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念念不忘
niàn niàn bù wàng 解释 ◎ 念念不忘 niànniàn-bùwàng[bear in mind constantly;have(take) sth. on the brain;never forget for a momert] 常常思念,经常提起 引用解释 1.片刻不忘。《云笈七籤》卷五五:“日日存之,时时相续,念念不忘。” 2.指不断地考虑或想念而不忘记。《朱子语类》卷三四:“若不是心与理契,念念不忘者,不能学不厌。” 明 冯梦龙 《挂枝儿·不忘》:“明知你是箇薄情也,我只是念念不忘。”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 阿长 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念念不忘的组词: 念的组词 不的组词 忘的组词
怒发冲冠
nù fà chōng guān 解释 ◎ 怒发冲冠 nùfà-chōngguān[flare up;become so angry that the hair stands erect and raises one's cap from the head] 头发竖立将帽子顶起,形容十分愤怒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用解释 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髮上衝冠。” 宋 岳飞 《满江红》词:“怒髮衝冠,凭栏处,瀟瀟雨歇。”《儒林外史》第九回:“穷乡僻壤,有这样读书君子,却被守钱奴如此凌虐,足令人怒髮衝冠!” 沙汀 《闯关》十六:“他怒发冲冠,他咬牙切齿,而他显然还没有尽情发作。”
捧腹大笑
pěng fù dà xiào 解释 ◎ 捧腹大笑 pěngfù-dàxiào(1) [uproarious]∶形容笑得欢畅的样子 司马季主捧腹大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史记·日者列传》 (2) [sidesplitting;be conrlred with laughter]∶使人笑得前仰后合的
迫不及待
pò bù jí dài 解释 ◎ 迫不及待 pòbùjídài(1) [jumped at]∶紧迫得不容等待 迫不及待想利用这个机会 (2) [itchy]∶急切地或不能自制地要采取行动的;忍耐不住地渴望的 俨然像个迫不及待的改革家 (3) [impetuous]∶未经慎重考虑急忙而猛烈的一时冲动或急躁情绪 这迫不及待的西班牙人贪婪地猛喝 引用解释 急迫得不容等待。《镜花缘》第六回:“下界帝王虽有御詔……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并不奏闻请旨,任听部下逞艷於非时之候?”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 勒保 ﹞屡奏均言不必增兵,而附奏又请拨餉五百万,若迫不及待,自相矛盾,意图浮冒。” 郭小川 《春歌》之三:“为了表示迫不及待的祝贺,我还是作了第三支《春歌》。”亦作“ 迫不可待 ”。《绿野仙踪》第二九回:“迫不可待者,即令官吏带银子,按户稽查,量其家大小人口若干,先与银若干,使其度命。”
七上八下
qī shàng bā xià 解释 ◎ 七上八下 qīshàng-bāxià(1) [be agitated]∶思想或感情不安 (2) [be perturbed]∶十分不安;心烦意乱或担惊受怕 那吴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水浒传》 引用解释 1.形容无所适从或心神不定。《朱子语类》卷一二一:“学问只是一箇道理……今人被人引得七上八下,殊可笑。”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君瑞 心头怒发,忿得来七上八下,烦恼身心怎按纳?”《水浒传》第二六回:“那 胡正卿 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二六:“他心里七上八下,坐卧不宁。” 2.形容零落不齐或纷乱不齐。《红楼梦》第四九回:“ 探春 道:‘ 林丫头 刚起来了,二姐姐又病了,终是七上八下的。’ 宝玉 道:‘二姐又不大做诗,没有他又何妨!’”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于是十几双筷子就七上八下地大嚼大吃起来了。” 3.七之上,八之下。犹言中等,还过得去。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傅钦之 为御史中丞,尝有章论 刘仲冯 。一日, 贡父 邂逅见之,问曰:‘小姪何事敢烦臺评?’ 钦之 惭云:‘三平二满文字。’ 贡父 笑曰:‘七上八下人才。’”
燃眉之急
rán méi zhī jí 解释 ◎ 燃眉之急 ránméizhījí[as pressing as a fire singeing one's eyebrows——a matter of extreme urgency;be urgently critical;immediate danger;pressing need] 十分紧急,如同火烧眉毛 我如今不知便罢,既是天教我知了,正是度日如年,燃眉之急!——《水浒传》 引用解释 《文献通考·市籴二》:“ 元祐 初, 温公 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后以“燃眉之急”比喻事情非常紧迫。亦喻指异常紧迫之事。《水浒传》第三五回:“我如今不知便罢,既是天教我知了,正是度日如年,燃眉之急。” 叶圣陶 《前途》:“此在目前,实救燃眉之急。”亦省作“ 燃眉 ”。 明 屠隆 《綵毫记·颁诏云梦》:“济燃眉,功德应深;散缠头,怀抱聊开。” 清 赵翼 《人参》诗:“燃眉倘可救,剜肉遑敢计!”京剧《杨门女将》第四场:“只是边关危在旦夕,不知朝廷何日出兵,以救燃眉?”
