”原注:“水火在鼻两孔间。”
水火的组词: 水的组词 火的组词
水深火热
shuǐ shēn huǒ rè 解释 ◎ 水深火热 shuǐshēn-huǒrè[live in great misery] 比喻生活处境极端艰难痛苦 1884年正当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慈禧却为自己的生日大肆挥霍。——《故宫博物馆》 引用解释 《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后以“水深火热”比喻人民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 孙中山 《革命最后一定成功》:“国家还是在变乱的时代,人民还是在水深火热之中。”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我们国内战争,尚且常有 日本 浪人从中作祟,使良民愈陷于水深水热之中,更何况一校女生和几个教员之被诬蔑。”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一幕:“天下的百姓,都在水深火热的当中,你能够不伸一伸手去救他们吗?”
输赢
shū yíng 解释 ◎ 输赢 shūyíng(1) [win or loss]∶胜败;也指赢进或输出(如赌博中) 这是场表演赛,观众对输赢不是很关心 (2) [money won or lost in gamble]∶指输赢的钱数 这伙赌徒,一夜就有几百元的输赢 引用解释 胜负。 唐 白居易 《放言》诗之二:“不信君看奕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水浒传》第十四回:“ 刘唐 大怒道:‘我来和你见个输赢。’” 许杰 《惨雾》:“我们又不敢上去,他们又不敢出来;恐怕这样打上几日,也没有一个输赢。”
输赢的组词: 输的组词 赢的组词
死活
sǐ huó 解释 ◎ 死活 sǐhuó(1) [anyway]∶无论如何;不管怎么说 哥哥劝了他一天,他死活不答应 (2) [life or death]∶死亡或生存 考察队出了事,现在还不知死活 引用解释 1.死与活。常偏指死。《西游记》第六回:“今蒙上命,到此擒你这造反天宫的弼马温猢猻,你还不知死活!”《红楼梦》第六一回:“我干的事,为什么叫你应,死活我该去受。” 2.无论如何。《金瓶梅词话》第八九回:“ 吴大舅 告辞,和尚死活留住,又不肯放。”《红楼梦》第六三回:“他两个去请,只怕不肯来,须得我们去请,死活拉了来。” 郭小川 《矿工不怕鬼》诗:“到外边去找碗饭吃吧!爹妈死活也不能把你连累。”
死活的组词: 死的组词 活的组词
似是而非
sì shì ér fēi 解释 ◎ 似是而非 sìshì érfēi[specious;be apparently true but really wrong] 表面看来似乎对,而实际上并非如此的 世多似是而非,虚伪类真。——汉· 王充《论衡·死伪》 引用解释 《孟子·尽心下》:“ 孔子 曰:‘恶似而非者。’”后以“似是而非”指事物似真而实假,或似正确而实错误。 汉 王充 《论衡·死伪》:“世多似是而非,虚伪类真,故 杜伯 、 庄子义 之语,往往而存。”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或难曰:神仙方书,似是而非。”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夫鱼质龙文,似是而非,遭水而喜,见獭即悲。” 宋 苏轼 《石菖蒲赞》:“不知 退之 即以昌阳为昌蒲耶,抑谓其似是而非,不可以引年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六》:“轻诺似烈而寡信,多艺似能而寡效……此似是而非者也。”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同学们的讲解,有的似是而非,有的简直错得可笑。”
颂古非今
sòng gǔ fēi jīn 解释 ◎ 颂古非今 sònggǔ-fēijīn[eulogize the past at the expense of the present] 颂扬古代的,否定现代的 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引用解释 颂扬古代的,非难现代或当代的。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十五:“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
贪生怕死
tān shēng pà sǐ 解释 ◎ 贪生怕死 tānshēng-pàsǐ[cravenly cling to life instead of braving death;care for nothing but saving one's skin;be mortally afraid of death] 一味自爱生命,惧怕死亡。原指士兵作战因怕死而退缩不前。现在已逐渐产生新义,即凡是在工作中怕脏、怕累、怕危险等等,皆属此列 引用解释 见“ 贪生畏死 ”。
天长地久
tiān cháng dì jiǔ 解释 ◎ 天长地久 tiāncháng-dìjiǔ[be enduring as the universe;as long as the world last] 天地的存在最为长久。用以比喻情感、友谊等与天地共存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 长恨歌》 引用解释 《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原指天地存在的久远。后用以形容时间悠久。 汉 张衡 《思玄赋》:“天长地久嵗不留,俟 河 之清祗怀忧。”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絶期。” 郭沫若 《王昭君》第一幕:“可怜她们伶仃的母女又不得不天长地久地永远分离。”亦作“ 天地长久 ”。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三折:“此一去不回头,好教我这烦恼越感的天地长久。”