容光焕发
róng guāng huàn fā 解释 ◎ 容光焕发 róngguāng-huànfā[one's face glowing with health] 脸上放出光彩。形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竟妆,容光焕发。——《聊斋志异·阿绣》 引用解释 脸上光彩四射。形容人精神振奋。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麻疯女邱丽玉》:“旋命婢扶夫人出。则衣一品命妇服,容光焕发,翁几惊伏。视之,即己女 丽玉 也。”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大家一怔之后,便容光焕发地互相告语,并且研究这刺客是谁,汉字是怎样三个字。”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四章:“你看他,和蔼可亲的中年庄稼人脸盘,容光焕发,洋溢着愉快的情绪。”
伤感
shāng gǎn 解释 ◎ 伤感 shānggǎn[sick at heart] 因受外界事物感触而引起悲伤 这样多的废话和伤感之情 引用解释 因感触而悲伤。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色如桃花》:“ 侯夫人 一日自经於栋下,臂悬锦囊,中有文,左右取以进,帝反覆伤感。” 宋 柳永 《满江红》词:“添伤感,将何计?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秋公 见牡丹茂盛如初,伤感不已。”《红楼梦》第二六回:“‘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 黛玉 ﹞越想越伤感起来。” 巴金 《家》十五:“我想了两句诗:‘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你想,这情景怎不叫人伤感!”
伤感的组词: 伤的组词 感的组词
伤心
shāng xīn 解释 ◎ 伤心 shāngxīn[grieve] 心里非常痛苦 别为这事伤心 引用解释 1.心灵受伤,形容极其悲痛。《书·酒诰》:“民罔不衋伤心。” 孔 传:“民无不衋然痛伤其心。”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故祸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伤心。”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今乃伤心百年之际,兴哀无情之地,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识情之可无乎?” 宋 陆游 《重过沉园作》诗之一:“伤心桥下春波緑,曾是惊鸿照影来。” 元 萨都剌 《百字令·登石头城》词:“伤心千古, 秦淮 一片明月。” 巴金 《五十多个》:“ 孙二嫂 坐在雪地上,埋下头摇着她怀里的死孩子,哭得很伤心。” 2.极甚之词,犹言万分。 唐 李白 《菩萨蛮》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唐 杜甫 《滕王亭子》诗之一:“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 明 刘基 《摸鱼儿·金陵秋夜》词:“回首碧空无际,空引睇,但满眼芙蓉黄菊伤心丽。”
伤心的组词: 伤的组词 心的组词
神采飞扬
shén cǎi fēi yáng 解释 ◎ 神采飞扬 shéncǎi-fēiyáng[in high spirit]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神 引用解释 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神。 丁玲 《梦珂》三:“当她走进办公室时,真的,她居然很能够安逸的,高贵的,走过去握那少年导演的手,又用那神采飞扬的眼光去照顾一下全室的人。” 曹禺 等《胆剑篇》第五幕:“ 夫差 年已五旬以上,面染风霜,多了皱纹,但还是神采飞扬。”
神采奕奕
shén cǎi yì yì 解释 ◎ 神采奕奕 shéncǎi-yìyì[glowing with health and radiating vigour]精神饱满的样子;容光焕发的样子 引用解释 1.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 明 朱国祯 《资德大夫正治上卿高先生墓志铭》:“自幼神采奕奕,善读书,言动如成人。” 李準 《春笋》:“饲养院几个老头,也神采奕奕地把牲口都拉出来了。” 2.指艺术作品生动传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自己站上去,央 德泉 拿画递给他,又央 德泉 上梯子上去,帮他把画钉起来,我在底下看着,果然神采奕奕。” 秦牧 《艺海拾贝·高高翘起的象鼻子》:“这儿我想来谈谈 广州 牙雕艺人雕刻的象,这些‘象牙象’总是体魄雄伟,神采奕奕。”
神采奕奕的组词: 神的组词 采的组词 奕的组词
深恶痛绝
shēn wù tòng jué 解释 ◎ 深恶痛绝 shēnwù-tòngjué[hate bitterly; abhor; detest] 极端厌恶和痛恨。也作“深恶痛疾” 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藤野先生》 揭开了“以华制华”的黑幕,他们竟有如此的深恶痛绝。——鲁迅《“以夷制夷”》 引用解释 极其厌恶、痛恨。语出《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 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絶之也。”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子路篇一》:“盖 灵公 之於其子,非真有深恶痛絶之心,受制於悍妻而不能不逐之耳。” 闻一多 《关于儒、道、土匪》:“所以儒家之反对道家,只是口头的,表面的,不像他对于 墨 家那样的真正的深恶痛绝。”亦作“ 深恶痛疾 ”、“ 深恶痛嫉 ”。 朱自清 《历史在战斗中》:“从讽刺的深恶痛疾到玩世的无可无不可,本只相去一间。” 鲁迅 《伪自由书·“以夷制夷”》:“揭开了‘以 华 制 华 ’的黑幕,他们竟有如此的深恶痛嫉,莫非真是太伤了此辈的心么?”
失魂落魄
shī hún luò pò 解释 ◎ 失魂落魄 shīhún-luòpò[be driven to distraction;be scared out of one's wits] 形容心神不安、惊慌失措的样子 他失魂落魄地推开自家的院门。——《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引用解释 1.形容极度惊恐不安。《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太守恨不得身子替了 李参军 ,説着句把话,发个甚么喜欢出来便好。争奈一个似鬼使神差,一个似失魂落魄。”《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 尹子崇 虽然也同他周旋,毕竟是贼人胆虚,终不免失魂落魄,张皇无措。”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七章:“这些失魂落魄的伪军们,全吓得身子一抖,站住了。” 2.形容心烦意乱,精神恍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做姊妹的,飞絮飘花,原无定主;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餘生。”《红楼梦》第九五回:“起先道是找不着玉生气,如今看他失魂落魄的样子,只有日日请医调治。” 冰心 《南归》:“ 杰 从满怀希望与快乐中,骤然下坠。他失魂落魄似的,一天哭好几次。”
手舞足蹈
shǒu wǔ zú dǎo 解释 ◎ 手舞足蹈 shǒuwǔ-zúdǎo[dance for joy] 手臂和双足皆在挥舞跳动的样子。形容情绪高涨到极点 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得手舞足蹈起来。——《红楼梦》 引用解释 1.舞蹈时配合乐曲,两手舞动双足跳动。后多用以形容心情高度兴奋、用动作来表达的状态。语本《诗大序》:“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南朝 宋 刘彧 《白紵篇·大雅》:“在心曰志发言诗,声成于文被管絃。手舞足蹈欣泰时,移风易俗王化基。”