天地
tiān dì 解释 ◎ 天地 tiāndì(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引用解释 1.天和地。指自然界或社会。《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庄子·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之一:“归去已乱离,始忧天地小。”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我本来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间写着这种日记的人们很不少。” 2.犹天下。《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李善 注:“天地,犹天下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韦楚老》:“ 陈胜 城中鼓三下, 秦 家天地如崩瓦。” 3.指天地神灵。《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一年打个醮,答报答报天地就是了。”《红楼梦》第六九回:“﹝ 凤姐 ﹞於是天地前烧香礼拜,自己通诚祷告。” 4.犹境界,境地。 唐 李白 《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清 魏源 《太室北溪石淙谷序》:“自此出峡,旷然禾畴,与峡中各一天地。”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 刘四爷 更没想到事情会弄到这步天地。”
天地的组词: 天的组词 地的组词
挑肥拣瘦
tiāo féi jiǎn shòu 解释 ◎ 挑肥拣瘦 tiāoféi-jiǎnshòu[pick the fat or choose the lean according to one's advantage ous] 本指买肉时挑选肥瘦,现在常用来比喻为了个人利益,对工作或事物反复挑选 引用解释 谓挑来挑去,下不了决心,拿不定主意。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十一章:“因为他们叫突击队呀,专门要干别人认为困苦艰难的工作,这时候怎能够挑肥拣瘦说不干呢?”《当代》1981年第2期:“我妈见我挑肥拣瘦的,媳妇难进门,气得整天守着碗沿穷嘟哝。”
同甘共苦
tóng gān gòng kǔ 解释 ◎ 同甘共苦 tónggān-gòngkǔ[share weal and woe with;share with sb. through thick and thin;go through storm and stress together with] 同享幸福安乐,共度艰难困苦 官兵一致,同甘共苦 引用解释 亦省作“ 同甘苦 ”。 一同尝甘苦之味。比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常偏指共患难。《南史·张永传》:“其为将帅,能与士卒同甘苦。”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上:“ 元帝 与 王导 ,岂他君臣比,同甘共苦,相与奋起於艰难颠沛之中。”《英烈传》第六一回:“朕念皇后,偕起布衣,同甘共苦。”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十一:“在我们的许多工作人员中间,现在滋长着一种不愿意和群众同甘苦,喜欢计较个人名利的危险倾向。”
头重脚轻
tóu zhòng jiǎo qīng 解释 ◎ 头重脚轻 tóuzhòng-jiǎoqīng[top-heavy;be weighed down] 头比脚重,比喻根基不扎实 引用解释 1.形容因酒醉或犯病等原因而感到头脑发胀,脚下无力,身体失去平衡。《水浒传》第十六回:“只见这十五箇人头重脚轻,一箇箇面面厮覷,都輭倒了。”《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他的酒量原不济,三甌落肚,渐觉头重脚轻,天旋地转。” 2.形容事物上下或前后不协调,不均称,失去平衡。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二:“配合诸色时,较重的即较深的颜色应放在较轻的即较浅的颜色之下,否则观者会觉得头重脚轻而感到不稳定不愉快。” 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三:“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推陈出新
tuī chén chū xīn 解释 ◎ 推陈出新 tuīchén-chūxīn[put forth new ideas;weed through the old to bring for the new] 新谷登场时,推去仓中陈米,换储新米。借指事物的除旧更新 引用解释 见“ 推陈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