《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那此奴僕,因家主得了官,一个个手舞足蹈,好不兴头!”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五章:“‘胜利啦!同学们,咱们胜利啦!’同学们手舞足蹈地几乎要互相拥抱了。” 2.指朝仪中臣下的拜舞。《旧唐书·王方庆传》:“比来朝官不遵礼法,身有哀容,陪预朝会,手舞足蹈,公违宪章,名教既亏,实玷皇化。” 唐 李迥秀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手舞足蹈方无已,万年千岁奉薰琴。”
忐忑不安
tǎn tè bù ān 解释 ◎ 忐忑不安 tǎntè-bù’ān[be on rettles;uneasy;fidgety] 心神不安 引用解释 心神不安定。形容胆怯,对事情没有把握。 茅盾 《子夜》十四:“最后他十分苦闷地摇着头,转眼看着 吴为成 他们两个。这两位的脸上微露出忐忑不安的样子。” 陆文夫 《小巷深处》:“ 张俊 看着 徐文霞 奇怪的神色,心里疑惑着,忐忑不安地走出了园门。”
提心吊胆
tí xīn diào dǎn 解释 ◎ 提心吊胆 tíxīn-diàodǎn[have one's heart in one's mouth;be on tenterhooks] 形容对事情不能放心,非常害怕 他爬得那么高,看着真让人提心吊胆 引用解释 见“ 提心吊胆 ”。 亦作“ 提心弔胆 ”。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弔胆,告天许愿。”《红楼梦》第六五回:“起先娶奶奶时,若得了这样的人,小的们也少挨些打駡,也少提心弔胆的。”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我没睡好,提心吊胆的,怕把我拉走当壮丁去!”
痛恨
tòng hèn 解释 ◎ 痛恨 tònghèn[hate bitterly;utterly detest] 深恶痛绝;极端憎恨 他们痛恨战争 引用解释 1.谓沉痛地引为恨事。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亲小人,远贤臣,此 后汉 所以倾頽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於 桓 ( 桓帝 ) 灵 ( 灵帝 )也。” 唐 柳宗元 《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公实敬承遗志,行有日矣,而閔凶荐及,不克终事。则我宗族之痛恨,其有既乎?”《三国演义》第三六回:“后人有赞 徐庶 走马荐 诸葛 诗曰:‘痛恨高贤不再逢,临岐泣别两情浓。’” 清 邓显鹤 《书楚宝增辑<熊襄愍传>后》:“疆事既败,国祚随倾。读史至此,未尝不太息痛恨於 神 ( 神宗 ) 熹 ( 熹宗 )之际也。” 2.深恨,非常悔恨。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今抱非常之罪,居夷獠之乡,卑湿昏霿,恐一日填委沟壑,旷坠先绪,以是怛然痛恨,心肠沸热。”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 高宗 临朝,尝曰:‘朕即位听用非人,至今痛恨之。’”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她后悔说话太冲,痛恨自己掌握不住自己。” 3.深切地憎恨。《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又有原非爱玩,趁兴攀折……或随路弃掷,略不顾惜。如人横祸枉死,无处申冤。花若能言,岂不痛恨!”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端肃案》:“追思 载垣 等从前朦蔽之罪,非朕一人痛恨,实天下臣民所痛恨者也。” 杨朔 《昨日的临汾》:“老百姓对于汉奸是那么痛恨,时刻都在消灭他们。”
痛恨的组词: 痛的组词 恨的组词
痛苦
tòng kǔ 解释 ◎ 痛苦 tòngkǔ(1) [agony;pain;suffering] (2) 指人感到难过 他心中就像与情人永别那样痛苦 (3) 如:使精神或身体感到非常难受的事 解除令人痛苦的婚约 (4) [ache]∶疼痛苦楚 引用解释 1.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 汉 王充 《论衡·变动》:“ 李斯 、 赵高 谗杀太子 扶苏 ,并及 蒙恬 、 蒙毅 ,其时皆吐痛苦之言。”《隋书·儒林传·王孝籍》:“痛苦难以安,贫穷易为蹙。” 魏巍 《壮行集·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懂得了生活就是斗争,就不会因一点点小的挫折而痛苦。” 2.使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的事。 巴金 《家》三:“‘你也有痛苦?你有什么痛苦?’ 觉民 惊讶地问。” 老舍 《全家福》第二幕:“据我看,他们都不光为顾全封建性的那点体面,而是有实在说不出口的痛苦!我们必须帮助他们解除了痛苦。”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隐隐的幸福和欢乐,使 道静 暂时忘掉了一切危难和痛苦,沉醉在一种神妙的想象中。” 3.疼痛苦楚。《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那 新丁 最恶,差使小不遂意,整百皮鞭,鞭得背部青肿,如此已非一次。 仲翔 熬不得痛苦,捉个空,又想逃走。”《说岳全传》第七三回:“只见黑风滚滚,飞戈攒簇其身,痛苦非常,血流满地。” 清 刘大櫆 《方氏庶母传》:“及大夫病且革……﹝ 林氏 ﹞因割肉和药以进。盖 林氏 固知大夫疾不起,而心冀其生,不自知其痛苦也。” 4.指使疼痛苦楚。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忍痛苦之药石者,所以除伐命之疾。” 5.犹沉痛,深刻。 毛泽东 《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对民族资产阶级要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只有斗争,不要团结,是‘左’倾错误;只有团结,不要斗争,是右倾错误。这两种错误我们党都犯过,经验很痛苦。”
痛苦的组词: 痛的组词 苦的组词
痛心疾首
tòng xīn jí shǒu 引用解释 1.形容痛恨到极点。《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 杜预 注:“疾,亦痛也。”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序》:“睹此妖孽,摇动中原,莫不痛心疾首。”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上》:“小民之受其鱼肉者,虽痛心疾首,箝口侧目,而无如何也。” 邹韬奋 《全国舆论对汪逆的愤慨》:“ 汪 逆 精卫 勾结敌人,叛党卖国,早为国人所痛心疾首。” 2.形容悲伤到极点。《后汉书·章帝纪》:“朕之不德,上累三光,震慄忉忉,痛心疾首。” 宋 司马光 《乞开言路札子》:“閭阎愁苦,痛心疾首,而上不得知。”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而坟壠萧然……每一念及,未尝不痛心疾首。”《花城》1981年第2期:“他急忙转过身来,脸上一阵青白,痛心疾首地对 老田伯 说:‘我对不起你老人家。’” 3.犹言狠下决心。《晋书·高瞻载记》:“﹝ 慕容廆 ﹞抚其心曰:‘……君中州大族,冠冕之餘,宜痛心疾首,枕戈待旦,奈何以华夷之异,有怀介然。’” 严复 《救亡决论》:“彼 日本 非不深恶西洋也,而于西学,则痛心疾首,卧薪尝胆求之,知非此不独无以制人,且将无以存国也。”
威风凛凛
wēi fēng lǐn lǐn 解释 ◎ 威风凛凛 wēifēng-lǐnlǐn[majestic-looking;with great dignity;awe-inspiring] 形容权势显赫,令人生畏。亦称“威杀气” 引用解释 1.形容声势气派令人敬畏。 元 萨都剌 《伤思曲》:“将军容,丹砂红;威风凛凛盖世雄。”《水浒传》第十三回:“ 杨志 看那人时,身材七尺以上长短……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沙汀 《困兽记》二三:“他威风凛凛的退出去了。” 2.指声势气派壮大。 刘真 《春大姐》:“孩子和妇女们都自动加入了这威风凛凛的队伍。”
威风凛凛的组词: 威的组词 风的组词 凛的组词